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鼓楼区旅游

鼓楼区文物古迹介绍

沈葆桢故居
  沈葆桢故居位于宫巷西段北侧的宫巷11号(现26号)。始建于明天启年间,数次易主。清同治年间,由时任江西巡抚的沈葆桢购置并加以修葺,现为沈家后裔住宅。为明代民居,坐北向南,周围封火墙,总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门头房、厅堂、正座、藏书楼。门前两侧有高耸马头墙,门头房面阔五间,进深用三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门房正中有插屏门。二进厅堂,穿斗式减柱造木构架,双坡顶。堂前为宽敞庭院,周以回廊(排放执事牌)。堂上正中黑底金字对联日:“诗礼传家;文章华国。”三进,正座面阔五间,进深用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中分前后厅,前厅堂上正中有对联为:“兄弟睦,家之肥;子孙贤,族乃大。”左右厢房亦分前后房。后厅过覆龟亭为双层藏书楼。亭两侧有小天井、廊房。进与进之间的过道上方联接均有覆龟亭,靠东侧各进均有小门通连林聪彝故居,各进均用封火墙阻隔防护。中轴线建筑左右侧,另有隔墙外花厅、书斋、……[详细]
福建学生联合会旧址
  福建学生联合会旧址谢家祠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吉庇路北侧60号(原22号)。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当天下午,北大等13所大专院校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反对北京军政府与德国签订“二十一条”割让山东给日本的--条约,北洋军阀政府派出大批--逮捕学生,引起全国公愤。5月7日,为支持北京五四运动,福州各校学生8000余人在南校场(今五一广场)举行--,上街----,声援北京学生--,高呼“惩办卖--”“释放被捕学生”“废除二十一条”“-日货”等口号。福建督军李厚基派出军队、-上街制止,见到学生声势浩大,不敢镇压。院校的学生们为了坚持长期斗争,--结束后,成立福建学生联合会,以吉庇路22号的谢家祠为“-”会址。并组织成立全闽学生日刊社和日货调查部,前者以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和-日货为中心,后者组织学生负责对城台商行进行盘查,发现日货予以冻结或销毁,动……[详细]
23、藏经殿
藏经殿
  导 游: 藏经殿在钟楼东南侧,建于清顺治十六年,内存自宋朝以来历代皇帝御赐的各种经书,加上本寺刻印的经书共20346册,放在十二个大橱内;其中有清康熙到乾隆年间御赐的经书《明朝南藏》、《明朝北藏》、《清朝梵本》、《书本藏》、《日本叙藏》 以及御笔《药师经》等几千部。 介 绍: 这里还存有用血书写的经书557册。这是涌泉寺“三宝”之一。这些血经系清光绪年间,华能和尚刺臂血,由信士王谷楷书“大乘般若波罗密真经”全部,定慧大师刺血、克定书写“佛说四十二章经”等。用鲜血写成几百册佛经,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鲜血,这就需要刺血的人长期不吃盐,血在书写时才不会很快凝固。这些佛经中,一部分字呈鲜红色,是因为在血中调了朱砂;一部分暗红色,则是不调朱砂的。血书数百册佛经,表达了血书人十分的虔诚和不凡的毅力。  《华严疏论纂要》一书共120卷,是清康熙七年涌泉寺住持道霈,花费十年时间在唐朝古佛学著作《华严疏钞……[详细]
吉庇巷谢家祠
  吉庇巷谢家祠位于三坊七巷东南侧,南临安泰河,东靠八一七路,处于吉庇路中段。中轴线坐北朝南,建筑初建于明代,清末时为谢氏人家祠堂。由临街的石门框入门头房,门头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明间北侧设青石门框入一进。一进前天井三面环廊,主座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构架,硬山顶,轩廊顶部无卷棚饰顶,结构简捷,檩下插拱承托方斗,明代的特征较浓;后天井两侧为披榭,中开石门框入二进。二、三进结构与一进相仿。倒朝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后临塔巷建筑。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025平方米。前后四进,前为浅面厅,进青石框大门为主座。大门框精制,楣上一对青石门簪,明代规制,全市少有。主体建筑用材硕大,三面环廊,当中天井,全用条石铺砌;墙檐下灰塑“八仙过海”、“双狮戏球”等图饰;花厅小巧玲珑,古为书斋。后墙与宫巷相邻。祠内另发现两面“武魁”牌匾。据谢家后裔回忆,谢家祠内第一进中堂供先贤谢安,后堂供谢灵运,原有楹联:“是……[详细]
