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旅游

甘肃省文物古迹介绍

81、李广墓 AA
李广墓
  李广墓在甘肃天水,是当年北击匈奴的边疆,也是伏曦的故里。刚到天水时,并不知道李广墓在这儿,后来看到城市简介,才决定去一趟。甘肃的景色有个特点,就是缺水,全是黄土旱地,无论是塬子上的小镇还是处在峡谷里的城市,居民都有接雨水的习惯,不然生活用水不够的。河川里只留下千百年来一道道洪水冲刷的痕迹,残留在谷底沟壑里的只有涓涓细流,孱弱地流淌在干涸河床上,却怎么也无法填补整体上的枯竭。风一吹,扑面而来的漫天的黄土,弥散于你周围每一寸空间,让路人透不过气来。缺水以至杂草都长不到一个春秋,不要提树了。到处都是裸露的黄土,皱巴巴的像枯裂的皮肤。干硬的土块,岩石般地矗立在山颠,那份苍凉在远古时就已经凝成,只是岁月依然在不停地在上面肆意琢刻着。一眼望去,整个高原没有突兀的山峰,原上裂开的一道道巨大的沟谷,就是城市所在,因为水往往积在低处,天水就在一片水比较多的狭长谷地。渭水河流过整个城市,与四川不同的是那里因为……[详细]
渭源灞陵桥
  “灞陵腾越跨云天,岸柳朦胧锁雨烟。一泻随心古孟浪,清波渭水涌铁璇。”这是甘肃“临洮诗词》主编汪弘祺先生对家乡名桥的由衷赞美。真的,陇上廊格渭源县灞陵桥早在本世纪初就已饮誉华夏文化、建筑界、而今,她以更加婀娜本美的靓雨容姿引了中外游人竟聚焦,成为大西北上镜率最高的华夏廊桥命品。廊桥命品村肃渭源县灞陵桥,坐落于渭水源头第一城谓源县城南南河滩。该格距省城兰州仅170多km,近百年来,如飞虹似蛟龙的灞陵桥,因其足可与兆宋张择端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梁虹桥相媲美,而电视报刊而成为渭源和陇中泥游标志。号称“渭水长虹”“渭水第一桥”的灞陵桥,距黄河第一支流渭河发源地鸟鼠山(鸟鼠同穴)品字泉有10公里左右,灞陵桥的命名也与鸟鼠渭水有关:据初步考证,“灞陵”为古县名,汉文旁9年(公元前171年)于其地筑灞陵,并改县名,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文旁卒后葬此。三国魏改名“霸城”,北周建德2年(公元573年)废……[详细]
卧龙山老庵寺
  老庵寺坐落于恭门镇付川村东北的卧龙山半山坡上,原名卧龙寺,俗称上寺,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为佛教寺院。这座千年古刹历经了三兴三废至今香火不熄。据史料记载,元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因秦州等地地震,山崩地陷,老庵寺殿宇倾塌,僧人四散。至正十六年(1356)重建。清德宗光绪七年(1881),清水县弓门(今张川恭门)一带连降大雨,山洪暴发,冲毁老庵寺庙宇,僧人逃亡。德宗光绪十年(1884)再次重建。至民国时期老庵寺规模初具,被列为清水县“八景”之一,获“卧龙山色天下秀”之誉。1958年和“文革”中,宗教活动受限,僧人还俗。1979年后又一次重建,经主持释静咸和信教居士二十多年的修建和维护,终于使千年古刹重放异彩。重建后的老庵寺共占地300亩。主要由一门、五院、八殿、三洞、七塔组成,整个建筑按照卧龙山的自然地形,错落有致地建造在拾阶而上的几阶平台之上,其殿宇楼亭布局合理,大小佛塔错落有致,建筑……[详细]
鸠摩罗什寺
