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旅游

山南市文物古迹介绍

21、觉拉寺
觉拉寺
  觉拉寺觉拉寺,在山南地区之错那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北、觉拉乡政府所在地南侧约400米处的山坡上,海拔3800米。觉拉寺,全称“觉拉土丹曲果尔列谢达吉林寺”。始建于1447年(明正统十二年),由甲央·丹增扎巴-(卡达乡人)和游占赤列朗杰(博溪卡人)创建。信奉“博东噶举”,其教派融合了宁玛、萨迦、格鲁等派的教义,流行于山南地区。寺规严格,禁止僧侣从事生产,亦不准娶妻生子。下属分寺有西吾寺、卡达寺和一座尼姑庙、一处修行洞。兴盛时有僧侣106人,最少也在40人左右。其-转世系统有三支:其一为甲央·丹增扎巴系统,其传承八代,分别为:甲央·丹增扎巴-、赤烈嘉措-、吕坚·热布杰-、德里坚赞-、赤烈伦珠-、罗追班丹-、崔增嘉措-、阿旺晋美-;其二为游占赤烈朗杰系统,共传承八代,分别为:游占赤烈朗杰-、明珠·仁钦桑布-、占堆·仁增钦布-、益布桑穷-、多杰宁布-、占堆·仁增朗杰-、阿旺晋美·强则旺久-、土丹仁……[详细]
诺米村碉楼遗址
  诺米村碉楼遗址碉楼遗址位于安绕诺米村北约0.5公里处的山脊上,该地点南侧紧临雅鲁藏布江,与江面的相对高差约80米,海拔3350米。碉楼一面靠山,一面临江,两面皆为悬崖峭壁,地势险峻。碉楼为木、石结构建筑,墙体用片石垒砌而成并有泥浆为粘合剂。内部楼层采用木坊,圆木搭筑而面。其平面为圆角方形,西、北墙体平面为方形,南、东墙为内方外圆。墙体厚1-1.3米,高约14米。碉楼内部南北长3.5,东西宽4.8米,底屋面积16.8平方米。门道辟于北墙底屋正中、宽1米。根据残留的木坊分析,碉楼原为4屋,每层高3-4米,每一层的四面墙体均辟有射孔,底屋辟有2孔,第二层为4孔,第三层为3孔,第四层为5孔,各层射孔有逐层增多的趋势。这类射孔有两种形状,一为竖长方形,仅有北面临江一孔,高1.3、宽0.9米;另一种为坚长三角形,即内容对窄式,内高1.6、宽1.1米,外高1,宽0.4米。射孔的上面多加架没横木用以铺没楼……[详细]
松赞干布墓
  松赞干布墓松赞干布墓北濒琼结河,南距芒松芒赞墓54米。两墓方位一致,都为北偏东60度,此墓封土结构较为复杂,由土、木、草、扁石构成。高13.4米,建筑非常宏伟。原来封土顶上建有一座古庙“钟木赞拉康”,“文革”中被拆除,是为祠堂而用的,供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大臣禄东赞、吞弥·桑布扎等人塑像。桐堂现又重修,面积小于原建。松赞干部墓封土四壁迹象暴露明显。南壁夯层厚0.07一0.1米,土质为黄褐色,夹小石粒。层中有园木坚固,园木朽后留有很多孔洞,且都上下垂直,间距0.15米,左右间距0.18米。孔洞园壁全用小扁石圈砌,以保护圆木,夯层平面上摆有整齐的白玛草。夯墙东西向排列,似为板筑,西端露出横断面,宽1米,高1米。封土南壁破坏严重,以至住户占用封土墓址。西壁圆木所留孔洞大都为方形,边宽0.17一0.28米。上下左右间距均为0.7米。亦有石板层,较簿,位于横向排列的孔洞之上。北壁夯层最厚……[详细]
康松桑卡林
  康松桑卡林位于西藏扎囊县桑耶乡桑耶寺南约1.5公里处。康松桑卡林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一位王妃按照桑耶寺乌孜大殿的式样修建的。由此可知康松桑卡林创建于八世纪晚期,比桑耶寺稍晚一些。在本世纪初,曾进行过一次较全面的维修。康松桑卡林是一座坐东向西、建筑规模仅次于桑耶乌孜大殿的建筑,总占地为4000平方米,主殿居中,共四层,高18米,周围是两层楼的僧舍形成的大院,大院四面各设一门,西门为正门。西门宽2.2米,高2.3米,门内有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门廊,门廊共十二根方柱。康松桑卡林殿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其结构简单轻巧,具有一定的汉式建筑风格,但在柱头等局部却具有藏式建筑特点,如此藏汉结合的建筑风格,在西藏还不多见。康松桑卡林是桑耶寺修建后,赞普的四位王妃分别在桑耶寺四周所建的外四洲之一,是桑耶寺的组成部分。早期的壁画早已被毁,再加上“文革”十年-,寺内文物已一无所存,所幸建筑和后期的壁画仍保存较……[详细]
