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开封市 > 禹王台区旅游

繁塔

[移动版] [查看地图]
繁塔
繁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繁塔位于开封城东南三里许。繁塔,原名"兴慈塔",又名"天清寺塔"。塔所在地,原为自然形成的高台,因附近多居繁姓,故名繁台。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曾一度改名讲武台,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建寺于繁台上,因在世宗柴荣的生日建成,柴荣生日为天清节,故显德四年(957年)赐寺名天清寺。作为世宗的功德院。当时,其殿堂壮丽,与相国寺、开宝寺齐名,为东京名刹之一。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重修,元末兵毁。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僧人在前楼废址改建佛殿,取名国相寺。十九年(1386年)就寺的中部天清殿废址,重行修建,仍名天清寺。同年,僧胜安等在寺西北白云阁废址重建佛殿,取名白云寺。明代在繁台上同时存在3个寺,且不同宗派,为讲僧、禅僧、瑜珈僧分据。直到明末河决,三寺皆圮,只存形迹。

清顺治六年(1649年),僧桂山云游来开封,见繁塔奇特,发愿重修,寄居于繁塔后洞。先募化修建后殿、中殿,后又募化巡抚、布政使于康熙七年(1668年)重修山门等,统题为国相寺。其间雍正、道光时曾对个别殿堂整修过。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水围城,当时,向南山门3间,山门内左右有钟鼓楼、再进为二、三殿。四殿为正殿,5间,前有东、西配殿、后为僧寮下院。正殿后为繁塔。经水淹后,前殿倾塌,大殿因道光九年(1829年)曾重修过尚存。1927年逐僧没产,寺遂全废,独存繁塔。寺址归河南省立农业专门学校,后并人河南大学,称河南大学农学院。建国后,院系调整,农学院分出为河南农学院,迁往郑州,其在繁塔附近的教学楼、宿舍和土壤室、育种室、孵卵室等都为开封烟厂占用。

繁塔创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约于淳化元年(990年)后竣工,是开封最古老的建筑。繁塔修建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民间和少数权贵,采取边筹资边修建的方法,先后用了近20年的时间。

繁塔为一座六角形空心造楼阁式砖木结构的佛塔。据记载塔原为九层,高240尺。元代塔已半摧,仅存7级。明代李梦阳于嘉靖六年(1527年)撰《国相寺重修记》追述"国初铲王气,塔七级去其四"就成为三级残塔。铲王气,据有人考证,实为永乐年间周王朱棉有反迹,经人告发,被夺走三护卫,并对周王府拆除银安殿、唱更楼、尊义门、东华门禁开等示警措施,拆毁残塔上层,属于同样性质。三级残塔由于二三百年的风吹雨打,塔三层内壁佛像砖已风化,楼板已腐朽,周王虽曾补镶过外表佛砖,但对内部不敢擅动。直到清初桂山和尚发愿整修寺塔,才在残塔之顶加筑七级小塔,内部用小砖十层叠涩至顶部收刹砌成藻井,使原来露天的塔顶得以封闭。所谓七级,只是外部用七层佛砖封护而已,其总高度仅为8.69米。从远处看来,整个塔形,犹如编钟,小塔似为钟纽,十分别致。

繁塔的结构亦很奇特。塔的高度为36.68米,第一层各边的宽度自13.40~14.50米不等,整个底面积为520.19平方米。其登塔方式与众不同。第一层南北不相通,南洞深8.37米,洞内系供佛之处;北洞略浅,可从东、西方向循蹬道登塔,蹬道藏内外塔壁间,可直达第三层。如登二层则需出洞外东、西两面,沿平座转至南洞而人。如需登塔顶,则由三层南洞出,沿平座转至东西方向蹬道升塔顶。二、三层平座宽不及70公分,沿走十分危险,据记载原安有栏杆,修整时没有恢复,只在塔壁加铁索以备登临,并加铁窗,平时不开放,以保安全。塔之外壁每层檐下均有仿木构建筑的砖雕斗拱,自栌头伸出华拱二跳,除泥道拱外,无横拱,以卧砖四层砌成阑额,凸出墙面少许,上承栌斗,第二跳直接承托砖檐,上无覆瓦。塔身南、北一至三层开圆券门,二层东南、西南各辟平券门。

