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邯郸市 > 磁县旅游

磁县文物古迹介绍

磁州窑遗址
  磁州窑遗址磁州窑为宋代北方民间著名瓷窑之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窑址位有两处,一是分布磁县的观台镇一带,另一处就是风景区内南响堂寺下的彭城镇到临水镇,其面积约十平方华里。磁州窑,从古老的磁山文化陶器源起,至今己有7000余年的历史,历史悠久,兴衰起复。到十世纪,以制瓷精美,一跃成为我国宋代北方民窑的代表,当时州以“磁”名,乃窑场之兴盛而著名于世,并有“十里彭城,日进斗金”和“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美称。磁州窑瓷器的装饰,以黑白对比为主要特点,典雅朴实、苍劲雄厚,白釉黑花独树一帜,并创造性地以图案的装饰画法,把人物、乌兽、虫鱼、山水等景物绘在瓷器上,为我国瓷器彩绘装饰开创了新纪元。现在的磁州窑,除继承了过去的特色外,又有新的发展,其产品畅销于世界各地。陶和瓷都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以至我国有“瓷器之国”的称誉。在我国的陶瓷发展史中,河北历史上著名的邢窑、定窑和磁州窑以及近年新发现的井陉窑都享……[详细]
磁县北朝墓群
  北朝墓群磁县西南部讲武城一带的漳河沿岸,遍布着130多个大大小小的土丘,这是一片古墓群。长久以来,这些土丘被认为是曹操的七十二疑冢。这似乎不是空穴来风。从历史的真实来说,位于临漳的六朝故都邺城,与磁县相邻,距磁县县城仅15公里,曹操破袁绍后以邺为都城,在这里修建铜雀台,在位于磁县的讲武城培育军将,曹操死后也确实葬在距离邺城很近的磁县这一带。从社会的虚妄来说,自宋以后,曹操在人们心目中逐渐变成了0臣,特别是元代以后,丑化曹操的社会风气日烈。元末作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为曹操塑造了一个0诈的艺术形象,甚至在第七十八回这样描绘,曹操临终前“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自宋以后有许多咏疑冢的诗,如:“疑冢多留七十余,谋身自谓永无虞”(京镗);“一棺何用冢如林,谁复如公负此心”(范石湖);“生前欺人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俞应符)。这些都是古人不作……[详细]
东魏孝静帝陵(天子冢)
  天子冢位于邯郸西南65公里处的磁县内。为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之墓,据史载孝静帝能文善武,品行高洁,后在宫廷斗争中被毒死,年仅28岁,其墓为封土形式,其墓顶建有玉皇大殿和娘娘庙、观音庙。前后有台阶可登至,台阶为青砖白灰砌成,毛面,未抹平处理,形成等距而均匀的石灰凹槽,犹如琴键,因此形成多个均匀的声波反射和折射面;加上台阶两侧建有1米高的毛面青砖护栏墙,位于台阶右上方的硬山飞檐、灰瓦覆盖的观音阁建筑,其屋顶也形成了多个均匀的声波反射和折射面。天子冢墓门朝南,在其顶端建有金碧辉煌的玉皇大帝庙,向下建了十几座大大小小的庙宇,将天子冢封土的上腰部位缠绕了半个环形。有花仙、十二0殿、胡爷殿、雪花洞、朝阳洞等十几座庙宇,最下面的地方还见缝插针地建筑了关帝庙等。在封土墓的后坡底部,左右两侧建了几间平房,有的里面已经供奉了牌位,如包公神位等,从墙体的干湿程度上看,这些建筑是刚刚建成不久的。拾级而上,又有“观音……[详细]
磁县凤凰寺
  凤凰寺原名昭福寺位于河北省磁县都党乡石场村西南,是历史上北方著名的寺院。因建于凤凰山脚下,被当地人俗称为凤凰寺。据现有文献记载凤凰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昔日的凤凰寺属河南省漳德府管辖,被列为少林寺的下院之一。鼎盛时期房产数百间、田产上千亩,文武僧众上百人、信徒上万人,下属寺庵几十座。香火旺盛,宾客如涌。晨钟暮鼓,声声悦耳;-佛卷,字字诲人。汉传佛教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发展,一时间故磁州西部漳河两岸几乎是村村有寺,庄庄有庵。该寺自建寺至今历经千载,跌宕起伏,满目疮痍,经历了多次修缮及迁徙。据现存碑文记载:元明时期曾对凤凰寺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缮维护。清道光25年,该寺因地震倒塌之后进行复建:建有北大殿5间,供三世佛;南殿3间,供释迦牟尼佛,偏殿及寮房若干间;一时凤凰寺香客如云,轻烟缭绕。1936年漳河洪水泛滥,千年古寺毁于一旦,仅残留西厢房3间。在延佛等僧众的带领下,将古寺迁至现址。由于历……[详细]
磁县塔院寺
