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武陵区旅游

武陵区文物古迹介绍

常德会战阵亡将士公墓
  常德会战阵亡将士公墓位于常德市城区人民路、青年路和建设路之间。1943年的常德城保卫战历时15天,57师8000多官兵几乎全部牺牲于阵地上。日军也伤亡惨重,约近万具日寇的尸体倒在常德城内城外。仅日方资料记载,就有4名联队长以上高级军官和5个大队长、4个中队长死于此役。57师爱国将士用鲜血和生命赢得的15天时间,为各路援军争得了宝贵的战机,得以形成对常德城的反包围,迫使日寇在常德城只呆了不到7天,连尸体都未及烧完,就仓皇北逃,最后跑到长江以北才惊魂初定。1944年,常德会战结束后,由常德县政府配合74军留守处,在常德城收敛了阵亡于城内的千余各中、下级军官和士兵遗骸,在当时以一个重磅炸弹坑为基础,修建了士兵合冢,又将在城区周边阵亡的将校级军官遗骸集中,修建了将校墓,建了纪念碑,两座纪念亭、纪念牌坊,但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公墓将校墓和阵亡士兵公墓已毁,现由湖南文理学院阮先……[详细]
《提刑权府寺丞请开堂疏》碑
  《提刑权府寺丞请开堂疏》碑 时代为宋。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博物馆内。此碑雅丽勒之金石,以存佛教故事。 碑原存德山古乾明寺内,1979年经常德市人民政府批准迁至滨湖公园内,1994年再迁入常德市博物馆内。宋碑原在的古乾明寺始建于唐代,之后历经修复,1943年常德抗战中毁于兵燹。1958年残余建筑被拆除,只留下宋碑。《提刑权府寺丞请开堂疏》碑长198厘米,宽126厘米,厚13厘米,碑质砂岩。宋绍定元年(1228)创立,正面碑额为阴刻楷书“提刑权府寺丞请开堂疏”。碑四周阴刻纹饰。碑字体楷书,工整秀丽。碑文记载寺庙开堂和僧徒受戒的内容。碑阴列举寺庙的田产数目。落款为“提点刑狱兼常德知府林”。据《职官表》考证,碑文为当时常德知府林中文撰写。此碑对宋代佛教和寺庙土地占有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1959年1月24日,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114。……[详细]
常德铁幢
  常德铁幢座落于湖南省常德市滨湖公园内。常德铁幢原位于德山山麓乾明寺故寺的左侧,1979年1月迁到此处。铁幢是古代宗教特有的建筑物经幢。一般经幢用石头或木料建造而成,而这座经幢则是用白口生铁分段铸成的,十分罕见。铁幢的形式是仿木结构圆柱形,分12层,层与层之间挑出短檐,上小下大,形似塔状,故民间又称其为“铁塔”。幢身的下部铸有半身力士像和释迦牟尼的佛像,周围用金刚杵状花纹、连珠纹和虎、龙等动物图案作装饰花纹;中部铸有般若波罗蜜多心-,以及捐资造幢人的姓名、官职。全幢通高4米余,底部直径为0.9米,重1520.8公斤。幢底是红砂岩的石座,高1.42米,石座上装饰有多层花草图案,线条流畅,古朴而端庄。根据铁幢的造型、图案和铭文分析,以及近年的采样光谱测试,铁幢当是北宋的遗物,它对研究中国古代冶金史、佛教史和宋代的社会生活状况以及湖南地方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文物局)……[详细]
明荣定王墓
