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 > 石拐区旅游

石拐区十大旅游景点

1、五当召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1
五当召
  五当召,蒙古语“五当”意为“柳树”;原名巴达嘎尔召,藏语“巴达嘎尔”意为“白莲花”,“召”为“庙宇”之意。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1722),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重修,赐汉名广觉寺。第一世-罗布桑加拉错以西藏扎什伦布寺为蓝本兴建,经过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的多次扩建,逐步扩大始具今日规模。-因召庙建在五当沟的一座叫做敖包山的山坡上,所以通称其名五当召。五当召依地势面南而建。有大小殿宇、经堂、僧舍2500余间,占地300多亩,分布在1.5公里长的山坡上。它是一幢层层依山垒砌的白色建筑,群山环绕,为苍松翠柏掩映,雄浑壮观。五当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东北约45公里的吉忽伦图苏木五当沟内的大青山深处。五当召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A级旅游景区。它与西藏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抗卜楞寺齐名,是中国藏传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和内蒙古自治区最大藏传佛教寺院。五当召的主体建筑,以八大经堂(现存六座)、三座-邸和一幢安放本召历世-舍利塔的灵堂组成;另有僧房六十余间以及塔寺附属建筑,全部房舍二千五百余间,占地300多亩。-现存六大经堂为苏古沁殿、洞科尔殿、却伊日殿……[详细]
推荐2
阿善遗址
  阿善遗址是黄河流域最北端的一处新石器时代原始聚居遗址。位于包头市东郊阿善沟门村东圪膝盖沟两侧的台地上。北依大青山,南临黄河,圪膝盖沟终年泉流不绝,“阿善”就是蒙古语甘泉的意思。阿善遗址是于1979年发现的,1980年和1981,包头市文物管理所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共同对遗址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在1070平方米范围内;共发现新石器时代的房址24座、窖穴240个,出土了各类文物1600余件。还发现了围绕原始村落砌筑的石砌围墙2200米。1983年又发现了大型祭坛一处。其中部分实物保存于包头市博物馆内。阿善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证实,包头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距今6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阿善遗址现存面积5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度在一到两米之间。共发现四个时期文化遗存的迭压关系。前三个时期均属于新石器时期,也就是第一、二、三期文化,第四期为青铜时代的遗存。阿善遗址的一、二、三期新石器时代文化,各期都有一批代表性的文化遗存。第一期文化的遗存分布的较为稀疏,原生层位大都遭到晚期地层的破坏,发现的遗迹较少,遗物也大都散落于地表,或混杂在晚期的层位之中,这一期陶器的……[详细]
推荐3
赵长城
    赵长城从河北宣化开始,经山西北部,西北折入阴山,一直延伸到河套狼山山脉的高阙塞(今石兰计台),经包头段长达130公里,高约5米,下宽约5米左右,站在土筑长城之上眺望,隐约地看到远处这一线土筑长城从大庙起,东向边墙壕村,西向昆都仑区,迤逦而去。  登上高山,可以清晰地看到婉蜒盘绕,跨山越水的赵长城和长城烽火台的遗址,这一长城用土夯筑,层次清晰,残存城基宽约3.5-4米,高出地面1-1.8米。沿长城遗址,可以发现大量战国时代的陶片等遗物,还可采集到“半两”钱,板瓦、陶罐、四月复碗、铜链等标本,这些为今人研究历史,了解文物,进行古文化教育留下了较为珍贵的实物资料。……[详细]
推荐4
包头召
  位于包头市东河区拐子街,约建于清乾隆年间,又名“福徵寺”,是包头城内唯一的一座蒙古族召庙,藏式建筑结构,砖石墙壁,用石灰水浇灌成纯白色,两层楼堂,底层为经堂,内无间墙,两排圆木柱直通到顶,楼上分为前后两座佛堂,分别供奉释迦牟尼和其它塑画神像。正前方是满面门窗,外有护栏走廊,东西墙壁设长方形小窗,环召有通行走廊和花栏围墙,在召庙两侧,有两所大院,设有客堂、厅舍、厨房货仓、马棚马圈等。内蒙古包头市……[详细]


全部石拐区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