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泉州市 > 惠安县旅游

惠安县文物古迹介绍

1、崇武古城 AAAA
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我国现存最完整的花岗岩滨海石城-崇武古城,位于惠安崇武半岛上。是我国古代东南海疆的一座抗倭名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武半岛在我国古代的海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为防备海盗倭寇,江夏侯周德兴在崇武建造城池。初筑时,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倭寇攻城六昼夜,城被攻陷,百姓生命财产遭到严重损失,鉴此教训,劝募大修。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四月,福建总兵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屯兵在此,兴修城防,演武练兵,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军事制度和城防设施。清代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这时全城周长2567米,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基宽5米,墙高7米,有窝铺26座,城堞1304个,箭窗1300个。四面设门,东西二门筑有月城,城墙上有烽火台、了望台和这放铳炮的虚台。城墙有二至三层的跑马道四城边各有一潭、一井和通向城外的涵沟。城内原建有捍寨、墩台、馆驿、军营和演……[详细]
惠安洛阳桥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洛阳桥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也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北宋泉州太守莆田人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据史料记载,初建时桥长三百六十丈,宽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寰宇。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即立于祠内,被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近千年前的中国桥梁工程师们,就是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详细]
3、净峰寺 AAA
净峰寺
  净峰寺位于惠安县净峰镇,建于唐咸通三年(公元861年),净峰寺由观音殿、李仙祠、文昌祠、三宝殿等组成系列建筑群体。弘一法师曾在此研究佛学。门票/开放时间10元邻近景点洛阳桥崇武古城地址:福建泉州市惠安县净峰镇类型:寺庙开放时间:8:00—17:00门票信息:门市价:10.0元……[详细]
陈金城陈伯达故居
  陈金城、陈伯达故居位于洛阳镇梅岭村,是一处革命老区村,也是泉州前往省城的古驿道的必经之路。南宋时期的朱熹曾经路过这里,发现此村形如五瓣梅花,真乃风水宝地。他对身边的人说,此乃风水宝地也,后必出异人。遂刻石于山壁。直到清朝末年,果然出了一位进士陈金城。如今陈金城的故居,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陈伯达是陈金城的曾孙,他的故居就在陈金城故居的右侧。故居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三大落五开间,前有砖埕,边有“勉斋学馆”。故居内有陈金城中举之牌匾,陈列先祖孝子坊、孝前坊残存的碑柱石刻。陈伯达诞生旧厝内挂有陈伯达一生著作目录及部分照片、墨宝。故居最有特-处,是在一个不大的堂屋的墙壁上挂着四个字板,上 书-“陈伯达1992年至1970年著作目录”,里面有政论、诗歌甚至小说。开篇第一篇就是“兵?匪?”,时间是1922年4月。1949年写的几篇文章,如“中国四大家族”(七月)、“窃国大盗袁世凯”(七月)、“……[详细]
柏乡三杰碑
  赵孟頫是我国元代杰出的书画家,在古代艺术史上是一位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人物。他师法自然,不拘一格,博采众长。篆、隶、行、楷皆能运笔自如。尤其行、楷,越北宋米、黄、蔡、苏四家,而直入晋唐。他追慕二王,挥毫落墨。而能紧,潇洒大方。小楷动辄万言,首尾一致,雅若星斗。大楷颜骨柳体,遒劲秀丽,端庄烂漫,一改两宋以来"书礼体"独领-的局面。其优美刚健之韵几乎左右一代书坛。被后人尊为"赵体"。柏乡现存的三通赵氏书丹碑刻,均为赵孟頫61-64岁之间的作品。其一,"贾母贞节碑记",其二,"贞节堂记"碑,其三,"柏乡尹张君德政之碑"。前二品为延佑二年三月的成作。两者均正楷书丹,笔势洒脱,结构稳健,字形端庄,神韵舒达,似出水芙蓉,亭亭玉立。观之使人赏心悦目,足见艺术造诣之深厚。此碑高360厘米,宽100厘米,厚4……[详细]
