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梅州市旅游

梅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大埔光禄第
  光禄第张弼士故居“光禄第”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整座建筑座北向南,土木结构,粗犷严谨,堂皇大观,建筑面积4180平方米,由三堂四横一围构成,是客家围龙屋的一种。屋内有18个厅、13个天井、99个房间、还有前后花园及书斋等。整座建筑工艺精致、绘雕并齐、中厅两旁斗拱有穿凿鎏金的麒麟凤凰及飞鸟走兽,大厅两旁斗拱有木凿鎏金通花金狮滚球,正门顶灰塑李鸿章手书的“光禄第”屋名。光禄第中堂与上堂中堂是接待客人和家族聚会、议事的场所。也是整个大屋最讲究的建筑空间。那穿凿鎏金的麒麟凤凰及飞鸟走兽形态逼真,两旁厢房的屏风雕刻精细,金碧辉煌,无不体现一代商界大亨的豪华气派。现在中堂还布置了张弼士生平事迹及相关资料图文展览,以及仿制摆放原有各种牌匾、灯笼等装饰物。上堂是置放张弼士牌位和祭祀的地方,上堂左侧第一间房为张弼士起居室,两旁厢房则是内有-床的接待室。客家民俗文化暨张裕酒文化展览馆客家民俗文……[详细]
大墓岌墓
  大墓岌墓位于梅州市梅江区东郊。1955年发掘。为长方形券顶砖室墓,长4.38米、宽1.74米、高0.86米,中间砌砖墙分为左右室,有棂窗相通,墓底人字形铺砖。墓室前端平砖砌祭台,用砖三横一竖砌封门。有黄、灰两色砖,正面印方格纹、叶形纹。随葬品有青釉碗、盘、杯、唾壶、盂和铁匕首等。……[详细]
163、长兴围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兴围
  长兴围(花螺墩),位于宁新街道大圳村花螺墩,始建于明朝崇祯八年(1635年),三堂六横三围围龙屋。分布面积153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阔107.4米,进深67.8米,建筑占地面积6533平方米。2009年12月,被列为兴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兴宁十大古民居“之一。……[详细]
乌仙岩佛光寺
  佛光寺位于扶大镇铁炉潭村,离梅州城六公里,紧靠梅县新城。地理位置优越,已铺有水泥路,中巴以下车辆可直达寺前,交通方便,景色秀丽,地势雄伟,梅城美景尽收眼底。佛光寺原名乌仙岩,始建于明朝,历时四百余载,地处广东省梅州梅县扶大乌仙村。曾多次扩建重建。究其“乌仙”来由,昔程乡县志,曾有碑记,昔碑已佚。吾等为追本溯历时数月,遍访乡中父老,所言乃为神话传说。相传明朝某岁遭受大旱,禾稼枯萎,乡人跪地祷告上苍恩赐甘霖,虔诚之至,感动佛菩萨。旋即,果见三位黑衣大仙,驾鹤飞来,至高山岩处,行云布雨,旱患顿解。因其飞来三位身穿黑衣,黑者乌也,故称三仙为“乌仙”,山岩由称“乌仙岩”。人们不忘乌仙大恩,遂集资建庙供奉三祖师,岩内供奉数尊观音菩萨圣像,数百年来,香火鼎盛,有求必应。相传昔日曾有江西地理明师,寻风水沿龙脉来到乌仙岩,仔细察看,不禁连声赞叹:“此乃宝地也!!……”。后来,住持在明师停留处建起神坛,名曰“……[详细]
165、武颂庐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颂庐
  武颂庐,系民国安东省代主席赵公武的故居。位于广东省大埔县高陂镇古野村,广东第二大江韩江从这里流过。该建筑坐北向南,建于1947年。武颂庐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452平方米。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左侧还有一拱屋和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洋楼”,作为附属建筑。整个建筑屋内梁架斗拱雕有花鸟飞兽,屋脊两边用沙灰塑成高翘的殿堂式瓦顶,大门两侧有人物、山水、花鸟等绘图梁,工艺非常精致。2020年3月13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武颂庐为第七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66、英烈庙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英烈庙
