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汕头市旅游

汕头市文物古迹介绍

汕头英国领事署旧址
  英国领事署旧址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礐石海旁路5号(即现礐石风景区主入口前段),建成于清咸丰十二年(1862年)。2005年被汕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鸦片战争前,帝国主义势力开始入侵礐石,在不平等的《天津条约》规定下,1861年汕头被列为开放口岸,辟为商埠,从此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占地修教堂、办学校、设医院、建领事馆。原英国领事署就是当时英国在汕头(中国)最早的领事馆之一。1962年我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将领事署赎回。该署建筑物底层采用石板架空,砖石墙体,瓦木歇山屋顶造型。主楼为二层建筑,每层建筑面积约360平方米;附楼单层,建筑面积约140平方米;工人楼单层,建筑面积150平方米。主楼及附楼建筑物四周设有内走廊,为巴洛克拱券外形,落地式双层木门窗,内设有壁炉,室内外装饰为典型的西方建筑风格。……[详细]
汕头海关钟楼
  汕头海关钟楼旧址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外马路2号,高两层,为汕头最早钢筋砼结构建筑之一,有1351平方米。建于1919年,至今己近百年。1921年汕头海关进驻办公,见证了汕头外贸百年沧桑和汕头繁华的历史沉垫。钟楼大时钟与中山公园内九曲桥头炮山上的土炮,为汕头一景,有“钟楼鸣,午炮响”之说。潮海关时代,钟楼是汕头埠的地标性.建筑。临港而建,前无一物遮挡,船只从妈屿方向而来,即可一望而见潮海关钟楼。紧挨着钟楼的,东面是海关避风塘,西面是验货厂,后面则是潮海关大院。以海关钟楼为典型代表的潮海关旧址系列建筑群,体现了独特而高雅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建造工艺。它们见证了汕头口岸万商云集的辉煌历程和百载商埠的沧桑巨变,是汕头港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缩影和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景点位置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外马路2号……[详细]
鹰石山摩崖石刻区
  南澳海岛国家森林公园鹰石山摩崖石刻区位于森林公园的龟埕西部,占地500多亩。鹰石山满山翠绿,四季常青,青山绿树之间散见高低大小、形状各异的花岗岩。现有石刻1300多幅,是全国最大的石刻区。其中有沈鹏、胡少昂、陈大羽、朝磊等名家书法。   石刻区在整体内容铺排上,独具匠心,以形定词。在书艺上,择楷、行、隶、草、篆之上乘者,或龙飞凤舞,或流水行云,风格迥异,各展风雅。在语句上,针对石形地理,精辟脱俗,字字珠玑,掷地有声。在刻艺上,纯用传统手工作业,精雕细刻。配合石刻区主体工程的建设,森林公园筹资修建了近4公里的旅游石级路,修建了两座风景凉亭和配套了卫生、路标等一批基础设施。整个石刻区规划大、气势宏伟,文化档次高,使游客漫步于树荫底下同时感受到一种自然和文化氛围,增添了旅游的文化内涵。是粤东重要的文化旅游胜地。 ……[详细]
鸥下许氏宗祠
  鸥下许氏宗祠 位于汕头市龙湖区鸥汀街道鸥下社区南畔中街青砖祠巷。该祠初建于清顺治七年(1650),坐西北向东南,祠面宽15米,通进深27.4米,占地面积411平方米。宗祠为三进三开间单檐硬山顶,依次为门庭、天井、印亭连接主祠,祠左右为伙巷,祠堂前有阔埕。门额古石牌匾“许氏宗祠”为南明礼部尚书黄锦题”(黄锦1572年—1654年 广东饶平人)。大门口有石鼓一对,左侧伙巷有古井一口。门庭有贝灰阴刻书法6屏,是1936年重修时鸥汀乡贤许之翰手书。据该祠2006年重修的碑记记载:许氏宗祠始建于清顺治七年、康熙四十七年重建、1936年重修。解放后,该祠堂作为生产队用地,后作为工场,上世纪90年代归还许氏族人。该祠是鸥汀一座由名臣题匾的宗祠,现仍保留明清时期潮汕祠堂的建筑风格,对研究潮汕古建筑风格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详细]
大峰禅师墓
