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揭阳市旅游

揭阳市文物古迹介绍

牛伯公山遗址
  牛伯公山遗址位于普宁市下架山镇汤坑水库东侧的山坡上。年代为青铜时代早期。1995年发掘300平方米。文化层最厚达1.3米。是首次发掘的浮滨文化遗址。发现遗迹有灰坑、水沟、蓄水池、柱洞及红烧土硬面等,从柱洞的排列走向看,房址平面可能是圆形的。遗物有陶器、石器和玉器。陶器以夹砂陶为多,泥质陶较少,器类有釜、大口尊、罐、带流罐、杯、钵、器盖、器座、支脚、拍、纺轮等,纹饰以方格纹数量最多,其它有条纹、绳纹、梯格纹、云雷纹、弦纹等,个别见云雷与方格纹组合,但云雷纹不很规整。有少量施酱色釉的陶器,仅见尊和豆,饰条纹、方格纹。石器有戈、矛、镞、锛、凿、刀、环、锤、砺石等。玉器仅见玦。陶拍的出现暗示这里有制陶业的存在。碳十四测定炭样品的年龄为距今2870年至3390年,相当于商代中期至西周前期。……[详细]
竹林古村
  竹林村位于揭阳市榕城区紫峰山南麓,东连群英、群光二村,西与普宁市南溪镇交界,北面吉荣公路横亘。竹林村古称林厝寮,因明代弘治年间有林氏在此搭寮居住。后来林氏移居他处,现在全村居住着洪、杨、王三姓。王氏祖先于明代嘉靖三十一年(1552)到此定居,三姓同居一村,和睦相处。竹林村旧时四面翠竹环抱,景色优美,清康熙乙丑年(1685)翰林学士兵部郎中杨钟岳题有“竹林山”三字刻于中央寨门石匾,“竹林村”因此得名。竹林古村以五行、易经、风水择地,建筑具有潮汕传统古建筑特色,现有古民居14处,土木结构的祠堂、公厅、古楼、古四合院历尽时代沧桑。被村民称为“后楼”的古楼建于明朝末年,后楼为古堡式楼座结构,以木石为建筑材料。中间大门高耸,石斗座门框有防盗门闩孔7眼,高墙坚固,前后设置枪眼与瞭望孔监视楼外情况。古楼两侧有高墙护住,两墙开石门槛,也配设门闩洞孔。据载,明末清初社会治安混乱,常有匪徒侵扰乡村,百姓为防盗……[详细]
花果古寺
  花果古寺花果古寺位于粤东千年古镇—棉湖镇解放路,相传创自明清代(1644)之前,乾隆丁卯(1747)重修,1991年起由住持释新成为主捐资100余万元,修葺、扩建,由赵朴初会长重新题名作外门匾额,1988年10月被批准登记开放,1990年5月24日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坐北向南,总建筑面积约2千平方米,分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地藏阁、功德堂、客厅、斋堂等。寺幸存两件重要石刻文物。1990年修建天王殿时,挖地基时发现清重修“花果古寺”石匾,今嵌于大门额。同年在附近红卫小学发现古代寺中的古老四面石佛,其高0.75米,正方形边长0.5米,四面各刻0.45米高之坐佛,不知多少年前之石刻,有所风化,十分宝贵,堪称“镇寺之宝”……[详细]
新寮古村
  新寮村可以说一个人杰地灵的古村落,在清末时期有“一门三中举”的黄国祥兄弟,更是由此诞生出了一道十分有特色的乡土美食——生炒朥饭,即以猪肉、鱿鱼、香菇、豆干、青蒜等各种配料同生米一同炒好加水焖熟,味道咸鲜香,米饭是粒粒分明,米饭口感软硬适中弹牙。据说炒朥饭也称举人饭,为当时新寮吴举人黄国祥习武练功后补充体力的正餐。倒也从侧面映证了潮汕俗话:穷文富武。新寮村自古至今,村文武贵并茂,主要建筑呈现为“三厅一井”、“三街六巷”、“下山虎”等潮式建筑风格。据载,明万历六年,饶平汤尾村黄心境携父遗骸寻龙迁此,翌年张氏也从饶平迁来,林氏于1956年修水库移民而入。黄张来此时,村已有多姓定居,后他姓将产业转与黄张二姓而另迁别处。黄张合力拆除旧寮,重建新居,故称新寮。2012年入选广东省古村落,现村中保存有诸多古寨、古祠、古厝等。村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多为石砌木瓦结构民居,是著名侨乡,海外华侨四五千,侨眷四五……[详细]
揭阳县署围墙
  揭阳县署围墙位于揭阳市榕城区中山街道永革社区。揭阳县自南宋复置后,只建衙、街巷,没建城墙。到了元朝至正年间,倭寇常来袭扰,县内外一片平原,无险可守,难以防备,更重要的是,蒙古族统治中国,民族压迫十分严重,动不动就使用武力镇压汉人,因此,农民起义不断发生,经常危及县城安全。当时任揭阳县令是蒙古人芩不歹,便下令修筑内外城墙,外城墙为土夯实,内城为石砌围墙。内城长300丈,把整个县衙围起来。明朝年间,又扩修内城墙,增100丈。这样,内城墙长400丈,高1.5丈,基厚1.4丈,大都为石砌,小部分为贝灰夯实,十分坚固,有如金城汤池。这样,揭阳县便有内、外两重城墙,城中有城,实属罕见。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岩古寺
