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大理州旅游

大理州文物古迹介绍

李元阳墓
  李元阳墓位于苍山应乐峰下崇圣寺三塔西200米处,段功墓的东南侧,1985年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元阳,字仁甫,号中溪,明代大理白族名人。明弘治九年(公元1497年)生。明嘉靖五年(1526年)中进士,授庶吉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江阴县令,荆州知府,监察御史等职。嘉靖十八年辞官还乡后,精研理学,专修地方史籍,编纂《云南通志》、《大理府志》,著有《中溪漫稿》、《心性图说》等书。维修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瑞鹤观等文物古迹,为地方的历史文化作出贡献,深受大理白族人民爱戴。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病故,葬于苍山应乐峰麓。李元阳墓坐西向东,建造宏伟,墓体高大,墓前依中轴线布局建有石牌坊一座,通道两侧立有石人、石马、石狮、石象、石鹿10躯,墓高约10米,宽5米。“文革”期间被毁,现仅存遗址和残损的墓志铭。现其管理单位为大理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使用单位和责任单位为大理旅游集团。保护范围……[详细]
142、长春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春洞
  长春洞位于巍宝山西麓,始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由道人李法纪、杨法荫创建。清代嘉庆、道光、咸丰、光绪年间又增其规制,始成现今之规模,为国内全真教纯阳派著名宫观。长春洞呈坐东向西,依山而建,占地1656平方米。平面布局按道家“八卦”形制排列组合而成,依次由山门、前殿、大殿、厢房、道舍、花园等组成。大殿建在1.85米的石砌须弥座上,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抬梁与穿斗式结构,上、下檐皆施斗拱。内塑玉皇,两侧塑起、问二帝。大殿藻井为八卦图,内雕蟠龙,四周天棚板满绘“天宫诸神”,四周裙板绘“二十四孝”以及山水、花鸟等道教壁画,是我国道教建筑的代表作。长春洞为巍宝山胜景之一,被称为“古洞藏春”。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内的巍宝山西麓类型:古迹道观游玩时间:建议0.5-1小时开放时间:随巍宝山景区开放时间门票信息:无需门票。门……[详细]
邓赕诏遗址
  邓赕诏遗址为邓赕诏所在地。该城由邓赕诏主皮逻邓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前所建。《蛮书》卷五载:“邓川城,旧邓川也,南去龙口城(今上关)十五里,……城依山建、东距泸水,北有泥沙”,自被南诏战败后,阁罗凤及异牟寻皆填固增修,作为防御吐蕃的城堡。《重修邓川州志》又载:“德源城,唐邓赕诏之城。开元间南诏欲吞五诏为一、因星回节莛五诏火之,令各妻寻夫骸以归、初,邓赕妻慈善止夫勿行,弗得。乃以铁钏绔其臂。至是寻钏获夫之骸,南诏嘉其有慧,欲强娶之,慈善曰:‘夫亡未葬,岂敢轻嫁’,乃坚闭其城,南诏发兵围之,三月食尽而亡,南诏悔1瞿,乃旌其城曰:德源’,故有德源城名。”德源城遗址周长1.2公里,四周筑有夯土城墙,于城址内北面的台深七十公分处,曾出土过方型青砖,有字瓦,布纹瓦、陶质水管。l981年,大理州文管所和洱源县文化馆联合试掘过该遗址,结果是:地下出土文物较混杂,既有南诏时期的陶片,也有明、清的钱……[详细]