  宋大峰墓位于汕头市潮阳区和平大峰风景区内。墓地坐西向东,依山势而修筑,山体形似雄狮卧地,曰“雄狮山”,其墓葬于狮腹之处,占地面积约3660㎡。墓区由花岗岩石砌筑而成,封土呈馒头状。墓碑高1.2m,宽0.9m。碑文为“宋大峰祖师墓”,上下款小字署“中华民国丙戍腊月吉日修”、“各县市善堂代表大会”字样。墓前扶手竖石双柱,分别铭曰“大师佳壤”、“峰岳名山”。整个墓区是大峰风景区的核心景点,极其庄严肃穆,至今保存完好。墓始建于南宋建炎丁未年(1127)〔原曾有建于北宋宣和六年(1124)之说,证据不足,此处不采用〕。因年代久远,期间历经多处修整,最近一次修缮是1981年。民国丙戌年(1946)重修时把石碑及地面改为花岗岩石筑砌。顺治戊戌年(十五年,1658)的石碑后来被发现,另修一亭竖立,该碑保存完好。2015年12月10日,大峰禅师墓被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海门万人冢遗址
  海门万人冢是一座埋葬着埋葬着一万多具死于抗日期间的海门同胞尸骨的公墓,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时期,1939年8月21日,农历七月初七早晨,日军战舰停泊在海门湾,向海门城区炮轰一轮,炸毁一仟四佰多座民屋,然后用橡皮艇登陆,抢夺一轮,扬长而去,在海门留下了累累的伤痕;一九四一年三月二十五日,继汕头、潮阳沦陷后,日军占据海门,开始实行“三光”统治,陆路设卡,海路海禁,海门同胞经过哨卡稍有不顺,惨遭杀害。日本军队侵占海门后即--港口、破坏渔船,肆意进行屠杀,使海门人民陷入饥谨与受杀害的深渊。尤其是1943年夏季,遭遇灾荒,瘟疫流行,更是成批死亡。海门沦陷期间,死亡计3万多人、遍地尸骨惨不忍睹。抗战胜利后由慈善机构和海内外华侨发起将埋于海边沙滩“红沙窟”中的骨骸一万一千多具收殓殡葬并建起冢体、墓亭。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拨款进行修葺,形成“万人冢”。该冢墓埋葬的只是海门死难人民……[详细]
粮山遗址群
  粮山遗址群位于潮阳市仙城镇金溪河中游的粮山南麓。包括九斗尾山、葫芦山、走水岭山、赤牛山、粪箕坑山、左宣恭山、月地山等多处遗存。考古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1955年发现,其后曾作试掘。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层出土陶器以夹砂陶为大宗,占90%以上,器类有釜、罐、豆、钵形鼎、纺轮等,以素面为主,也有绳纹、篮纹、附加堆纹、曲折纹、方格纹等,九斗尾山所见瓦形鼎足,可能是粤北石峡文化因素的表现。左宣恭山遗址清理出8处灶坑,还有厚3厘米的灰褐色硬土面,都是先民居住生活的遗迹。石器主要有斧、锛。赤牛山还出土打制的盘状砍砸器,时代可能偏早一些。月地山遗存出土釉陶豆、凹底罐、石器戈、矛、锛、凿等,不见文化层,应是一处墓地,遗物特征显然属于商周时期的浮滨文化。1992年潮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
  位于汕头大学以北5公里处,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建于鸡笼山腰,高13.6米,底宽30米。以“北”字形状支架支撑一个直径5米的地球仪。每年夏至日,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可看到阳光从地球仪中间的小孔,映在地面上的圆影,几分钟后事过境迁。自此日光逐渐南迁。地面上将无形的北回归线画为有形。你可以脚跨回归线,一脚在温带,一脚在亚热带。附近还有夸父亭等供人们休憩。站在山颠可以西望牛田洋,东瞰鸡笼山的圆锥形的火山地貌。交通从汕头大学沿206国道向西北行驶5公里即到,途中经过龙泉岩。用时参考半小时门票免费开放时间全天景点位置广东汕头市金平区鮀莲街道鸡笼山南麓……[详细]
玉井林氏宗祠
  玉井林氏宗祠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鮀莲街道玉井居委玉中路127号,建于明弘治年间,坐东南向西北,潮汕传统“四点金”局格,通面阔37米,通进深24.7米m。建筑面积913.9平方米。主体为二进一天口二伙巷,四个角各有厢房1间,祠后有后包。外观为广三路单门对称式,硬山顶,素胎瓦屋面,土形屋角,正门上方为宋体阳刻“林氏宗祠”石门匾1方,正厅使用梭形石柱,其正前中间上方有“明经”木质牌匾1方,屋内采用三载五瓜抬梁式结构,祠前有石狮一对。据族谱记载,玉井林氏于明代从福建莆田迁于此处,该祠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为玉井林姓宗祠,因祠堂天井地势偏低,每逢降雨之后,天井排水较慢,故名浸水祠。该宗祠还成立林巽墓园研讨会,现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对研究潮汕古祠堂建筑文化有一定参考价值。……[详细]
