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汝城县旅游

汝城县文物古迹介绍

汝城濂溪书院
  汝城县濂溪书院始建于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距今已有785年历史,为纪念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而建的,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元1041-1044年,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任桂阳(今汝城)县令。期间勤民耕读,风节慈爱,吏治彰彰,并在此写下《爱莲说》、《拙赋》等千古名篇。千百年来,汝城吏率其教,民怀其德,兴建书院永作纪念。从1220年县令周思诚建濂溪祠起,虽屚经盗火和沧桑变迁,但九异其址,薪火相传,一直保存至今。濂溪书院为仿宋建筑,四合院砖木回廊结构,建筑面积1618平方米。自创办以来,书院人文蔚起,声名远播,濂溪遗韵历久弥光,历代名师在此传道授业,一大批经天纬地之才脱颖而出。明代两广总督、太子太保朱英,江西、福建布政使范辂,清代著名诗人郭远,当代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朱良才、李涛,原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朱子奇等均在此求学立志,迈向辉煌人生。2001年以来,汝城县委、县政府按照文物“修旧如旧……[详细]
汝城古祠堂群
  汝城县保有明清风格古祠堂700多处,规模大、结构美、功用广、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有着极高的研究、观赏、旅游价值,有8处已列入省、市级文化保护单位。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姚守拙先生欣然题字“古祠堂之乡”。汝城古祠堂是江南一朵瑰丽的奇葩。汝城古祠堂多。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偏邑山县,36万多人口,280多家姓氏,保留着始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古祠堂710余座,大小不一,风格各异,星罗棋布,并有金山、津江等古祠堂群,有8座古祠堂列入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汝城古祠堂美。美在华丽、凝重、庄严,美在沧桑、古朴、久远,美在丰厚、载物、适用。从选址造型、布局朝向、风水环境到山水田林路、门坪巷房墙的整体和谐,从建筑法式型制、结构风格、取材用料到雕塑油画漆饰的精工细作,动静有致,流光溢彩,天人合一。欣赏一座古祠,犹如穿越一段历史的长廊;会晤一座古祠,犹如聆听一位苍老明世的长者心声。汝城古祠堂价值高。作为历史的遗产……[详细]
叶氏家庙(敦本堂)
  叶氏家庙(敦本堂):始建于明弘治至嘉靖年间(1488—1528),由朝门及家庙组成,均为砖木结构。朝门座西南朝东北,建筑面积70平方方米;家庙座南朝北,建筑面积378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三进,两天井。家庙的朝门与家庙主体分开,建筑风格别具一格。朝门青砖青瓦青石地板,门前黑漆廊柱上 书“世系由来根叶尹,家声自昔著崖州”,点明始祖来自河南叶县,本系源于崖州都督。打开中门,两侧有两副红底黑字的对联,分别是“七叶重光辉翰苑,三枝毓秀耀庐阳”和“政声传东鲁,世泽著南阳”。进朝门,过一小坪,才是家庙门楼。门楼比起朝门来,显得特别精致,鸿门梁三层镂雕双龙戏珠,云水纹环绕,层层相扣,形象逼真。梁枋上悬挂“叶氏家庙”匾额,两边门柱有对联。门楼下的大门为四对落地隔扇门,雕刻工艺精美。进入前厅,厅柱挂一长联:“地分东南橘绿柚黄敢思异地忘真本,天共楚粤湖深海阔总为同天溯大源”。中厅正中悬挂“敦本堂”匾额,左右各……[详细]
汝城“绣衣坊”
