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鼓楼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鼓楼篇

永昌钟鼓楼
  永昌钟鼓楼,又名声教楼,位于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城中四街交汇之处。建于明神宗万历十五年(1587年)。钟鼓楼东西宽22米,南北长23米,分楼阁和楼台两部分。台基边宽22米,高7.2米,通高24.5米;楼阁重檐庑殿顶共二层三檐,下层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四面置格扇门,门左右置楹窗,斗拱为双翘无昂,共五踩,卷刹弧线。上层屋檐及檐柱向内紧收,面阔仍同下层。最上层为屋顶,上置宝顶。楼台以夯土板筑,四周包砖,两道拱门纵横其中,通达四街。楼体四面各悬巨匾三块,匾文为“丽日摩云”,“民淳俗美”,“金阙迎恩”,(东上、中、下);“文运天开”,“魁壁联辉”,“云锦天香”(南上、中、下);“中天一柱”,“怀柔西域”,…[详细]
花鼓楼
  岩寨花鼓楼是城步至今保留的唯一侗族鼓楼,建于清代嘉庆23年(公元1818年)。楼虽不高大,但玲珑精巧。楼基为1丈4尺见方,楼下层空高7尺,楼上层空高1丈2尺,六个粗实的杉木柱子分两排构成四方形楼身;基础为砖石结构,楼身为木质结构;楼板为耐腐耐磨的果栗木板所搭,楼顶为坚硬厚实的青瓦所盖,楼脊两端砌了对称的角翘。鼓楼中的四面,置有高1尺4寸、宽8寸的固定板凳。板凳后面是匀称结实的鼓形栏杆;板凳和鼓形栏杆构成了舒适的木靠椅,供人闲坐。鼓形栏杆下部的外面,每向都嵌了一块满幅的“万”字格,格子有方有圆,摆布均匀。鼓楼正中的主匾下面,精细雕刻了“双龙抢宝”图。龙尾下面是一对腾空欲跃的大鳌鱼。龙尾、鳌鱼与匾…[详细]
盖州钟鼓楼
  盖州钟鼓楼营口盖州钟鼓楼位于营口市盖州市鼓楼街道办事处前进社区,位于盖州市中心偏南,建于明洪武五年至九年(1372一1376年),198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二楼已毁,中部为观音阁,阁后为大慈殿、宝殿左右各有配殿。盖州钟鼓楼平面呈长方形,长37米,宽14米,由楼座与座上殿宇组成。钟鼓楼上,东西为钟鼓亭,中间为观音阁,阁后为大雄宝殿,左右各有一配殿。楼座正中为券顶门洞,是城内南北方向上的交通要道。毗连的西北角,有山门一座,东向,门两侧各有一石雕狮子,此石狮比例准确,刀法流畅,堪称石雕艺术品中的佳作。山门是上下楼的必经之路,由此拾级而上即进入钟鼓楼。楼上青砖铺地,四周围以女儿墙,并设有…[详细]
杞县钟鼓楼
  称鼓楼,坐落于县府前街路北。初建于元代,称齐政楼,明嘉靖二十年(1541)改建,称抚辰楼。楼高10余米,东西长21米,南北宽14米,占地面积294平方米。蓝砖砌筑台基,中留拱券,宽4米,高3.1米,为出入县府大门。台基上为两层楼房,砖木结构,硬山式三开间,底楼楼门居中向南,回廊四向延伸,廊下环立漆红明柱16根,以鼓形雕石为柱础,顶楼呈宫殿形,四面起坡,五脊分立,檐角展翅,上下楼八角翅飞,各悬一钟形铃铛。楼小于台基,四周各留隙地丈余,供游人环行憩息,台周筑透花女墙为护栏,高1米许。昔日顶楼门楣上方曾悬木匾1块,-“抚辰楼”。建国后县政府对该楼多次修葺,195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详细]
横岭鼓楼
  横岭鼓楼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横岭村,横岭鼓楼是鼓楼与寨门建筑工艺巧妙“联姻”的一个典型例证。 横岭是依山环水的侗寨,明天顺间(1457—1464)始建寨,因位于横向的山岭延伸处而得名。寨内现存鼓楼四座、寨门两座、廊桥一座、庙宇两座、戏楼一座、家祠两幢、萨坛两个等。寨内鼓楼均为清代中、晚期的建筑。 横岭鼓楼群由小寨鼓楼、大寨中鼓楼、河坎鼓楼和河边鼓楼组成,其中以河边鼓楼最为壮观,主要由南岳宫、圣母庙、款场坪、鼓楼及一号、二号寨门组成。南岳宫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圣母庙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款场坪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鼓楼则始建于清咸丰五年…[详细]
