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皋兰县旅游

皋兰县文物古迹介绍

1、石洞寺 AAA
石洞寺
  石洞寺景区主要包括一个主体和四大功能园区。一个主体即石洞寺,四大功能园主要包括休闲度假园区、民俗文化园区、商住园区、东山绿化园区。石洞寺位于皋兰县城东南部约一公里处,兰白高速公路县城连接道口处,东倚群山,西临溪水,北连县城,南接白兰高速公路,距兰州市不足40公里。石洞寺始建于元代,旧时称“石空虎喇”,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拓为佛庙寺观,起背掘阁,雕梁画柱,扉檐彩壁,建筑甚是宏伟,时称“石空寺”,又曰“石公寺”,民国二十八年改名为“石洞寺”至今。依东山腰间一天然石洞建寺两座,分为上寺、下寺,两寺相距约500米,遥相呼应,甚是壮观。主建筑有山门、千手佛殿、地藏殿、文昌宫等。1994年4月15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甘肃省佛教协会会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尼玛大师,来到皋兰进行佛事活动,对石洞寺的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要求一定要把石洞寺建设好、保护好,给世……[详细]
长城烽燧遗址
  长城烽燧遗址烽燧也叫烟墩或烽火台,是古代军事观察、通讯的前沿哨所,大部分建在高山顶或川地转折处。古代凡边陲、要隘、道路等处,均设置烽燧,屯兵戍守,传递军情,形成独立而又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如有敌情,夜间放火曰烽,白天掺加狼粪煨烟曰燧(俗称狼烟),故曰烽燧。燃烟举火和放炮的数目,根据来敌的多少而定,使千里防线数小时便知敌情消息。皋兰县地处黄河北岸,历史上为金城外围屏障,县境内烽燧遗址较多,且纵横交错,大同小异,目前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为明代。皋兰烽燧大多建在高山地带,黄土夯筑,呈覆钵形,周围并挖有防御性壕沟。烽燧附近往往有戍卒、守望者遗弃的碗、砂锅等生活用具的残片。皋兰县烽燧大体分为以下几路。北路自兰州河北盐场堡起,经邵家塘到长川后又分道设置,蔡家河、鹿角岘、悬帽塔达靖远为一路;长川、水阜、王家沟、山字墩、五墩、正路至永泰为一路;长川、文山、东湾、土龙川、王家湾、麻石面、狼家沟为一路。另外,沿……[详细]
五泉山建筑群
  五泉山建筑群位于兰州市城南皋兰山北麓五泉山公园景区内。主要包括庄严寺、浚源寺、二郎庙、文昌宫、大悲殿、武侯祠、地藏寺、嘛呢寺、酒仙祠、千佛阁、三教洞、清虚府、万源阁、青云梯、木牌坊、山门、半月亭、企桥、秦公庙、太昊宫、澄碧滴翠水榭和漪澜亭,共22组,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五泉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元,后经历代整修、迁移隋、唐、明、清建筑,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五泉山建筑群依山而建,以中麓牌坊至文昌宫为主轴,并有东西两翼,以两条山脚至半山的爬山廊,将整个中轴线上及其两侧的建筑环拱,形成闭合空间,使各组建筑遥相呼应。庄严寺原位于城中鼓楼西,唐初建,元至元年间重修,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再修,1996年整体迁入五泉山保护,现存大殿3座,以“塑绝”、“写绝”、“画绝”而闻名,其彩塑生动传神,书法雄浑遒劲,壁画栩栩如生。浚源寺始建于元,称皇庆寺,经历代重修,寺院坐南向北,二进合围院落。主体包括浚源寺寺门、……[详细]
皋兰县文庙
  皋兰县文庙又名兴文社,原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张掖路中段南侧延寿巷,清康熙时为靖逆侯张勇宅,乾隆五年(1740年)改为皋兰县文庙,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设兴文社。2002年迁至兰州市安宁区九州台前山树木园。 建筑群坐北朝南,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棂星门,泮池、泮桥,戟门,明伦堂,大成殿,尊经阁,崇圣祠,后门。明伦堂和大成殿之间东西两侧为东西配殿,大成殿和尊经阁之间两侧建有礼、乐亭及曲廊。东围墙向院内悬挑出檐,院墙上嵌有“孔子圣迹图”线雕石刻。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6600平方米。 主要建筑明伦堂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琉璃悬山顶,前出三间卷棚顶抱厦,前檐柱间及后金柱明间装置隔扇。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檐柱间装置隔扇,歇山琉璃顶。檐下明、次间各施平身科五彩斗拱两攒,梢间一攒。尊经阁两层单檐歇山顶,下层通面阔五间,通进深四间,周围廊,前金柱装置隔扇;二层通面阔五间,通……[详细]
魏家庄墓群
  魏家庄墓群位于皋兰县石洞乡魏家庄村南400米。面积约2.5万平方米。曾暴露并清理砖室墓1座,系男女合葬墓。出土有陶灶、小铜刀、玉器各1件、五铢钱币1枚。另有大量的陶器残片。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古和汉代史研究有重要价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