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市中区旅游

市中区文物古迹介绍

1、乐山大佛 A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和国家5A旅游区。景区周广17.88平方公里,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独具特色。山下江河争流、波光云影、沙鸥翔集、帆影点点;山上繁花似锦、茂林修竹、朱楼画檐、丹崖峭壁。有世界第一——乐山大佛、自然和人文奇观——“巨型睡佛”、西部普陀——乌尤寺、东-浩崖墓、佛教艺术荟萃——东方佛都、宋元遗址——三龟九顶城、弥勒经变故事——佛国天堂、水上游江观佛诸壮景。此外,尚有著名历史文化景观和景点:离堆、尔雅台、海师洞、凌云寺、灵宝塔、龙湫虎穴、九曲栈道、东坡楼、注易洞、下观音寺、千峰洞、沫若堂、璧津楼、碑林、梅园、渔村等。历代名士墨迹众多,佛教文化氛围深厚。景区依山傍水,风光旖旎,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恰似天然画卷,美不胜收。或拾阶登临,或游江观瞻,荡漾于青山绿水间、浸润于诗情画意中,足令……[详细]
文庙及老霄顶
  乐山文庙系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乐山旧城区中心的老霄顶下。据介绍,文庙最初建于唐朝武德年间(618~626年),当时的地点是在乐山城南与大佛相对的育贤坝上。文庙建筑群,坐西向东,占地面积1.13公顷,建筑面积3136.97平方米。建筑布局基本完整,依山就势,渐渐升高。文庙现存的古建筑为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重建。有泮池、棂星门、贤关、圣域、名宦祠、乡贤祠、东西庑殿、尊经阁、崇文阁、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群体建筑中的典型建筑为大成殿,系单檐歇山式屋顶,屋面覆盖琉璃筒瓦,鳌角飞翘,庄严古雅。左右庑殿系单檐歇山式,穿斗木结构。1986年至1989年乐山市文化主管部门对文庙古建筑进行了一次较大的修缮。文庙现为乐山二中管理使用。“高标在一切之上”,高标山作为自古以来嘉州最高处并非虚言。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中曾有言:“府之主山,岿然高峙,万象在前,烟朝月夕,其景无尽。”后,明清……[详细]
乐山离堆
  离堆(市中区)乌尤离堆与凌云山相对,相距500米,总面积265亩。每逢夏季,大渡河、青衣江水奔流而下,与岷江水在凌云山下汇合,至百米之外的乌尤离堆,主流顺岷江主河道而下,支流则从麻浩入分洪道,绕过乌尤山后在马鞍山再汇入岷江。乌尤离堆又名“乌尤山”。相传,乐山离堆为2000多年前的秦蜀守李冰开凿,吴致华的《四川古代史》提出:“乐山溷崖(乌尤山)即李冰所凿之离堆。”李冰率领乐山先民和秦国军队,利用乌尤山和凌云山之间天然形成的凹陷缺口,予以加工整治:截断勾连乌尤、凌云山之间低潮处的余脉,拓宽河沟,通正水道,凿掉嶙峋乱石,铲平突兀狰狞的溷崖,开凿出乐山乌尤离堆。乐山乌尤离堆的工程特点,正是巧妙地利用了凌云乌尤两山之间马鞍型垭凹的地势,因地制宜除去“三江第一关”的障碍,保证了过往船只的安全。明中后期,大渡河道由南北移百米,河水冲毁了当年古嘉州城内的育贤街、文庙等地方,形成了今天的主河道,乌尤离堆的作……[详细]
灵宝塔