邓萨提寺
  邓萨提寺坐落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桑日县桑日镇(原降乡)帕竹村以北、郭卡拉山脉东段俄木雪乃波斯温之黑山山坳,寺庙北靠黑山,南临宽阔的雅鲁藏布江,东西两面山峦形成天然屏障。这里海拔为4410米,邓萨提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3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群东西长1000多米,南北宽500多米,堪称噶举派寺院之最。邓萨提寺建筑群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布局合理,雄伟壮观。自西向东建筑群分别由帕木竹巴修行洞,佛塔、僧舍、经堂、大殿及神殿等组成。邓萨提寺作为噶举派四大支中的一支即帕竹噶举的祖寺,它的建筑结构十分完美,寺内保藏极为丰富的文物,是西-史上尽人皆知的山南境内最为富有的寺院。但是,未能幸免“文革”无情的洗劫,从而使这座闻名全藏的富丽堂皇的宗教建筑及其所有的珍贵文物遭到毁灭性的破坏。邓萨提寺1962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邓萨提寺是藏传佛教噶举派中著名的帕竹噶举的祖寺,同时又是帕竹……[详细]
藏王墓群
  藏王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南琼结县宗山的西南方,背靠丕惹山(意为增长之山),是吐蕃王朝时期第29代赞普至第40代(末代)赞普、大臣及王妃的墓葬群,总面积305万平方米。各陵墓封土高大,为土垒成的高台丘墓。其上层土墩为椭圆形,墩顶极平坦,东西长约130米;下层为长方形土台,周边不齐整。藏王墓的数目现难确定,能看到的有八九座。靠近河边的大墓据说是松赞干布之墓,与之相邻的是赤松德赞的墓,墓旁有巨大功德碑。导游藏王墓位于山南琼结县宗山的西南方,距离泽当镇约90公里。各陵墓封土高大,为土垒成的高台丘墓。其上层土墩为椭圆形,墩顶极为平坦,东西长约130米,下层为长方形土台,周边不齐整。藏王墓的数目现难确定,能看到的有八九座。靠近河边的大墓据说是松赞干布之墓,与之相邻的是赤松德赞的墓,墓旁有巨大功德碑。在9世纪中后发生的奴隶起义中,赞普陵墓全被捣毁,现在的藏王墓只是衣冠冢而已。藏王墓内遗存石狮……[详细]
曲德贡寺
  曲德贡寺,亦称“上曲德寺”。在山南市乃东区境内,位于区驻地以南的曲德贡乡。该寺建于11世纪,属格鲁派,最初是大译师热罗泽瓦的住宅,第十三世0土登嘉措(1876~1933)时曾进行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曲德贡寺坐北朝南,面积11993.8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大殿和僧舍。大殿高四层,面积2231平方米。第一层中部基本处于地面以下,内砌有矩形的厚石墙。第二层是大经堂和供佛殿。大经堂面阔7间,进深6间,4根大柱直通三层,形成高侧天窗。佛殿主供宗喀巴大师与他的两大弟子(贾曹杰和克珠杰)、释迦牟尼佛和第十三世0合金塑像、丹东米若杰银质像,两侧供奉三世佛及八大随佛弟子塑像,东边供有多杰羌-、白度母和无量寿佛塑像。第三层有3个佛堂及0的住室,每年夏季0都要到这里念经;中间佛堂内供有多杰羌-塑像,还供有高达一米多的第五世0阿旺·多桑嘉措(1617~1682)的医生罗桑曲扎的塑像及灵塔;西边佛堂里供有千手千眼观……[详细]
贡嘎宗遗址