段信苴宝摩崖碑
  段信苴宝摩崖碑位于邓川镇新州后云弄山的石窦香泉,距县城二十五公里,石窦香泉有两大溶洞.南洞前有一本主庙、本主庙靠西的溶洞比南洞深,洞内奇石异景,石幔、石笋、石柱举目可见,顺北洞上面的山路往上攀,最高岩上、奇石悬挂,别有特色,石状如一群猪拥挤在一起,细看似有一石佛像紧镶于石缝丫。段信苴宝摩崖碑就刻于南洞内约高3米处,全碑共四百一十三字,碑宽零点六九米,高零点九米,文十八行,行二至三十三字,楷书、阴刻。该碑是洱源县年代最早的元、明白文碑(汉字白语碑)。内容是记载捐田建寺的经过、所以又叫《舍田碑》。《新篡云南通志》金石考里对该碑有著录,从碑文首行的“大元国奉训大夫都元帅段信苴宝我立记丘系系似”来看,立碑是大理段氏第十一世总管段宝,从碑文中提到的“至正三十年”断定此碑刻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此碑对研究古白语和当时的历史有重要价值。l980年和1988年先后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州级文物……[详细]
银梭岛遗址
  大理银梭岛位于大理洱海东南,面积23300平方米,遗址分布于岛的北部,现存面积约3000平方米。2003年9月至2004年5月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00平方米。遗址中心区文化堆积保存较好,最厚处达6.8米。遗址的中、上层堆积中含有大量的螺壳和遗物,现场对螺壳的采样和统计发现,大部分的螺壳尾部被人敲打过,以便于食用。出土大量遗物,其中以陶片最多,约有30吨,根据颜色和质地,陶器可分为夹砂橙红陶、黄陶、夹砂灰陶等。通过细筛筛选,获取了大量的小动物骨骼和小件器物等,编号小件器物多达14000余件,可分为陶、石、骨、牙、蚌、玉、铜器七大类,以陶器、青铜器、石器等最引人注目。青铜器中,锻打的青铜鱼钩制作精美。另外,还清理出石墙、柱洞、灰坑、火堆、水沟、墓葬等遗迹……[详细]
146、象鼻塔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象鼻塔
  象鼻塔,位于旧州村后的象鼻山上,建于光绪十三年(公元18R7年),为八级方形实心砖塔,塔基部长宽各4.2米,高约l2米,塔上嵌有一石碑。上刻“文光射斗”四字,(碑长0.7米,宽O.3米)。……[详细]
147、圣源寺
圣源寺
  圣源寺位于大理喜洲镇庆洞村西面,距离古城20千米,是规模较大的佛教建筑群,始建于隋朝末年,后经多次重修。寺院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大殿,北面是神都,南面是观音阁。大殿从前供奉的“三世佛”现已不复存在,神都供奉财神、六畜王以及求子嗣的地方,香火极为旺盛。大理有名的“绕三灵”就是以“神都”为中心开展的,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围上百个村庄的男女老少在24日这一天到达神都。人们在庙前通宵达旦狂舞或对歌,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据说,这个节日从南诏时起便一直延续至今。交通:可乘下关开往喜洲、洱源方向的班车,在卓邑水库下车,下车后还需步行约1小时左右,也可乘出租车前往。云南大理……[详细]
石窦香泉