  绣衣坊”今年483岁有“湖南第一坊”之称的绣衣坊,位于汝城县城郊乡益道村范氏宗祠前之道口。坊为青石结构,四柱三门,高6.8米,宽6.5米,额柱镂雕有龙、凤、狮、麒麟、猴、白鹭、鹤、鹰、马等,中门门额正中刻着“绣衣坊”三个大字。门额右前款为:巡按湖广监察御史毛伯温等字样,左尾署为(当承右前所款):桂阳县知县陈德本等字样。据湖南省文物局副局长何强介绍,绣衣坊是巡按湖广监察御史毛伯温领衔率领郴州和桂阳县(今汝城县)的一批地方-于正德十四年十二月(1520年元月)专门为监察御史范辂所建。“绣衣”为古代监察御史别称,故牌坊冠名为:“绣衣坊”。“绣衣坊”反映了古代两位监察-为了维护封建的统治秩序,不畏强权,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的事迹。系古代表彰功德的纪念性坊表建筑物。绣衣坊座东朝南,横跨在范家通往县城的主道之上,造型精美,结构科学,工艺精巧生动,运用阴刻、浮雕、圆雕、漏雕各种手法,把绣……[详细]
汝城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始建于明永乐甲辰年(1424),由两个朝门及宗祠组成,砖木结构。宗祠座西朝东,占地面积364平方米,面阔三间,纵深三进,由门楼、前厅、中厅、后厅、厨房组成。门楼单檐歇山式,鸿门粱镂雕双龙戏珠,顶棚彩绘历史故事,露台青石铺就。大门及两边的侧门门板上均彩绘门神,形象威猛。大门前立一对石鼓,石鼓顶部各卧一石狮。大门上方悬“钦赠铁券”匾,门楣上方书“李氏宗祠”。前厅、中厅、后厅之间用两个天井隔开,便于采光排水。中厅两边山墙上各有四幅祖传彩绘画及一幅对联。左联为“金堂玉马风云际会,苍松翠柏雨露长新”;右联为“爱日依庭祥云在户,潘圮为质松柏居心”。后厅设神龛,上悬“奉天敕命”匾。祠内现还保存一块石雕圣旨碑,正中浮雕“圣旨”二字,两侧饰以龙纹;背面正中浮雕“恩荣”二字,两侧饰以凤纹。祠内两侧山墙上,现还保存有明、清时期的石碑十七块,大部分是维修宗祠的功德碑。据说,宗祠内原来还有十多块牌匾、楹联……[详细]
石泉村古建筑群
  石泉村是三塘胡氏家族聚居地,因“胡氏先祖淑政公号石泉”,故村以其号名之。现在村内的大部分古建筑建于清末,至今有几百年的历史。村落以清代建筑为主,民国“欧式建筑”自成一派,建筑形式保存完好,村落内部特色较强,功能布局精巧,外部形成独特的村落布局,可观性较高;聚落式的格局使得村落自成一派。古民居内部朴素无华,十分内敛。附属在建筑上的装饰物则是石泉古民居的精髓,门坊、石额、墙裙、梁柱、窗棂和门楣上,都有精美的雕饰,人物鸟兽栩栩如生,山水花卉妍秀多姿。村口最打眼的六幢民国时期欧式风格的建筑,恰好围成一个院落,这里曾是“湘南王”胡凤璋的住所。胡凤璋曾任蒋介石国民革命军第一游击中将司令、汝桂警备团团长,是湘粤赣边界武装力量最强的土匪。传说中他“有六个老婆”,所以在1933年修建住宅时,6幢规模相差无几,且单独成栋,以前都有走廊相通。(一)胡凤璋故居胡凤璋故居始建于1933年,朝门北向。砖木结构,三层青……[详细]
蜗牛塔
  蜗牛塔又称热水塔,坐落于汝城县热水镇背面一公里的热水河大水口畔,与仙人桥遥相呼应。蜗牛塔始建于元朝初年,现存为清代所建。相传,古代“蜗牛精”常到热水镇兴风作浪,毁坏禾苗,危害百姓,百姓深恶痛绝。为对付“蜗牛精”,热水有识之士多方筹资建造了该塔,才镇住了“蜗牛精”,蜗牛塔由此得名。蜗牛塔又称热水塔,坐落于汝城县热水镇背面一公里的热水河大水口畔,与仙人桥遥相呼应。蜗牛塔始建于元朝初年,现存为清代所建。相传,古代“蜗牛精”常到热水镇兴风作浪,毁坏禾苗,危害百姓,百姓深恶痛绝。为对付“蜗牛精”,热水有识之士多方筹资建造了该塔,才镇住了“蜗牛精”,蜗牛塔由此得名。整座塔为六方七级楼阁式砖塔,葫芦宝顶,塔高21米,底面积18平方米。第一级用青石条砌成,高1.7米,边长2.35米,周长14.1米。二级以上为青砖结构。二、四、五、六层门楣分别阳刻有“天开文运”、“文昌阁”、“奎映灵泉”、“文光射斗”等额题……[详细]
汝城八角楼
