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宣城市旅游

宣城市文物古迹介绍

瀛洲章氏宗祠
  坐落在瀛洲村的章氏宗祠,距绩溪县城9公里。历史上,该祠曾有多次修建,最后一次重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此后未有大的修缮。据有关资料记载:瀛洲章氏宗祠是根据龙川胡氏宗祠的建筑技艺重建的,因此,它的建筑风貌与龙川胡氏宗祠基本相同。该祠占地面积1295平方米,保存基本完整。宗祠坐北朝南,由前、中、后三进组成。门楼前有一个规模较大的庭院,庭院的南向有一座四柱三门牌楼式院门。门楼为重檐五凤楼,前檐的东西两边列用水磨青砖砌筑八字形券门,其上方饰以书卷式砖雕匾额;仪门两旁一对高大抱鼓石对峙,抱鼓石的须弥座镌以精美浮雕纹样,堪称石雕艺术之精品。门楼上的额枋和博风板上雕刻有叱诧风云、扬鞭沙场、农耕稼穑等图案,栩栩如生。中进有14根围粗1.63米的银杏圆柱,梁驼上精雕细镂,有象征着多子多孙的葡萄、松鼠纹饰等。宗祠的后进为章祠的寝楼,专供祖宗牌位的地方,显得肃穆庄重。章氏宗祠规模较大,建筑技艺较高,而且保存……[详细]
胡宗宪故居(少保府)
  胡宗宪故居坐落在瀛洲乡龙川村中央,为明嘉靖年间兵部尚书、抗倭名臣胡宗宪的故居,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距今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历史原因,故居一部分被毁。现存有主楼、东向楼房、西向平房、前向庭院和后向花园,其建筑平面布局基本保留了历史原貌。2002年,胡宗宪故居由个人投资修建,恢复了原状。故居除了修复原有单体建筑外,还根据历史资料,扩修了官厅、佛园、梅林亭、医馆、小姐楼、文昌阁等建筑,完善了胡宗宪故居。该宅为砖木结构,房子重门叠院,小巷幽幽,集砖、木、石三雕为一体。对于研究胡宗宪和龙川胡氏宗族,乃至徽派官宦府邸的建筑技艺都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公布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绩政【2005】41号。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各30米;建设控制:地带东、南、西、北各70米。胡宗宪少保府即胡宗宪故居,坐落在安徽绩溪龙川村,它建筑精巧、布局独特、设计巧妙,以“门阙多、马头墙多、古巷多”而著……[详细]
宣州广教寺双塔
  广教寺双塔坐落于安徽省宣州市城北5公里的敬亭山南麓。双塔后原建有的广教寺,俗称“双塔寺”,今已经毁弃。根据对双塔建筑特征的考察,以及塔内保存的刻石文字的记载,推测双塔建于北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双塔均为七层,高约20米,平面呈四方形。东塔每边长2.65米,西塔每边长2.35米。塔都是砖砌的,枋木结构,除底层三面开门外,以上各层均四面开门。半木檐,木楼板,没有塔心柱和其它的装饰。塔身原来砌有很多的佛像砖,至今已经严重损坏,只有东塔第五层的四对佛像还完好地保存着。塔的每面都用倚柱分为三间,中间是圆形的拱门,转角圆形的角柱有“卷杀”、“侧脚”,阑额上有一朵补间铺作,出一挑华拱,二层在补间铺作两旁的正中有两根心柱。塔原来有塔刹,但今已不存。塔的里边面积较小,各层用木梯相通。两塔的第二层内壁都嵌藏有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武的《观自在菩萨如意陀罗尼经》刻石。石长方形,正楷书体,石的四边配有砖框,书尾……[详细]
许氏宗祠遗址
  著名的历史文化村落磡头村,以许姓为聚居大族,许氏先人于南宋年间由别处迁此定居,在此后数百年间逐渐繁衍成今日之千灶万丁的大村落。磡头村古时又称云川,位于海拔1350米的云岭脚下的幽谷里,地形极为复杂。当地谚云:锄头磡,上床三档磡。据说这就是磡头村名的由来。磡头村古来有三屏、五墩、六桥、八景之美称。何谓三屏?翻看史料,始知三屏乃为阳和屏、寺山屏、亭文山屏。又何谓五墩?五墩即狮文墩、八卦墩、东山营墩、文笔墩与塔岭墩。六桥是横贯磡头村涧溪上的6座石拱桥,即永安桥、聚顺桥、三德桥、杨川桥、银宫桥、聚秀桥。八景谓之:屏开锦帐、甄峰毓秀、石室清虚、逢石作壶、岩存仙迹、洲涌金鱼、峦迥天马、玉泉听珮。从绩溪县城驱车40公里后即到达磡头村,沿涧溪水街溯流而上,几经辗转,听泉楼亭亭玉立于眼前,伫立楼旁,仔细仰视,这是一座由数根木柱支撑临河而建的单间二层过街楼阁,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底层两面通衢,一面靠墙,邻河……[详细]
