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井陉县旅游

井陉县文物古迹介绍

天长宋古城
  天长宋古城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天长镇,具有上千年历史,现存建筑始建年代可追溯到隋朝,整体布局基本完好,天长宋古城3平方公里范围内为省保文物区。全镇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保6处,县保13处,有保护价值的文物单位11处。其密度之大,历史罕见,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天长宋古城最初的开发意向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年,但由于种种原因,20余年间未付诸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开发运作是从2000年开始的,经过充分准备,2001年2月—2002年7月先后邀请原中宣部副部长、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翟泰丰,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国家建设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审定委员会领导专家阮义山、王景慧等前来古城调研、考察、论证。经过以上一系列活动,进一步为开发宋古城旅游资源进行了准确定位。天长宋古城的开发工作从2002年7月1日镇政府迁出王家大院正式起步,镇党委、政府班子并把保护开发工作作为全镇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立……[详细]
22、龙窝寺
龙窝寺
  “石上无佛,琢出斯形;石上有佛,未琢斯冥。风谡谡兮柏青,水湛湛兮石冷。是石是佛,一灯营营。”明崇祯时曾官至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军务的河南虞城范志完刻在龙窝寺摩崖上的这一偈文,将龙窝寺的镇寺之宝石窟和柏檐石壁奇观可谓颂至骨髓。“龙窝寺在县治(天长古城)西南二十里小龙窝乡西,大龙窝乡东。寺周群山环列,石壁嶙峋。古柏纷攒石罅中,旁生侧出,俨若虬龙,苍翠葱茏,饶有奇趣。寺址位于山之东北麓,东西两端各建石阁,中间为燕晋往来之驿路。”从民国二十年脱稿的《井陉县志料》所记看,尽管其只述了龙窝寺的自然环境,尽管其对石窟只字未提,我觉得在井陉称其为一隅胜景也毫不夸张。然而这一胜景或许是因其违背了深山藏古寺之论,曾经的“古柏崖生,梵宇楼台”(清雍正《井陉县志》)在沧桑巨变中早已荡然无存,但当年的龙窝寺犹如驿路上的驿站,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文人墨客歇脚和尽情借景述怀之所。石佛雕刻于石窟之中,均为高浮雕,大小共47尊……[详细]
唐宋古城
  介绍  唐宋古城位于井陉中部的天长镇。唐代称天长军城,五代后晋至宋代称天威军,自金代至1958年为井陉县城。明代嘉靖年间修筑的石城墙保存基本完好,长约2000米,城内东、西、南门及小南门,明清季文庙、城隍庙及明右副御史、大同巡抚霍鹏故居等建筑,至今保存尚好。河北石家庄……[详细]
井陉文庙大殿
  井陉文庙大殿位于井陉县天长镇井陉二中院内,为清古建筑。现存宗圣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天长镇依山傍水,地势险要,曾为井陉县治所在。井陉文庙因地势而建,有高低错落之景,不同于平原所见。1993年7月15日,井陉文庙大殿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5、石鼓寺
石鼓寺
  石鼓寺位于井陉县城西北25公里的陉山上,景区占地10平方公里,相传周穆王曾在此狩猎。石鼓寺现存石鼓一面,传说是女娲补天之石雕成。贞观五年石鼓曾不击自鸣,惊动天子御驾亲临。这里林木繁茂,四季风景如画,古人曾有“百里山峦百里景,移步拾阶满山诗”的胜赞。……[详细]
井陉瓷窑遗址
  在天长镇政府门前竖有一块标志“井陉窑东关遗址”,在古城的中心地带同样有一块“井陉窑城关遗址”的标志。这就是河北第四大瓷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井陉瓷窑遗址。井陉瓷窑分布在包括古城部分在内的两平方公里范围内,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属隋唐宋金元不同时期瓷窑址群。历经几次发掘后,因为担心由于技术问题而使遗址受到破坏,而将遗址封存了起来。虽然无法看到发掘时的盛况,不能一睹出土文物的精美,可是从吴同庭的讲述中还是可以窥见一斑。1995年,井陉窑出土了完整件,图案各异,工艺精美的印花模子。1998年又一次出土了唐五代金代的窑炉作坊。1999年在窑址中又找到了唐代莲花熏碗、白釉双鱼四系背壶,金代戳印鹿蝶花纹叶式枕。2000年又发掘了一处苗姓窑场遗址作坊,为金元制瓷史增添了重要资料,同样在2000年出土的戳印点彩戳模,更是震动了国内的陶瓷界,使井陉窑的研究成为世纪之交文物界的盛事。国家文物局保护……[详细]
