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衡水市旅游

衡水市文物古迹介绍

孝感圣姑庙
  圣姑庙位于河北省闻名全国的中国丝网之乡衡水市安平县,其庙宇位于安平‘闫会沃’村西。安平古称博陵,位于冀中平原腹地,取“众官民安居乐业,且地势平坦”之意,得名安平。安平自汉高祖置县,至今已历悠悠两千年,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中心,交通便利。圣姑庙相传是汉光武帝刘秀降旨修建的。元代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在原庙东侧筑高台重建,明、清两代多次扩建而成。据史料记载,“燕赵齐鲁之民,虽千百里之远,致香火者如织”。圣姑庙毁于1945年5月抗日战火之中,现仅存高大的台基,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圣姑庙由牌楼、碑亭、蹬道、门屋、工字殿、寝宫殿、观稼亭6个主体建筑组成,布置在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上。钟鼓楼和配殿左右对称,为比较典型的中国传统寺庙布局。据1935年营造学社调查,牌坊重建于1932年,位于庙南25米的方形台基上,面南而建,为三间四柱歇山顶琉璃牌坊。四柱为方柱,金柱粗290,次间柱粗230,南……[详细]
景州舍利塔
  河北中南部有“沧州的狮子,景州的塔,真定府的大菩萨”三大古迹的说法。这景州的塔,指的就是景州舍利塔。景州舍利塔全名“释迦文舍利宝塔”,简称“舍利塔”,俗称“景州塔”。该塔位于景县县城中心,是我国建成年代较早、保存完好、规模宏伟、现存较高的内旋式砖石塔,它以明快、简洁、朴实无华而著称,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州舍利塔高63.85米,底座周长50.5米,为密檐八面十三层砖石结构,由塔基、塔身、刹网三部分构成。塔基由巨石成台,下有一口深井。塔体由砖砌成,每层内砌环行走廊,与东西南北四个洞户相通;层间砌阶梯数百级,盘旋而上,可达塔顶,登顶远眺,有欲穷千里之慨。塔顶为葫芦状,以青铜铸造,高2.05米;铜顶下部罩以铁刹网,高3.3米,四面各悬一铁匾,南面铁匾之上铸佛像三尊,东、西、北三面铁匾均铸有“齐隋重修”字样。刹网、铁匾与洞户被风鼓荡,作水涛声,故有“古塔风涛”之说。远古的……[详细]
冀南“四.二九”烈士陵园
  冀南“四.二九”烈士陵园,位于衡水市故城县县城南30公里处的建国镇霍庄村,东与山东省武城县、夏津县隔京杭运河相望。南、西与邢台市清河县接壤,距省会石家庄270公里。1995年被中共衡水地区委员会、衡水地区行署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省国防教育基地”,2006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物保护单位”。烈士陵园始建于1958年10月,由山东人民政府拨款,武城县人民政府主办,在原祖杨公社霍庄村修建了冀南“四二九”烈士陵园,当时隶属山东省。1964年行政区划后,归河北省故城县管理,1986年11月—1987年4月由省政府、衡水地区行署、故城县人民政府主持重修。全园占地面积8000余平方米,门厅宽3.9米,高3.1米,大门上额雕刻有“冀南‘四二九’烈士陵园”9字(由刘志坚书)。园内安葬着213位烈士,建有纪念碑、纪念堂、英雄塑像等。大门内是高4.5米的花岗岩石英……[详细]
周亚夫墓地
  周亚夫墓地位于县城西1.3公里处,底周长600米,高约16米,占地面积7亩。1956年7月周亚夫(?—前143年),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西汉著名军事家。周亚夫为汉初大将周勃次子,袭父爵为绛侯。起初做河内郡守时,许负曾给他看相,说他三年后为侯,封侯八年为丞相,掌握国家大权,位尊任重,在众臣中将首屈一指,再过九年会饿死。周亚夫笑着说:“我的哥哥已代父为侯,如若他去世,他的儿子理应承袭爵位,我周亚夫怎说得上封侯呢?再说若我已显贵到如你所说的那样,怎么说会饿死呢?你来解释解释!”许负指着他的嘴说:“你嘴边有条竖线,纹理入口,这就是饿死之相。”过了三年,周亚夫的哥哥绛侯周胜之犯了罪,文帝选周勃子孙中有贤德的人为侯,大家都推举周亚夫,于是封周亚夫为条侯,继承绛侯爵位。汉文帝六年(前158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文帝命宗正刘礼为将军,屯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河内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守细柳……[详细]