  八角楼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汝城县土桥镇,八角楼的总体布局和建筑形制为古典门楼之精品。 按《汝城县志》载:“明洪武二十九年,巨寇钟君道等倡乱桂邑,居民骚然,避匿岩谷。广武将军骑都尉李兴,升授骠骑将军,奉调剪除。”明洪武三十年(1397)敕封广安所为“军营”,设“千户”,并让子孙世袭。传至五世李安,有文德、多善政,明弘治二年(1489)钦命为李安立文物世家坊。 八角楼为门楼建筑,坐西北朝东南,面阔3开间,楼基进深5.3米,高7.4米。用12根圆木柱支撑,中间为木板墙,门宽1.2米,高1.55米,横额题“文武世家”,额下方有浮雕双龙戏珠,门楼木结构,歇山顶,琉璃瓦,飞檐翘角。主楼有如意斗拱出7跳,左右两侧间衬如意斗拱,出4跳。前后檐斗拱斜向挑出楼梁外35厘米。主楼脊两端饰以陶质鳌鱼,脊中央饰宝瓶葫芦。底檐四翘角与顶檐四翘角互相呼应,蔚为壮观,故称“八角楼”。 2002年5月19日,湖南……[详细]
湘南起义旧址群
  湘南起义旧址群(含郴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桂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永兴县第九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安福司关圣祠及纪念塔)、板梁暴-动夺枪旧址—中村宗祠、何坤故居、湘南工农兵代表会议旧址—太平寺、碕石暴-动旧址(彭氏宗祠、中共宜章县委旧址—承启学校、玉公祠)、圣公坛革命旧址(工农革命军后方医院旧址、后坛岩兵工厂旧址)、汝城会议旧址、汝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黄氏总祠、朱德、范石生谈判合作旧址、湘南C.P驻汝城特别工作委员旧址、李涛故居、朱良才故居、宋裕和故居、中共嘉禾南区支部活动旧址—南薰亭、彭公庙联席会议旧址(胡氏宗祠东栋)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以后,中共中央即计划在湘鄂粤赣四省举行秋收暴-动,为此,毛泽东同志亲手起草了《湘南运动大纲》,筹划在湖南南部组织秋收起义。《湘南运动大纲》拟定:“一、湘南特别运动以汝城县中心,由此中心进而占领桂东、宜章郴州等四五县,成一政治形组织一政府模样的革……[详细]
10、太保第
太保第
  太保第:这是为明代的太子太保朱英而建的祠堂。始建于明嘉靖元年(1552),座北朝南,砖木结构。占地48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面阔三间,纵深三进。一进为门楼,楼前两侧筑八字形照墙,墙上题写明代太子太保朱英吟咏家乡风物的诗文。门楼歇山顶,屋脊饰葫芦宝瓶,两端饰鲨鱼、陶狮,飞檐翘角。主檐下正中额枋浮雕“太保第”三个大字,额下镂雕双龙戏珠门楣,两侧或精雕、或泥塑古代人物故事和戏剧传说。大门门板上彩绘门神,门两侧立石鼓,门两边悬挂浮雕对联:“间气锤东南笔峰天马;旧家碌史传名宦乡贤”。门楼内檐下上部悬挂“户部检校”、“两广总督”、“内京都察院”、“诰授刑部郎中”、“钦点刑部主事”、“诰授奉政大夫”、“封奉直大夫”七块旧匾。中厅悬挂陈献章题写的“柱石名家”和张廷玉题写的“世臣故家”两块匾。后厅挂朱英画像,像侧有联“父子一时名题雁塔;祖孙三代燕饮鹿呜”。厅柱联为“勋业焕三朝,立德立功,两文生民依……[详细]
朱氏家庙
  朱氏家庙: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门楼座南朝北,家庙座西朝东,占地面积1008平方米,建筑面积468平方米,由门楼、上厅、中厅、上天井、下天井、厨房六部分组成。家庙的门楼很有特点,斗拱飞檐,单檐歇山式。鸿门由木栅栏门、双扇门、拱式门组成。门前一对石狮,雄狮嘶吼,雌狮亲妮。鸿门粱镂雕三层双龙戏珠,栩栩如生。上端紧贴浮雕八仙、仙翁等神像;中端刻“砀山毓秀,汝水钟祥”八个大字,寓意朱氏始祖源于安徽砀山县;顶端饰以鳌鱼。门联为:“汝水自东来,汇津江达义井世代渊源可溯;朱门当北立,跨锦石跃金鱼瓜瓞德泽延绵”。家庙下天井东面的牌坊也很有特点,牌坊中上方堆塑“金鱼毓秀”,下方粱面刻石质三层浮雕“双龙戏珠”,梁下中央书云际会”,左右两边浮雕钓金龟和钓金蛙的人物图像,再两边还绘有八仙飘海等神话人物故事。另外,家庙内还有几件镇祠之宝,一是四盏祖传的古代宫灯;二是栩栩如生的鲤鱼跳龙门石雕;三是朱德同志……[详细]
中丞公祠