  武威鸠摩罗什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中心,是四大翻译家之首鸠摩罗什祖师初入内地译经-演教之所,姚秦时高僧云集,慕罗什而驻足于此者,络绎不绝。罗什寺历经沧桑,多劫多难。殿宇僧舍无一幸存,现仅存的罗什塔,即罗什祖师圆寂荼毗后“薪灭形碎,唯舌不坏”之舌舍利塔。虽风尘满面,仍挺立如初。据史料记载,武威鸠摩罗什寺,距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西域高僧、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初入内地-演教之处。寺内雄立的宝塔是为纪念鸠摩罗什而修建的,塔内供奉鸠摩罗什的舌舍利。罗什祖师一生翻译经典七十余部,三百八十四卷,其贡献在玄奘之上,被称为译经泰斗。他所译的经、律、论既能做到不失原意,又保存有原本语趣,诵读中使人感觉到文辞优美,朗朗上口。因而一直为人们所乐诵,至今不衰。公元413年鸠摩罗什在长安逍遥园圆寂,荼毗后奉罗什祖师生前遗愿,舌舍利奉归武威罗什寺修塔供养,即现存寺内鸠摩罗什祖师舌舍利塔。据唐朝碑记记载“罗……[详细]
双塔森林公园
  双塔森林公园始建于1997年,占地3156亩。是华池县委、县政府历时多年,以县城东山森林资源为基础,以双塔寺搬迁保护为依托,投资近亿元修建的一处集旅游观光、避暑度假、文化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娱乐场所。公园内建有重檐亭、天台、文化大楼、双塔寺、范公祠、碧玉山庄、射击场、草原风情园等36个景点和游乐服务设施。春日杨柳吐翠,桃杏芬芳;夏夜霓虹闪烁、曲径通幽;秋日彩林翻飞,漫山氤氲;冬季银妆素裹、群峦如象。晨起锻炼人群如织,夜晚喷泉喷珠吐玉。公园内通讯便捷,交通畅达,设施齐全,是城区居民休闲娱乐、聚会度假的理想之地,2006年被评定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详细]
86、蔡家寺 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家寺
  蔡家寺在甘肃甘谷县东北渭水峪火车站(陇海线)以西,渭河北面的二级台地上,寺、村同名,寺在村北一山丘上,依山而建,直达山顶。据清乾隆《伏羌县志》(甘谷旧名伏羌)记载,寺庙建于元顺帝至正年间(1341~1370),至今已有650年左右的光景。至于何时有村,县志语焉不详,实难详考;而何以村、寺同名,亦不得而知。最奇怪者,蔡家寺村,顾名思义,村人大率当为蔡姓,就像河对岸斜对的蒋家寺村,其村民多为蒋姓一样,然而,蔡家寺村从来不闻有过蔡姓之人。这一点,至迟在清乾隆年间,就已引起出身于该村的诗人李兆甲的注意。李兆甲(1767~1830),字逊乙,号椒园。笔者今尚存有其《椒园诗钞》誊稿一卷,其诗多经其师临洮吴镇与无锡杨芳灿等评定。作为佛教庙宇的蔡家寺,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松柏映翠,梵宇玲琅,在甘谷县内,不论其宗教环境、建筑环境还是自然环境,都仅次于大像山,但却有着自己的特点。大像山是个释道二教杂陈的所在……[详细]
尖山寺森林公园
  尖山寺森林公园尖山寺,又称灵风山,位于甘谷西南25公里的尖山之上,最早古迹建于汉魏六朝时期,全山有森林5000多亩,其中有林地8727亩,森林覆盖度为39%,森林蓄积量11880立方米。海拔1800-2100米之间,相对度差300米,年降水量600毫米,属南部半湿润气候型区,年平均气温2.4-8.1,无霜期100天左右。境内山清水秀,峰峦叠嶂,山势雄伟,森林茂密,气候宜人,风光旖旎。保护完好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形成了园内别具一格的森林特点。主要森林植物有油松、落叶松、华山松、白桦、山杨、漆树、辽东栎、椴树、青肤杨、山杏、山李等。灌木层有榛子、山核桃、刺五加、枸子、珍珠梅、沙棘、山樱桃、野花椒、卫茅等,荟萃100多种针阔乔灌木、草本植物及中药材。林中有梅花鹿、金钱豹,锦鸡等十余种国家保护野生动物。青山、绿水、怪石、雄峰、人文古刹、神奇传说、异花异草,构成了尖山寺森林公园独特景色,1995年1……[详细]
88、秦安文庙 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安文庙