吴君益墓
  “门楼式”吴君益墓。隆澳长畔村,墓面建筑分墓道、墓堂、祭堂、享堂和墓冢五部分。其墓碑顶盖形制为“门楼式”,形似屋脊与门面,横额“天锡纯祜”,两侧刻麒麟,墓高0.78米,宽0.43米,阴刻楷书:“道光十四年菊月/安人喜修林氏/例授州司马君益吴公/如人默修陈氏/墓/五房子孙奉祀”。墓堂呈半圆形,用石砌筑。墓前有一对抱鼓石,墓道左右两侧有对称刻着蝙蝠朝如意、双凤朝牡丹和坐狮等石件。吴君益(约1764年~1834年),祖父吴球也从饶平县下湾来南澳谋生,其父吴大成有所创业,至吴君益成年时,因建盐埕、办船舱而大为发财,于时其按例向朝廷买捐汾州司马官衔,然而未上任却遭李贡爷与南澳军民府同知刘承龙合谋诬谄,成“幻衫案”入狱,后幸省巡抚师爷、前受接济的洪笔相救才获无罪释放。……[详细]
涵元宝塔
  涵元宝塔在汕头市潮阳区灶浦镇南河南岸龟山,与揭阳市区京冈街道隔河相望。由明朝揭阳知县冯元飚倡建,卜地于潮阳境内。始建于明天启七年(1627),建成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属砖石结构的八角楼阁式塔。塔坐东南向西北,高43米,空心、八面七层,内有螺旋形石阶可登塔顶,每层有门户通出塔廊。塔门刻有“涵元宝塔”四字。塔尖原有一铜质压顶,20世纪40年代中期遭雷击而残破。登塔顶可俯视榕江。塔南有石刻碑记5块,保存完好。……[详细]
白花尖大庙
  介 绍 位于礐石风景区东麓海滨,有一座单体面积居全省之冠的大庙——白花尖大庙,也称九天娘娘庙,1993年10月落成时,有海内外人士多达五万之众参加了开光大典,盛况空前,此后成为汕头旅游热点。 大庙主神九天娘娘,又名“九天玄女”,传说为上古女神,人头鸟身,是圣母元君弟子、黄帝之师,辅助黄帝战胜蚩尤安定天下而得敕封为女神。柳锡旺先生在香港九龙官塘区建百花尖庙奉祀。并因梦见女神嘱咐:改“百”为“白”,遂改称“白花尖庙”。陈锡谦先生来汕头倡建天坛花园工程时,遂移九龙娘庙香火来礐石创九天娘娘庙,故称为“白花尖大庙”。 广东汕头……[详细]
73、东里寨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里寨
  介 绍 东里寨位于潮阳沙陇镇东仙村,是泰国潮籍侨领郑午楼的家乡,它那对称、方正、威严的寨形,寨内排列整齐、鳞次栉比的“府第式”民居,显示的非凡的气势,是一个典型的潮汕方寨。东里寨建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为当年航海巨商郑毓宗所建,是占地12544平方米正方形巨寨,它坐东南向西北,寨四周各有长112米,厚0.7米的寨墙,四角建有更楼,共开北东西三门。寨里面排列整齐的府第为三街六巷的“皇宫起”形式,整齐分布22座“四点金”,计有房466间。另外,在寨的四周还有三十六套二房一厅的护寨厝。东里寨向来也以文人武士辈出著称。广东汕头……[详细]
学礼公祠
  学礼公祠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鮀莲街道莲风居委莲塘安路中段,始建于明朝,坐东向西,通面阔11米,通进深10.1米,占地面积288平方米,建筑面积111.1平方米,两进一天井两通廊二伙巷格局,土木结构。外观为歇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素胎瓦当屋面,屋脊镶花鸟纹嵌瓷,大门为花岗岩石砌筑,门两侧墙面各有清供、人物、花鸟彩绘浮雕石板3屏,中间为阳刻门匾“学礼公祠”。屋内采用三载五木瓜抬梁式结构,通廊及正堂使用方形及梭形石柱,雕刻及彩绘工艺讲究细腻,很具代表性。该祠于抗日战争时期,曾被日军烧毁,残缺不堪,建国后改为生产队队部,2007年农历8月初9重建,2008年2月竣工落成。学祠公祠对研究潮汕古建筑和潮汕民俗文化有一定的价值。……[详细]
汕头市动物园
  汕头市动物园位于汕头市中山公园园区假山旁,建于1954年,是粤东地区唯一的动物园。2007年进行全面改造,如今面貌焕然一新,现饲养有长颈鹿、白虎、河马、东北虎、狮、美洲豹、黑白天鹅、等珍稀动物,共四十多个品种一百多头(只),建成了猴山、小熊猫馆、观禽台等一批馆舍设施,并有大型动物表演,是市民特别是少年儿童最为喜爱的参观娱乐场所。2009年兴建的两栖馆位于动物园旁边,引进了鳄鱼、海龟、蟒蛇、蜥蜴等珍稀两栖动物,并有海狮表演,进一步丰富了我园的动物资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