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黄石市 > 阳新县旅游

阳新县文物古迹介绍

陈光亨国师府
  国师府,座落在枫林镇漆坊村下陈组,是清代翰林陈光亨故居。陈光亨曾是咸丰皇帝作太子时的老师。故人称其故居为“国师府”。陈光亨故里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处古至今,文登博士,武晋大校,不下百人;经商务工的更是遍及神州四方。国师府屋后太坳岭是坡山北麓,延绵三千余米。门前小山,处西向东一里有余,酷似笔架,故名“笔架山”。山脚小溪,四季溪清澈见底,依势西流。这山如水,构成了独有的“西流港”。府前大场地的前沿,一丘长形水田,象一叶小舟,侧卧其间,陈光亨依其形取名“船田”。田埂上原栽有36棵柏树,可惜在上世纪50年代被砍伐一光。今植以一路水杉,郁郁葱葱,正茁壮成长。村头尚有一棵古柏,树围六七尺,高数丈,历经了160多年的风雨,枝繁干直,高耸入云。古柏旁,又新栽了三株幼柏,青翠欲滴,一派勃勃生机。国师府第,建于道光二十七年(1848年),建筑图样采自京都,正厅大门高九尺,八人抬大桥可进出自如。正门两侧的石鼓高……[详细]
黄石石壁寺
  黄石石壁寺  地理位置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石壁寺路大明巷  寺院简介  阳新石壁寺原名石壁庵,始建于晋代,距今已有1700余年,石壁寺俗名和尚塔。相传明代初年,有和尚释清宁在此弘扬佛法,为世人崇仰。清宁和尚圆寂后肉身不腐,完好如生,时而发出香气,众人万分惊叹,建塔一座以作后世纪念。1938年,石壁寺毁于战火,只剩此塔,故后人称原址为和尚塔。1992年,石壁寺经修复和扩建后,占地面积50亩,是目前阳新县规模最大的佛教活动中心,也是县佛教协会所在地,1993年,县政府将石壁寺列为重点开放寺院、县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格局  石壁寺地处县城西北龙虎山口。左侧的青龙岭,石岩层叠,云起卧龙饮湖之势;右面的白虎垴,气势凶猛,似有扑面虎啸之风。寺院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三大主殿,及居士林、客堂、斋堂、佛经流动处等。古朴的红墙、绿色的琉璃瓦、画栋雕梁,古色古香。殿堂外三面环山,绿树掩映;一面向湖……[详细]
昭勇祠
  昭勇祠(俗称吴王庙),位于富池口老街中段。三国吴黄武元年,东吴大将甘宁作战身亡,为纪其功,故庙食于此。然对其崇敬之高,祭享之盛莫过于宋朝。宋得天下后,追寻前代忠臣义士,对甘宁丰典厚礼。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宋太祖赵匡胤赐为褒国公;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神宗皇帝赐为褒国武吴公;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徽宗皇帝以王庙命为昭勇祠;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徽宗皇帝又赐甘宁为武惠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高宗皇帝又赐以武惠昭毅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高宗皇帝又赐以昭毅武惠吴显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高宗皇帝再赐以昭毅武惠遗爱吴显王。昭勇祠面向长江中之黄龙洲卷雪楼;近门建花台与祠殿相对。神祠有前殿、后殿、两厢及旌教祠,并设酒务所与酒官廨,是“江上之最大神祠”。前殿供祀甘宁像、甘宁夫人顺佑夫人及二子绍威侯、绍吴侯和女儿柔懿夫人像。后殿复有甘宁与夫人偶坐塑雕,两厢……[详细]
泗洲禅寺
  仙岛湖之南,有座海拔780米的白马山。这里山高林茂,终年去遮雾绕,神秘莫测。山腰间有座骆家寨,寨旁有座泗洲寺。寨与寺的传说交织成一道千年难解之谜,任人解说。唐中宗嗣圣元年(公元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起草讨伐檄文的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史称骆宾王“兵败遁去,不知所终”。而阳新民间却传说骆宾王逃至王英白马山隐居。其后子孙繁衍,遍布阳新各地。他当年结庐之处,就是今天的骆家寨。当时,西域高僧僧伽大师在泗洲(今安徽泗县)建寺传经,名贯四方,人称“泗洲和尚”。有位泗洲僧人去游至王英白马山的骆家寨,挂锡建寺。骆宾王因慕其名,倾囊相助,后又入寺为僧,遁入空门。骆宾王浙江义乌人,兵败扬州后,他逆江而上,逃至阳新也有可能。据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上将王平回忆,其母亲坟墓不远处有一古墓,墓碑高大,碑文所记即骆宾王。惜此墓及碑已没入水内。唐末战乱四起,该寺毁于兵火。旧志载唐末天复三年(公元9……[详细]