绩溪博物馆
  绩溪博物馆是一座融学术性、知识性、文化性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地方历史文化综合博物馆,充分展示了绩溪的自然山水之美和历史文化之沉淀。馆址坐落于老城区中心地段,原为老县政府旧址,同时还是老县衙遗址。建筑面积达10003平方米,占地面积952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约4200平方米。绩溪博物馆由中国建筑设计院总设计师李兴钢主持设计,其设计基于对绩溪地理环境的理解、名称的由来及对徽派建筑与聚落的表现特征与周边山形水系相融合之理念。整个建筑覆盖在一个连续的屋面之下,起伏的屋面轮廓和肌理仿佛绩溪周边山形水系,典雅大方的灰瓦白墙,错落有致的庭院天井,晶莹透彻的玻璃幕墙,将悠远深厚的徽州文化与现代建筑完美结合。在绩溪博物馆这个完全当代的城市博物馆中,大家仍然可以看到庭院、街巷、天井、游廊、假山、水岸,体验与以前的-传统的紧密通联,仍然可以看到灰瓦、粉墙、青石、圆门、瓦窗、虎头滴水,但它们都已被用现代的方式重新……[详细]
石家村古建筑群
  石家村古建筑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绩溪县上庄镇境内。石家村传统规划意识浓厚,构律规整,街巷纵横笔直,有如棋盘,故有“棋盘村”之称。石家村的建筑格局在皖南古村落中独一无二,具有特别的保护价值。石家村是北宋开国元勋石守信后裔石荣禄于元末迁此建村,聚族而居形成的自然村落,距今已有700年的历史。村庄背山面水,民房皆北向,一则因地制宜,二示不忘甘肃祖先。村呈棋盘形,整齐方正,巷路纵横,街巷用条石铺成,其一侧设有露明水圳。村庄西首有石氏宗祠;村前桃花溪清澈见底,拱桥横跨溪上,街巷两端皆设巷门,晨启暮闭,宛若城堡。各户庭院栽石榴树,象征姓氏。村落后南山有祖墓,墓旁古松一株,名为“抱祖松”。祠前方塘半亩,中筑石坛,上植古柏翠竹。是为石守信帅印之象征。石家村现存古民居五十多幢,以魁星阁、成德堂、石家村1号、5号、12号、25号、42号、2号、35号、8号、13号、11号为代表,这些古民居是石家村人文内……[详细]
泾县张氏宗祠
  后山张氏宗祠,俗称“张家祠堂”,位于泾县丁家桥镇后山村。始建于清晚期,与张氏宗祠共同体现了张氏宗族曾经的繁盛。张氏支祠其坐北朝南,前后两进一个天井,建筑面积525.18平方米,保存较好。门楼上部以额枋形式用砖雕包砌突出“张氏支祠”四个大字。砖雕构件共六块,由二龙戏珠、九狮滚珠遍地锦、迎送图等图案组成,是整个支祠建筑中最为精美部分。宗祠门楼高大轩昂,加之门前的石狮、台阶,凸显出庄严凝重之感。前檐墙以上部的砖雕和下部石雕形成近似包框墙的形制,中部大面积水磨花砖贴面。花砖因其自身所具有的黑白相间的纹理,加之工匠的匠心独运,用其拼砌出山水、云树等图案,使其极具国画的水墨韵味。与黑漆栅门相互映衬,突出了祠堂的非凡气势。精美的雕刻艺术是其的又一特色,,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张氏宗祠的砖、木、石构件可以装饰之处,无一不进行精心的雕刻,图案内容儒释道杂糅,或吉祥、或警醒,不仅体现……[详细]
德锦汪氏宗祠
  德锦汪氏宗祠坐落在绩溪县伏岭镇德锦村村中央,建于清中期,清晚期进行了重修,2014年10月开始动工维修,现已基本完工。汪氏宗祠总占地面积为357.19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09.11平方米。汪氏宗祠由下堂、寝堂、偏屋、披廊组成,下堂与寝堂间设天井,天井两侧为庑廊,由北山墙中设门进入,门楼上 书-有“越国世家”字样,披廊与偏屋间设内院,由披廊前檐墙设大门通往,此大门为主入口,此门楼上 书-有“汪氏宗祠”字样,门前是通德锦村村道。偏屋为前后二进,前进为廊,后进为厅,厅为二层,从照壁后上楼,廊厅间设有一小天井。偏屋前进东山墙中设有侧耳门通东边屋,现门洞已封砌,原制房屋已圮毁,现为杂院,由邻居管辖。汪氏宗祠结构基本完整,宗祠内的狮撑、驼峰、平盘斗雕刻精美,正厅的大梁上 书-有“大清宣统辛亥年,孟秋月重修榖旦”字样 。德锦汪氏宗祠曾经是中共绩溪县委旧址。民国23年5月,中共绩溪县委在德锦村汪氏宗祠成立……[详细]
