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旅游

昌都市文物古迹介绍

查杰玛大殿
  查杰玛大殿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类乌齐镇,距县城30公里。查杰玛大殿是昌都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寺。属杨贡寺管理。杨贡寺是由高僧桑吉温于公元1277年创建的,是达垅噶举派的主寺之一。公元1285年,由桑吉温奠基修建查杰玛大殿,并于1328年竣工。该殿一向以雄伟壮观的气势、珍藏众多的佛像经典而闻名于世。大殿面积为3334平方米,大殿分为花殿、红殿和白殿,共三层,另加大金顶,高度为48.5米,竖立大小柱子180根,其中64根大柱高约9米,需2人合抱。大殿坐西朝东,总建筑面积3334.64平方米。建筑主体呈四方形,边长53米,殿内柱子林立,共耸立180根柱子,其中64根柱子高约15米。殿堂为三层,高48.15米。下层楼见方长53米,中层每面长度为40.30米,上层每面长度为12米。这些柱子将殿中的天窗托起,使得原本封闭的大殿,透漏出明亮的光线,较好的解决了藏式寺庙建筑中通风透气不畅、……[详细]
郎巴郎增寺
  郎巴郎增寺郎巴郎增寺位于芒康县帮达乡然堆村,通往去莽措湖的公路旁,距县城70公里,修建于公元710年的吐蕃时代(唐朝时期),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该寺主佛是大日如来佛,侧前面是老子和庄子的像,是文成公主入藏时,由唐朝工匠雕刻而成的。塑像雕工精细,造型精美,技艺精湛,人物表情丰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兼顾藏汉两家之长,是藏汉关系的历史见证。每年-12月14日和1月14日是郎巴郎增的“苏觉”、“莽觉”朝圣节,朝拜转经的人们络绎不绝,有来自巴塘的、云南的和西藏本地的,三省的朝拜者聚于此地,共同祈祷幸福吉祥的盛会。……[详细]
23、维色寺
维色寺
  维色寺维色寺位于芒康县城驻地嘎托镇城北200m,是藏区十八呼图克图之一,昌都地区三大呼图克图之一,-转世现已有十五世。维色寺是芒康县城附近百姓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该寺每年都举行跳神、酥油灯会等宗教活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宗教文化价值,是全县黄教寺庙中较大的一座,是历史上的母寺,下辖二十座子寺,分别在我县境内和左贡县境内。维色寺占地总面积为11817平方米,其中经营面积为1579.3平方米,僧宿和食堂面积为2825.8平方米,该寺现有僧众64人,占该村总人口的3.2%。民改前该寺僧众有195人,历史上记载-转世已有十五世。地址: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芒康县……[详细]
24、乃旦寺
乃旦寺
  乃旦寺位于昌都地区类乌齐县加桑区雨扎乡乌入村东南约二百米高的山上。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该寺四面山峦遍布着葱绿的树木。吉曲河水西流,景色宜人。因北面的多宗山犹如十六尊罗汉,该寺由此而得名乃旦寺(罗汉堂)。 乃旦寺由大伏藏掘藏师觉久林巴(贡觉旦增)于-第十四绕迥铁龙年(公元1820年)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该寺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上妙不变佛殿为二层藏式平顶建筑下层为佛殿,四柱,东西长740米,南北宽6\12米,面积四大天王壁画殿内西边有壁塑佛龛,共有26个龛,每龛大小不一,中央壁塑龛高1米,进深0.7米,07米,宽穹隆形,顶为泥塑歇山式。内曾供有释迦牟尼佛铜像及红教尊师泥塑佛等,今已散失无余。殿内四周壁画由于房顶漏雨,山墙断裂,壁画冲刷严重北面有一座两层楼房。上层为修行静室,共有十四间,其中一间为经典房,内供有《甘珠尔》和《丹珠尔》二套。下层有厨房、仓库、僧舍共八间。 佛殿东面是……[详细]