大同鼓楼
  大同鼓楼始建于明朝,清朝顺治、乾隆年间均有重修,是山西乃至全国保存较为完好,规模较大的明清鼓楼。鼓楼高三层,为十字歇山顶建筑,面阔和进深均为三间。楼阁四面设门,四周有回廊栏杆,底层有木制楼梯。明清时期,鼓楼是全城报时报警之地,备有测定时间的“铜漏壶”和“定更鼓”。鼓楼四面均悬挂牌匾,南向上匾为“鼓楼”,下匾为“声闻四达”;东向上匾为“歌风”,下匾为“云开春晓”;西向上匾为“振德”,下匾为“和声鸣盛”;北向上匾为“时雍”,下匾为“蟾云就月”。鼓楼高三层,为十字歇山顶建筑,面阔和进深均为三间。楼阁四面设门,四周有回廊栏杆,底层有木制楼梯。明清时期,鼓楼是全城报时报警之地,备有测定时间的“铜漏壶”和…[详细]
张掖鼓楼
  张掖鼓楼,又名镇远楼、靖远楼,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城中心。据《重修甘州吊桥及靖远楼》碑刻记载,鼓楼始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焚毁于兵燹,康熙七年(1668年)甘肃提督张勇重建,乾隆、光绪年间两次修缮。鼓楼平面呈方形,全用青砖包砌,基部衬砌石条,台顶砌有一米高的女墙,下部四面中轴线开券形门洞。门洞平面呈十字型,与四条大街相通,可供通行;门洞顶部砌五层砖券,上面嵌刻砖匾额,东为“旭升”、西为“宾晟”、南为“迎薰”、北为“镇远”。楼阁上下两层,重檐四面悬挂匾额,东“金城春雨”、西“玉关晓月”、南“祁连望雪”、北“居延古牧”。康熙七年(1668年)重建后,改为东“九重在望”、…[详细]
银川鼓楼
  •闹市区中的百年古建筑,寻觅美食还可一览古迹夜景。景点介绍银川鼓楼又被称为“十字鼓楼”、“四鼓楼”,位于解放东街和鼓楼南北街交叉路口,临近玉皇阁和新华街步行街。楼总高36米,建在一个高大的方形台基上,台基下为洞形十字通道,与解放东街、鼓楼南北街相通。洞门额上有石刻题字,东为“迎恩”,南为“来薰”,西为“挹爽”,北为“拱极”。台基上为十字形歇山顶的3层楼阁。东面门洞两侧各辟一券门,南券门额上题为“坤阖”,内为一耳室;北券门额上题为“乾辟”。楼阁顶脊饰以龙首,中置连珠,呈二龙戏珠之势,别具情趣。鼓楼结构严密紧凑,造形俊俏华丽,登临阁上,扶栏眺望,银川景色,尽收眼底。位于银川市解放东街和…[详细]
渭南鼓楼
  渭南鼓楼在渭南老城内,今军分区门上。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所建,位于当时县城中心,明洪武年间又扩建。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6年)十二月,华州大地震时毁坏,次年重建,清代维修过。解放后,又经整修,鼓楼内陈列着渭南出土文物。鼓楼系城门重楼式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房顶。下层宽5丈,进深3丈,周围有庭柱。东西6柱,南北5柱,各有八角窗2个,上层为3间楼阁,砖台下南北向有门洞长5丈,上额“渭南县”,两则刻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门洞背面上额刻有“具瞻”二字。在渭南老城内,今军分区门上。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所建,位于当时县城中心,明洪武年间又扩建。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6年)十二月,华州…[详细]
黎平纪堂鼓楼
  纪堂鼓楼位于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乡纪堂寨上,共3座。十分雄伟壮观。纪堂分上寨下寨,各有一座鼓楼,由十二根大杉树原木支撑而起。塔身分八角,而顶层却变化为四角攒尖顶花重檐。鼓楼周围的地面和民居的走道上都以卵石镶嵌成象征喜庆吉祥的图案。纪堂鼓楼建筑年代久远,曾多次修葺。1966年遭到破坏,1978年当地侗族人民自愿献工献料重新修复。塘明鼓楼由12根大杉木立于柱础之上,高约22米,突兀寨中。该楼以逐层内收的梁枋和全爪柱支撑层层挑出层檐,形如宝塔,内无层板,空至宝顶。鼓楼基面约160平方米,中央用青石板镶成一个火塘,周围有简易木凳。楼前有一歌坪,坪边建有一个小巧玲珑的侗戏台,与鼓楼相对。该楼底层呈方形,上为…[详细]