  南岩古寺座落于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南溪镇登峰村飞凤岭,风光秀美而大气。古寺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人文景观丰富。古寺拥有规模、数量居全国之最的玉石佛像,享有“东方玉佛国”美誉。古寺拓建重修首任方丈,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第三十一代传人、五台山灵鹫中峰大圆照寺监院大师释海照妙空法师。2004年3月开始拓建重修,至目前,已完成大雄宝殿、万佛塔等10多个工程项目。古寺整体建设规划,将扩展飞凤岭全部山地及北面平野,总面积3000多亩。下一步有无极宫(念佛堂)、五方佛陀殿等20多个工程项目将要开展,欢迎各位高僧大德、各界有识之士莅临指导,出谋划策,同缔殊胜法缘!南岩古寺历史悠久,众所周知。然而究竟古寺建于何时,自古来流传众多说法,却未有详明的考证,似乎是一个深邃的谜语。随着古寺拓建重修工程的进展,这一问题引起广大善信和各界人士的关注。现将有关史料拾掇如下,以供参考。历来古寺周边村落代代相传,均言古寺历史远溯于商朝……[详细]
下尾王村节孝坊
  节孝坊位于普宁市南溪镇下尾王村。坐东向西,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为监生王学庠之母杨氏奉旨建在下社下尾寨”(乾隆《普宁县志》卷之六《坊表》),表彰王杨氏、王学庠母子“母节子孝”。现存完整,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石牌坊,楼为庑殿顶,坊通面宽5.35米,高5.6米。牌坊最上是镌刻“圣旨”二字之匾额,匾额正面刻“节孝坊”、背面刻“奉,旌表节孝,康熙四十五年腊月谷旦立”。匾额下横梁为各级官员联名。最下一横梁刻“杨氏,处士王元长之妻、岁进士杨讳耀春之孙、庠生杨讳灼坤之女、宋礼部尚书王讳大宝一十八世孙庠生王讳雷阳之媳、太学生王学庠之母。”1988年被公布为普宁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王氏辅祖祠
  王氏辅祖祠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元鼎路西侧丁日昌旧居背后之“名丰埕”, 是清末揭阳著名的“名丰”号夏布行商人王氏的家祠。祠堂建于1873~1877年,坐南向北,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一进一天井两火巷建筑格局,凹肚门楼石浮雕和通雕建筑装饰图案繁缛,刀法流畅,整体保留的完整程度为榕城祠堂建筑所罕见;木雕装饰精雕细琢,极具工艺,充分体现清末潮汕木雕的成熟和细腻,保存也十分完整,为揭阳不可多得的木雕精品。 2007年12月7日被公布为揭阳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2月10日,王氏辅祖祠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蜈蚣山遗址
  蜈蚣山遗址位于揭东县地都镇后田村的蜈蚣山西坡和南坡。年代为商时期。总面积近1万平方米。1983年发掘4个探方40平方米。发现有大量陶片及部分完整器物。夹砂陶有红、橙、黑各色,多划斜纹或拍印复线梯格纹。灰色硬陶多拍印方格纹。软陶以梯格纹为主,也有少量曲折纹。部分陶器外施一层赤色陶底。器形多为环底及圈足,弧腹高颈罐。出土陶纺轮数量之多,为粤东各遗址所罕见。有平沿式、平底锥面式、扁平式和算珠式等,似于织布之用外,还用于捻网织网。有少量石箭镞、残戈及磨光锛等,显示仍处渔猎为主耕种为辅的生产阶段。有不规则柱洞,以其分布看,当为屋柱残迹。……[详细]
盘龙阁寺