仁达摩崖造像
  仁达摩崖造像位于察雅县旺布乡境内丹玛山崖,造于公元804年。造像的主要部分位于仁达殿内,正中是近2米高的大日如来佛,左右分别有8个随行弟子和2个飞天神女。在佛像左边和下部共有31行吐蕃时期古藏文,在佛像左下方约有60多个汉字,其内容涉及吐蕃时期的历史、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文字等诸多方面,还有线刻的护贝龙王。整组造像依山雕凿、比例均匀、布局合理、造型大方,是极为珍贵的吐蕃时期石刻艺术品。察雅仁达摩崖造像是目前康区一带发现的最早、最为完整的吐蕃时期的摩崖造像。2019年10月7日,仁达摩崖造像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小恩达遗址
  小恩达遗址是今考古界近年发现的西藏地方新石器时期的重要遗址之一,因位于昌都镇的小恩达村附近而得名。小恩达遗址海拔3200米,面积为10000余平方米。经1986年调查并部分考古试掘,发现有大型打制石器、细石器、磨制石器、骨器、陶片和木炭渣等遗存。据推测,年代与卡若遗址相近,文化特征与卡若遗址的文化特征基本一致,距今约4000多年。景点位置西藏自治区昌都县县城北小恩达村类型:古迹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门票信息:免费开放。……[详细]
吉祥瓦拉寺
  江达县的瓦拉寺。瓦拉寺创建於1253年。瓦拉寺是由川西甘孜州沿G317入藏的第一座大寺庙,也是“西藏东大门”江达县境内最大的寺庙。在离G317国道附近的山谷旁有一个人口极少的瓦拉村,一河之隔就是瓦拉寺。瓦拉寺并非只有一座寺庙,它实际上分为3部份。一是与瓦拉村一河之隔的瓦拉寺,二是在瓦拉寺附近新建的瓦拉五明佛学院 ,三是在附近德钦山上的瓦拉德钦寺。景点位置昌都地区江达县……[详细]
田妥三大寺庙
  田妥三大寺庙左贡县规模较大的三大寺庙都集中在田妥镇,其中以左贡寺最大,形似布达拉宫,建在象鼻山上,雄伟壮观。土卡寺与田妥寺坐落在田妥村两边的山坡上,两寺隔河相望,建筑风格独特,做工精制,精雕细缕。这三座寺庙内有许多国家级历史文物,左贡县只有友巴寺、扎玉寺和碧土寺的文物可与该三寺媲美,特别是以田妥寺为最。该寺的木胎、泥塑、金菩萨等有着极高的考古和观赏价值。……[详细]
29、吉斯寺
吉斯寺
  吉斯寺位于芒康县宗西乡境内,是芒康县五十二座寺庙中最大的一座寺院,文物保护也最好。目前僧人有八十多名。该寺有一座“释迦牟尼像”据说是唐朝时期的文物,是大昭寺“释迦牟尼像”的前身。有对“嘎东曲登”也是唐朝时文物。另外,唐、宁元、明、清的文物也较多。该寺属红教派,但“叔父僧人”较多。该寺邻近有不同教派的果南寺、色堆寺、帕然寺。景点位置西藏自治区芒康县宗西乡……[详细]
丹达山神庙
  丹达山神庙丹达山神庙,在边坝县境内,位于夏贡拉山东面。系藏式结构。庙内有汉文碑刻,距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详细]
仁达摩崖石刻
  仁达摩崖石刻距角克寺15公里,为骡马驿道,从觉克寺骑马单程4小时。是赤德松赞时代的,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年。这座石崖造像的价值主要有0:一是从“摩崖造像”上的文字看,是赤德松赞立在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早,另外“摩崖造像”的文字中提出了完成藏汉友好大业的任务,而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上写着已完成了汉藏结盟的任务,这就说明了石碑在历史上的连贯性,也表明了汉藏两个民族友好的悠久历史,二是“摩崖造像”的文字内容还说明西藏的政教合一的萌芽从那个时代就已经形成了;三是“摩崖造像”的发现对我们研究赤德松赞时代的政治、文化、语言、书法、绘画、雕刻技术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详细]