  原贡嘎宗最早建于元末明初西藏地方噶举派帕莫竹巴政权时期。宗的办事机构设在今岗堆镇乃沙村德庆曲果寺所在地的山坡上,此地地形险要,居高临下,是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寨。公元17世纪第三世0喇嘛执政之后将贡嘎宗从德庆曲果迁移到贡嘎雪村山头上。 据《藏族简史》记载,公元16世纪中叶,第九代之后,帕莫竹巴内部形成两个政治中心。兄弟分据贡喀(贡嘎)和丹萨替寺。据寺庙老僧人介绍,直到公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德庆虹曲果寺内还存有好几件明朝皇帝赐给西藏帕莫竹地方王室的珍贵礼品,如镀金马鞍、乃车王的信物宝剑等。 宗府——宗本居住和办公之处。贡嘎旧宗府是一个典型的一座城堡建筑。根据原宗办事人员的回忆,这座军事碉楼式的城堡建筑主楼高五层,上为碉楼,下为暗堡。城堡外壁布满枪眼、箭窗户,便于向外射出。楼内的洞穴直通到江下,取水饮用。贡嘎宗自公元14世纪中叶设置至公元1959年民主改革之前一直为贡嘎地方的最高统治当局。 19……[详细]
29、曲龙寺
曲龙寺
  曲龙寺位于沃卡乡政府以南,沃德贡杰山北面。曲龙寺依山而建、背靠雄伟的沃德贡杰雪山,面向辽阔的沃卡草原。导游曲龙寺依山而立,背靠雄伟的沃德贡杰雪山,面向辽阔的沃卡草原。曲龙寺是恪鲁派的早期寺院之一,1393年,36岁的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率同师徒弟子共九人赴沃卡却隆静修”宣传格鲁派教法。当时沃卡宗的宗本扎西伦珠因笃信佛教,自愿作了这师徒九人的施主。宗本极力要求为这九名在岩洞中修行的师徒修建一座道场。于是在宗喀大师的应允旨意下修了一座长14肘,宽11肘的经堂,直到1969年这座经堂依然如故,这就是曲龙寺初建的情况。以后“大师拜三十五佛忏,手足指皆已破裂,石上磨成手足和头部迹印。复在一个比较大点的而根也很稳固的四方石盘上作曼荼罗供,以腕部磨试,两腕皆伤,把石磨转得很平滑”。这两块石头就由他的弟子供奉于寺院之内,至今遗迹仍在,成为该寺的镇寺之宝。从此以后宗喀巴大师以曲龙寺为落脚点,在沃卡一带传……[详细]
吉堆吐蕃墓群
  吉堆吐蕃墓群分布于西藏山南市洛扎县洛扎镇吉堆村委会所在地南侧的半山腰上,面积约50万平方米。从其形制、结构上看,是一处典型的吐蕃时代墓地。整个墓群共有66座墓葬(其中2012年9月新发现18座),大小不一,有的墓大而层厚,每级间垫有圆木或垫有白玛草(一种植物草),排列整齐,而且形状有方形、圆形、梯形、亚字形、塔形。墓葬封土为覆头状,平面侧为梯形。封土采用夹石夯筑的方法。另墓群周边有11个祭祀坑。吉堆古墓群对于了解吐蕃历史,洛扎地方史和吐蕃丧葬制度有很高的价值。吉堆吐蕃墓群是在西藏山南市南部紧临不丹王国边界、紧靠喜马拉雅山脉的一处大型墓地。加上有门当、得鸟穷两处摩崖石刻为其证,实为西藏吐蕃时期不可多的一处可较为准确确定年代的古墓地,为研究吐蕃时期,特别是吐蕃中期佛教传入西藏后的葬俗形式及其变化,提供了十分可贵的实物材料。同时也为吐蕃扩张时期的结盟及其形式、内容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证据。 洛扎两处……[详细]
朗赛岭庄园(囊色林庄园)
  朗赛林庄园位于扎囊县扎其乡朗赛林村,始建于吐蕃王朝晚期在帕竹王朝时期形成现在的规模。朗赛林庄园过去是扎囊县境内一个封建大领主的领地,这个家族出过一些著名的人物,包括多吉扎寺的两个-,大学者班禅罗桑益西和原地方政府的噶伦。据说这个庄园自开始修建到最后完工,花费了三十年时间。整个庄园建筑除七层主楼外,有附楼、望楼、碉楼、花园、壕沟及林卡,有农田、牧场、手工业作坊等附属建筑。朗赛林庄园用石砌土夯的特殊建筑工艺和土石承压比例协调的古代高层建筑构思在西-史上十分罕见。朗赛林庄园是西藏最早的高层建筑之一,也是西藏农奴社会的历史见证之一。导游位于扎囊县扎囊乡,与桑耶寺隔江相望,距泽当镇25公里。该庄园是现今西藏保存较为完整的古老贵族庄园,属山南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庄园主楼高7层,十分豪华。主楼前面有附楼,旁边有平房、马厩、磨坊、染坊、编织作坊、碉堡和监狱等。地址:西藏山南市扎囊县101省道南100米类……[详细]
哲布林寺