马田鼓楼
  清代。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坪阳乡马田寨,侗族鼓楼在建筑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马田鼓楼,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高18.72米,宽12.5米,南北19.2米,占地面积240平方米,纯木结构,四角攒尖顶。其制作工艺全部以榫卯结构衔接而不用任何金属构件。鼓楼系正方形,边长8.4米,立面四角九层,顶部一层为八角攒尖葫芦顶。1984年,在原主楼的南北两侧各增建了一间两层楼房,使主楼两层与新架空偏楼持平,平面构成长方形,南北对称。偏楼为歇山顶,其顶部檐口与第二层平行,而下一层檐口与主楼第一层连接,造成底层空间。二层戏台,使偏楼与主楼浑然一体,蔚为壮观。马田鼓楼为九重密檐式木楼,一至八层为四边形,第…[详细]
开封鼓楼
  位于今鼓楼街西口,又名谯楼。台高3丈,砖砌瓮门,以通东西,东北角有砖阶,可循级而登,楼为重檐歇山式,面阔5间,上层设栏干,可行游远眺。西檐下匾声震天中,东檐下匾为无远弗届。楷书工整,气势雄伟,为开封旧城内榜书之冠。相传为清代祥符人袁舜裔所书。两匾上款书:皇清康熙廿八年岁次己已季春吉日,下款为巡抚河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河道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宣镇阎兴邦立(两匾无存,照片存河南省博物馆)。楼上置鼓一面,直径3尺许。鼓楼,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河南都司都指挥徐司马建。明景泰元年(1450年)重修,天顺五年(1461年)再修,嘉靖六年(1527年),镇守太监吕宪重修,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详细]
宰俄鼓楼
  高仟村位于从江县北部,距县城65公里,海拔800余米,坐落在一田坝上。全村分为宰俄、宰养、宰雷三个自然村寨,村寨之间相隔一华里。400户,1607人。寨中较为有特色的是贵州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高仟鼓楼,15层重檐,双层斗拱结构,六角宝顶,通高22米,整个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全部用桦槽衔接。建于河溪之上的花桥除了石砌墩以外,都是用杉或其他木材作建筑材料。桥面的楼、廊、柱、枋,都不用钉铆衔接。此外,寨中还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高20多米,胸径1米,寨子四周有著名的万亩原始森林,誉称“高仟大山”,山清水秀,景象迷人。高仟民居都为吊脚木楼,寨中有数条溪水环绕,是难以多见的小水乡。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详细]
黔城钟鼓楼
  黔城钟鼓楼位于黔城镇内龙标山上。据《黔阳县志》载:宋熙宁四年(1071)在龙标山建普明寺,明正统十四年(1449)毁于战火。成化八年(1472)重建,并拓建钟鼓楼,成化二十三年(1487),铸大钟于楼上,清咸丰十一年(1861)寺毁于兵乱,钟鼓楼仍幸存。中国古代城镇中的钟鼓楼主要是用于报时,所谓“晨钟暮鼓”,也有军事上的报警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报时和报警的功能逐渐发展到后来的景观功能,甚至成为城市的地标。1958年大炼钢铁时,黔城钟鼓楼大钟被毁。1984年原黔阳县人民政府拨款进行全面维修,该楼为方形平面,抬梁穿斗式组合木结构,高14米,占地面积200平方米。楼分二层,每层均可登临。二三层无门…[详细]
阳烂鼓楼
  阳烂鼓楼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阳烂村,此为省内少有的门厥式鼓楼建筑。 鼓楼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道光及光绪年间以及20世纪80年代曾进行维修。 鼓楼坐北朝南,占地242平方米,纯木结构,分门楼、主楼、后楼和连廊4个部分。门楼两阙重檐式,双阙主楼均用穿枋和鼓楼檐柱连接,组合成一个整体。屋檐采用如意斗拱出挑,使门楼屋顶均成歇山形。主楼系三重檐歇山顶式,上盖青瓦,高8.2米。4根金柱至第三层支撑主楼屋顶面;12根檐柱至第二层承接二檐跳枋,出跳翘角。从主楼第二层正立面左侧,用连廊连接后楼,构成前呼后应,形成别具风格的建筑体系。 阳烂鼓楼属门厥式鼓楼类。在侗族地区…[详细]