  明荣定王墓 时代为明。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德山山麓。此墓原有的8方圹志是研究明代物质文化的重要实物史料。 该墓为拱券式结构的砖室墓,分前后两室,墓宽17米,进深13米,高6米,封土堆高10.6米。前室韦享堂,置石案石椅。后室为寝宫,分3小室,每室1棺床,两小一大。墓主人为明宪宗朱见深后裔,荣恭王的儿子翌珍及其二妃李氏、杨氏合葬墓。朱翌珍生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死于万历四十年(1612),万历二十六年(1598)受封为荣定王。 墓及随葬器物早年被盗。20世纪50年代文物考古人员清理时,只有石案及圹志八方(1966年有四方被破坏)。此墓制庞大,建筑结构雄伟,石棺床雕刻纹饰精细,圹志楷书刚劲有力,为研究明代社会历史的实物史料。 1956年7月24日,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70。……[详细]
常德笔架城
  笔架城在常德市武陵路的起点,雄伟的武陵阁旁耸立的一堵笔架城垛,巍然屹立在沅水岸边,笔架城因其状如笔架而得名,由并列的三角形五个城垛构成,中间一垛最高,为3.75米,两侧稍低,为2.75米,再两侧又低,为2.35米。 搁笔的文具,多为古代读书人所使用。笔架城下的现育英小学历来为宋儒学府和元文庙所在地。儒学府乃古代施教孔孟之道的所在,笔架城为儒学府的配套装饰建筑,以此鼓励莘莘学子勤习笔墨,攻读五经四书。笔架城曾多次修缮,有史可查的有七次。清同治《武陵县志》载:“崇祯十一年(1638),邑人杨嗣昌奏请加修,三年竣工,拆旧易新,极其壮固。” 1980年,常德市人民政府又拨款整旧如新。游人登临笔架城极目眺望,滔滔沅水从脚下流过,广褒的绿色乡村尽收眼底,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场所。……[详细]
白马湖抗战碉堡
  白马湖抗战碉堡属常德会战碉堡群,位于武陵区三岔路办事处长家山社区,现湖南文理学院体育馆西侧。 白马湖抗战碉堡是1943年中日常德会战国民党陆军74军57师保卫常德,防守西郊白马湖通往桃源,临澧一线的外围重要防御。碉堡系采用当时同盟国援助的高标号水泥掺以碎石浇注而成,受弹面厚度为50—80厘米,该碉堡及周围的防御调入为57师,170团邓鸿钧营部分官兵据守。在日军进犯常德的过程中,守军几乎全部伤亡, 但给日寇以重大的杀伤,为保卫常德赢得了时间。现碉堡的入孔被封,射孔在原战争中被破坏,堡体已破成四大块,只有西部保存最完整。 白马湖抗战碉堡于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太和观
  太和观,又名道德观,是湘西北道教圣地之一。创自唐,兴于明,为湘西北的名胜古迹。曾是中共湘西特委成立地的革命纪念地,也是常德会战的主战场、守城指挥部所在地。太和观及太和观周围所有殿宇堂祠,被日寇扔下的炸弹和燃烧弹付之一炬,毁于一旦。太和观前坪有尊战火中残存的大石龟。龟龄鹤寿,古今人之向往,故乌龟乃吉祥之物也。太和观前石龟,乃元末明初张三中隐居修道河洑山时所为。相传石龟立就后,常偷吃附近的大麦,后太上老君一气之下,用拂尘将石龟右眼打瞎,而神龟却变本加厉。明正年间,住观主持杨老道人便在石龟背上立石碑一块,镇之以法。时至今日,此物尚存。……[详细]
白马湖北抗战碉堡
  白马湖北抗战碉堡属常德会战碉堡群,位于武陵区南坪乡白马湖村七组。白马湖北抗战碉堡是1943年中日常德会战期间国军74军修建的城区周边防护部工亊之一,这里位于常德城区白马湖北侧,其南侧还有一座碉堡,是防护部从两侧突破57师于河洑山和黄土山等外国防护部据点主体的重要支撑据点。碉堡的主体为水泥碎石块浇筑而成,射孔向北,射孔的受弹向厚约70厘米,其顶部亦约70厘米左右,是采用二战中盟军所援助的详灰(水泥)和捣碎的碎石浇筑而成。白马湖北抗战碉堡于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武陵阁广场
  武陵阁是常德市防洪大堤的四个闸门之一,武陵阁正对的武陵阁广场,是常德市的经济文化中心。景点位置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武陵大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