  石窦香泉位于邓川西面的云弄峰山腰。石窦香泉以石窦流出的水和所处的地理环境极负盛名,更以洞内的《段信苴宝摩崖碑》而著名云南。明朝通判徐震诗曰:“石岭嵯峨一窦穿,窦间自昔泻灵泉,鸣琴漱玉涓涓响,溅石跳珠颗颗圆,味胜醍醐堪去疾,香侔甘露可延年。源源不舍来何处,浸说西天法雨传”。石窦香泉有两大溶洞,南洞前有一本主庙,本主庙靠西的溶洞比较深,洞内奇石异景:石幔、石笋,石柱举目可见,顺北洞上面的山路往上攀,最高岩上,奇石悬挂,别有一景;石状如一群猪拥挤在一起,细看似有一石佛像紧镶于石缝中。这里风景优美,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洱源.邓川一带的人,几乎在读小学,中学时都游览过此地。信男善女更是络驿不绝。登临此地、北可观西湖景色:真是柳湾荻岸,烟渚渔歌。东可看弥江百里,真是如长蛇列阵,南可赏洱海风光。石窦流出的水,香冽可邑,水质清澈。据传南诏时期,德源城邓赕诏城内的饮用水是从这里引去的。关于这点,在德源城遗址……[详细]
大波那遗址
  祥云大波那遗址,云南青铜文化遗址之一。亦称祥云大波那木郭铜棺墓葬。地点在今祥云县云南驿大波那。1963年发现。形状为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内有长条形巨木叠组的郭室,内置两面坡房屋状铜棺,由7块铜板组成,用4块构成房屋的四壁,上盖两块人字形坡面屋顶,棺底垫一块铜板,铸有12只脚。棺的两侧壁及屋顶铸几何形花纹和云雷纹。两头横壁铸鹰、燕、虎、豹、野猪、鹿、鳄鱼等动物。随葬品丰富,铜器有锄、锛等农具和纺织工具;陶器有豆、罐等;兵器有矛、剑、啄、钺等;-用具有釜、杯、尊、勺、豆、匕、箸(筷)等;乐器有铜鼓、葫芦笙、环钮圆筒钟;还有房屋模型和猪、牛、羊、鸡、狗六畜模型及各种饰物。经测定为公元前465±75年,相当于春秋晚期至战国初期。从遗物判断,墓主的族属应为《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载的“椎髻、耕田、有邑聚”且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农耕民族。其随葬品中象征权力的铜鼓和铜“权杖”说明,墓主不仅是一个奢华的大贵族……[详细]
旧州一塔
  旧州一塔位于旧州村北一公里处。塔为密檐式十一级方形砖塔,铜质宝顶,石质基座(边长各5.5米,高2。2米)塔身最下层长宽各2.5米,全塔约高15.4米,每层出檐,结构以及窗洞、龛塔与大理弘圣寺塔相似,根据塔的建筑结构、塔砖大小、砖上的纹饰铭文:又根据古晟撰写的《一塔寺募捐启》记载:“云南大理古称佛国,境内有佛都(崇圣寺),神都(圣源寺)。仙都(金圭寺)云号,当时合今大理,邓川治之,故大理佛教之兴隆、即邓川佛教之兴隆也,在建立大理三塔的同时,又在邓川建一大塔、为天平塔。”所以旧州一塔应为大理国时所建、一千多年过去了,但此塔仍巍然耸立。……[详细]
151、制风塔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制风塔
  制风塔,位于右所乡元井村西山麓,塔为十二级空心方形砖塔,每级四面皆有方孔,从塔顶倒数第三层挂有风铃四个(这也是制风塔建筑上的一大特点)。塔身最下层南面开有一门,第二层南面镶有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Sx5年)的《重修制风塔碑》。塔身长宽各2.7米,塔高17米左右,塔座南面镶有两块石碑,分别刻有“进士及第”和“魁星及第”字样。东面镶有一石碑,上刻“翰林及第”字样。西面有一龛洞,内存放独角石狮一尊,此塔保存完好、据《重修制风塔碑》载:“邓邑形胜,宫霍相维淹,有左崤古陇之势,独西南一隅凹坦下陷(形成一个风口)。背拱罗坪诸固心,当秋冬及,春风涛吼,撵集邓邑,摇荡边境,一方为之不安宁”。为了镇风,特建立此宝塔、名曰制风塔。……[详细]
大理老君殿
