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忻州市 > 代县旅游

代县文物古迹介绍

西南街关帝庙
  西南街关帝庙,又称武庙,位于代县上馆镇西南街村老爷庙街。据清光绪《代州志》记载,建于元天历二年(1329),明弘治十一年(1498)重修,清代屡有修葺。 坐西向东,占地面积2614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献殿和正殿。正殿为明代遗构,献殿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正殿砖砌台基,基宽21.7米、深14.3米、高1.5米,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庑殿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前后檐柱头科为五踩单翘单昂,前后檐平身科及两山为五踩重昂,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稍间置直棂窗。庙内现存清重修碣1方,清重修碑1通,民国重修碑1通。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马站玉黄楼
  马站玉黄楼,又称北楼,位于代县阳明堡镇马站村北。据楼内碑载,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 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50平方米。院落已毁,中轴线上建有前殿和玉皇楼,两侧为钟鼓楼。玉皇楼为二层砖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与钟鼓楼共用基座,石砌台基,基宽15.7米、深17.1米、高5.6米。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七檩前廊式构架。上层廊柱间设勾栏,下层东、西、北三壁皆辟有券拱窗,前檐明间横匾上 书“静乐岳垣”明成化二十年(1484)镌立。楼内现存明石灯塔1座,清重修碑1通。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赵杲观国家森林公园
  赵杲观国家森林公园于1992年经国家业部林造字(1992)200号文件批准建立,位于代县城南20公里处,是一处以深山古刹赵杲观为中心建设的融人文景观和自然情趣为一体的森林公园。赵杲观国家森林公园,地处五台山支脉的天台山,植被茂密,其植被状况基本与五台山基本一致,最高点1951米,最低点1000米,森林长势随山就势,特别是赵杲观附近的针阔混交林,更具特色,主要以油松和桦树混交林为主,其状千姿百态,蔚为壮观,或高入云霄,或匍匐于地,或横空飞跃,或展臂迎客,或钉岩挂柱,或倒挂悬空,且有山桃、山杏、刺梅、照山白、黄栌等植被,形成的森林景观构成了一幅天然的画卷。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出没其间,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金雕,二类保护动物豹等20多种,鸟类30多种,药材40余种,其中首推乌头,品质优良,储量颇丰,观中尼僧视为镇观之宝。赵杲观国家森林公园山老谷深,山山峰迂回曲折,高低错落,山势挺拔雄伟、磅礴壮丽,峭……[详细]
24、证空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证空寺
  证空寺,位于代县峨口镇下高陵村北。创建年代不详。据大殿题记载,明弘治十六年(1503)重修,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嘉庆七年(1802)修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142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过殿、大雄宝殿,两侧为东西配殿。现存过殿和大雄宝殿为明代遗构,余皆为清代建筑。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基宽12.6米、深11.85米、高0.1米。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无廊式构架,前檐斗栱三踩单昂,明间平身科一攒,出45度斜栱,次间平身科二攒,前檐明、次间施六扇六抹格扇门。寺内现存清维修及功德碑2通。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代县普照寺
  普照寺,位于代县峨口镇正下社村东。据寺内元代石灯塔及正殿题记载,建于元至顺四年(1333)、至正四年(1344)重修,明弘治十年(1497)重建,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又予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133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两侧为东西厢房和东西配殿,余皆为新建。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基宽12.1米、深10.3米、高0.15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寺内现存元石灯塔1座,明重修碑4通,清重修及功德碑4通。1965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26、晋王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王墓
  晋王墓晋王墓(第四批省保)时代:唐地址:代县阳明堡镇七里铺村北李克用,沙陀族人。公元882年,归顺唐朝,任代州刺史,雁门以北行营节度使。唐乾宁二年(895年)-爵晋王。天祐五年(908年)卒,葬于此。墓地坐北朝南,由封土堆、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墓道通长30余米,距墓门3.8米的墓道两侧,自上而下均为仿木结构砖雕、彩绘图案粉饰。洞壁东西两侧各刊“出行图”和“仪仗图”。墓室为圆角方形石券穹隆顶结构,全部以石条砌成。腰部周围均为仿木结构石雕斗栱门窗。墓室内四周间隔立十二生肖石雕官服人像11尊。墓室东南方有墓志铭1合,盖上镌刻隶书“晋王墓志”。……[详细]
赵武灵王祠
  赵武灵王祠,又称凤灵寺,位于代县新高乡赵村村南。创建年代不详。据祠内碑载,明万历十四年(1586)重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237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照壁、戏台和正殿。正殿为明代遗构,余皆为清代建筑。正殿砖砌台基,基宽12.5米、深10.6米、高0.37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斗栱三踩单昂,明间平身科一攒,出45度斜栱,次间平身科二攒,后檐斗栱为一斗二升交麻叶,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殿内两山及后墙施有彩绘壁画51.24平方米。祠内现存明重修碑1通。1981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上门王定祥寺