靖远钟鼓楼
  靖远钟鼓楼位于靖远县城中心。原名谯楼,据《道光·靖远县志》载:“谯楼在城中大街协镇署前,基高三丈五尺方周四十丈,楼三层七楹、高五丈五尺。明正统三年(1438)为指挥房贵建,弘治三年(1490)守备曹雄增修,同治五年(1866)毁于兵乱。民国十四年(1925)在原楼基上重修”。现存建筑为重建后所建。建筑面积约972平方米,坐北面南,砖木结构,建楼修于高7.8米的方形台基上,台下拱门连通南北大街,楼为三层五楹,楼东西面宽5间(20.8米),当心间宽3.2米,楼高17米,通高24.78米,歇山顶,从第一层起,楼内设木梯可上三层。拱门南额阴书篆刻“瑞丰”二字,为张云锦所书,北额题“天枢”,传为知县李志…[详细]
休宁钟鼓楼
  钟鼓楼它是休宁县城的标志性建筑。至正年间的钟鼓楼,史称当时的休宁县尹唐棣集富户14人集资重修钟鼓楼,至正五年(1345)六月破土,次年十一月竣工,其时钟鼓楼为两层楼阁建筑。明崇祯十四年(1641)毁于火,知县朱统钰重建,改为三层楼阁。清顺治六年(1649)邑令翁人龙重修,拆去顶层,复改为两层,下层垒以5米高的石台基,正中砌有拱式圆门洞,以为人行通道,其后侧砌有登楼石阶,楼前悬有“休宁县”三字直匾,楼前还引水辟地,池上架一石桥,名“三思桥”,明嘉靖年间知县宋国华改桥为照壁,作为县衙屏障。据清道光《休宁县志》载,钟鼓楼自明洪武二年起(1369),历经兵灾火焚,至清康熙十五年(1767),曾先后重建…[详细]
绛州鼓楼
  绛州鼓楼位于新绛县龙兴镇居园池社区东南部,贡院巷西端衙坡上。坐西向东,整体东西长23.95米、南北宽17.65米,占地面积422.7平方米。创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崇祯五年(1632),清康熙四年(1665)、乾隆二十七年(1762),1994年屡次重修。现存主体建筑为明代遗构。坐东西向,下辟东—西向砖券门洞,门楣前后匾额,东:“涵远”,西:“振昕”。楼身三层,面宽五间,进深四椽,三重檐歇山顶。周有回廊,鼓式柱础。一、二层檐下施斗拱,一层为一斗三升,二层为三踩单翘形制。券门两侧上方嵌石碣2方。与钟楼、乐楼并称“绛州三楼”。东门两侧嵌重修石碣2方。19…[详细]
海州钟鼓楼城门
  海州钟鼓楼城门位于海州区鼓楼街。城门高约4米,内径3.15米,长10.38米。砖石结构,石高1.9米:上以砖作券形拱门。城门上原有钟鼓楼建筑,久圯无存。唯明海州知州王同所立《重修钟鼓楼台记碑》,今尚完好。碑额作弧形,高2.5米,宽1.03米,厚0.28米。碑的另一面,为明正德年间的《新建海道碑记》,根据《海州志》和此碑刻所载,海州钟鼓楼城门筑于明初。城砖长33、宽13、厚8厘米,也正和刻有洪武年款的海州城砖的形制相当。按南北朝至唐宋间的史书和明代《海州志》的记载,此门原为秦汉朐县城和南北朝朐山县城西门。在这一点上。它对研究古代海州建置就有很重要的价值。目前它又是仅存的海州城门,就更有保护的必要…[详细]
玉屏钟鼓楼
  地址: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县城中心十字街处位于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县城中心十字街。该楼始建于明代永乐(1403-1424)年间,清代顺治庚寅、康熙辛未两次进行维修,它是侗族地区的标志性建筑。钟鼓楼,又名谯楼、南明楼,楼高21米,共3层,重檐翘角,琉璃瓦面,赤褐油漆壁、柱,五角攒尖顶。每层外部塑翼角四只,均系龙凤、鳌鱼形象。各层翘角尾部悬吊铜铃,风吹即发出悦耳之声。楼内门窗、围栏、挑枋、照面和扶手,都雕有龙凤花鸟,造型精美,栩栩如生。登上三楼,极目四望,巍巍崇山,滔滔舞水,交相辉映,玉屏侗乡的秀丽景色尽收眼底。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第五师长征途经玉屏时,曾在此楼向各族群众宣传长征宗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