  磁州塔院寺又称“白塔寺”,位于河北省磁县城东北十公里白塔村,东连山东,南与河南接壤,四方风水甚佳,八方景致奇特。据史料记载,塔院寺始建于东汉,是我国平原地区最早、最大、最宏伟的古寺院之一。东汉永平十一年,汉明帝从西域请来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在京都洛阳建白马寺。赴五台山途径十里白塔集时,高僧法眼识圣地,将磁州东北乡“十里白塔集”之风水奏明汉明帝,并在这里兴建寺院。塔院寺几经兴衰,曾经历了三次大的建寺浪潮。北魏孝文帝曾亲临塔院寺礼佛,并为该寺院拨银三十万两,以助寺院香火。隋文帝杨坚当政期间,塔院寺建有文殊菩萨大殿,从此名声大振。唐太宗贞观九年本寺为盛行之极,僧众达百余人,大殿十座,实占地130亩。武则天当政期间,曾对全国的寺院进行过重建,塔院寺也在其中。元成宗铁穆耳南行白马寺时,途经该寺礼佛,进住过塔院寺。到了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每隔三五年朝拜五台山时,命他的密师到白塔寺进香礼佛,据说乾隆吃了……[详细]
南城村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商、汉南城村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南城乡南城村西北,北为古涧河,整个遗址位于古涧河主河道南岸台地上,为新石器时代至商、汉时期重要的遗迹。2002年夏调查发现,2003年秋冬复查,2004年秋试掘。是南水北调工程重点文物考古项目之一。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磁县南城村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勘探发掘。勘探面积27万平方米,发掘面积6480平方米,清理各类遗迹358处,其中灰坑204座、房址8座、灰沟21条、井5,座、窑址2座、墓葬111座、烧土遗迹2处,编号成型文物669件。重要发现为先商墓葬群,发现墓葬78座,土坑竖穴式,比较集中分布在南北长约5千米,东西宽约25米的范围内,墓坑较浅。部分有木棺,其中有2座为一棺一椁。墓主皆仰身直肢葬,经鉴定,死者多为女性和儿童。随葬品放置在头前、腰部、……[详细]
磁县讲武城遗址
  讲武城遗址讲武城遗址位于磁县城南漳河北岸讲武城村。讲武城唐以前称武城,宋代以后改称讲武城。讲武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占据邺城后,经常活动在这里,把此地作为培养武将的基地。古城平面呈平行四边形,除南墙及东墙南段被彰河冲毁外,其余大部分尚存。1958年发掘,出有板瓦、筒瓦等建筑构件和豆、罐、盆等生活用品,从遗物上看属于战国古址,汉代以后曾经补筑、改造或扩建,继续沿用。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邯郸天齐庙
  天齐庙位于磁县花官营乡吴庄村,邯郸市中华路南延6公里处的东侧,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庙始建于唐,址在村东。元时,因漳河改道迁至现址。该庙历史闻名遐迩,历代均有增矿,至明时景胜为最,有“三门相照、三殿并峙”三说。山门、钟楼廊庑大殿,参差座落,加之榕树复荫,金碧辉煌、蔚为壮观。后因种种原因夷为平地,仅存遗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和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的春天也已到来。一九九零年之后,天齐庙遗址先后被确定为县、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乡、村恢复天齐庙文物原貌和工程陆续展开。十几年来,规模由小到大,格局逐步规范,建筑日益宏伟。现已形成“中轴对称、东道西佛”融佛道儒文化于一体的明清式建筑群。庙内道教建筑有:玉皇殿、元生0殿、天齐王殿(奉祀黄飞虎)、阎君殿、奶奶殿、0殿等;佛教建筑有:天王殿、石佛殿、大雄宝殿、三大士殿、地藏王殿等。该庙将形成“琼楼玉宇云中现,松柏掩隐钟声悠”的净土圣地。……[详细]
兰陵王墓
  看 点 《兰陵王入阵曲》是歌颂高长恭英勇善战的一支乐曲,悲壮浑厚,古朴悠扬。当时北齐重镇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围困,北齐王急派各地将士来解围,高肃亲率五百精骑,冲入周军重围,直抵城下,与城内守军心协力夹攻,大败周军,解了洛阳之围。为歌颂兰陵王的战绩,将士们集体创作了《兰陵王入阵曲》。 此曲后来流传到日本,深受人民的喜爱。   介 绍 位于磁县城南5公里处,是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孙高肃之墓。墓冢高大,周围建有透花围墙,墓地建有碑亭。 兰陵王高肃,字长恭,是北齐末期文武双全的名将。他一生忠以事上,和以待下,屡建战功。先后-为徐州兰陵郡王、大将军、大司马、尚书令等职。因其面貌清秀,当两军交战时都要戴上一个凶恶的面具以震慑敌人。因战功显赫而招到当时的皇帝(其堂弟高纬)的忌恨,终被赐死。河北邯郸市……[详细]
