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墓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墓篇

潘新烈士墓
  潘新烈士墓位于罗山县潘新镇李堂村丁岗。1945年10月,国共双方代表在重庆签署的《双十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就在中原地区集结了30万兵力,妄图歼灭活动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新四军第五师。在国民党步步紧逼下,新四军五师主力发动桐柏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沉重的打击。为策应桐柏战役,10月12日,新四军第五师二分区第二十五团和罗山独立团攻打潘新店,以牵制国民党在罗山的驻军和地方反动武装。在攻打潘新店战斗中,当场牺牲了20多位战士。在清扫战场中,部队和当地政府将烈士们的遗体就近合葬于潘新镇李堂村丁岗。1999年,中共潘新乡委员会在丁岗潘新烈士墓立碑一座,碑文为“革命英雄永垂不朽”。1979年5月,潘新烈…[详细]
合浦汉墓群
  合浦汉墓群位于中国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境内,是一处包括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社会各阶层的墓葬群。合浦汉墓群主要分布在禁山、康南、平旧、杨家山、中站、廉东、涌口、廉北、堂排等村所辖区内,总面积约69平方公里。墓群内包括墓葬近7000座,现已发掘400余座。墓葬形制有土坑墓和砖石墓两种。墓室除放置棺具的主室外,有的还有耳室或侧室。墓道多数为斜坡式,个别为阶梯式。墓群内还出土了铜器、铁器、金器、银器、陶器、玉器以及水晶、玻璃、玛瑙、琥珀等随葬品万余件,其中包括铜凤灯、铜屋、玻璃杯碟等罕见的珍品。合浦汉墓群的发现,为研究汉代中国南部地区的丧葬制度提供了完备的实物资料。此外,墓葬0土的…[详细]
沈曾植墓
  沈曾植墓位于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太平桥村9组沈宦墓地,共有四座,墓丘呈圆形,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沈曾植、沈曾植祖父沈维鐈,沈曾植父沈宗涵和沈宗涵女儿的坟茔。沈曾植墓高2.7米,直径4米,沈维鐈墓高2.7米,直径4米,沈宗涵墓高2.3米,直径3.15米,沈宗涵女儿墓高1.8米,直径3米。墓地四角原立有界桩,现仅存一块,上刻正楷“沈宦坟界”,石桩高1.65米,宽0.325米。2009年,沈曾植墓经过修葺,面貌焕然一新,神道直通墓地,四周松柏挺立,墓丘圆整划一。沈曾植为清末大儒,在儒学、法学、史学、音乐、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在国内国际具有广泛影响,其墓作为研究其生…[详细]
大峰禅师墓
  宋大峰墓位于汕头市潮阳区和平大峰风景区内。墓地坐西向东,依山势而修筑,山体形似雄狮卧地,曰“雄狮山”,其墓葬于狮腹之处,占地面积约3660㎡。墓区由花岗岩石砌筑而成,封土呈馒头状。墓碑高1.2m,宽0.9m。碑文为“宋大峰祖师墓”,上下款小字署“中华民国丙戍腊月吉日修”、“各县市善堂代表大会”字样。墓前扶手竖石双柱,分别铭曰“大师佳壤”、“峰岳名山”。整个墓区是大峰风景区的核心景点,极其庄严肃穆,至今保存完好。墓始建于南宋建炎丁未年(1127)〔原曾有建于北宋宣和六年(1124)之说,证据不足,此处不采用〕。因年代久远,期间历经多处修整,最近一次修缮是1981年。民国丙戌年(1946)重修时把…[详细]
小冲墓群
  小冲墓群位于贵州省盘县红果镇,为家族墓葬。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冲墓群有自清康熙年间以来享受清朝俸禄者墓四十余座,官二品、六品、九品不等,有武功将军、处仕郎、登仕郎、纬武郎、武英俊、武略骑尉等,而且尚存诰封碑等。为研究贵州地区丧葬制度提供了实物资料。小冲墓群共有牌坊式石碑138座,整个碑林中的墓碑形态各具特色,造型别致,其中六角亭碑、五龙捧圣碑和龙爪捋须碑极为罕见。雕刻工艺精湛,雕刻手法多种,图案内容极为丰富,省内少见,图案构思巧妙,手法夸张,如:狮身人面,龙爪捋须等。墓碑的造型、构图、图案内容、雕刻技法等,充分体现了工匠高超的技艺、丰富的想象力和他们的精神价值。小冲墓…[详细]