  秦安文庙秦安文庙,位于秦安县兴国镇新华街东,创建于元大德元年(1297年),总面积2800平方米。现存建筑有大成殿、崇圣祠、乡贤祠、名宦祠、乐器库、祭器库等。主体建筑大成殿,建筑面积240平方米,单檐歇山顶,上覆琉璃筒瓦,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梁枋构件均施彩画,收山、出檐较深,脊饰龙、凤、牡丹、菊等纹饰,两稍间槛墙嵌有琉璃盘龙各一条,其梁架结构,斗拱形制和彩画等均保留有明显的明代建筑特征,是甘肃省保存较完好的明代木构建筑之一,2003年7月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89、可泉寺 AA
可泉寺
  可泉寺可泉寺坐落于距县城1.5公里的南山脚下,整个建筑分为胡缵宗纪念馆、可泉寺及娲乡神母宫等3处。其建筑群年代可上溯到秦汉乃至传说中的女娲补天的上古时期,自宋元以前初具规模,明清两代虽经战争破毁,然屡毁屡建,规模不减。可泉寺为明代著名学者、书法家、山东巡抚、邑人胡缵宗幼年读书所在地,他晚年辞官又寓居与此,著书立说,明清两代,县内名门望族多在此处修建别墅,民国初年改名“可园”。娲乡神母宫位于可泉寺南侧,系女娲行宫,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院内古柏参天,殿内塑像庄严,文人墨客匾额楹联,树以百计,后院建有“圣母后宫”,院内有“羲里娲乡”石碑一座,胡缵宗纪念馆设在娲乡神母宫西侧,是近年来胡氏后裔及民间集资修建的一处建筑。纪念馆占地1000平方米,现已建成馆址五座十一间,陈列有关胡缵宗著作、书法、书稿、匾额楹联、图像遗物等。……[详细]
90、郎木寺 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郎木寺
  郎木寺为藏传佛教寺院,创建于公元1748年。其创始人即第一任赤哇嘉参格桑,11岁受戒出家,27岁前往拉萨学法,投拜名师潜心学法,成为出类拔萃的大学者,年届55岁时,任西藏噶丹寺赤哇八年,期间他广弘讲说。公元1747年,年届70岁的他经第七世0-格桑嘉措的允准,返回故里弘扬佛法,创建了郎木寺院。郎木寺经过历世-的创建、扩建,现有闻思学院、续部学院、时轮学院、医学院、印经院。寺院的佛塔主要有第一世-的肉身灵塔,据说该灵体的头发、指甲如新生长的一般。有以数万两黄金、白银和松耳石、珍珠等制作的历世其他-的灵塔,以及70余座大小不一、制作各异的佛塔。郎木寺辖有十座属寺和两座静修院,前后有70任赤哇,1958年时僧人多达500余名,是安多地区闻名遐迩的大寺院之一。郎木寺处地空灵,山水相依,景色十分秀美。寺前山色,形似僧帽,寺东红色砂砾岩壁高峙,寺西石峰高峻挺拔,嶙峋嵯峨。金碧辉煌的寺院建筑群和错落有致……[详细]
佛归寺生态旅游园
  佛归寺生态旅游园佛归寺生态旅游园坐落在临洮城南3公里的洮阳镇旭东村紫云山,其山峰属岳麓山山系,是国家AA级临洮县岳麓山森林公园的主要组成部分。据《搜神记》第六卷和清代陈如平《岷州续志采访录·祥异记事》里分别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有长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见于临洮”。传说十二长人因体长,难入临洮县城,于是南行,人们好奇追随,追至城南紫云山前,长人一晃不见踪影,追随者更为好奇,从紫云山寻找,在紫云山平台发现“长人”足印,而不见“长人”,因而认为仙归于此,从此紫云山香火不断,后在唐代建寺,名曰“佛归寺”。据《临洮县志》第五编·卷二十六·第六章《名胜》篇里记载:“佛归寺(佛沟寺)内有栖霞阁,系明解元潘光祖读书处,有十八罗汉造像,石窟中有唐代壁画,‘0’中遭毁。”遗留古迹有达摩洞和少许壁画,为佛、道合一的石窟寺庙。改革开放后群众自发性恢复建设,现有三大古佛殿、十二法王殿、睡佛殿、三……[详细]
