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永康市旅游

永康市文物古迹介绍

厚吴村乡土建筑
  厚吴村位于永康市南端,与缙云县接壤。现存永康农村第一大古建筑群,整个村现存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厅堂楼宇、民宅大院、庐墅精舍近百幢,总数1000多间。厚吴村拥有永康市最早创办的小学和创办已逾百年、历史最悠久的村级婺剧团。村中的“吴仪庭公祠”,规模恢宏。此建筑始建于清嘉庆年,楼屋雕刻精湛,眼下虽然残破凋零,仍然掩饰不住昔日的辉煌与气派。原有“吴氏宗祠”,装修后,取名“吴公祠”。“清官”是千百年来中国百姓根深蒂固的崇拜偶像。百姓对于“清官”的推崇,超出了想象。厚吴“清官文化”,可以说,贯穿其整个历史发展过程。“吴氏宗祠”,不仅建筑气派恢宏、木雕精美,而且,厅堂中的“忠、孝、节、廉”四字,概括了旧文人的“精神脊梁”。它是先贤教诲子孙的庭训,也是书法艺术的珍品。公共建筑中有古驿道、池塘、水渠、水井、桥梁、唬童塔等,最著名的是古时厚吴村“家居八景”之一的“槐井醴泉”,这口老商业街上的八角古井据说与……[详细]
五峰书院
  五峰书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于2004年,是一个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五峰书院、中国书院文化陈列室)、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景观为一体的金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地内各种设施配套完备,展示内容较为丰富,各项制度完善,较好发挥了接待、服务和宣传等功能。基地内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代表性的景点:一是浙江省政府办公旧址(重楼)。1937年日寇侵华,沪、杭相继沦陷后,浙江省国民政府遂于1938年元旦迁至永康方岩,省府及秘书处、民政厅、财政厅等重要机构设在五峰重楼办公,其它机构租用岩下、橙麓村民房。作为省政府临时办公驻地,大多机关较简陋。期间省政府主席黄绍竑将五峰重楼建筑漆成青灰色,以示不忘国耻。1942年5月20日,日寇侵犯永康,浙江省政府乃转迁松阳。省政府主要机构迁至方岩办公达四年半之久,成为这一时期浙江军民抗战的指挥部。二是周恩来视察方岩纪念碑和团结抗战树。1939年4月抗日战争期间,周恩来以国民……[详细]
陈亮墓
  陈亮墓位于永康市马铺山卧龙岗,为土堆墓,墓制规模较大,占地约3亩。墓前两侧有石质八字形翼墙,右刻“光昭日月”,左刻“书上中兴”。墓前和墓后各有石碑一块。墓前石碑长1.3米,宽0.67米,厚0.14米,上刻“状元龙川陈公之墓,明万历壬寅年冬月重立”字样。虽历经沧桑,其遗迹至今犹存。陈亮墓1993年经永康市政府组织力量修缮后,墓地更加庄严肃穆,气势恢宏。经认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来,结合陈亮的爱国主义精神,陈亮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不断发挥。陈亮(公元1143—1194年),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人,爱国主义思想家、文学家。一生主张抗金救国,有积极的用世精神,学术上卓著独到的见解,在国际上赢得崇高声誉。宋光宗绍熙四年五月状元及第,授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次年末至官而卒,归葬卧龙岗。近年来,每逢清明,在龙山镇政府的号召和组织下,机关干部和众多群众都主动参加陈亮墓的祭扫活动,祭奠这位伟大的……[详细]
刘英烈士陵园
  刘英烈士陵园,位于国家级名胜景区——方岩风景区马头山麓,始建于1953年,1982年重修,1988年被定名“刘英烈士陵园”,并由共和国元帅聂荣臻同志题写园名。1992年,时值刘英烈士牺牲五十周年,陵园进行扩建。现陵园总面积33409平方米,集墓、馆、碑、亭于一园。陵园是刘英、张贵卿烈士的牺牲地,建有刘英烈士墓、张贵卿烈士墓、永康十三烈士合墓以及刘英、张贵卿殉难处以示纪念。其中刘英烈士墓墓碑由粟裕大将题写。陵园东北角是革命纪念馆,占地1164.5平方米,建筑面积661.75平方米,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丕显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内设三个展厅,依次以刘英生平事迹、张贵卿生平事迹、永康党史为序布展,附设碑、廊、照壁等。