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兴宁十大古民居旅游

兴宁十大古民居

棣华围(刁萃丰)
  棣华围,又称刁萃丰,位于广东省兴宁市刁坊镇周兴村,于民国三年(1914年)春动工,历经8载,耗资18万两白银建成,为三堂四横一枕杠四角围龙屋,分布面积103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阔99.4米,进深77.3米,建筑占地面积6183.6平方米。全屋16个厅,274个房间,有“住不尽刁萃丰的屋”的说法。2009年被列为兴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兴宁十大古民居“之一。2012年10月升级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整座屋宇房间较多(楼上楼下均有房间),向来群众有“住不尽刁萃丰的屋”的说法。尚存“棣华围记”。棣华围坐西向东,为1围3堂4横2层高的四角围龙屋,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禾坪1000平方米…[详细]
宁新罗氏东升围
  东升围位于宁新街道办东风村,始建于宋代(1127年),于1279年建成,距今730多年。东升围坐北朝南,为三堂六横三围的围龙屋,是兴宁境内最老的围龙屋,俗称“九厅十八井”。建筑占地12000平方米,池塘1600平方米,花头脑650平方米,屋内有9个厅,18个天井,190多个房间。整座屋宇规模较大,布局合理,主体结构呈半圆形,前有禾坪、矮墙、半月形池塘,东侧有出入斗门,是一座典型的围龙屋。大门外有2根圆石柱支撑檐梁,有2个石鼓、2个石凳,上、中、下厅较为宽阔,上中下堂通面阔相等。堂屋后有半月形铺河卵石的斜坡花头脑。厅内栋梁雕龙画凤,雕花屏风,显得古朴典雅,充满客家韵味。…[详细]
善述围
  善述围,位于兴宁市罗岗镇柿子坪村,始建于清朝光绪十年(1884年),为四堂四横四角楼围屋,分布面积439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阔74.1米,进深49.1米,建筑占地面积3638平方米。有20厅354间房25个天井。2009年12月,被列为兴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0月升级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2月10日,善述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兴宁进士第
  进士第,位于坭陂镇汤一村,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历经两代人50年建成。为三堂八横二围围龙屋,外加一横屋书院6间,分布面积近2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阔150米,进深108.9米,建筑占地面积14835平方米。全屋为二层建筑,一层300间房。2009年被列为兴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李和美屋
  李和美屋建于清光绪六年(公元1881年)。为三堂六横三围龙的半圆形围龙屋,是“兴宁十大古民居”之一。屋内有9个厅、112个房间,左右两边均有斗门。屋宇布局较好,大小天井分布合理,采光条件较好。上中下厅较宽,每横屋之间有宽畅的走廊,下花厅有假山、壁画和烫金帘等。斗门很有特色,是双套式二进斗门。屋宇主体建筑较有气魄,大门外有石柱、石鼓,屋檐皆为烫金雕花,中厅挂有匾额“敦本堂”。该屋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上厅挂有清光绪六年瀚樊江陈寿椿所书的“肯构肎堂”横额,为光绪皇帝举亭封翁大人新居落成题此志贺。中厅、大厅和斗门分别挂有新派诗人、书法家胡曦所书的“敦本堂”、“资政第”和“祥迎紫气”匾额。李和美,位于广…[详细]
福兴王氏永思堂(大王屋 )
  位于兴宁市福兴街黄畿村,建于1644年,有三堂八横四围龙,门前有禾坪约3亩,坪外有大池塘面积约5.5亩,全屋建筑占地54.5亩,共有房间285间,屋的右侧建有“文武学堂”。永思堂属梅州规模较大围龙屋之一,交通便利,门前池塘波光潋滟,池塘外有一溪流平行而过,水量充沛;由于年代较早,形制简朴。…[详细]
馨梓围
  馨梓围,又名康记,俗称“解放围”,是典型的客家围龙屋。位于广东省兴宁市新陂镇家庄村,始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为三堂二横四角碉楼围龙屋,外加右侧四横屋,分布面积85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阔89.9米,进深58.5米,建筑占地面积4459平方米。是“兴宁十大古民居“之一。…[详细]
长兴围
  长兴围(花螺墩),位于宁新街道大圳村花螺墩,始建于明朝崇祯八年(1635年),三堂六横三围围龙屋。分布面积153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阔107.4米,进深67.8米,建筑占地面积6533平方米。2009年12月,被列为兴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兴宁十大古民居“之一。…[详细]
宁新刘氏大刘屋
  兴宁宁新黄岭大刘屋位于兴城城郊东北部,离城2公里左右,总面积4500多平方米,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约300多年的历史,属于典型的客家围龙建筑。宁新大刘屋前半部为一千多平方米的半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整体呈圆形,犹如阴阳两仪的太极图。大刘屋用土砖、木材、瓦为主建筑材料,最大的特点是冬暖夏凉,有防潮湿的功效,比较适合中国南方温润潮湿的气候特点。这种围屋还具备防火和防盗的作用,俨然一个小型“王国”,是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的缩影。大刘屋主体建筑面阔65.5米,进深63.4米,建筑占地面积3729平方米。存有乾隆十二年圣旨匾,据传祖孙三代赈灾捐谷三千石,康熙、雍正、乾隆皇帝都曾赐匾。…[详细]
磐安围围龙屋
  有人说不进围龙屋就等于白到梅州。梅州江北老城区街道大部分是民国初拆城墙后兴建,江南、华侨城市区基本上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兴建。因为客家围龙屋是明清时期所建,所以不管老城区新城区都有许多围龙屋。游览梅州城中围龙屋,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客家风情。客家祖先爬山涉水,历尽磨难,寻找梦里理想的家园,终于有一天建起了自己的围龙屋。从此,志在四方的客家儿女,在那通向前方的渺渺路途中,无法剪断的精神脐带在无限地延伸,客家人对围龙屋的热爱又成了客家人的另一个神话——走遍天下忘不了“胞衣迹”。曾几何时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成了一对矛盾,可能大家都知道“金字塔”是人物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故宫”是历史文化遗产,殊不知历经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