洪河槽村聂荣臻指挥部旧址
  洪河槽村聂荣臻指挥部旧址年代为1940年,位于石家庄市井陉县辛庄乡洪河槽村。 2008年10月20日洪河槽村聂荣臻指挥部旧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挂云山六壮士跳崖遗址
  挂云山六壮士跳崖遗址年代为1940年,位于石家庄市井陉县威州镇挂云山。 2008年10月20日挂云山六壮士跳崖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华北育才小学旧址
  华北育才小学旧址年代为1948年,位于石家庄市井陉县孙庄乡孙庄村。 2008年10月20日华北育才小学旧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天长古城王家大院
  井陉民居以牢固著称,民居文化极具地方特色,历代形成的四合院,与北京四合院建筑风格不同,上房高于厢房,东房高于西房,有厅堂四合院、连锁四合院、套进四合院、居高临下的三截四合院之分。最为典型的是天长古城王家大院,占地20余亩,房屋近百间,四合套院纵横交错,院院相通,构成一座建筑迷宫。……[详细]
唐家垴古墓群
  唐家垴古墓群为唐、五代、宋、金代古墓葬,位于石家庄市井陉县天长镇东关村。 唐家垴古墓群为河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井陉城隍庙
  井陉城隍庙位于井陉县天长镇,为明、清古建筑。1993年7月15日,井陉城隍庙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天长古城大石桥
  在古城东南入口处,绵河之上,横架一座大石桥。桥长百米有余,东西两端各有一对威武的石狮,桥面两侧有石栏板和石望柱,望柱顶端雕有38对狮、猴、鹰等石兽。走近细看,雄狮昂首怒视前方,猕猴-若有所思,苍鹰飞落捕捉白兔,幼狮爬在母狮肩头上戏耍玩闹……石雕造型生动、线条流畅,雕刻风格或粗犷或细腻,但都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桥侧面的石雕斑斑驳驳,可见年代的久远。吴同庭说,这部分还是最早的样子,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大石桥始建于1780年,原为12孔石拱桥,乾隆59年和嘉庆6年两次大水将桥东部的6孔先后冲毁,直到1929年才得以修复。1966年绵河暴涨,东端5孔又被冲毁,1967年修复。经修复后,现在的大石桥为11孔。……[详细]
总兵故居
  在东关路北侧,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宅门前,一对石狮威武地蹲守着,檐前突起的木椽依然坚固,椽头用灰砖雕出的狮像栩栩如生。同行的宋古城开发办主任、原天长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任吴同庭说,这里就是“许总兵故居”。许总兵,名许国壁,清康熙年间曾管通州副总兵事,因此住宅被称为“总兵故居”。“总兵故居”依地势而建,南低北高,分为高中低三阶七进院。从南门进宅,一路北行,穿过一个个小四合院。每一个院落间又依稀可辨出相连的门楣,可谓“曲径通幽”。这样的院落并列有四排,排与排之间有窄窄的石板路,轻轻抚摸着两侧石砌的围墙,冰凉、粗糙,穿行其间,似乎听到了先人踩过石板的足音。在最北侧、地势最高的一处院落里,登上屋顶,一下子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向南极目眺望,“总兵故居”尽收眼底,整个建筑布局讲究,构思精巧,轴线明确,左右对称。灰瓦铺就的房顶错落有致地排列在一起,高高拱起的房脊勾画出优美的曲线。吴同庭说,“总兵故居”始建于……[详细]
天长古城
  天长古城位于今井陉县城西南5公里处,据志书所载是宋代至建国初井陉县治城所在。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长古城历史悠久,至迟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已有人类活动。近年相继在城西北10公里处大台山仙人洞发现仰韶文化及龙山文化遗址;在城东北3公里处石桥头台地发现龙山及先商文化遗址;在其西北部城北岭、许水滋北部丘陵发现了商代遗址;在其东南于家附近发现了带孔石镰及战国遗址……这些都说明天长城一带的绵河流域是井陉古代文明发展的摇篮之一。但依目前考古发现的遗迹、遗物考证,天长城一带成为较大村落的时间似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北朝末至隋朝初年。因除在天长城东南三里处的河东村南丘陵上发现较多汉代(多为东汉)墓葬、可能河东村始建于汉代。约在北朝末、隋初,有居民在岭之东南一带向阳坡地上建村居,井渐具规模。依绵延十余里之天长土峙,故名为天长村。到唐代随着全国社会发展与经济繁荣,由于天长地处河北经山西入首都长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