文儒坊尤氏民居
  文儒坊尤氏民居位于鼓楼区文儒坊东段南侧,建于清乾隆间,道光及民国初期重修,坐南朝北,四面围墙。主座共三进,花厅位于主座东侧,亦为三进,皆有后门可通丰井营,其中之一即为丰井营2号。大门原是木构六扇门,民国初期被尤家改建为八字砖门,入门三面环廊,廊下天井,第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两侧厢房的门扇、壁扇、窗门、花格全部楠木雕刻精制。斗拱、方正挂洛等雕刻精美,第二进结构与首进基本相同,尤以两侧厢房的四扇对开式楠木门扇,上刻有松鹤、灵芝、花瓶、牡丹、玉鼎、如意、香缘、蝙蝠、龙凤、寿桃等100多种图案。第三进己经改建,后门为丰井营。尤为福州商业界巨富,文儒坊有许多产业,有尤丰街之称。花厅在主座东侧。宅院两座相邻,由主座出入,五十年代作为省公安厅宿舍时,两座相通的小门被堵塞,在花厅北侧另辟大门,自成院落。六十年代花厅被改建为双层楼房。唯余一座大假山,大部分岩石都已被搬走,底层有……[详细]
高士其故居
  高士其故居位于福州市鳌峰坊东口南侧,背靠于山,为明代迟清亭旧址。始建于明代,坐南向北,四面风火墙,前后五进,面积2500多平方米。高士其故居1号花厅原有四进,除第一进为三开间住房外,二、三、四进为假山、鱼池、花园0,迟清亭即建在此。清道光年间后,多被改为住房。民国初期,高士其父亲高赞鼎在花厅二进鱼池东侧建一幢双层小楼,它是高士其青少年时期的住房。花厅现仅存两进,占地面积仅四百平方米。3号主座前、后共五进,入石框大门为首进,穿斗式木构架,硬山屋顶。三面环廊,厅堂三开间,中间为厅,两旁有前、后厢房,左厢房为其父高赞鼎、母何吟阁住房。二、三进同样是三开间,有插屏门隔成前后厅,厅两侧为前后厢房,前后厅都有天井,前天井两侧有披榭。四进也是三开间,双层楼房,楼上供佛,五进为倒朝三间排,已圮。每进都有小门通向东侧花厅,现仅存两进共八百平方米。1991年10月被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州市名人故居。1992……[详细]
严复书院
  在福州的书院当中,严复书院是比较特别的一家。由于和严复翰墨馆、生平馆融为一体,这间书院也因此带有了专业博物馆的性质。书院门口有一副对联“国士法书存大雅,闽王旧苑动新声”,说的是严复书院的身世与现在——书院所在位置,曾是古时闽王妃子的寝宫;如今它成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流的载体,集中展示严复译著的原印版本、严复的书法真迹、后世出版的严复相关著述,成为了解严复生平、传播严复思想的一处公共文化平台。严复书院的“年轻”属性一是因为它创立开放于2014年,二是在这里诞生了“严校长的故事”等多个文创品牌,以明信片等时尚方式推广传统文化。严复书院还是一间积极“走出去”的书院,他们的文化输出指向社区和学校。去年12月,书院的团队走进台湾10所高校,演讲严复生平。他们开发的许多课程,让学生们在各种活动中了解严复。书院还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以及乡土文化的保存与修复。在严复书院,几乎每周都有各类的文化讲座、论……[详细]
宫巷刘家大院(刘齐衔故居)
  宫巷刘家大院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南街街道宫巷,年代为清。一座二进为二层木屋的建筑格局较为罕见。三座花厅采用明三暗五格局,一进内厅堂上的补间铺作为卷书联接夔龙状一斗三升的雕刻颇为特别。二进的竖状藏书楼亦为少见,具有一定的保存和研究价值。建筑群共三座,每座三进。主座朝东开正门,石门框上施单坡顶门罩。门内天井三面环廊。首进正厅面阔三间,中为厅、两侧为房,插屏门隔为前后厅。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鞍式山墙。进与进间覆龟亭联接。二进三开间,进深七柱,二层木构楼房,正面走廊顶部施卷棚,做工精细。三进厅堂面阔三间,东侧有矮楼,西侧有门通花厅,花厅内有假山、鱼池和三椽小屋,池内有泉。二座部分被邮电公寓占用。三座为花厅,首进东侧石门框通主座,三面环廊,共二进,一进面阔五间,进深七柱,二进西侧竖排三椽二楼木屋,东侧为假山花园。建筑一座与三座保存较好,二座大部分被改建,部分被邮电公寓占用。1992年福州市人……[详细]