杨松轩墓园
  杨松轩墓园2003年3月落成。杨松轩先生是清末民初新学先期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家。1907年他本着教育救国的宗旨,以二百两白银首创华州教育会小学堂,并于1919年在小学堂的基础上扩充建立了华县咸林中学。杨钟健先生是杨松轩先生的长子,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科学的奠基人。杨钟健先生一生致力于地质、地层古生物的研究,尤以对包括从古生代鱼类至更新世的灵长类的古脊椎动物研究驰名中外,1921年9月即于毛泽东有友好书信往来。为纪念杨松轩和杨钟健两位先生对教育和科学研究所做出的贡献,华县人民政府在1990年做出了修复杨松轩先生陵园的决定,并决定在陵园内新立杨钟健先生纪念碑。墓园内有书法家于佑任等人的笔迹。地址…[详细]
汪家庄汉墓
  导 游  汪家庄汉墓,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沙塘川乡汪家庄。  介 绍 1978~1979年发掘,共有汉代洞室墓10座。每座又分墓室和长方形墓道两部分。此外还发现少量的木椁墓和砖室墓。墓葬中的葬具和人骨均保存完好,可以看出有夫妻合葬、众人合葬和二次葬等三种。 出土的随葬品有陶器、铜器、车马饰器和汉代五铢钱等,同时还发现玉环一件。汪家庄汉墓的发掘,为研究我国各民族发展史提供了新的资料。青海西宁…[详细]
赵玉女墓
  赵玉女墓位于东城区石井村狮子岭。又称皇姑坟,建于宋淳祐六年(1246年),面积80平方米。先后三次重修。墓前的石人、石马、石狮、石羊、华表无存。1988年重修时,在墓左中部壁上发现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东莞知县马逢乐对保护该墓的碑刻。赵玉女(1159~1245年),南宋高宗之女,宋室南渡时散于民间,被起兵勤皇的东莞人邓锐收留,后许配其子邓惟汲为妻,宋光宗即位后,玉女得认为皇姑,其夫邓惟汲被封为“税院郡马”,附城主山村的女婿黄寿昌被封为“郡马婿”。宋枢密院丞相赵汝遇特为黄寿昌书写了“国戚名家”的木匾额(匾长2.36米、宽0.95米),字为阳刻、贴金箔,今挂在主山村黄氏宗祠内。赵玉女住所多…[详细]
冯子材墓
  冯子材墓冯子材墓位于钦州城东沙埠镇泥桥村东北的小山丘上,距钦州城13公里,周围群山环绕,满目青翠,景色宜人。主墓坐北向南,占地约1200平方米,庙式屋檐墓顶用长2米、宽半米的花岗岩刻成。檐下碑前有1对雕刻精致的盘龙石柱,墓前有3个长5米、宽6米的拜台,左右分列有文士、武将、狮、虎、马的石雕像各1对。它们比例匀称,造型生动,制作也精巧。墓前横列狮头石柱8根,4根长4根短,刻有对联云:“万里干城,一方砥柱;寸心金石,万世馨香。”在墓后约500米的公路旁,有一碑亭,亭内有象征官阶等级的巨碑1块,碑文为“大清诰授荣禄大夫建成将军太子少保衔贵州提督世袭轻车都尉加一云骑车尉冯勇毅公神道”。墓碑上额为“功在…[详细]
切木尔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
  切木尔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位于新疆阿勒泰市西南16公里切木尔切克乡(原称克尔木齐)境内的山间盆地中,以海依那尔、科克舍木老克木齐、喀腊塔斯、喀腊希力克别特、阿克托别等为主的十一个地点,分布着数量较多的石雕人像及古墓葬,形成南北宽12.5公里,东西宽3.5公里,总面积达43.7平方公里左右的墓葬分布区。遗址年代的上限为青铜时代,下限沿续至汉、魏。遗址中墓葬形制多样,以大型茔院制石棺墓和石围石堆墓、石棺墓最具代表性,石雕人像的数量及类型居阿勒泰之首。对于墓地石人的解释,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一般学者认为,早期墓地上立的石人,首先应该反映的是祖先崇拜,或者说具有人形神的崇拜,具有灵魂保护的意义;晚…[详细]