盐井天主教堂
  盐井天主教堂是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位于芒康县纳西乡上盐井村,国道214旁,占地面积6008多平方米,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典范。1858年由法国巴黎传教士邓得亮神父所建,藏式土木结构。盐井是西藏境内纳西族聚集之地,当地有趣的文化现象是:外来的纳西族都信奉藏传佛教,而土生藏族却是虔诚的天主教徒。盐井也是著名的盛产井盐之地,已有千年的生产历史。澜沧江两岸长近300米的狭长地带,绵延分布着从江边铺排到山上的数千块盐田。江边的数十口盐井蒸汽腾腾,井周雾气弥漫,走到井口,可见温热的盐水在深约五六米的井下向上鼓突,咕咕有声。淡绿色的盐池,雪白的盐田,与湛蓝的澜沧江水和漫山遍野的花草树木互相映衬,美不胜收。地址:昌都地区芒康县纳西乡上盐井村类型:教堂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门票:免费……[详细]
“普水”石刻
  “普水”石刻 普水”石刻位于江达县同普乡,国道317线附近山壁上,距离江达县城14公里。据《同普县志》中记载“县治所前有小河一道,原为无名之水,自设治定名普水,蜿蜓东下,流入金沙江”,据此“普水”石刻可能是清末民初同普首任知事张以诚所为。……[详细]
34、乃堂寺
乃堂寺
  乃堂寺 乃堂寺,在昌都地区类乌齐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南的滨达乡。寺庙背靠丁夏山,面向乃水河,北面是多吉岩(金刚岩),佛教徒称其为如持十六罗汉的圣地,故取名“乃堂寺”。相传,佛教大师宗喀巴对其弟子坚赞僧格说:“你到康区去吧,在那犹如白狮的岩下,有一片形似象鼻的平原,其状似十六罗汉围绕,加持至深,弟子能修一座寺庙使众生大吉,感召天下客,我当作为助伴。”于是,坚赞僧格遵照大师授记,到康区依靠当地施主的赞助,在1433年(-第七绕迥之水兔年)创建了乃堂寺。坚赞僧格始0喀巴为师,精通佛教论理,是宗喀巴最优秀的弟子之一。乃堂寺由善经堂、僧舍和大殿三部分组成。善经堂为二层藏式平顶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坐西朝东,前有明廊,面积4柱;经堂中间4柱托起天窗,堂内主供释迦牟尼塑像,其两侧供有木质的仲班觉桑布灵塔和坚赞僧格灵塔,高一层楼,旁边还供有扎西平措泥塑灵塔和铜铸造的千佛;背后经架上藏有《丹珠尔》一套和《宗喀……[详细]
遍知佛殿
  遍知佛殿 遍知佛殿双译为大日初如来佛,位于香堆镇仁达村境内,殿内有一组摩崖造像,居正中的是大日如来佛,左右有8个随行弟子和两个飞天女神,下面有31行吐蕃时期的藏文和81个汉字。其中藏文内容涉及到吐蕃的政治、宗教、文化、藏汉文化交流等,这一重要古迹是昌都地区文教局工作组于1984年发现。据当地传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曾途径此地,为等候被唐王羁留而迟归的大臣噶尔(即《唐书》中的禄东赞),随行工匠在山崖上雕刻了“朗巴朗木曾”(藏语意“大日如来”)。这一重要古迹,在1980年8月召开的拉萨讨论会上,西藏社科院副院长恰白次旦彭措认为,这个摩崖造像是赤松德赞时代的,在年代上要比拉萨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早,对研究吐蕃时期的政治、文化、语言、书法、绘画、雕刻技术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且这是一个东西向的峡谷,峡谷两面都有高崖耸立,尤如斧劈,旺布曲汩汩流淌,拉退山青松翠柏,据说松林即为当时文成公主秀发弃之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