毛竹山、官山遗址
  时代:旧石器时代毛竹山、官山遗址,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城区西北四五公里处的西津办事处罗溪村,属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东距西津河600米,距皖赣铁路150米,分别坐落在两条西南东北走向的陇岗上,间距500米。由安徽省考古研究所于1986年底调查发现,1997年发掘。遗址略呈半圆形分布,长10米、宽6米,发掘出1100多件砾石和石制品,其类型主要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砍砸器、石球和尖刃器。遗址中间部分是一面积四五平方米的空白区。遗址埋藏在网纹红土的底部,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期。遗址于1988年发现。1997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发掘。毛竹山遗址面积50万平方米,核心区轮廓略呈半圆形,由1100多件砾石和石制品构成环带。在环带体上分布一批由砾石和石制品构成的直径02~04米的圈状遗迹,共编号20个。遗迹中共发现石制品154件。遗存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期,距今约60万年。遗迹的性……[详细]
郎溪明代城墙
  早在明王朝建立前,当朱元璋攻克徽州后,一个名叫朱升的隐士便告诉他应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这些建议。当全国统一后,他便命令各府县普遍筑城。明代城墙位于郎溪县建平镇,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原城周长780丈(近6华里),城基宽2丈2尺,上广1丈,筑东、西、南、北四门和城楼。历经多年沧桑,古城墙曾有过不同程度的损坏。明朝虽历有修葺,然史载多语焉不详。有清一代,于康熙四年(1665年),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卅七年(1689年),雍正六年(1728年)进行过几次较大规模的维修。现仅保持建平镇原东门至南门渡口约800米一段。1982年,明代城墙由县政府拨款进行局部修复。作为宣城市境内绝无仅有的明代城墙,其原始建墙碑记至今清晰可辨,碑刻长2.6尺,宽1.6尺,记载了监造官吏、监工良民、浙江石匠等人3名,并有明确署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八月”,是全省唯一的保存有建墙碑……[详细]
霞间窑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绩溪县华阳镇霞间村南,已发现五处:姑嫂塘、对面窑、栗树下、陈家湾和黄金坦,为古代窑群。霞间窑开创于五代,面积8000平方米,均竖向修建在土丘上,属龙窑系。文化堆积层1—2米不等。其产品种类繁多,以瓷器为主,也有少量的陶器。瓷釉分青瓷和黑瓷两种,施釉均匀,色泽晶润,有细碎开片。胎色深灰,胎质坚密。器型有碗、盘、盏、钵、执壶、油壶、花瓶等。花纹装饰以素面为主,一些碗、盘口沿刻成葵花式,壶身大多做成瓜棱形。执壶的手上模印出带状花纹,造型和谐优美。陶器主要有青釉陶、红陶和灰陶。器型有碗、钵、盆、罐等。该窑烧造方法绝大多数器物用窑柱支烧,部分碗、盘等用匣钵装烧。碗与碗之间用5~9个长条支钉托起,痕迹明显。自霞间窑发现后,该县又相继发现了十亩园、巷口、湖里、梅树坦、孔灵等窑址。这些窑烧造的产品与霞间窑产品大同小异。证明这里当时的制瓷业极为繁荣。2005年绩溪县政府对绩溪西区进行开发……[详细]
吴越古道