陈献甲明墓
  陈献甲墓,又名献甲花坟,位于浮屠镇西南5公里的献甲村。墓地为蛇形山丘,花坟座落在“蛇”嘴,乡人称之为风水宝地,名曰“王侯(蛇)吐信”。该墓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建筑面积200㎡,由牌坊、前室、祭坛、墓室、墓碑、护栏等部分组成。均以青石为材料,雕有“双凤朝阳”、“犀牛望月”、“鹿鹤同春”、“鱼跃龙门”等等鸟兽虫鱼。工艺精湛,形象逼真,堪称艺术珍品。石碑坊高7米,三门,宽约15米,宏伟壮观。墓主陈献甲,为当时富甲一方这商人,急公好义,乐善好施,享誉鄂东南。其祖陈任远于明朝正德年间输谷2万余担赈灾,受到明武宗正德皇帝嘉奖,赐金匾一块,“旌表义民陈任远之一门”。此匾尚存。该墓以其历史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献甲墓靠山面湖。墓前碧波荡漾,渔歌互答;墓后苍松翠柏,山鸟和鸣,风景十分优美。墓北莲花山上的莲花寺(亦名大塘庵),红墙碧瓦,绿树掩映,晨钟暮鼓,清悠激扬;墓西……[详细]
大路铺遗址
  大路铺遗址位于阳新县白沙镇土库村,遗址东北、东南、西南三面边境为山地环抱。遗址呈不规则长方形,高出四周地面约5米。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200米,面积8万平方米。遗址于1981年发现,1983年、1990年、2003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行了发掘,发掘面积1658.5平方米。清理不同时期的灰坑、陶窑、房子、沟、井、墓等遗迹。出土新石器时代的遗物以陶器和石器为主。商周时期的出土物除陶、石外,还出土了大量的与矿冶和铸造有关的遗存。大路铺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商周阶段的遗存,其中的商周遗存代表了江汉地区商周时期一个独立地域文化类型。大量与矿冶相关的遗存,表明它是当时鄂东南地区古矿冶遗址中的高级别聚落,为研究鄂东南地区古代矿冶生产、青铜器铸造及其技术水平提供了宝贵资料,也对建立鄂东南及相邻地区(皖西南、赣北)此类文化类型的分期年代有着重要意义。……[详细]
龙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港镇位于湖北省阳新县西南部,106国道纵贯穿全境,镇区距黄石市60公里。龙港革命旧址群位于湖北省阳新县西南部的龙港镇,地处湖北的阳新、通山和江西的武宁、瑞昌4县交界处。龙港是一个历史古镇,明代称龙川市,晚清称龙港市,现为龙港镇。龙港革命旧址群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遗产。1927年9月,党在龙港领导秋收暴-动,实行工农武装割据。1929年至1930年,李灿、何长工、彭德怀率红五军先后进驻龙港,开创鄂东南革命根据地。嗣后,直属中央的鄂东特委、隶属中共湘鄂赣省委的鄂东南特(道)委先后在龙港设立,领导湘鄂赣边境地区21个县(市)的革命斗争。是时,龙港成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云集党、政、军、工厂、学校、医院、银行、商店等48大机关,被誉为“小莫斯科”。现今,龙港保存有革命旧址70余处,其中有36处于1981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详细]
孟嘉墓
  晋代孟嘉墓,位于富水水库东北之孟嘉山。孟嘉(公元296-349年),字万年,阳辛人,三国时吴司空孟宗之曾孙,为陶渊明的外祖孙。孟嘉历任东晋庐陵从事、征西大将军长史、从事中郎。他学识渊博,才思敏捷,沉着豁达,行不苟合。公元345年,征西大将军桓温率参佐游龙山(位于阳辛之北)。孟嘉帽被风吹落而未觉。良久,桓温命人将帽拾还嘉,并命参军孙盛作文嘲之。孟嘉即席以文作答,挥毫立就,文辞优美,四座嗟叹。自此“孟嘉落帽于龙山”遂成为千古佳话。346年,孟嘉归故里任阳新县令,后卒于家。孟嘉的曾祖孙孟宗,以孝行著称,《二十四孝》中的“孟宗哭竹生冬笋”的故事,在我国流传了1000多年,至今不衰。现在台湾人十分重视孟宗竹,谓其竹质坚韧,不生虫蛀。惜孟嘉墓因年久失修,今濒于湮没。……[详细]