繁塔内外壁镶满了佛像雕砖总数约7000块,每块约33厘米见方。多为模制,一砖一佛,包括菩萨、罗汉、乐伎等共108种,姿态各异。这些佛像面部丰满圆润,身穿袈裟,线条流畅。佛与菩萨大多端坐在单莲座和束腰莲座之上,手势作说法相。另外,还有端坐青狮、白象上的文殊与普贤、负经求佛的玄奘、手持0法绳的菩萨、身段秀美的六臂观音等多种形象。塔壁每面四周砌以海石榴为主体的阳刻花纹图案,枝叶无不雕刻精细。尤其是菩萨高冠上的人物造型,虽小如瓜子,但也眉发毕现,细致入微。

宋代十六罗汉造像,虽数量不多,而形象特别生动,降龙罗汉面目清秀,文质彬彬。伏虎罗汉坦胸露腹,气势汹汹,有的罗汉以"如意"支撑下巴,闭目沉思。有的脚蹬草履,手柱拐杖,抬头凝视。造型复杂的是乐伎,共20名。乐伎皆菩萨装束,身披璎珞,头饰化佛,衣纹流畅,雕刻细腻。各执不同的乐器,井然有序地排列在二层塔心室的前壁上。排箫乐伎结跏端坐,双手握箫,口对箫管。吹笙乐伎两手捧笙,以指捺孔。两个击钹乐伎,一开一合,轮流拍击,配合和谐。鼗牢与鸡娄鼓乐伎,演技复杂,左手操鼗牢(状如拨浪鼓),上臂与小臂夹住鸡娄鼓,右手以杖击鼓。腰鼓乐伎,左手以掌拊鼓,右手以杖击鼓,神态从容,悠然自得。琵琶乐伎,横抱琵琶,左手抚弦,右手执拨,双目半闭,神情专注。乐伎们以不同的姿势,操持着20件13种乐器,个个被刻划得生动逼真,各有奇趣。是一组较为完整的宋代寺院乐队雕砖。

繁塔内保存着许多珍贵的石刻,共199块,第一、二层南塔洞的东西两壁上,分别镶嵌着4幅石刻佛经,每幅有6块青石拼成,长4米多,宽近1米,周边饰以莲花浮雕。第一层南门洞内,东壁刻有《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西壁刻有《十善业道经要略》附《佛说天请问经第二》。第二层南洞东西两壁分别刻有《大方广园觉修多罗了义经》上、下卷。这些碑刻,皆刻于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书写人为北宋书法家赵安仁。

塔内蹬道上方的每块额石,都镌刻着施舍人的姓氏、籍贯和心愿,许多佛砖上还墨写着捐施人的姓氏与佛名。二层北塔室内有十余方助修繁塔题记,保存完好。其中有北-海军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师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舍银五百两的题记。有善男信女发愿施砖、灰、车、牛、米、菜、酱、醋的题记。助修时间最晚的是淳化元年(990年)。参与施工的有太康县、西平县等地方的"修塔会人"。助修人的身份自文武官员,以迄僧侣俗子。修塔时间之长久,捐助之广泛,舍施之庞杂,实为鲜见。这些记载为研究建塔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繁塔历来是拜佛游乐胜地,风流名士登塔留题比比皆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是金代文学家赵秉文的两处题记,尚能看到"滏阳赵秉文……重阳日同登"等字。赵秉文是磁州滏阳人,金大定时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能诗文,工草书。他的登繁塔诗,如《九日登繁塔寺》:"九日独何日,寒花发幽芬。波澄无余滓,天清廓游氛。南登歌吹台,一吊信陵君。夷门今安在,草没侯赢坟。"可与他的"重阳日同登"的留题相互印证。历代名人为古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宋代苏舜钦,著名诗人梅尧臣的登繁塔诗,都对塔的崇高与险峻作了真切的描述。

繁塔以其悠久的历史,精致的佛像雕刻砖和建筑艺术,列入我国名塔之林。她是我国佛塔造型由传统的四角形向更为复杂的八角形过渡中六角形佛塔的一个典型代表作。又因为过渡时间极为短暂,在全国留下的遗物很少,精品更是罕见,因此其艺术价值就显得更为珍贵。

地址:禹王台区开封火车站东面地址:开封市禹王台区东闸口街(火车站东边)

类型:古迹古塔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电话:0371-23929866

开放时间:

9:00-17:30。

交通

市内乘坐8路公交车至药王场站,北走400米左右即到

门票

30元/人

延伸阅读:

·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