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韶关市 > 仁化县旅游

锦石岩寺

[移动版] [查看地图]
锦石岩寺
锦石岩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笔者去过3次广东韶关的丹霞山,也许是机缘未到,3次都是匆匆而过,览山观石,竟不知此山中还藏有一座千年古寺。直到几年前,一位朋友说,韶关有不少白领阶层周末会住进寺庙体验生活,而丹霞山中正好藏有这么一处妙地锦石岩寺。于是,在某个周末,笔者到此小住两日,听晨钟暮鼓,食清粥素餐,让清净之所“为心灵减压”。

峰回路转疑无径 柳暗花明别有天

丹霞山风景区分为上、中、下3层以及锦江风景区,锦石岩寺位于丹霞山之下层风景区。车开进第一道山门不久,朋友就指着半山绝壁说:“看,那中间狭长的岩石缝隙间便是锦石岩寺!”从下往上看,千仞绝壁半腰处,一座古朴石窟寺庙的飞檐翘角横空而立,在“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悬崖半空,有一排从山石里长出来的房舍。

车继续往前开了几百米,到第二道山门前停下,我们往左上了石阶。一路拾级而上。山路比较陡峭,加上下了雨地上湿滑,走起来颇感吃力。爬了半个小时,到达半山亭。半山亭处有一石径向左而折,沿此路向前,即达丹霞山之下层风景区。

半山亭前左侧的锦石岩寺门楼的匾额上有一对联:翠竹森森峰回路转疑无径,丹崖隐隐柳暗花明别有天。此对联确实把此处景致形容得惟妙惟肖,走近一看,才发现这是由赵朴初先生题写的。

石龙缠绕石穴中 悬崖飞泉凌空洒

从锦石岩寺门楼再往前走几步,一个大的平台突然出现在眼前,令人豁然开朗,终于到了位于半山绝壁中的锦石岩寺。锦石岩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女众道场,已有千年历史,也曾几经兴废。古寺的全部建筑都建在绝壁半腰处的一连串洞穴和缝隙中,是天然的石窟寺。庵堂里很清净,没有名山大庙那般熙攘的人流,尼众们在门外阳光下围坐着,择菜、洗菜、缝补、聊天……见到我们友好一笑,双手合十道声“阿弥陀佛”。

锦石岩寺占地2000多平方米,目前寺中有20多位比丘尼安住。这座石窟寺规模虽然不大,但它却是丹霞山最为古老的佛教寺庵。远在隋唐时,这里已有僧尼参修佛法。至明成化年间(1465-1488年),僧尼在此遍植松杉,并建构起伽蓝堂廊房和寺庵。由于寺庙建在千韧绝壁上,形如岩壁上一长廊。石窟呈S形,一路走过去,发现依次分布着七佛殿、弥勒殿、观音殿、大雄宝殿,石路沿着岩壁铺设,长约百余米。各殿依岩而设,岩石就是天然的大殿屋顶,进深不等,其中以观音殿为最大,可容千人。

寺庵边有一著名景点锦岩石龙,是一条宽约1米并且横过整个后洞壁的小型蜂窝状洞穴带,绿色中夹杂点黄色,极像一条绿龙穿插缠绕于洞中。看了边上的介绍,才知道覆盖在“龙”身上的绿色是蓝藻类生物,这种藻类会随气温、湿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春季为嫩绿色,夏季为深绿色,秋季为黄绿色,冬季为黄褐色,“龙”随四季变化而变色。大雄宝殿岩外有飞泉,人称马尾泉。飞泉自百丈悬崖上凌空飘洒,在阳光照耀下,若玉珠纷呈。

傍晚时分,尼众们在殿内上晚课,自然界的风声、水声和尼众们的课诵梵呗之声相互交融,宛如天乐鸣空,给锦石岩寺笼上一层神圣的氛围。寺庵每座殿前及过道上均砌有石栏,凭栏远眺清湛的锦江,宛若玉龙盘绕于群山之间。游船在江水中划出长长的尾痕,远处丹霞地貌奇异景象尽收眼底。

锦石岩寺有一个久远的传说。宋代时,法云居士在嶙峋的丹霞山山坳里盘腿修行,3天3夜的山风山雨洗尽了尘世的万千烦恼。如一梦醒来,法云心胸澄澈,仿佛在临江而立的山崖绝壁中洞悉了自己的前生后世。再往前,穿过一线天,绕过层层山石,法云感觉到了自己今生的归宿所在。从此,这里一点一点地“长”出了禅房和僧院,“长”出了世上最独特的“洞庭”式大雄宝殿。明清时期,寺庵历代住持先后加以重建、扩建,装饰佛像,塑五百罗汉。清末,由于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寺内尼众相继离去,寺庵也因年久失修而倒圮。至新中国成立之初,只剩下几位比丘尼守着一间摇摇欲坠的庵堂。“文革”期间,寺庵中仅剩的几位比丘尼也离开了,锦石岩寺仅仅作为一个旅游点而存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落实,锦石岩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又重新对外开放了。


>>珞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