刘连捷墓
  刘连捷墓位于市马头山乡新塘山。刘连捷,号南生,该市杨家滩人。曾任知县擢知府,晋按察使,加布政使,官至两江(江西、江苏)总督,诰授光禄大夫,钦命头品顶戴,恤赠太子少保。卒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年53岁。墓四周砌有青砖护墓围墙,入口处立有7米高的牌坊,上刻“圣旨”二字及游龙舞凤图。距墓30米处建有砖祠,祠内有大石龟及龟碑。上刻墓志铭,自祠至墓冢砌有石级,路旁柏树高耸,石柱、石马、石羊、石虎、石俑成对分列两边。这些石雕凿刻精细,或立、或蹲、或跪、或卧,形状各异,形态逼真,均置石座之上,每尊重达数千斤。登石级,经祭石、香炉,才到墓庐。墓庐系大青石、青砖、三合土所筑,其上立有大理石碑,周围石墙上有…[详细]
赵孟頫墓
  时代:元赵孟頫墓位于洛舍镇东衡村戏台山南。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谥文敏,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宋朝宗室,元代著名书画家,工书法,擅绘画,变革南宋院体格调,创立元代画风,精诗文、篆刻。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以及政治家。在宋代文坛上非常出名。1992年在距地表深1.5处,发现长3米、宽2.6米石板双室墓和宽11米夯筑神道,在距墓约30米神道两则,出土石翁仲2尊,高2.2米、宽0.8米;石马2匹,通长2.7米、高1.5米,均系太湖石质,雕琢精工。1993年墓地经重新修复后面积达3000平方米,依山而筑,面南向,神道两侧立有石马、石翁仲。1997年8月29日列入浙江省文物…[详细]
傅品三烈士墓
  傅品三烈士墓,位于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庆卫镇跳石河村。傅品三(1900--1930)又名傅品章,威远同胜乡人,1927年加入农民协会。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镇西区委及农协会负责人,领导发动农户加入农协会,打行罢市,惩罚奸商,反对加租加佃,抗交苛捐杂税。1929年被国民党政府镇西区联防队逮捕,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1930年,威远地下党组织和农协会决定在元宵节晚上营救,不幸密泄,2月13日,傅品三被国民党提前枪杀在县城北门外,年仅30岁。后人为纪念傅品三烈士,修建其墓。傅品三烈士墓,坐北朝南,冢为石砌梯形,前底3.9米,高4.4米,三开仿木庑殿顶造型,前有石碑,墓前有100平方米的混…[详细]
清溪苗王墓
  清溪苗王墓位于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清溪场镇帮好村,时代为明。位于秀山县城西12公里处的清溪场镇帮好村,古称大坟堡。该墓县志不载,据传明朝万历的间,当地苗民首领吴老K为反抗土司的残酷镇压下,即所谓“赶苗夺业”,率领苗民与-土司进行激烈的斗争。一次战斗中,吴老K不幸身亡,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当地苗民一人捧来一泥土,将其安葬,年复一年,垒成一大坟堡,故而得名。该墓呈圆形封土墓,原墓高10米,墓顶直径9.7米,底部周长76米。原无碑记,1986年县人民政府在墓前竖“苗王墓”石碑一通,碑宽0.7米,高1.3米。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墓是秀山仅存较为完整的苗族古墓,对研究秀山苗族历史有很重要…[详细]
砖包墩汉墓群
  砖包墩墓群位于李寨乡菊花地村北约10公里处,与国道227线旁的石岗墩呈东西一线,囵有烽煌砖包墩而得名。砖包墩烽庭原本外包青砖,但因历经二千多年的风雨侵蚀而坍塌,砖又被人拾走不得维修,因此现存烽隧已残破不堪。尽管如此,但在石岗墩附近的国道线驻足向西一望,仍隐约可见。砖包墩墓群面积2万平方米,有大小墓象80多个,残高0.2一1.5米其中有砖室墓、木室墓、上室墓。该墓群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群出土器物有陶罐、铜鼎、铜镜等。有凡个砖室墓所用的砖都是子母砖,砖砖相抱,十分坚固。因此,该墓群属于典型的汉墓。这一墓群不同于八卦营汉墓群,多为单室墓,固此可以断定起人为没有携带亲眷的戍边将士之墓。荒原无言,漠…[详细]