  中丞公祠(含绣衣坊):中丞公祠和绣衣坊均是为纪念明代监察御史范辂而建。中丞公祠始建于明嘉靖壬午年(1522),占地面积460平方米,建筑面积342平方米。祠分三进,门楼双檐翘角。中厅有著名书法家范廷杨所书范辂传记雕匾。绣衣坊建造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座东朝西,青石结构,四柱三门,通高7.1米,面阔7.7米。中门门楣上方阴刻“绣衣坊”三个正楷大字,横额右上部阴刻“巡按湖广监察御史毛伯温,整饬郴桂兵备副使汪玉,郴州知州沈火召同、鲁王己,判官姚佐为邑人监察御史范辂立”。左下部阴刻“桂阳知县陈德本,典使张万釜,儒学教谕吴洲,训导李珍大明正德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立”。牌坊背面的形式、内容与正面相同。除了文字外,中门柱脚置石狮一对,四柱的护柱下部均置石豉,石豉中部刻浮雕异兽。牌访上的石构件上,分别镂刻双凤朝阳、双狮滚球、双猴摘桃、山鸪麋鹿等图案,还刻有老鹰、山羊、孔雀、麒麟、荷花、牡丹等许多动植……[详细]
汝城红军标语楼
  红军楼位于汝城县濠头乡中学院内,占地258平方米,始建于1927年,是国民党濠头乡公所办公楼。为四层土木结构,中西合璧式建筑,四坡顶,造型简洁对称,端庄肃穆,故称为“洋楼”。这座“洋楼”见证了历史变迁:1927年11月,朱德率南昌起义部队经过此地,到汝城与国民党十六军军长范石生谈判,遭到土匪何其朗袭击,朱德急中生智冒充伙夫得以脱险;1932年5月,彭德怀率红三军团经过濠头攻克汝城,将胡凤璋围困于上古寨,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扫除障碍;1934年10月底,彭德怀率红三军团先遣部队攻克汝桂(东)边石壁山、壕头墟的守敌,为中央红军长征打通道路。彭德怀两度亲自在“洋楼”指挥作战,这里留下了彭总用过的4张浮雕镂花椅和1张长方桌等珍贵实物,墙上保留着“在此洋楼报名参加红军”等20余条红军标语。红军楼现为郴州市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郴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参观者络绎不绝。……[详细]
卢氏家庙(叙伦堂)
  卢氏家庙(叙伦堂):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6),座西南朝东北,面阔三间,纵深三进,砖木结构,三重封火墙,占地面积367平方米。家庙的门楼制作十分考究,歇山式青瓦布顶,檐下施如意斗拱,斗拱下额枋浮雕多种彩绘图案,鸿门粱镂雕双龙戏珠,额枋正中兰底金字书“南楚名家。”对联是家庙的又一大特点,如门楼柱联为“君峰右列锦屏近,源水中环玉带长”。大门联为“高门迎晓日,望族重清明”。中厅厅柱联为“敬所尊爱所亲文内外贵交修,行其礼奏其乐述渊源忻勿替”。中厅进后厅木门联为“念祖承宗敢不聿修厥德,持身涉世惟时允报其中”。后厅神龛上悬“叙伦堂”匾,两侧联为“祖德高深惟报以春祀秋尝曷淇奈何弗敬,孙谋远大必斯夫行成名立应亦莫若为仁”。家庙的神龛雕刻精美绝仑,内供卢氏始祖及历代有名望的族人神位。庙内还有几块石碑,均为历代重修家庙的碑记。……[详细]
封泉遗址
  封泉遗址地址:汝城县热水镇年代:明相传在明代弘治年间,汝城出了一个位居布政副使的高官,名叫范渊。他在衣锦还乡时,路过汤河,见各处热气腾腾,甚为奇怪,便派人打听是何原因;有一位假道士便向其进谣言说,这本是风水宝地,现却有热气散出,实是风水宝地之处“泄气”了,危及范大人的官运,应设法阻止它。于是,范渊为了保住自己官运长久,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收集了湘、粤、赣三省交界,即汝城、仁化、崇义各县所有的桐油同石灰、砂石伴在一起,倒在汤河上,希望能将泉眼封住,使之永远不能“泄气”,但他的努力白费了,地热之泉是堵不住的,经过了很多年月,温泉水冲破层层障碍,再次冒了出来以其独特的功效,为周围的群众造福。当时遗留下来的桐油灰堆已转变为深灰色形成了“封泉遗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