衡水安济桥
  衡水安济桥1766年建成,桥身全长116米,两侧各有望柱58根,每根柱顶有形态各异的石狮;望柱之间有石头拦板。桥东西两头,南北两侧各有一只较大石狮。衡水桃城区文管所所长白如廷介绍,该桥是滏阳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代石桥,1993年被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衡水大石桥是人们今天对安济桥的一种通俗的叫法。由安济桥,或许能发现衡水城中心的秘密———没有这座桥,我们追寻衡水这座城的根脉,很可能会失去方向感。衡水城西门外,“为齐晋及畿南诸郡四达要道”,东至山东,西至山西,漳滏合流是道必须跨越的天然屏障,而帮助跨越这道屏障的则是桥。天顺元年即公元1457年,衡水县令杨俨奏请深、冀二州,枣强、武邑二县,“协济创建木桥”,这是一座不太牢固的木桥,在随后的“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间,屡圮屡修”———这期间桥下的河道已经疏通,开始水运,“上可到邯郸,下可达天津”;修桥的工匠们常到一家叫德源涌的酒店……[详细]
冀州竹林寺
  竹林寺坐落于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北关村东北300米处,乃冀州古城的四大名寺之一。因其四面环水,夏秋时节有时出现海市蜃楼幻景而又名“悬空寺”。“冀县城北竹林寺图”是著名画家赵望云先生在民国廿二年(1933年),在冀南旅行写生,路经古老的竹林寺时所作的图画。画面上的竹林寺瓦宇鳞鳞、苔藓斑驳,显得古朴幽静。相传竹林寺,为晋朝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出任冀州刺史时建筑的,山涛在冀州颇有功绩(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冀县志》记载:“竹林寺,据说是明初的一个州官,依照紫薇山海市蜃楼幻景,命工匠修建而成。” 在民国时期流传着许多有关竹林寺的美丽传说,其中寺院升天的故事影响最大,至今人们津津乐道。因其四面环水,南面有一狭长通道与岸连接,夏秋时节有时出现海市蜃楼幻景,所以又名“悬空寺”,寺内常年香火极盛。新编《冀州市志》记叙:“竹林寺古迹址,位于冀州镇北关村东北300米处。最迟建于明……[详细]
庆林寺塔
  庆林寺塔位于河北省故城县郑家口西南的饶阳店村东。庆林寺塔原属庆林寺古建筑群的一部分,因年代久远,现其他建筑已荡然无存,惟有宝塔独立,亦称饶阳店塔。据饶阳店关帝庙的碑文记载:北宋初年,有饶、杨两姓在此开店,故名饶杨店。在塔的内壁上,有许多游人题的诗词。早期出的《武城县志》和《故城县志》,都把庆林寺塔说成是唐代建筑。直到1990年,中国科学院的张驭寰教授,对庆林寺塔进行了实地考察后,根据该塔的建筑风格和特点,确定为北宋初期所建。新中国成立后,曾于1957年和于1976年,两次进行修缮,该塔至今保存完好。庆林寺塔为九级八面,正面向南,东西南北四面各辟一拱状门。塔是用青砖砌成,下为塔座,塔身高六层,为楼阁式砖塔,总高35.67米,建筑面积165.2平方米。其造型挺拔秀美,砌筑精巧,每层之间砌有双层塔檐。塔为纯砖结构,塔身、心柱、内廊、梯级、腰檐等均为砖砌而成。塔二层以上各层的四面,均隐出直棂窗形。……[详细]
董仲舒祠堂遗址
  “董仲舒祠堂遗址”位于枣强县王常乡后旧县村村西,始于明代,对于我们研究和探讨董仲舒儒学文化和明代祠堂建筑风格等提供了重要依据。董仲舒,枣强人,西汉经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对《春秋》领悟深透。在继承发展传统儒学基础上。创立了新儒学。汉武帝采纳他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确立儒学为国家政治学说。从此开两千年封建社会奉儒学为正统思想之先河,历代封建帝王称他为“阐道醇儒”,世人称“董二圣”。他的主要著作《春秋繁露》、《春秋决事比》、《春秋决疑》、《举贤良对策》等。现董仲舒祠堂遗址上,保存有董仲舒保护室一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董仲舒石像,置于内。保护室东西8米,南北6米,占地面积为48平方米。遗址,东西长151米,南北150米,占地面积为22600平方米。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韩安甫及妻姚氏施财重修祠宇,明三暗五。匾额“阐道醇儒”,门两侧木雕对联“才贯天人共仰廷陈三策,文兼敦化永……[详细]