冼光及其家族墓
  冼光及其家族墓是明代古墓。古墓分为三座: 一为冼安与杨氏合葬墓。墓男主人因其子冼光在朝为官,请赐封追赠,由追封文林郎到中宪大夫、通议大夫南京大理室卿,女主人由太孺人到恭人至淑人;二为冼光墓,冼光,字汝实,号罗江,顺德乐从人,考获进士,曾任南京太仆寺少卿,升通议大夫南京工部右侍郎,后转南京太常寺卿,为官有政声,被民众誉为“冼灯笼”;三为冼尧祖之母墓,尧祖在万历六年(1578年)为光禄寺典簿之职。 墓旁有数块通石碑,见证着冼光为家族带来的荣誉。因他在朝廷的功绩,其父母、妻子均被诰封。“奉天勅命冼光父母碑”,正中篆额“奉天勅命”四字,伴以两小云龙,两边大云龙夹额,底座刻云雷纹。另一块碑上刻有“…[详细]
三烈士墓碑
  三烈士墓碑抗战时期,武汉失守,湖北省政府及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迁到恩施,侵华日军以攻其为目标,进行狂轰滥炸。1943年11月21日,日军出动30多架轰炸机,妄图一举炸毁省府所在地与第六战区作战指挥中心。当日机飞至恩施城区上空时,驻恩施中国空军第十一大队颜泽光、周福兴、张传伟三位飞行员火速驾机升空歼敌,尽管敌我战机悬殊,三飞行员沉着机智,战得英勇顽强,终于取得“以少胜多”的空战胜利。在这次空战中三飞行员不幸壮烈牺牲,恩施人民为纪念“三烈士”,将他们的遗骨安埋在殉难地土桥坝将军山上,当年建有“恩施空战三烈士陵园”,立有“三烈士墓碑”,时任湖北省政府主席王东原亲自撰写墓文。文革时期,陵园与墓碑当“四旧…[详细]
常遇春墓
  常遇春墓在南京太平门外钟山第三峰下白马村。常遇春,字伯仁,濠州怀远(今安徽怀远)人,明代开国功臣。死后追封开平王,谥忠武。墓前原有石刻规制较大,与徐达墓前的规制相近,今已残缺不全。现仅存石望柱一,高2.8米,呈八面形;石马二,高1.9米,旁有马官,其中一马官头已残,马鞍四周有缠枝花饰带,中间海棠形曲线围成的图案中,镌刻有精美的云龙纹样,十分精细;石羊二,高1.05米;石虎二,高1.25米;武将二,高2.5米;墓碑一,系清同治十年(1871)二月所立,上刻“明故世祖开平王遇春常公之墓”,系十六世至十九世裔孙所立。墓冢曾修缮二次,现墓堆四周用块石垒筑,直径9.5米,高2.4米。墓边有柱础数只,当为…[详细]
纪信墓
  纪信墓位于城固县柳林村4组,镇政府院后约60米处。纪信(?-公元前204年)秦末人,楚汉战争中为汉将。荥阳突围时,佯装汉王出降,使刘邦逃生,遂被项羽烧死。刘邦称王后,封纪信为城隍,当地群众为了纪念他,在此修建纪信墓和城隍庙。柳林城隍庙当年规模宏大,在汉中地区颇有影响,解放后,城隍庙被毁。现存墓葬一座,封土为圆丘形,周长24.6米,高2.1米,封土前有一碑刻,为1995年12月城固县柳林镇政府立,正面书“汉纪将军墓”,背面介绍纪信之生平。墓冢南约5米处建一祠堂,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歇山顶,抬粱式五架粱;面阔12米,柱中距3.7米,进深6.3米,廊宽0.8米;门额正中撰隶书“纪信祠”,祠堂内有纪信…[详细]
杨运烈士墓
  杨运烈士墓位于盖州市杨运镇六道河村北观宝山的南坡上,坐北向南,土石建筑陵园。杨运烈士墓原在熊岳镇温泉村温泉疗养院前广场草坪内,1970年杨运乡人民怀着对杨运同志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将烈士遗骨安放在他生前战斗并与当地人民结下无限友谊的第二故乡。烈士墓在观宝山半山腰向阳处,墓地正方形每边长16米,墓前有六级台阶通向山道,供人们前来祭奠。墓有墓室及宝顶两部分,墓基为边长3米的正方形,高0.32米,用花岗岩条石砌成;宝顶为圆形,底径2.58米,高0.4米,亦用花岗岩石块围砌而成,黄沙土封顶。烈士的母亲与其胞弟前来吊唁时,在陵寝前栽植了苍松,表达了对烈士的怀念之情。花岗岩石碑立于墓前,正面阴刻“杨运烈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