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也称大佛寺,位于城南50公里处的张义镇灯山村,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天梯山山峰巍峨,陡峭峻拔,高入云霄,山有石阶,拾级而上,道路崎岖,形如悬梯,故称天梯山。山巅常年积雪,俗称“天梯积雪”,为凉州八景之一。石窟中大佛依山而坐,脚下碧波荡漾,薄云缠绕其身,构成了一幅山、水、佛、云浑然一体的壮观奇景,是凉州颇负盛名的旅游胜地。北魏、隋、唐、西夏期间均有扩建,至明、清时期已成为-教寺院。据明朝正统十三年(1448)《重修凉州广善寺铭》记载:明朝正统十年天梯山石窟尚存26处。由于天梯山石窟地质结构松软,在历次地震中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仅1927年凉州大地震,就震毁洞窟10余处。1959年9月,因修建黄羊水库,窟址处水库淹没区,部分造像、壁画搬迁至甘肃省博物馆,北魏、隋唐时期的藏文经卷、绢画等由敦煌文物研究所保存。现在天梯山石窟仅存3层,大小洞窟17处。最大的洞窟……[详细]
麦积崇福寺景区
  崇福寺是国家2A级旅游景区,位于麦积城南约25公里东柯谷,又名杏林观,亦称城隍庙,是寺、观、庙合一的宗教寺院,兴建于唐代弘道元年即公元683年。延及民国末,由于地方信士、坊众不时修葺维护,依然保持着清代时规模。崇福寺在平台正中,是一组四合院式建筑,座东向西,现有玉皇、无量、三元、灵官、大佛、关帝、三霄、天王、韦驮、城隍、药王等殿十余座,三十余间。……[详细]
巉口青烟寺
  巉口青烟寺青烟寺,位于巉口镇以西三华里处,座落在莲花山麓,峰峦叠嶂,风景绮丽。每日早晨,青烟缭绕,久久不散,故曰:“巉口青烟”,为定西八景之一。考证寺内出土陶质器皿等,皆属汉代器物。可见,远在汉代这里就建有禅林寺院。又从出土佛灯(铜质)鉴定,系宋代产物。据此可断言,青烟寺建于汉,盛于宋,衰于元。明永乐年间,高僧悟瑁大师(康姓),巉口籍人,曾在此修行悟道,宏通佛理。拜崇福寺了让和尚为师,取名“也失端竹”。后“云游天下,登览三湘七泽、五岳四渎之胜”。遂智力宏通,深悟佛法。正统年间,又北走京都,正值明英宗皇帝建醮内宫。一时禅宗羽客,雾集云屯,“而裒然首座者,唯我竹公”。英宗嘉其善行醮事,敕赐“大国师”称号。悟冒精于书法,曾书写《大藏金经。。》全部,书金字《华严经》一部,人以为至室。正统十二年,悟冒赴京谢恩,“上览书法,嘉赏不已,复赐高丽纸,诏写《华严经》一部,磨金为字,秘之内库,世为国宝”。后潜……[详细]
罗川古城
  罗川古城位于甘肃省正宁县永和镇北部的四郎河边,沃土平畴,阡陌纵横,古城遗迹尚存,“琴山、泰山、药王山、北华山”四山合围,风景优美。据史载,北魏泰常五年(公元420年),朝廷即在这里设置阳周县。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因“罗水出于川”,遂改阳周县为罗川县,唐时改为真宁县,清改为正宁县,延用至今,罗川作为古县城直到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迁置,设县长达1509年之久,是正宁历史文化名副其实的“缩影地”。罗川古城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赵氏石牌坊三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承天观碑、清铁旗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大殿、赵氏祠堂(1995年被庆阳地委命名为庆阳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名胜古迹。(赵氏牌坊由西向东依次为“清官坊”、“天官坊”、“恩宠坊”。“天官坊”和“清官坊”是明王朝为褒奖清官赵邦清而立的,两坊均高8.1米,宽约8.23米;恩宠坊是赵邦清为母亲刘氏高氏所立,坊高9.7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