  灵宝塔建于唐代,因其耸立在灵宝峰颠,故以山峰命名。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锥体,砖砌而成,坐东向西,高38米,共13级。塔体中空,内有石阶沿塔轴盘旋至顶,塔顶为四角攒尖式。灵宝塔的结构和风格与西安小雁塔相似。灵宝塔每级都开有窗眼,既可以采光,又能供游人登临塔顶,眺望四周佳山秀水。世上的古佛塔有的葬有佛教徒的舍利子,相传海通法师的骨灰就安入在灵宝塔中。灵宝塔为乐山古城的一座标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灵宝峰山脚为界。建设控制地带:北至城南旅游二号码头南端到岷江对岸观佛楼南侧连线,西至岷江西岸与凤洲岛东侧边界,南至拥翠楼与祝融峰和兑悦峰山脚连线,东至城南干道西侧、乐山大佛景区东门、就日峰西侧山脚连线。……[详细]
嘉州古城墙
  嘉州古城位置如《水经注》云“县治青衣江会,襟带二水矣”,即河口三角洲上。隋、唐继承,其城当南达大佛坝,此时,文人多称“江城”,如杜甫《寄岑嘉州》诗云:“愿逢颜色关塞远,岂意出守江城居。”可知,唐代古城临江布局的特色十分明显。古人云“渎江(岷江)自东北来,顺下不争;而青衣、沫水西南来,如暴客挟万马而驰,沫为最甚”,即史不绝书的“沫水之害”。大渡河沙湾以下河道横向变化显著,主流不稳定,河岸常有崩塌现象,而岷江由于河谷横断面的不对称性,则以向东摆动为主。南宋以后,原来正对乌尤山的大渡河水北移,开始侵蚀嘉州古城墙。经元至明,城墙遭侵蚀日益严重,人们开始沿岷江、大渡河用竹笼卵石筑河堤以保护城墙。南宋画家夏圭的《长江万里图》上,能清楚看到嘉州城的雄伟城墙。公元1173年,陆游摄知嘉州,有《出城至吕公亭按视修堤》诗云:“重阜护城高历历,千夫在野筑登登。寓公仅踵前人迹,伐石西山恨未能。”当时的护城堤并不是……[详细]
乐山宋氏祠堂
  乐山市宋氏祠堂位于乐山市中区罗汉镇龙窝村6组,占地面积约贰拾亩,貌对峨眉仙山,背靠乐山大佛,位于乐山至沙湾之间、距乐(山)沙(湾)快速通道1.5公里,屹立于大渡河江畔,属罗汉镇辖区,山环水绕,风景雅秀,是个名胜之地。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经四百多年风雨,是全省保存较完整的民间宗祠。宋氏祠堂是明末清初之际的建筑,木质结构,四周砖墙,古典式建修,占地面积约20亩,貌对峨眉仙山,背靠乐山大佛,山环水绕,风景雅秀。祠宇修造考究,布局典雅,祠前左右两面大门,门前刻有人物故事,雕刻精湛,栩栩如生。两门前中央之上,书有“宋氏宗祠”四个大字,触目动人,气势轩昂。进门即是两边厢楼厢房,沿厢房往前至宗堂,左右均有石梯五步,靠前中央是万年台,其台有20根60至80公分木柱支撑,台侧右有化妆楼,左为鼓乐楼,可唱戏演出,台脊有二龙绕顶,厢房台面也有各色雕像,优美壮观。正面是宗堂,宗堂内塑有历史文化人物。元代三品监察……[详细]
乐山文庙
  乐山文庙位于乐山市中心城区月咡塘66号。乐山文庙始建于唐朝武德年间(公元618年至626年),经历代迁徙,至明朝天顺8年(公元1464年)定于此。文庙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89.36平方米,现存古建筑为清朝康熙年间重建。1938年4月,武汉大学西迁乐山,在月咡塘的乐山文庙办学,共产党员冯有申、陈尚文和曹诚一随之到乐山。省工委派侯方岳到乐山重建党组织时,与这三个党员接上组织关系。同年秋,建立武汉大学党支部,书记余明。随着党员人数的增加,逐步建立理工学院党小组、文法学院党小组和女生党小组三个党小组;同年冬,因党员队伍扩大,支部改建为特别支部,下设三个支部,即将原有的三个党小组改建为支部。到1940年前,党员发展到30多个。支部组织党员在校内外秘密开展抗日活动,成立“抗日问题研究社”和“岷江读书社”,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7月,因国民党在乐山以武汉大……[详细]
凌云寺