陵园的西面是革命纪念碑,高16﹒8米,上部为人物雕刻,下部刻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碑的背面是“英名录”,刻着334名烈士的名字。红军亭位于陵园南部,亭名由尤太忠将军书写,亭内“……[详细]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三团纪念馆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三团纪念馆,建于2011年6月,位于永康市舟山镇方山口村徐公祠内,占地990平方米,是永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徐公祠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三团成立的旧址。1930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在永嘉县建立,后以浙江省内各地游击武装为基础,先后组建3个团。7月,中共永康中心县委将永康、缙云和仙居的游击队集中在徐公祠进行整编,宣布建立红三团,团长程仁谟、政委楼其团,下辖3个大队和1个独立中队。红三团主要活动于永康、缙云、仙居和东阳等县毗邻地区,频频出击,威震浙中,最盛时兵力达1600余人,有各式0900多支、土炮4门、手提机枪4挺,是红十三军3个团中武器装备最为精良的一个团,曾号称“红三师”。9月5日,红三团强攻壶镇失利,这是红三团规模最大、损失最严重的一次战斗。其后,国民党进行疯狂的军事围剿和报复性的残酷镇压,红三团遭受严重破坏,牺牲惨重。1935年,中……[详细]
西津桥
  西津桥位于永康城西,横跨永康江上。这里在600多年前是个渡口。著名的“西津晚渡”就出在里。每当夕阳西下,江面波光粼粼,立在船头,远处燕子低飞,眼前鹜鸭争游,景色分外艳丽,是永城八景之一。迄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始建成一座木造结构桥梁。此后屡坏屡建,最后一次修建于清嘉十二年(1807),并在桥头立了一块《西津桥志》石碑表彰。这次修建不仅已复旧貌,而且比先前更坚固更雄伟了。西津桥设计巧妙,造型奇特。全桥13墩14孔,长70丈,宽1.5丈,高1.4丈。桥墩上有木构桥身,上建廊屋55间,桥中心3间建有双层亭阁,构造美观实用。排列成行的石墩呈弧形向下游微曲,如此从北向南看,可使人感到“一眼看不穿桥身”,颇有气势。桥顶椽、檩刷以土红,显得古色古香。梁柱密布屏列,西厢低梁相间坐凳,可供游人小憩。桥内两侧可供人们自由徘徊,周设窗棂,可供远眺。据有关古桥梁专家说,这样的古桥全国只存有五座,而永康的又最古……[详细]
花街大夫第
  花街大夫第(含正心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大夫第,明代,坐东北朝西南,现存建筑为前厅、茶亭、后厅。前厅(又称大厅),面阔五间,悬山顶,进深为九檩,明间梁架为五架梁前后双步用,梁袱月梁造,梁下施丁头栱,檐下斗栱为丁字重栱。前厅与后厅之间为过厅(茶亭),两侧设木栏板、木格窗。后厅,原为五开间,现只存明间,梁架为五檩四柱,用中柱前为三架梁后为双单步,梁下均施丁头栱。大夫第,是我省为数较少、时代特征明显的明代建筑。正心堂,清代,前后共三进,均为三开间,并两侧设厢房,厢房为二层单檐,总面积741.6平方米。一进为二层单檐、进深2.72米的小楼,两次间与厢房连接。二进为大厅,亦称正心堂,进深九檩,明间梁架为五架梁前后双步,所有檩条下均施浮雕,后檐之间置板门,次间山墙为清水砌筑,两次间与厢房连接。三进,进深七檩五柱,两次间为二层,与厢房连接。正心堂是一幢较为典型……[详细]
徐震二公祠
  徐震二公祠是一座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古建筑,也是永康市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古祠堂,为永康市重点文特保护单位。徐震二公祠位于市区武义巷内,规模宏大,占地1512平米米。祠堂分前、中、后三厅,每厅为五开间。三个厅的明间、次间、净间的梁架均为抬梁式。前厅正门系三层牌楼式结构。墙面全部用于青色水磨砖砌成。还有两块长方形额枋,上以荷花、葡萄等花卉立体图案镶框,两侧假边门上,各嵌有一块左为琴棋,右为书画的石刻。大门外两侧墙面三花三墙形式,墙顶上有正脊瓦当滴水装饰。整个墙面气势宏伟,工艺精细。前厅、中厅的前后檐柱,檩条上有马腿,刻有人物、禽兽、花鸟等纹饰。徐震二公祠,解放前为永康县参议会的驻址,并为文人学士聚会之所,常在祠内举办书画展览。解放后,曾用作粮库和职工宿舍,近年永康市人民政府已将此公祠拨为文物管理部门看管,最近省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下柏石陈大宗祠