辛亥革命前敌指挥部旧址(大士殿)
  辛亥革命前敌指挥部旧址位于鼓楼区于山上,为建于清代的宗教建筑群,全殿共三进,占地3000余平方米。1911年11月,福州革命党人起义,设“前敌指挥部”于此。后曾辟为福建省阶级斗争展览馆、福州市博物馆。1992年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大士殿又名观音阁,原为宋嘉福院遗址,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秋改为万寿亭,乾隆二年(1737)更为今名。清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起响应。大士殿后山九日台可俯瞰福州城,是当年扼控清军聚居地“旗下街”的制高点。同年11月9日,起义军占领于山,设前敌指挥部于大士殿,总指挥部则设在花巷(现基督教花巷堂内,2013年7月被教会私自拆毁)向清福州将军府开炮轰击,控制战局。1965年,“福建省阶级斗争展览馆”设此。1986年、1990年两次大修,辟为福州市博物馆馆址。199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殿共三进,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坐北……[详细]
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老城区西南部。三坊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为杨桥巷、郎官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三坊七巷建于五代十国闽王王审知筑罗城时,现存明清建筑约三百座。户院深三至五进,多至十一进,为封火墙建筑,俗称马鞍墙。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朱紫坊是近代,“海军世家”,是萨镇冰、萨师俊、方伯谦、方莹等海军名人聚居地。方伯谦故居清初营建于宋代朱敏功兄弟(三进士)宅址上,为三进一花厅,门前有照壁。首进厅营面阔5间,进深7柱,为穿斗式杠梁减柱木结构,双坡顶,大厅面积有100平方米。三进坐北朝南,为明代双层古建筑。坊内萨家大院是清代海军大臣萨镇冰祖居,是城区保存较好的古建筑。始建于明代,面积2080平方米,五进。仅一进,柱以上的斗拱、屋架等木构件雕刻各种图案,保存完好,大厅左右厢房门扇、隔扇……[详细]
华林寺大殿
  华林寺大殿坐落于福州市区北部的屏山南麓。华林寺建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当时北方地区已经被北宋王朝统一,而吴越国王钱氏还割据福州,福州郡守--钱氏的臣下鲍樇让在此建寺,初名“越山(屏山)吉祥禅院”。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赐额改名为“华林寺”。寺院原有殿、法堂、环峰亭、绝学寮等,但早已毁废,现仅存大殿。大殿单檐九脊顶,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八架檩,四柱,平面略呈方形,单檐九脊顶,通高12.8米。外檐的斗拱是双抄三下昂,用材硕大,斗底四板形。梁前檐阑额都是月梁造,梭形柱,不施普柏枋,云形驼峰在梁枋上的运用,昂嘴雕作曲线形,风格独特,国内罕见。虽历经明清两代的多次重修,但殿的主要梁架、斗拱等构件还是初建时的原物。由于华林寺创建于宋朝初年,它的构架形式,不但可以看出北宋的建筑特点,而且还可以上窥前代的建筑风格,是中国长江以南最为古老的木构建筑,在宋代木构建筑本来就保存很少的中国南方地……[详细]
32、戚公祠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戚公祠