  老君殿又叫青霞观或青微观,是巍宝山上主要的道观。因与太上老君点化细奴罗的传说有关,因而是巍宝山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殿宇。殿宇初为湖北武当山全真道人沈妙章于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修建,清同治年间东厢房毁于兵乱,光绪年间曾进行过复修。80年代以来,陆续进行过多次整修。殿内供奉着太上老君、准提道人和老君的十大弟子。原太上老君为铜像,栩栩如生,高一丈多,文革中被毁,今塑像为泥塑像。老君殿为三进两院式的格局,规模宏大,建筑艺术精湛。尤其是大厅建筑最为奇绝,大厅高居于坚固的砖石垛上,出阁架斗,飞檐啄地云。殿内存有“片石含青”的匾额,既集太上老君点化细奴逻的传说故事,又集殿宇四周郁然生秀、林木青翠的景观,堪称佳匾。彝族民间传说太上老君曾在此点化南诏始祖细奴逻,今天巍宝山中的“老君打坐石”、“老君撑腰石”和“老君殿”就是细奴逻受点化的遗物、遗址。老君打坐石,在老君殿后的老君山路边,石头由两台组成,……[详细]
大理巡山殿
  巡山殿又名南诏土主庙,是巍宝山前新村彝族的祖庙。解放前,殿内曾有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彝族祖先名单,第一名为南诏始祖细奴逻,接下去是南诏各代王侯和前新村各家的祖先。巍宝山附近有许多处土主庙,但以这里的土主庙最有名气。巡山殿是巍宝山较早的殿宇之一。最初建于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南诏第三代王盛逻皮时期,以后多次复修。清咸同年间毁于兵乱。光绪年间再次修复,由过厅、厢房、大殿组成。现今殿宇1980年后多次修复。大殿内祀南诏始祖细奴逻。塑像头戴高筒王冠,身穿圆领宽袖长袍,神态庄严。左右塑一文一武两侍者,文官为波罗旁,武将为郭郡矣,都身穿彝族服饰。过厅内供奉着唐建宁(今红岩)国王张乐进求女儿细奴逻的妻子,俗称三公主。“土主”是彝族祖先崇拜的一种原始宗教形式,为本民族或家族的保护神。相传,细奴罗夫妇在巍宝山耕田种地时,太上老君变成一位美髯长须老者,李天师、张天师分别变作两童子一齐前来试探细奴逻。老君见……[详细]
154、王母阁
王母阁
  王母阁王母阁,位于弥城西约五公里的半山麓,其北约1.5公里便是名闻海内的“南诏铁柱”,王母阁是由静虚寺、诸天寺、地母殿、莲花庵、王母阁及相互联接的厢房组成的座西朝东、横轴布局、一字排列的古建筑群,整座古建筑群的四周皆竹林掩映,大碗口粗的龙竹丛,几人合围的古缅树。寺前山腰下淙淙流淌的山泉水,构成了一幅密林,幽竹、古寺、山溪的绝纱山水画,如您置身其中,定会感受到“寂静深山,半点红尘飞不到;虚空含沙泪,四时清气得来多”的情趣。这一古建群自明代始建以来,一直香火袅袅,木鱼多多,虽早经破败,皆复而兴起,今存者皆为清代重修遗物,特别是近几年经过几次修复,环境更为清悠。而今,已成为弥渡广大群众假日休闲的好去处。……[详细]
漾濞玉皇阁
  玉皇阁传说很早以前,有朱、史二道人结伴云游四方,遍访名山大川,其中一人还随身携带着一尊雕琢精巧的玉皇大帝金像。当他们来到漾濞石门关前一处地方时,只见一道金光自携像道人怀中进出,随即化作彩云忽忽悠悠径往石门山上飘去,萦绕在悬崖峭壁之间。细看时,怀中金像已无踪影。二道人悟知必定是因为此山灵异,引得玉帝金像化云而去。于是收定心猿意马,打消云游之念,在玉帝金像化成的彩云素绕之处建玉皇闻静修,终于得道。因为有此异事,乡里民众就在金像化云之处建现供奉,久而久之该地使得名“拜福台”。玉皇阁之奇在于周围皆系绝境。在石门北崖之上的方寸之地里劈山削岩建成,背靠陡崖,面临绝壑。阁东绝壁间有一由岩层断裂而成的石室,高、宽各丈余,纵深数丈。“洞前石崖,上下危削,古木倒盘,雷烟揽翠”——徐霞客当年所见到的景致如今依然如故,而其“杳然别天之想”,却不知有几人能品味得出。阁后峭崖之巅近年新建一塔,虽无名塔之雄,却有临壑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