  位于梅林镇东南面的龙师岗上,建于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9),是市内建筑规模最大的庵寺。寺分上下两庵,主体建筑是单层高阁,周围有“三亭一峰”相呼应,即拱辰亭、紫气亭、金华亭和天乙峰。寺中的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阁气势雄伟,金碧辉煌,寺中所有雕像均为汉白玉雕刻而成。寺四周有龙山、龟山、蛇山、象山、狮山、虎山环绕,山形逼真,栩栩如生;还有盘古温泉、绿水浮舟、慈航普渡、佛阁晨钟、狮子卧莲、紫气东升、金山论坛、金池跃鲤、禅洞圆通、-顶印、拱辰留迹、金华迎圣、西方暮鼓、金鸣啼更、天潭放舟、鲤跃龙门、僧鞋表记、佛阁龙泉等盘龙十八景。……[详细]
71、广德庵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德庵
  广德庵广德庵位于河婆镇之东2公里的老虎竦山腰。此庵建于清初,庵堂建筑在一个完整的大石上面,庵下奇石如林,前后古木参天。在庵前悬崖之下,有一洞口,叫“别洞天”,沿洞内迂回步级而上,可直达庵门,坐在庵门,可鸟瞰河婆全景。庵内供奉佛祖、观音菩萨和十八罗汉。庵的左侧有一注生娘娘庙,离庵百余米有一个石窟供奉“罗福山’’神位,又叫“下庵”。庵后还有多处石窟,内宽百米,迂回曲折,深不可测。该庵经过重修更为壮观。1981年定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后山遗址
  后山遗址位于池尾镇塘塔埔村后山东南坡。1983年10月县文物普查队发现,同年12月,广东省博物馆、汕头市与县文博部门联合发掘,共开探方9个,面积200平方米。出土石石奔、石镞、石磋磨器、水晶石器、陶壶、陶罐、陶豆、陶釜、陶盂、等古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鸡形陶壶是后山遗址的典型器物。发掘清理长方形土坑墓10座,墓均为东西向,骨骼已朽,有陶器和石器等随葬物。后山遗址属粤东新石器时代末期或进入早期青铜器时代的过渡类型的文化遗存。……[详细]
榕石永福禅寺
  榕石永福禅寺抱石苍榕夺化功擎天傍立梵王宫在惠来县城北部。有古榕抱石而生,榕则虬枝劲干,石则苔痕斑驳,木石结缘,蔚为奇观。石上曾有一祠奉祀九子母神,明代又于其旁建榕石庵,此庵几百年间历经沧桑,几度兴废,解放后,已是庙宇颓败,几将倒塌,近年,由华侨捐助重建新寺,称“榕石永福寺”,现有大雄宝殿、东西阁、功德祠、祖师庙等,规模宏伟,远胜旧寺,数十身贴金佛像,神态俨然;绿瓦朱扉,金碧辉煌,成为又一旅游胜地。……[详细]
普宁藏莲寺
  藏莲寺,坐落于距普宁流沙市区8公里的大南山镇灰寨村后的麒麟山谷中,创建于明朝隆庆4年(1571)距今已有430多年历史。据史书记载:开创初期只石屋一间,构筑简陋,开创者住于庵后独角麒麟大石头下的石洞。清同治年间,有一惠来县严姓人氏住庵,扩建为石屋3间。民国初期,有商人陈竹头,热心善事,把庵改建为一厅二房,并定名为“藏莲居士林”。最令人向往的是藏莲寺慈悲娘娘正殿。据传,古时候,麒麟山谷中有一百二十丘田,天生瑞莲碧绿,每当莲花盛开时,田中巨石上,每每浮现出观音佛像。人们感念娘娘恩泽,遂在与大地连体的巨石上,雕塑大慈大悲观自在圣像,藏莲寺由此得名。藏莲寺,历经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如今,已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秀丽的风景区。在宽阔阳台上,凭栏眺望,滴水观音、半天娘娘、独角麒麟、双狮朝麒麟、飞天鳄鱼等景点尽收眼底。难怪乎九华山继印大师游览后留言,藏莲寺真是:“神仙福地”,令人流连忘返也。……[详细]
翁梅斋墓
  翁梅斋墓位于揭东县地都镇桑浦铁场山南坡。墓始建于嘉靖三十年(1551年)。坐东北向西南,破坏严重,除神道碑、牌坊保存较好,其余墓地建筑所存无几。墓区入口处为神道碑,碑亭为四柱翘檐尖顶,穹顶阴刻太极八卦图。碑高3米、宽1.5米。碑由吏部尚书严嵩撰文,礼部尚书徐阶书丹,礼部尚书盛端明篆额,碑文千余字,记述墓主及其儿子的有关情况(见第五章第一节)。碑亭至兜池为300米神道,其间依次有两座石碑坊,第一座位于碑东50米,其上刻赐葬祭文,第二个牌坊在祭文坊北100米,其上雕刻着麒麟和飞凤。神道用规格花岗岩石板铺砌,两旁置石虎,石羊各一对。神道尽头的兜池周围环以石栏杆。过兜池为“御葬”坊,三重三开间,上刻“御葬”二字。“御葬”坊至“玄城”坊间为墓地通道,通道两旁依次置列石马、石翁仲、望柱各一对。过望柱,是墓地的祭祀建筑,为七开间的方形建筑物。中为享祠,左为宰牲亭,右为具服殿,石砌的殿基呈须弥座式,上有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