  陈大宗祠年代:清坐西朝东偏南20度,总体布局为前后三进,并设有戏台、厢房、钟豉亭、茶亭等,占地约970平方米。前厅,面阔五间间两弄,进深六檩用四柱。戏台为四柱重檐攒尖顶,位于前厅与正厅之间,与正厅隔天井。天井两侧设钟豉亭。正厅,面阔五间,梁架为八檩,明间五架梁前双步后单步,为直梁,整个大厅除椽子外,通绘彩画。正厅与后厅明间之间设过厅(茶厅),过厅两侧为水池、厢房。后厅,梁架为七檩,明间五架梁前后单步,为直梁。该祠彩绘图案多样,用料考究,至今鲜艳如初;单体建筑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布局完整,是一处较为重要的祠堂建筑。……[详细]
古山胡氏旧宅
  古山胡氏旧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俗称“七棚头”。坐西朝东,总体布局为五条轴线,南北向长,东西向短,通面阔约66米,通进深约40米,总面积约27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前楼、中厅、后堂及两侧厢房;其余四轴线上建筑均为厢房,北侧两轴线厢房各为十间,南侧各为十一间。大小天井共十四个,均用统一标准的卵石铺砌。正门为四柱五楼式砖雕门楼,装饰题材均为浮雕,工艺细腻精微。中厅、后堂的木构装饰深雕浅刻,玲珑剔透。胡氏旧宅,布局有序,主次分明;结构严谨,做工精细;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是我省一处地方特色明显,规模较大的清代住宅建筑。……[详细]
永康陈亮墓
  陈亮墓位于永康市马铺山卧龙岗。该墓为土堆墓,墓制规模较大,占地约3亩。墓前两侧有八字形翼墙,石质,右刻“光昭日月”,左刻“书上中兴”。墓前和墓后各有石碑一块。墓前石碑长1.3米,宽0.67米,厚0.14米,上刻“状元龙川陈公之墓,明万历壬寅年冬月重立”字样。虽历经沧桑,其遗迹至今犹存。据史籍和方志记载,陈亮(公元1143�D1194年),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人,爱国主义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一生反对议和,主张抗金救国,具有积极的用世精神。学术上卓著独到的见解,在国际上赢得崇高声誉。宋光宗绍熙四年五月举进士第一,授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次年末至官而卒,归葬卧龙岗。……[详细]
石湖坑村成氏民居壁画
  石湖坑村成氏民居壁画位于永康市唐先镇,年代为1958年。石湖坑村的小溪边,有个远近闻名的“十六间”。“十六间”古屋已有60多年的历史,屋里最吸引人的是“成氏民居壁画”。这是1958年留下的,画的是当时村里的经济总收入、收入科目、粮食支出等等明细。刚开始画的时候大家都很好奇,邻里乡村很多人都赶过来看,一度引起轰动。如今,石湖口、谏庄、石湖坑3个村的油菜花出了名,赏完花专程过来看壁画的市民越来越多。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永康庙山遗址
  庙山遗址位于永康市经济开发区苏溪村,面积32000平方米,距今10000~9000年,它是迄今发现的浙中地区海拔最高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遗物有陶器、石器等。陶器以夹炭红衣陶为主,夹砂陶少量。器型有大口盆、双耳罐、卷沿罐、圈足盆等。同时还出土了大量石制品,包括石磨盘石、魔棒、石球、砍砸石器、石片石器等。根据专家对遗址出土陶器的器型和胎质分析,庙山遗址应该属于新石器时代“上山文化”的早期。……[详细]
永康洪福寺
  位于一个山洞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有位神仙挑着一付担子途径此地,被这里的山川景色所迷着,驻足观赏,一不小心,将担子一头的物品掉入人间,该物品变成一块巨石,刚好落在一个山崖间,形成一个天然的石洞,人们认为这是上天给人间带来的,因而将洞内修成一座庙宇,年年朝拜,香火不断,来纪念这位神仙。洞内的铜铸八百罗汉,各自千姿百态,笑看每一位朝拜者。 ……[详细]
寿常公祠
  寿常公祠位于永康市象珠镇,年代为清、民国。寿常公祠位于象珠一村,是象珠王氏熙一公门下第三房寿派的宗祠。宗祠的寝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祠堂主体拜堂(二进)是清晚期建筑,正立面和第三进是民国时期改建和添建的。多年来,祠堂曾几次险遭劫难,幸亏族人多方努力保护,得以保存至今。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