太子庙
  太子庙始建于吴大帝(孙权)赤乌五年(公元242年)身心迄历1700多个春秋。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夏,暴雨连绵,洪水泛滥,灾情十分严重。吴王孙权率太子孙登赈济灾民,驻跸父子同下,太子不幸在此染病身亡。当地人民为纪念太子特建一庙,名曰太子庙。从此,地以庙得名。在历史长河中,太子庙几经沧桑,濒于倒塌。1994年重修太子庙。2000年6月工程告竣。现在的太子庙焕然一新,主体建筑一进三重。“大乘禅林”牌杰翘角飞檐,“太子殿”、“弥勒殿”、“大雄宝殿”金碧辉煌,左有客厅,右有禅房、餐厅,建筑结构古朴典雅,气势恢弘。……[详细]
墩福影壁
  墩福影壁位于阳新县白沙镇墩福村,明代晚期“楚府仪宾”董曰壮府第遗存。砖雕。高5.2米,宽4.35米,厚0.5米。瓦顶采用硬山屋面,铺作用四铺作斗拱,上身部分采用廊心墙做法,下肩须弥座式。上身壁面由一块块雕花面砖贴砌,上部中心是双龙抢珠;下部中心是鲤鱼跳龙门;右边是山石、松柏、梅树、虎,左边是山石、松柏、花草、梅花鹿、喜雀;围绕壁面镶嵌一周牡丹、海棠。壁面左右两侧装饰两根砖雕立柱,柱上端有雕画额枋,额枋上置斗拱和檩、椽。下肩饰莲花、狮子戏绣球、云纹等。该类型影壁在我省内极为少见,对研究明代建筑历史和民俗文化具有重要价值。……[详细]
太平天国军半壁山战场遗址及千人冢
  太平天国军半壁山战场遗址及千人冢位于阳新县富池镇半壁山清咸丰四年(1854),1854年,曾国藩率湘军万余人分三路东下,逼九江。为争夺上游屏障天京,太平天国燕王秦日纲率太平军数万人在江北的广济田家镇和江南阳新半壁山之间,设拦江铁索,抗击湘军。11月20日至24日,双方激战于半壁山。太平军作战失利,半壁山失陷。上千名在战斗中牺牲的太平军将士,被当地群众埋葬于半壁山西麓。冢形如凹坑,1883年立有石碑,碑额刻有“千人冢”三个大字,碑文记述作战经过。半壁山为临江孤峰,形势险要。(第三批)……[详细]
阚家塘古民居
  阚家塘古民居位于阳新县排市镇下容村,始建于清中期。平面为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由祖堂、-议事厅、会客厅、厨房、茶楼、和厢房等组成。以祖堂为中轴线,东西顺序排列、南北依势抬高,四周构筑高大墙体。二层单檐砖木结构,穿斗构架,硬山墙搁檩,小青瓦屋面。天井、回廊、排水沟由青石板铺墁;正面开有三个大门,东西山墙开有两个侧门,108间厢房镶嵌在三纵三横网络之间,36个天井自成单元。西约30米处建有私塾。该民居充分体现了民间建筑技艺之精湛,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详细]
阳新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位于阳新县太子镇老街,始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由李氏家族中大学生兼候选县丞李枫泉、李超凡二人提倡兴建,历时五年建成。由主屋、侧屋、后院组成,占地十余亩,后在1930年被毁,现存建筑为1936年重建。座南朝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面阔20米,进深60米,为单檐砖木瓦房,抬梁和穿斗构架,硬山墙搁檩,滚龙屋嵴。宗祠内有戏台、看台、天井2个、正厅、后厅及神龛。该祠对于清代祠堂研究具有较高价值。……[详细]
李蘅石故居及李氏祠堂
  李蘅石故居及李氏祠堂位于阳新县浮屠镇玉堍村,清代。李蘅石是清光绪年间人,曾任新疆按察使。故居由大门正厅、过堂、祖堂及厢房等构成,建筑面积1360平方米,正门青石雕刻“光禄大夫”四字,屋顶重檐迭嵴,翼角飞举,屋檐下彩绘忠孝故事、神话传说等图案;李氏宗祠,由戏台、看台、正厅、过堂、祖宗殿及厢房等组成,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宗祠封火山堵呈龙形,大梁依木材自然形态加工,柱础作宝瓶状,雕刻精美。(第四批)……[详细]
泉山画屋
  泉山画屋位于阳新县龙港镇泉山垅村。建于嘉庆初年。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四合院式三进院落布局,有门厅、前堂、过厅、祖堂及左右偏房。门厅、前堂、过厅、祖堂均面阔五间24.5米,分别进深4.8米、6.26米、5.8米、8.82米。单檐硬山灰瓦顶,抬梁、穿斗混合构架,前后壁均设隔扇。梁、柱、门、窗设有多种图案的木雕构件。封火山墙,外壁饰彩画。(第三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