  导游  过载酒亭,举目仰视,凌云寺寺门高踞,飞檐凌空,红墙碧瓦,巍峨壮观。寺门正中高悬巨大金匾,上集苏东坡书“凌云禅院”四字。两旁联文是“大江东去,佛法西来”。此联言简意赅,既使人有佛法庄严之感,又表明了凌云寺所踞地理位置,还巧妙地将“大佛”两字嵌于其中,显示了这座千年古刹的不凡气势。 介绍  凌云寺又称大佛寺,位于凌云山栖鸾峰侧,与乐山大佛相邻。创建于唐代,后荒废。今寺为明、清所建,有由天王殿、大雄殿、藏经楼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寺内最后一重殿是藏经楼,原为寺内收藏佛教经卷的地方,于1930年新建。从它的结构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筑风格,在寺字中别具一格却另有一番情趣。楼下新辟“海师堂”,塑有大佛建造者海通法师、章仇兼琼、韦皋的全身像,以此寄托后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凌云寺建筑雄伟,布局严谨,风景秀丽,有“天下山水胜之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嘉之山水在凌云”之誉。岩壁刻有“苏东坡载酒时游处”……[详细]
麻浩崖墓
  麻浩崖墓座落于四川省乐山市郊1公里的麻浩湾。麻浩崖墓是一座东汉的崖墓,墓室由墓门、享堂、墓道和棺室几个部分组成,深29.93米,最宽处10.9米,最高处2.8米。第二穴墓道口的右边门柱上刻有“武阳掾”,左边刻有“阳嘉三年”,入内门框上左刻“邓景达冢”,均以阴文,汉隶书写,笔势雄劲奔放。“武阳掾”是汉代的一个官职,可能是墓主生前曾经担任过的职务。墓内的石刻图像丰富,墓门上刻有飞檐、瓦当、斗拱。墓的门楣上左右各刻有一羊,同列的还有三幅浮雕的人像,左墓门飞檐上刻一虎、豹形的动物。享堂的三方都刻有檐、瓦当数十,花纹雕刻精细,式样不同。享堂壁上凿刻的浮雕图像有《车辇图》、《牧马图》、《宴乐图》、《荆柯刺秦王图》等。墓道口外的门枋上,刻浮雕佛像一尊,结跏跌坐,头为高肉髻,佩顶光,右手作降魔印,左手放在膝上执一襟带状物,身躯突出额枋,是中国早期的佛教造像之一。(国家文物局)保护范围:东至虎头湾东侧山脊,……[详细]
柿子湾崖墓
  东汉崖墓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乐山城东2.5公里处柿子湾。共约800余座,多为双穴,现存100多座,以精美石刻画像和文字题记闻名,故称为“石刻之湾”。其中最有特色为一、二、三、-墓。一号墓在柿子湾北侧,是一座前堂二穴的大型墓,面北向南,墓门宽16米,高7.2米,厅堂入口处由两根石柱隔为三门,檐上装饰瓦当、斗拱,两边各有一出侍图,环壁刻有14幅雕刻画,有老莱娱亲图、牛马送行图、董永孝子图、侍从图。武士图及两尊坐佛等。二号墓在一号墓东侧150米处,墓门宽14米,高4米,门右刻一石阕,门上方瓦当。斗拱下刻有朱雀、羊、鱼,左右壁上侍役图、出侍图等。三号墓在一号墓西侧100米处,坐北向南,为单穴墓,享堂左壁有高1.4米、宽0.9米的下山虎,还有吠犬、朱雀、羊、犬、豕、鼠、蟾蜍、长蛇等。-墓在柿子湾南侧,与一号墓相对,门右一石阕,门上刻右宴乐图、杂耍图、调-图等,是研究汉代历史的宝贵资料。保护范围:……[详细]
11、乌尤寺
乌尤寺
  乌尤寺各处多有名人题咏,其中尤以近代著名书法家赵熙所书最为有名,钟鼓亭外壁所嵌14通石碑上的赵熙所书“般若心经”镌刻精湛,为书法极品。乌尤寺位於四川省乐山东的沫水(大渡河)、若水(青衣江)和岷江汇合处的乌尤山顶。始建於唐至德——乾元年间,原名正觉寺,宋代改名乌尤寺。寺内建筑结构森严,殿宇共有七座,都集中在乌尤山头,现保存完整的殿宇有天王殿、弥陀殿、弥勒殿、大雄殿、观音殿、罗汉堂等。由前殿西行还有怡亭和尔雅台等胜迹。尔雅台是汉代文学家郭舍人在乌尤山注释《尔雅》的地方。寺之周围竹木扶疏,楼阁亭台错落其间,更显得格外清幽。交通登乌尤山,游乌尤寺,水陆两便。陆路在游览乐山大佛后,从凌云后山出门,过壕上桥登山;也可直接乘车抵乌尤山脚,再漫步登山。水路则乘游船抵乌尤坝码头,然后拾级而上。地址:乐山市城东的沫水(大渡河)、若水(青衣江)和岷江汇合处的乌尤山顶类型:古迹开放时间:07:30-18:30(4……[详细]
