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陇南市 > 康县旅游

康县文物古迹介绍

白马关古城
  白马关位于康县北部古石门河(今云台河)畔,距县城30公里。有石筑城垣,依山面水,为康县历史悠久的古城之一。清雍正七年(1729年),阶州直隶州在此设置白马关州判;乾隆元年(1736年),又改设阶州直隶州白马关分州;民国2年(1913年)再度改设白马关警察所;民国18年(1929年)分置康县后,县治就在白马关。据说民国14年(1925年)在云台山修建一座寺庙,朝山者常年络绎不绝,香火极盛,远近闻名,故后改白马关名为云台。1944年5月,县治南迁岸门口后,这里设镇,命名“云台镇”。白马关古城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城垣全为石头垒砌,周长281丈,高1.9丈,宽1.2丈,有炮台4座,垛墙428个。东西各修建门楼一座。东为“建光门”,西为“永安门”(现已毁)。北面城垣顺地形攀山梁而上下大上小,形似挂钟,后于山顶建造一座两层钟鼓楼,高峻巍峨,昼夜鸣钟报时,堪称一景。东门外马莲河上,曾于1920……[详细]
茶马古道(康县段)
  康县境内的茶马古道文化线路东起大南峪窑坪村,经大南峪乡(古兰皋)、大三岔(古散关)、云台镇(白马关)、大堡、长坝、望关,向西进入至武都,沿平洛河翻越太石山,经昌河坝进入西和、礼县、成县。尤以望关石猫梁遗址最为典型,并有路碑见证。 该遗址位于康县望关乡政府西北100米处的石猫梁山垭上,为古代康县至武都的客商通道。东面斜坡石路上开凿有石台阶,现存二十级,长11米,西南坡上有石上开凿台阶路和石砌路基本长20多米。山垭上现存半截石碑,残宽20厘米,商90厘米,厚18厘米,字迹大部分可以辩认,其中有“……示知一应经商人等……茶马贩通番捷路……”等内容。……[详细]
谈家院
  谈家院位于陇南市康县豆坝镇栗子坪村,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四合院民居建筑,大门开在东南角。正房除正中一间外,其余四间为上下两层,东西厢房及南面房屋均为两层单面楼房。整个建筑为土木结构,正面为木质结构,所有门窗均有花卉、鸟兽等透雕图案,二楼楼道有“S”形立柱栏杆。正房台基高1.5米,正立面用雕刻有动物花卉图案的石块砌成。院内地面用大小不等的石块铺成。据房屋住户谈占西口述,自己为该大院修建后的第二十四代居住者。谈家院民居对研究甘肃陇南地区的乡土建筑具有重要价值。……[详细]
平洛龙凤桥
  平洛龙凤桥位于康县平洛镇团庄壹天门间沟上,是康县境内唯一的古代木结构桥梁。初建于明洪武三年 (1370)。清光绪三年 (1878)进行过修缮。桥廊亭五间,全长16米,宽3.3米,高3.6米,油漆彩画山水花鸟,栩栩如生。尤其是引桥两端基座,由数层圆木纵横排架自上而下渐次伸出,以负担桥面及廊亭重量。桥亭两边有对称的24根木柱连接坐扶手,可供歇息。该桥结构奇特,工艺精巧,具有一定的科学、艺术价值。……[详细]
白马关城址
  白马关城址 位于康县云台镇。建于清光绪三年 (1877)。雍正七年(1729)在此设白马关州判,乾隆元年(1736)设阶州直隶白马关分州,1914年,改设白马关警察所,1929年始置康县,初称“永康县”,县治仍设白马关。该遗址是康县唯一的一处古城廓遗址。东城门及其记载碑文和东面126米长的城墙保存完整,而城门楼和钟楼残缺不全。全为石头垒砌。2000年,曾对东城门进行了维修。……[详细]
黎氏民居
  黎氏民居位于陇南市康县白杨乡金钗峪村,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1),占地面积707.2平方米,建筑面积577平方米,是一座天井式四合院建筑,坐北朝南,建筑布局合理,结构精巧,门窗雕有花鸟人物等图案,门庭上有匾额“树德务滋”,落款为清道光二十年黎氏民居为研究清代陇南民居建筑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典型的地方建筑建造工艺及特点。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院墙外侧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3米。……[详细]
唐公墓
  唐公墓位于阳坝梅园沟油房坝村西南隅,建于清代咸丰七年,占地80平方米,墓座高4.5米,墓庭阔12平方米,由石质雕凿镶套而成。形制典雅,恢弘壮观;书体文理规整,浮雕形象逼真。包罗了天地人和、祈福纳祥的人文思想,具有较高的艺术和考古价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