  戚公祠位于于山白塔寺东,在补山精舍之侧,为祭祀抗倭名将戚继光而设。浙江参将戚继光(1528~1587年),明代杰出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率兵支援福建抗倭,在宁德横屿、福清牛田、莆田林墩打了三次大胜仗,给倭寇以沉重的打击。班师回浙江时,福州官绅在于山平远台设宴接风,勒碑纪其功。后人在此建戚公祠,后废。现祠是1918年重建。祠厅建在石岗上,旁有五株苍松,前为平远台,岗台之间跨有天桥。厅东怪石迭垒,中有一石如榻,上镌“醉石”二字,相传为戚公醉卧处。石畔为醉石亭,亭北有蓬莱阁,又有榕寿岩、补山精舍诸胜。祠正厅塑戚公座像,厅两侧壁上悬挂“海疆倭患”、“率兵援闽”、“激战三捷”、“平远庆功”四幅历史画卷,歌颂了戚公抗倭功绩。戚公祠厅建于民国七年(西元1918年),砖木结构,单檐歇山顶。祠厅正中有戚继光塑像,两边陈列着戚继光的钢盔铠甲、军事著作以及行军干粮光饼、征……[详细]
林聪彝故居
  故居位于宫巷北侧24号,福建省文史研究馆、中国新闻总社、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曾设于此,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故居始建于明代,清顺治二年(1645年),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帝位时,在此设大理寺衙门。道光间,为林则徐次子林聪彝所购置。他晚年居此,直至病终。故居气魄恢宏,庭院深深,活动空间宽广,在福州古民居中并不多见,至今原布局基本保留完好。房屋坐北朝南,毗邻三座,占地面积3056平方米。临街设6扇大门,木构架,斗拱、雀替、悬钟等雕刻精致,墙檐下有精美的灰塑雕像;主座四进,第一进南面照墙上堆塑獬豸,为明代大理寺衙门的标志。各进之间隔以高墙,过道设覆龟亭遮雨,每进东边都有小门通东墙外花厅、园林。园林宽广,分布榕树、竹林、花坛、鱼池、拱桥,景色宜人,其中小叶榕尤为珍贵。园西北建后花厅,木构,梁柱硕大,做工细腻,檐下悬钟雕刻佛手等柱头,精巧雅致。故居整体建筑高敞气派,具有较高艺术价值。……[详细]
蓝建枢故居
  蓝建枢故居位于吉庇巷北侧西口94号和南后街东侧南口6号。吉庇路、南后街均开大门。故居为清代建筑,民国时期有修葺,两主座、一花厅,建筑面积1029平方米。前座二进,坐北朝南;后座坐东朝西,为青砖与木料混合结构的中西式结合民居。“闽都民俗文化大观园”就建在民国海军总司令蓝建枢故居内,故居的大厅堂还摆设着“陆上女神”陈靖姑、“海上女神”妈祖两尊神像。因福州民间信奉源远流长,古时福州人认为多一种神灵就多一层保护,所以几乎每一个村落都有神庙,每家每户都奉祀某一种神灵,这些神灵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是敬畏的偶像。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吉庇巷北侧西口94号和南后街东侧南口6号。类型:名人故居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电话:0591-87675791官方网站:http://www.sfqx.gov.cn/开放时间:9:00-17:00,16:30清场。门票信息:免费开放。……[详细]
林则徐宅与祠
  在福州市澳门路,靠近乌山风景区。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一度被占为民居。1982年,按原样重修,并辟为林则徐纪念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祠门朝东,第一道为枣红色屏墙,设左右边门,额题“中兴宗衮”、“左海伟人”,内壁嵌“虎门销烟”大型浮雕。第二道为牌楼形门墙,中为正门,额题“林文忠公祠”。进门为庭院,左右为回廊,正中有石道通仪门厅。仪门厅为悬山式,3开间,厅后有石道通御碑亭。亭为正方形,重檐九脊顶,内有3座青石碑成品字形排列,一为圣旨,一为祭文,一为碑文,皆为林则徐卒时所赐。亭北有祠厅,自成院落,门额题“树德堂”。厅正中祀林则徐塑像,上挂道光十九年(1839)皇帝御书“福寿”匾额,旁有名人题联。像前有一精刻青石供案。壁上悬有林则徐所撰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林则徐宅与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