千秋亭碑
  据《后汉书.光武帝本记》载:光武于是命有司设坛场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六月已末,即皇帝位,燔燎告天,祀于六宗,望于群神.....更是三年六月,刘秀灭王郎,取邯郸,收复河北,得天下三分之二,称帝条件日臻成熟.然而他对众将多次恳请称帝,却屡加拒绝。非是刘秀不想早日复汉称帝,定鼎天下,实因疑虑缺少"君权神授"之兆,不能顺服天下民心。大军行至古鄗城(今柏乡县固城店),忽报旧时同学关中儒士强华求见,刘秀迎入帐中。强华见了刘秀,呈献《赤伏符》,说:谶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乃上天诏示汉室中兴,刘氏当立,大王应顺天应命,称帝登基,不可违逆。"刘秀见水到渠成,不再推脱遂即批准众议,乃命有司就鄗南设坛,择日受朝。有司至鄗城南郊,看定千秋亭(今柏乡城北十五里铺)畔,五成陌间筑起坛场,高约数丈。并择选六月己末日,为黄道吉日,请刘秀即皇帝位。是日,天高气爽,旭日东升,刘秀戴……[详细]
惠安青山宫
  时代:明至清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南沿海山霞镇青山村以北500米处的青山南麓这里海滨地势峭拔、层峦叠翠、林木苍郁。青山宫即“灵安王庙”,是为道教宫观,青山王祖庙,供奉着五代人物神——张悃。它与湄洲岛上的天妃宫、龙海的慈济宫一起闻名遐迩,被同称为“闽中三宫”。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宫祀唐五代闽将张悃,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封“灵惠侯”,赐额“诚应”;景炎年间(1276~1278年)晋封“灵安王”,赐额“敕封灵安王庙”,清·嘉庆《惠安县志·卷3》载:“旧传初置县时,陈震卜地螺山之阳,迁五代时灵安王张悃坟于青山,今邑即其地也。”青山宫背靠青山,面对浩海,有青山虎穴、羊屿浮练、烛山晨照、古军事地形诸胜,整体规模较大,是旅游、景仰的圣地。宫坐北朝南,面积656平方米。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两廊、前殿、后殿。东侧有文昌祠,西侧有英烈祠。前殿面阔、进深各5间,……[详细]
施琅将军陵园
  施琅墓位于惠安县黄塘镇与洛江区河市镇交界的虎窟坡地上,系施琅与其妻王氏、黄氏合茔。整座墓规模宏大,布局严整,石亭、石碑、石雕工艺精致、宏伟壮观,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碑中刻“皇清光禄大夫太子少傅靖海将军襄壮施公赐茔”,两侧刻“一品夫人王氏,一品夫人黄氏”。此墓为石结构,墓翼逐层外扩,共三穴。墓坐北朝南,占地6.85万平方米。墓区由北而南,上下分5个坪台,依次立有文武翁仲四尊,马、虎、羊、狮、华表各一对,以及康熙三十七年(1698)谕祭碑亭、钦赐祭葬墓坊、龟趺碑亭。施琅(1621-1696),字尊侯,号琢公,晋江衙口人。他容貌魁奇,勇力过人,善于带兵,且“习海上事”,是一位颇有战略眼光的将领。郑成功在台湾病逝后,施琅于清廷力主收复台岛,痛斥放弃台湾的谬论,率军渡海征台,收复台湾。施琅为祖国统一做出了贡献,因此而受封为“靖海侯”。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施琅卒于任上。清廷为表彰其功勋,敕建祠……[详细]
崇武城墙
  崇武城墙位于福建省惠安县南70里濒海的尖岬上。崇武城背靠大陆,其余三面临海,古又称“小兜寨”。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在此设置了军事机构——“小兜巡司”。明初又在此设“守御崇武千户所”,开始用“崇武”之名。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奉命经略海防,始建城池。崇武城是中国至今保存较完好的古代滨海石城之一。崇武城墙是用花岗岩石砌筑的,城周长2456.7米,城基宽5米,高7米,四面均设有城门,城门上建有门楼。东、北、西三面有月城,东、南、北三道城墙上各设有烽火台一座。永乐十五年(1417年),又将城墙增高了1米多。崇武城建筑后的百余年中,倭寇未能入侵,海防平安。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倭寇偷袭,城曾一度陷入敌手42天。隆庆元年(1567年)四月,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在这里督师操练。清顺治八年(1651年)四月,郑成功曾于此凭险抗拒清兵。(国家文物局)……[详细]
惠安暴动筹备会旧址—胡文炳故居