首座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旧址
  中华民族历来追求和睦、爱好和平、倡导和谐,“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数千年文明史造就了独树一帜的“和”文化。广大军工人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就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首座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旧址,亲历了中国人在筚路蓝缕的创业初期,聚焦解决未来人类能源问题的决心和毅力。旧址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是1971年开工建设的三线军工单位。1984年旧址上建成了“中国环流器一号”实验装置,一共先后建成了19个其他核聚变实验装置,如中国第一个仿星器装置、第一个磁镜装置、第一个角向装置和第一个反场箍缩环形实验装置等。首座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是中国最早、当时亚洲最大的开展受控核聚变研究的实验基地,她开创了我国核聚变时代。中国环流器一号实验装置是完全由中国人自主研发制造的实验装置,科学家通过它共取得了5000多项科技成果。中国环流器一号实验装置……[详细]
白岩山崖墓
  东汉崖墓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乐山市区西北三公里处公溪西岸白岩山。崖墓依山凿成,最大墓口宽23米,长42米,高约6米,墓门楣上多刻瓦当、斗拱,部分墓门线犬、羊等,其中以清风、白云、朝霞三洞最有特色。清风洞有碑刻28通;白云洞有碑刻7通;朝霞洞又名蕴真洞,传为宋逸民程公望注《易》处,又名治易洞,现存碑刻5通,南宋开僖元年(1205年),永嘉陈谦摩崖题“程公洞”于清风、朝霞间;嘉定十五年(1222年),诗人张方重书刻于白云洞口。崖墓现有碑刻凡40余通,属宋刻19通、元刻1通,清刻3通,均为研究乐山历史和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保护范围:东至竹公溪公路内侧,南至龙坡湾,西至山脊分水岭,北至小铁道山口。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南、西、北外延15米,东至竹公溪河西岸。……[详细]
肖坝崖墓
  肖坝崖墓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中区青衣乡大田村1组,墓群南距大渡河约1公里,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地质构造为白垩纪嘉定统夹关组厚层红砂岩,岩体强度不高,个别墓壁渗水,风化严重。土壤为酸性粘土。肖坝崖墓分布密集,经调查共有崖墓1199座,墓群分布范围东至马护桥、南至斧头山、西至寨子山、北至斑竹湾的山腰上。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从已清理的墓葬来看,结构大多一致,一般分为墓道、甬道、前室、门道、后室及左右侧室、棺室等。一般有壁龛、灶。大部分墓葬墓道及前室前部已毁。目前尚未发现有壁画或题跋。墓室深度从6—24米不等。均已被盗。葬具包括连岩体石棺、陶棺,未见木棺痕迹。骨架均不存,部分墓室尚残存有陶俑、动物模型、陶罐、陶甑、陶碗、陶钵、陶釜、陶簋形器、铁刀等残片。其中又以陶俑数量较多,目前出土的有舞俑、拱立俑、执箕俑、庖厨俑、抚耳俑等,动物模型有子母鸡、狗、马等。从出土器物看崖墓年代上限可到东汉中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