深州兴隆寺(观音禅院)
  兴隆寺相传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所建,如果算到今天,已有一千九百八十多年的历史了。是深州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寺院。兴隆寺建成后,香火鼎盛,远近闻名,经过历代维修和扩建,规模越来越大,从山门算起,沿中轴线从南至北共有五座建筑,其中第四座最大,这就是大雄宝殿了,面宽约20米,进深约7—8米,瓦为绿色琉璃瓦,柱础直径约75厘米,大雄宝殿的废墟堆积有三层楼高,由此可见兴隆寺一定雄伟壮丽。根据这些情况分析,大雄宝殿可能超过20米,即六七层楼高。兴隆寺门前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运粮官道(德州到正定),来往的车辆较多,凡是过往车辆在此必须停下,把车轴上的油刮下少许,抹到石狮的嘴里,不然就会翻车,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抗战前夕。兴隆寺是在1853年被太平天国的军队烧毁的。太平天国的军队在深州驻扎半个月之久,他们确实骚扰过清辉头和大寺庄村。他们来到兴隆寺前,首先推倒门前的两通石碑,然后冲进院内,斩杀和尚,烧毁大殿,化掉铜……[详细]
饶阳镇海寺
  镇海寺位于衡水市饶阳县大尹村。 唐朝时滋河泛滥,村民苦不堪言,故建佛寺而镇之,以镇之故名为镇海寺。自此,水势渐撤,滋河消灭,直至文革时期,镇海寺被夷为平地,片瓦皆无。1992年,经有关部门批准,大众发心,镇海寺的修复工作得到落实,历时二年时间,基础建设初步完成,但无僧人住入,至使荒废七年有余,房屋殿堂失修,杂草丛生,一派凄凉景象,一些外道趁虚而入, 伪作沙门,混乱不堪。2000年,经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决定,礼请上继下空法师担任住持,重修佛寺,广弘佛法, 2000年6月, 法师带领信众,正式入寺。从此,镇海寺逐步走入完善,并定为净土宗道场。法师入寺后,参照百丈清规制定了镇海寺共住规约,念佛堂规约,僧值规约等各项修行念佛之严格规定,由于地理位置差,经济条件落后,在净财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法师高树法幢,说法不间断,以音声海广度有情。先后宣讲了《大乘无量寿经》、《弥勒菩萨殊胜志乐经》、《国王不梨先泥……[详细]
逯家庄壁画墓
  1971年,在安平县逯家庄发掘了一座东汉多室墓。在后室顶部有白粉书写的“憔熹平五年(176年)”隶书题记,为该墓的确切年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中室及其南耳室和前室南耳室内,均发现彩绘壁画,室这次发掘的重要收获。中室四壁绘的室墓主人“出行图”,上下共四层,每层均有大量车、骑及伍佰(武官)、辟车(文官)之类的导从,和一辆主车。最下一层主车的乘者室墓主人,后面室墓主人的妻子。中室南耳室墓门旁绘守门卒;南壁绘墓主人坐在帐中,帐后有二侍女拿着香熏,帐左侧有二近侍;东壁绘二吏持芴,躬身而立;北壁绘一建筑图,房屋栉比,层层进深,后部有座高耸的望楼,其上有伺风鸟、测风旗和报警鼓。前室南耳室会有守门卒、侍卫及一些内橼的官吏。壁画内容丰富,场面很大,仅“出行图”就绘有车马60多辆。壁画线条简练流畅,颜色鲜艳。这些壁画侍研究东汉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车马制度、建筑等的宝贵资料。此外,在前室的北耳室、中室北耳室、后……[详细]
窦氏青山墓