  哲布林寺在山南市的乃东区境内的泽当镇。哲布林寺坐东朝西,由索朗降材建造,属萨迦派寺庙。哲布林寺建筑规模不大,由大殿和僧舍组成,面积为1012.5平方米(东西长37.5米,南北宽27米)。大殿高二层,面积290平方米(东西长17.3米,南北宽16.8米),高7.5米。主殿大门前有两根木柱组成的宽阔门户,左右各一小窗。大殿有柱16根,其中央2柱(高约6米)直通二层楼上,去撑高侧天窗。殿内原供有弥勒佛8岁等身像,其左右供有多吉桑巴、释迦牟尼、萨班·贡噶坚赞(萨迦派第四代祖师)、卓滚曲德帕、萨钦·贡噶宁布(萨迦派初祖)、吉尊索朗择木、吉尊扎巴降材等。供奉的佛像中有一度母塑像和“土巴阿扎玛”塑像备受藏传佛教教徒们尊崇。土巴阿扎玛的塑像由七十多种宝石冶炼的合金铸成,略呈紫青色,色泽不俗。二层西边为0礼佛时的居所,东边为堪布住房。哲布林寺大殿西边为露天院落,院落周围环绕建成一层僧舍。其左右两旁的僧舍已毁……[详细]
33、桑顶寺
桑顶寺
  桑顶寺位于浪卡子县浪卡子镇,地处羊卓雍湖畔一东西向山脉的南坡上。寺庙东南方向约200米处即为羊湖,距浪卡子县数公里。坐北朝南,海拔4450米。桑顶寺始建于公元十四世纪中叶,由噶举派香巴噶举支派创始人琼波南交后辈传人旬奴珠兴建,为西藏现存的少数香巴噶举寺院之一。桑顶寺是西藏唯一由女-主持的僧人寺庙。从第一世多杰帕姆-布顿·却烈那杰到现在,共传了十二代-,-为灵童转世制度。周边景点-桑顶寺位于羊卓雍错湖西南一座险要陡峭的山顶上,属藏传佛教噶举派香巴噶举支派,是一座有300多年历史的古老寺庙。据《宗教源流镜史》记载,由香巴噶举创始人琼波南觉的四传弟子克尊·旬所建;另一说为15世纪初由博东巴·乔列南杰(1375-1451)所建,为僧尼合住寺院,由西藏唯一的女-多吉帕姆住持,多吉帕姆(意译为“金刚亥母”)女-转世传承,至今已传12世。其中,二世女-为六世班禅罗桑丹贝益西的侄女,十二世女-多吉帕姆德庆……[详细]
贡嘎曲德寺
  贡嘎曲德寺位於西藏贡嘎县境内,地处贡噶机埸通往拉萨的公路旁边,是拉萨近内著名的萨迦派寺院之一,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据传,贡嘎曲德寺始建於元代未年,是萨迦派在前藏著名的寺院,贡嘎曲德寺现存主要建筑有大经堂和僧舍二大部分。大经堂高二层,整个建筑面积呈正方形状,门前有两根明柱,左右门墙上绘有四大天王像。大经堂内有二十多根大立柱,能容数千名喇嘛同时诵经。每根立柱上挂有唐喀,大殿四墙绘有大型佛本生故事壁书,色彩艳丽,笔法精湛,壁书为明清时代所绘;大殿进门左边是护法神殿,门口塑有护法神像,内主供大威德金刚,班丹拉姆等护法神;大殿右边是一个小佛殿,现存放寺内杂物,塑像已毁。但保存了部分精美的佛本生壁书,其绘书风格与大殿内的壁书有很大差异。如装饰图案、卷草纹图案明显地受到了白居寺及古格书派的影响,就年代而言,似比大殿内的壁书早很多年。在前藏的寺院内,此小殿的书风可谓独树一帜。大经堂下正中的佛殿内供释迦牟……[详细]
35、卓瓦寺
卓瓦寺
  卓瓦寺位于西藏山南市洛扎县边巴乡柏日村,距边巴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该寺是由莲花生大师弟子休布·拜吉僧格三十五世系第十五世休布达瓦坚增在-一绕迥时创建的,距今有1100多年的历史,于2007年被洛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卓瓦寺”名字的由来据说是因为在-5绕迥时期,休布·第四十七世洛扎朗卡坚参与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两人第一次会面于此地,很投缘,故此得名“卓瓦”。“卓瓦”在藏语中意思是“高兴”的意思。该寺的上、中、下部均有自然形成的强巴佛像、阎王佛像、六字真言以及大小拉康12座,东西两面洛扎朗卡坚参的修行法洞各一座,大型宝塔8座。除此之外,在其周围悬崖壁上还有自然形成的白海螺、宝塔等众多佛教圣迹。 卓瓦寺属噶举派,在文革时期曾遭到过破坏。1985年进行修复,卡及五股金刚柞等重要文物。现主供奉为宗喀巴师徒三尊,寺中保存着旧的唐卡及五股金刚杵等重要文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