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柘城县旅游

柘城县文物古迹介绍

申桥李庄遗址
  李庄遗址,又叫“山台寺遗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申桥乡李庄村,因其基址上过去有座山台寺而得名。李庄遗址以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存为主,同时又含有较多的岳石文化遗存。龙山文化距今为4200年~4500年,此时农业生产已占相当比重,耜耕和以石器磨制、轮制陶器为代表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已有较高水平,家畜饲养有了显著发展,陶器种类众多,形态多样,造型美观,饰纹纤细。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4米余。出土文物有陶鬲、罐、纺轮、网坠和蚌器、骨匕、骨镞等。陶器饰有方格纹、粗绳纹、附加堆纹。遗址中有一个埋有9头整牛和一个鹿头的“九牛祭坑”,使山台寺的龙山文化与殷商文明搭上了密切关系。《世本•作篇》“核作服牛”;《楚辞•天问》“该秉季德……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管子•轻重戊》“殷人之王,立皂牢,服牛马,以民为利”;《易•旅上九》“(王亥)丧牛于易……[详细]
柘城孟庄遗址
  柘城孟庄遗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孟庄村北。柘(城)太(康)公路通过将遗址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属商代早期遗址,面积达25万平方米。1992年7月~1995年进行了发掘。发现有仰韶文化遗存、龙山城址、二里头城址、商代晚期城址等。其中,龙山、二里头及商代时期三叠层是中原地区的首次发现。遗存有房基、陶窖、墓葬。出土了大量各时期的遗物。并发现了陶文和商代草鞋遗迹及一具少女骨架。孟庄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夏商更替等主要历史事件提供了重要资料;为建立该地区的考古学编年序列提供了条件;也为研究各个时期的建筑艺术、文化面貌提供了新材料。遗址北部原为古心闷寺基址,南北长280米,东西宽110米。1977年发掘,发现房基9座、陶窖1座、墓葬7座,出土有大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卜骨龟甲等。并发现了陶文和商代草鞋遗迹。在夯土层中还发现一女性骨架(约17~18岁),其臂、腕骨上残留有三道--绳痕,死……[详细]
柘城故城
  柘城故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城关镇北旧湖内,南到幸福街,北邻北环路,东靠黄山路,西到看守所,距柘睢公路约300米,距余河坡150米,叠压着从新石器时代至明代的文化遗存,总面积达288万平方米,是豫东地区文化内容最为丰富的遗址之一。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柘城故城的城池呈长方形,东西长1800米,南北长1600米。整个遗址低于周围地面约3—4米,最南部、西部部分、东部边沿均被城市建设及民居所覆压,北部较南部低洼,常年存有大量积水。遗址西部边沿上还存有南北长50米、高约5米的原始土城墙。保留下来的西城墙为夯土层,包含了不同时期的劳动人民为防御水患而付出的智慧。此段城墙夯窝显现清楚,夯层中夹杂有少许不同时期的遗物,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建筑城墙的方法和使用的筑造工具。为了保护仅存的这段城墙。柘城县文物……[详细]
炎帝朱襄氏陵
  炎帝朱襄氏陵,是远古时期三皇之一的炎帝朱襄氏之陵墓,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城东6公里的大仵乡朱堌寺村。朱襄氏是众多炎帝的别号之一,炎帝朱襄氏所生活的时代远早于炎帝神农氏。 炎帝朱襄氏陵呈圆形,粘土结构,陵高10.9米,周长158米,直径50米。墓周边用青石叠砌,高1.5米,墓四周用青石砌成高50厘米的台阶,意为“天圆地方”。陵墓规模庞大、气势恢宏,陵前有“炎帝朱襄陵”碑刻一通,香池一个,碑楼4座。 据《辞源》注:“朱襄氏炎帝之别号。”《吕氏春秋》和《路史》记载:“柘城为朱襄氏之邑。”《寰宇记》“陈有株邑,盖朱寰之地。”据《柘城县志》载:“朱襄氏之陵在县城之东,久淤。” 2001年,炎帝朱襄氏陵被商丘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商丘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夏姬墓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夏姬就是这样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她不仅是春秋四大美女之一,也是古代五大艳后之一,更堪称中国古代色伎双全的第一“迷人尤物”,后世称她为“一代妖姬”。《太平寰宇记》卷十二记载:“夏姬墓:在(柘城)县东北二百步。”而《天下名胜志》云:“夏姬墓,在(柘城)县界,即陈株野之地,皆传闻之讹,未曾深考故耳。”《柘城县志》亦有记载、考辨。根据史料文献记载,夏姬在柘城成婚、生子、外遇当是史实。2000 年,包含夏姬墓在内的旧北门遗址与柘城故城遗址、邵园汉墓一同被批准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