  吴越古道全长约35公里,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与南唐的主要通道。顺吴越古道石板路台阶而上,一路溪流陪伴,瀑布奏鸣,曲径通幽,跌宕起伏,天地人合一,似在画中游。大约2至3个小时到达千倾关,千顷关为两块巨大而光滑的花岗岩构成,像门一样挡在眼前,这一处天然石门,高近4米,厚约3米,宽可两人并行,其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登上石门,拔开石墙上面的杂枝,曼延起伏的两翼石墙,是古城墙防守工事。千顷关与千秋关、昱岭关合称为浙北三关,是当年拱卫吴越国首都临安的重要关口。再往前走400米左右就是浙西天池。山水奇秀,风光独特的浙西天池位于海拔1100米的千顷山巅,湖水清洌幽蓝,水天一色,山峦缓伏,视野开阔,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梅花鹿的主要栖息地。天池四周低山环列,芳草鲜美,泉流淙淙,小涧纵横,唯独中间形成一坦荡的盆地,呈山山朝千顷,水水往池流之势。浙西天池水面面积达900亩,是目前江南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湖泊之一……[详细]
广德云门寺
  德云门寺,位于安徽省广德县新杭镇横岗村,有1500多年历史,庙已被毁,庙原约1000米左右山坡上有和尚坟三座,现存寺碑一座,为“重建云门寺碑记”此碑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重建时所立。为开发旅游资源,重建云门寺,现已建观音殿一座。云门寺原名正觉寺,位于新杭镇横岗村板桥组云门山麓,后以山得名。现云门山地名已被遗忘,当地群众称之为“东卡”、“西卡”。云门寺旧址中有块,旧址四面环山,南边两山之间有一条弯曲的小溪,修有一条不宽的水泥路从坳口的小桥边顺山逶迤而西直达村内。2007年,云门寺还存有三间青砖、木架、小瓦的平房,里面堆放着杂物,前几年已经倒塌。旧址上破碎砖瓦、残碑、石建筑构件遍地都是。三棵高大的古银杏悬挂着县政府制发的古树名木保护牌,应该是寺院的遗存。。古碑就竖立在云门寺旧址中。碑高2.45米,宽1.28米,厚0.14米,普通青石材质;基座高0.37米,宽1.6米,厚0.5米,质地为……[详细]
宁国仙人塔
  仙人塔地处雾灵山前坡的仙人塔景区,位于海拔1400米左右的“V”型山谷之内,沟谷两侧山崖陡峭,崖高均在百米之上。云里雾中,时隐时现地冒出一座独秀奇峰,她从山峦中突兀拔地而起、挺拔向上。犹如破空利剑,又似擂鼓神槌,更似一峨冠博带、信步山间的得道夫子,吟诵着雾灵山的“奇、险、秀、”;犹如南天玉柱,又似定海神针,穿云刺雾,傲视苍穹,更像一位凛凛仙人,围柔纱、系银带,指点雾灵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云消雾散之际,我们会发现,这孤立的山峰,不像承德的棒槌山浑然一体,却是由岩石天然节理发育而成,岩壁自然裂缝较多,似乎由大小不等的许多石块自然砌合。峰体左无毗连,右无依托,平地而起,突兀挺拔,似令箭荷花一枝独秀。这独秀奇峰的峰体,基本属于四角形状,高48米,地际部分宽9米,厚5米,上尖下粗,就像一座四角宝塔。塔直顶方,顶上又有一块巨石,犹如明摆浮搁,恰似塔顶冒出的塔尖,看起来就像人工建造的,奇妙雄伟,鬼斧神……[详细]
霞潭古建筑群
  霞潭古建筑群(邹峨新宅、邹柏林宅、霞潭造纸坊)位于板桥头乡庙山村霞潭自然村中,其中邹峨新宅、邹柏林宅、霞潭造纸坊三栋建筑保存较为完整,原为中共旌绩县委驻地之一。1945年,旌绩县委机关以此为基地,开展军事活动及群众工作,领导游击战争,对研究霞潭红色革命历史,有很高的文物价值。邹峨新宅位于板桥头乡庙山村霞潭自然村中,坐北朝南,占地面积90平方米。一进三开间,单层,三和土地坪,人字顶,青瓦,整体无雕饰。外墙用红砖垒砌,右侧为厨房,已有部分倒塌。该宅曾是旌绩游击队居住场所,门口的空地是练兵场。邹柏林宅位于板桥头乡庙山村霞潭自然村中,坐北朝南,占地面积84平方米。一进三开间,单层,三和土地坪,人字顶,青瓦,整体无雕饰。外墙用红泥垒砌,左侧为厨房,已部分倒塌。厨房左侧有42平方米的附属房。曾为旌绩游击队居住场所,门口的空地是练兵场。霞潭造纸坊位于板桥头乡庙山村霞潭自然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0平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