  上门王定祥寺,位于代县上磨坊乡上门王村中。据寺内碑载,元大德年间(1297—1307)创建,明初毁于兵燹,明景泰元年(1450)、弘治二年(1489)重建, 清代屡有修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010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现仅存大雄宝殿,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大雄宝殿为二层木构楼阁,砖砌台基,基宽16.9米、深10.1米、高1.3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重檐歇山顶,五檩围廊式构架,一层前檐明、次间施六扇和四扇六抹格扇门;二层前檐明、次间施六扇和四扇五抹格扇门。寺内现存石灯塔2座,明、清重修碑5通。1965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代县兴佛寺
  兴佛寺,亦称龙王庙,位于代县新高乡陈家堡村中。创建年代不详。据龙王殿题记载,清雍正十一年(1733)重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723平方米。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戏台和龙王殿,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龙王殿石砌台基,基宽10米、深8.7米、高0.4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有四扇六抹格扇门。戏台平面呈“凸”字形,石砌台基,基宽11米、深9米、高0.72米。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前坡歇山顶、后坡悬山顶,七檩前廊式构架。寺内现存清重修碑1通。2006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寿宁观照壁
  寿宁观照壁,位于代县上馆镇北关村中。据清光绪版《代州志》载,原为寿宁观附属建筑。寿宁观建于宋代,明弘治年间(1488-1505)改为太宁宫,现已毁, 仅存五龙璧,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清咸丰二年(1852),因遭水患局部损坏,清咸丰三年(1853)重建后,改五龙璧为三龙璧。北南向北,占地面积4.6平方米,通高2.5米。璧基砖束腰须弥座,基宽4.4米,厚1.05米,高不详,砖雕仿木构悬山顶,檐下施有三踩斗栱,璧身饰有三龙图案,中部位团龙,两侧为腾龙和降龙,上下彩云缭绕。均为琉璃构件拼砌而成。1996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广武城址
  广武城址,位于代县阳明堡镇古城村西80米处。据清光绪《代州志》载,初筑于战国,汉高祖三年(前204)始置广武县, 北魏熙平年间(516-517)迁于上馆城(今代县城),原城遂废。平面呈长方形,东西约2000米,南北约2500米,分布面积约500万平方米。四面墙体断续残存,现存东墙残长820米,西墙残长1720米,南墙残长260米,北墙残长1530米,基宽3~19米,顶宽0.8~7米,残高1~7米。墙体土质夯筑,夯层厚0.05~0.14米。属战国至北魏遗存。为县境内三十九堡十二联城之一。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32、羊舌寺
羊舌寺
  羊舌寺,位于代县阳明堡镇堡内村中。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载,明景泰四年(1453)重建,明成化十四年(1478)重修,清代屡有修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907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大雄宝殿和文殊殿,两侧为僧舍和东西配殿。现存大雄宝殿为明代遗构,余均为清代建筑。大雄宝殿转砌台基,基宽21.85米、深13.85米、高1.4米。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檐下斗栱为七踩三昂,前檐明间平身科出45度斜栱,装修已改。寺内现存明重修碑2通,清碣9通。1965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代县五龙庙
  五龙庙,位于代县新高乡董家寨村东。据庙内碑载,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明万历四年(1576)、清雍正二年(1724)、光绪十五年(1889)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214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戏台、木构牌楼和正殿,两侧为侧门、钟鼓楼和耳殿。正殿砖砌台基,基宽9.9米、深8.7米、高0.45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施有装饰性斗栱,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庙内现存明经幢1座,明重修碑1通,清重修及功德碑4通,石灯台1座。1991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34、嘉圣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嘉圣寺
  嘉圣寺,位于代县枣林镇显旺村北。创建年代不详。据过殿题记载,明正德十六年(1521)重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295平方米。三间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建有戏台、过殿和正殿,两侧为东西配殿。过殿和正殿为明代建筑,余皆为清代遗构。过殿石砌台基,基宽11.2米、深9.3米、高1.3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装修已毁;正殿石砌台基,基宽11.3米、深9米、高0.9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1991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35、古松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松寺
  古松寺,位于代县新高乡刘家圪洞村中。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载,明天启二年(1622)、清嘉庆三年(1798)、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修。 坐东向西,占地面积1490平方米。依山势而建,分为上、下两院,中轴线上建有牌楼式门和大雄宝殿,两侧为钟鼓楼和南北配殿,现存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大雄宝殿砖砌台基,基宽10.5米、深7.7米、高0.56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有格扇门窗。寺内现存石灯塔1座,明重修碑1通,清重修及功德碑5通。1991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