  窦氏青山墓又名“安成候墓”,位于河北武邑县城东14公里处的青冢村南边。占地36582平方米,它是汉文帝皇后窦猗房的父亲窦青的坟墓,因窦青被汉室封为安成候,故又称安成候墓。窦氏青山墓今高22.9米,周长490米,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窦青系古观津(今武邑县东部)人,死后葬于故里。其女儿被封为文皇后以后,被追封为安成侯。其后,文皇后做了皇太后,为其父扩建墓冢,升高封土,为能“西望长安”。还修建庙宇,并立“窦氏青山”墓碑一通。若干年后,庙宇、碑刻被毁,仅存“青山”。1982年7月23日,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氏青山墓,在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有记载:“窦太后父少遭秦 ,隐身渔钓,坠泉而死。景帝 ,太后遣使者填父所坠渊,起大坟於观津城南,人间号曰窦氏青山也 。”窦氏青山墓,据《后汉书.郡国志》载:“观津本清河下县决录注曰孝文窦皇后父隐身渔钓坠渊而卒景帝立后为太后遣使者更填父所坠渊而葬……[详细]
13、宝云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云塔
  宝云塔原名擎天塔,位于衡水市区西南的旧城村东。该塔原在宝云寺内,因此称宝云塔。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年),因洪水淹没县城,故将县城由旧城村迁至今址,宝云寺亦随城一起搬迁。但寺虽迁,塔未动,一直在原址耸立。该塔在绿树掩映下,巍然高耸,蔚为壮观。宝云塔为砖木结构,高36.6米,底座周长28.8米。第一层的南面有一拱券佛龛,龛里原有一尊石雕莲花坐佛。另在塔顶有一葫芦形塔刹。与景县舍利塔不同的是,塔的各层建筑风格各异,或为鸳鸯斗拱,或为梅花斗拱等。全塔成九层八面棱锥体,雄浑古朴,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建筑才能。塔的第一层,双层塔檐,并在南面和北面各有一券门。第二层东面和西面开有券门,第三层又是南北各有一券门,到第四层以上,则四面各有一门。由底层至第七层,塔内有砖阶盘旋而上,但塔底部为穿心式,在塔内拾级而上,可到二、三、四层,每上一层,必须由塔外沿塔檐转半圈后,从另一券门进入塔内。若要再上一层时,仍需从……[详细]
马君起造像碑
  马君起造像碑,全称为“马君起造石浮图碑”。“浮图”在这里指佛像。系唐代仪凤四年(公元六七九年)马君起为死去的父母所造。该碑现存于河北省深县文化馆,一九八三年九月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君起造像碑碑高110公分,宽79公分,厚49公分,系两石凿合之石室。石室内有女菩萨像一、侍女二,下为飞禽走兽的石浮雕,石室两旁各有一武士卫其侧。石室门眉之上有“天皇供养、天后供养”八字。“天皇”指唐高宗,“天后”指武则天,在此以前的造像碑,多言为皇帝造福多未有兼及皇后者,唯独此碑有“天后供养”四字,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武则天的权势之重。人们评价此碑“字画尤精绝,海内传宝之”。此碑最有价值的是记文的书法艺术,明清两代及民国年间,有人曾以此复制了大量的碑贴,在北京,上海等地流传。据传碑文拓片曾参加过一次国际艺术展览,获一等奖。碑文为浓重的魏晋风骨,书写纯熟,刚健遒劲,于纤细中见血肉,点划行墨笔笔终始,字划流畅豪放,……[详细]
冀州西堤北塔(震雹塔)
  西堤北塔(震雹塔)位于冀州市门庄乡西堤北村东50米处,西堤北塔(震雹塔)为元代建筑,历史上当地每年春季都会在塔下举行仪式,祈祷免受雹灾,震雹塔由此得名。西堤北塔(震雹塔)全部用青石砌成,通高8米,塔基平面呈正方形,塔身为六棱锥体,塔顶是一个1.5米高的石葫芦。西堤北塔(震雹塔)自下而上,除塔基、塔葫芦外,分为四层:第一层直径2米,阳面有一群象浮雕,正面刻有铭文,多以无法辨识,上面“南无释迦牟尼佛”几个大字还很清晰,表明这是一座佛塔,在刻文的落款处可辨出“嘉靖三年”字样,这应该是石塔的落成年代。第一层和第二层衔接处刻有莲花浮雕;第二层正面神龛两侧刻有“大清乾隆二十六年三月十二日全村发心重立”,这应该是修复年代的记载;第三层四面浮雕佛像;从第二至第四层的阳面依次刻有龙首、宝瓶、佛像浮雕;第四层阴刻塔文,因年久风化严重,“震雹塔”三个较大的字尚可看清,其他文字多已辨认不清。西堤北塔(震雹塔)建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