  惠安暴-动-筹备会旧址—胡文炳故居位于东岭镇湖埭头村湖埭头自然村,时代为民国-现代。惠安暴-动-筹备会旧址即湖埭头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胡文炳故居,位于湖埭头苏维埃政府纪念馆内。始建于1916年,坐东朝西,一进三开间,砖石木结构,硬山式屋顶,夯土内墙,外墙用石头交错堆叠而成,占地面积40平方米。1930年7月,福建省委书记罗明到泉属各地巡视检查工作,在此召开惠安暴-动-筹备工作汇报会议。2016年重修。胡文炳(1900~1962),东岭湖埭头村人,1930年参加福建红军独立第一师第二团,惠安暴-动-时成立湖埭头村苏维埃政府,担任主席。屿头山战斗失利后,改名隐姓居住厦门。惠安暴-动-筹备会旧址—胡文炳故居为惠安县第十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西、北至民宅外墙,南至湖埭头苏维埃政府纪念馆围墙。……[详细]
“惠安暴动”指挥部旧址——陈氏宗祠
  “惠安暴-动-”指挥部旧址—陈氏宗祠位于惠安县东桥镇屿头村。1930年,惠安县委在福建省委、泉州特委的领导下,举行震动闽属地区的暴-动-——“惠安暴-动-”。“暴-动-”前期对国民党地方政权进行摧枯拉朽般的打击。攻下山柄民团炮楼,击毙团总陈呜周及其父陈奕昭,处死前林劣绅林孝纯、林亮川。建立五陈乡苏维政府及湖埭头村苏维埃政府。9月18日午后,挺进距县城10余华里的屿头村,作合攻县城的准备。红军带队入村,驻在村里的大祠堂里,并在祠堂里作出屿头山整个阵地的部署。19日,敌海军陆战队林寿国旅两个连,一个追击炮排,县民团常备队等计一千多人包围屿头山。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战斗失利红二团营长曾赉弼和团政委陈琨阵亡。陈氏宗祠后经族人集资重修,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惠安暴动”旧址
  “惠安暴-动-”旧址年代:1930年座落地点:惠安县山霞镇后洋村、东桥镇屿头村简介:由飞凤寺和屿头山土地庙组成。1930年9月14日,红军独立一师二团在飞凤寺部署“惠安暴-动-”方案。16日晨,二团在后洋大埔举行授旗誓师仪式后,向山柄村民团发起攻击,一举攻下民团炮堡,打响了惠东暴-动-第一-。闽南地区第一个乡级红色政权——五陈乡苏维埃政府也同时宣告成立。之后,二团转战屿头山,以土地庙为临时战地指挥所,与敌人再次激战。惠安暴-动-,给国民党-派、军阀、地主豪绅以沉重打击,对泉属七县和莆仙地区革命形势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30米。2009年,“惠安暴-动-”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醒民学堂旧址
  醒民学堂旧址位于辋川镇五柳村醒民小学校园内,时代为元-现代。始建于元,原为柳氏祠堂,后改为私塾、西山学堂。两进三开间,由凹斗门、下厅、天井、正厅组成,硬山式屋顶,抬梁式结构,总面积236平方米。2016年重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中共惠安县委领导人蓝飞鹤在此教书,为唤醒民众,将“西山学堂”改名为“醒民学堂”。县委领导人曹海及曾炉以此为据点开展地下革命工作。1940年中共闽中特委书记李刚来惠,在此召开特支扩大会议(即--),决定筹集武器建立地下抗日武装。醒民学堂旧址为惠安县第十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西至操场围墙,南由石埕向外延伸2.5米,东、北方向由墙体向外延伸2.5米。……[详细]
报德祠石刻
  报德祠石刻位于螺城镇西北社区科山上,时代为明。石刻存于科山报德祠。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惠安士绅为报答御史刘望海为惠安百姓蠲免租赋之功,集资为其塑生像、建生祠,并立碑颂其德。报德祠石刻包括:报德门匾一方、刘望海石生像一尊、颂德碑两方、石狮一对,均为明代遗存。刘望海石像穿戴官服官帽,端坐捧笏,是刘望海生前原型。祠内保存两方碑刻,颂扬刘望海功绩,碑文分别为明代进士何乔远和惠安举人康士晋所撰。大门门额处有“报德”门匾一方,门外有明代石狮一对,线条苍劲古朴,代表明代南派石雕技艺。报德祠石刻为惠安县第十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南、西、北方向至报德祠围墙,东至报德祠石埕埕沿。……[详细]
黄松轩墓
  黄松轩墓位于山霞镇田边村蜈蚣山,时代为明。黄松轩,生卒年不详,山霞镇田边村人,明代贡生,礼部尚书黄存中长子。黄存中,明建文(1399-1402)中累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建文四年(1402)死于靖难。族亲奉其衣冠牌位,偷偷藏于黄松轩墓中,用糖水灰封死。至明嘉靖年间“靖难之役”殉难之臣平反后才敢公开。墓依山麓而筑,坐东向西,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墓丘平面呈“风”字形,墓分三室。墓封堆上用整块花岗岩石雕成龟形,墓碑圆首,上刻:“明松轩黄先生藏”。墓前有石狮子和莲花柱各一对。黄松轩墓为惠安县第十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由墓中心向四周各外延10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