下七垣遗址
  下七垣遗址下七垣遗址位于磁县时营村西南漳河北岸台地上,遗址文化内涵极为丰富,除一部分战国墓外,都是先商遗存。1974年为配合当地的农田基本建设,河北省文物管理处等单位对遗址进行了发掘,共发掘30个探方,面积960平方米。共出土陶器4座,灰坑104个,商墓23座,战国墓6座,有人骨架19具,牛、鹿、猪骨架5具。共出土陶器304件,骨器354件,石器481件,蚌器274件,角器34件,卜骨、铜镞等文物124件。下七垣遗址共分四层,叠压关系清楚,遗物特征明显。它为冀南地区商文化的分期提供了可靠的地层依据。下七垣遗址的主体特征以夹砂有腰隔、橄榄状罐、卷沿深腹盆、绳纹浅腹平底盆为一类;以鼓腹鬲、弧腹鬲、蛋形瓮等为一类。以上两类陶器群基本代表了下七垣遗址的基本特征,在学术界称为“下七垣文化”,是典型的先商文化彰河类型的代表性遗址。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磁县崔府君庙
  磁县崔府君庙位于磁县城内府君庙街北侧,据志书载,崔府君庙唐开元六年(718年)为祀滏阳县令崔珏所建。元大德三年(1299年)、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均有重修记载。该庙原占地面积80亩,有殿、阁等80余间。现存建筑有正殿、拜殿、后殿、过廊,平面呈“工”字形,现存建筑时代为明、清时期。在拜殿存有碑碣八通,时代多为明代。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悬山琉璃瓦顶,用七架梁,后出单步梁,梁下用五踩双昂异形斗拱,前后檐为八角石柱。正殿前为拜殿,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卷棚硬山琉璃瓦顶,用六架梁。后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硬山琉璃瓦顶,用七架梁,前出单步梁。正殿和后殿由过廊连接。过廊为卷棚顶,显三间,用六架梁。1995年,群众集资修复了东西配殿。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磁县鼓楼
  鼓楼,位于县城中心,因其宏伟的主楼两旁各建有一间钟鼓楼而得名。故名鼓楼,又名天下第一楼,畿南第一楼。建于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楼基呈长方形,楼基高8米,面积为1380平方米,中间有一条南北拱券,北石拱门-“雄镇滏阳”,南石拱门上刻有“景嵩”二字,字体端正,遒劲有力,磁州古代为中原嵩山地区,有宣传嵩山景色秀丽的美意。台基上有锯齿砖墙一道,环四周有陴垛48个,楼建其中,上下共分三层,每层高一丈有余,下两层均是外柱内墙,墙柱间隔数尺成为走廊,顶上有琉璃筒瓦覆盖,下有华丽门窗,四角飞檐突起,最上层为南北人字形构造,现在的鼓楼为1993年重建。……[详细]
蔺相如墓(庙)
  战国一代名相蔺相如之墓位于县城西北15公里处的南城乡羌村。七雄争霸时期,赵国蔺相如因“完壁归赵”,为国争誉立功,被列为上卿,位居在大将廉颇之上。廉颇不服,见面时总要给他难堪。蔺相如顾全大局,途中相遇,便主动退入小巷,让廉颇先行,后来廉颇明白了蔺相如让他的道理,十分感动,便“负荆请罪”,从此“将相和好”。成语典故“将相和”后被改编成戏剧,在民间广为流传,蔺相如胸怀宽广,仁厚包容,顾全大局的文化理念对于现在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教育意义。……[详细]
磁县城隍庙大殿
  城隍庙大殿城隍庙大殿位于磁县城内西大街。城隍庙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大殿为庙内现存唯一的建筑。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积470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琉璃瓦顶。柱网布局采用移柱和减柱做法,室内大木用九架大梁,檐下四周施七踩斗拱。前出一间抱厦,为清康熙八年(1669年)增建,现已不存。该建筑并用移柱、减柱做法在明清建筑中是不多见的。……[详细]
高臾奶奶庙
  高臾奶奶庙位于县城北7公里的高臾镇。俗称“平顶山”,是原磁州的官方奶奶庙,由磁县、临漳、成安三县共建。该庙占地面积十余亩,山门后并列为三大院落,中院为玉皇殿、五圣阁,东院为三皇殿、佛祖殿,西院为碧霞宫、0殿等。该庙历史悠久,民间信仰浓厚,建筑规模宏大,为磁县的道教圣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