  明五华英烈庙位于五华县双华镇大陂高山寨顶。建于明末。是当地民众为祭祀敕封英烈相女谢二妹(谢圣仙娘)而筑。庙为全石建筑,前亭后殿,用石槽构件紧紧衔接,平面呈长方形。长5.5米、宽2.82米、高3.15米。前亭为抬梁式石梁架,四角攒尖顶,平面呈四方形,前后石柱均为八角梅花柱,前为方形柱础,后为鼓形柱础。顶用预制石板拼成翘角正檐,四角攒尖顶,顶尖置后葫芦。后殿为石砖墙硬山顶,石板当瓦。内设一座刻有浮雕图案的石神坛,坛上再置一小石宫,宫内供谢圣仙娘神像。庙内刻有3幅楷书楹联。神台联云:“莫道生为女子,依然没则明神”,后柱联云:“能敷人世康宁福,常作天边欢喜迁”,前柱联云:“祷心殷殷在我尽一心诚敬,情难已已惟神锡二字平安”。该庙形制和用材别具一格,很有五华石乡特色。此庙附近仍有不少有关谢圣仙娘的遗迹,如仙娘梳妆的丝线缠石、擂报军情的铜锣石、三都司下棋的棋盘石等。谢二娘(生卒年月不详),长乐县(今五华……[详细]
167、石林寺
石林寺
  古云:“天下名山僧占多”,“山不在高,有僧(仙)则名”,石林寺始建于万历元年1573年,是由无用和尚结茅为庵,肇始开基,经清康熙、乾隆、咸丰年间多次维修扩建,到清末已有僧侣百余人,成为粤东四大名寺之一(与潮州开元寺、阴那山灵光寺、莲花山莲花寺齐名)。到了20世纪40年代,这座石林寺已湮没,1995年重新开放修复,现已形成一定规模。传说,石林寺是由平远县河头镇人“如愚”祖师所创。如愚祖师在俗时姓刘,生有五个儿子,家中富有,颇有钱财。儿子长大后都分了家,并各自有家室,祖师丧偶独居。有一年过年的除夕之夜,祖师想,过年了,不用自已烧火做饭,儿子们会来叫父亲去吃年夜饭的。但是,结果却没有一个儿子叫吃饭。到了晚上八九点钟了,几个孙子过来向祖师讨利是(红包)时,便顺口问:“阿公,吃了饭没有?”祖师说:“现在还有谁未吃?连狗也吃了”。说完便连夜带着巨款来到五指石山下当和尚,建石林寺。祖师觉得自已多子多钱都……[详细]
文福古塔
  文福古塔,在文福镇路亭岗,又称路亭古塔。这里,原有一座明代建筑“路亭庵”。清嘉庆年间,县内有许多乡民在附近几个山头开矿,不少人为招邀四方善男信女以旺庵内香火,遂倡建此塔,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荢园矿众集资出力在庵后动工建塔,于道光三年(1823年)竣工。塔平面八角形,七层楼阁式砖塔,高34米。塔腔为壁内折上式,踏跺(楼梯)112级直达第七层,第七层有栏杆约1米高,供人登高眺览。每层有4个方窗,外围内三层砖块作成齿轮形装饰,有万寿花纹。顶端有2米高的宝葫芦形塔刹。塔门用花岗岩石垒成,内面每层用青砖拱成,用木料作梁架。塔内有《登文福古塔抒怀》题壁诗一首云:“秋老凭栏眺八方,聘怀游目送斜阳。江山淘铸英雄辈,民族增辉日月光。文信海洋经战地,若夫丹九忆勤王。缅怀历代诸英杰,青史名留姓氏香。”此塔结构坚固,施工细巧,造形美观,是蕉岭县古塔建筑艺术上的宝贵遗产。1985年2月,公布为蕉岭文物保护……[详细]
广福古塔
  广福古塔,在广福镇乐干村,又称文昌阁。建于清嘉庆年间。原是明代建筑广福寺内,故名广福塔。此塔为广福及岩前村民,为旺寺内香火,集资出力筑成。塔为平面八角形,仿五层楼阁式砖室塔,高24米。第一层塔腔壁厚1.3米,塔腔为壁内折上式结构,共设置72个台阶。顶层结构别具一格,有12条木柱,用红朱油刷,出檐置琉璃瓦顶,塔顶端原有一宝葫芦状塔刹,因遭雷击已毁。此塔各层塔心室损坏,有倒塌之危,极望整修。建此塔有一段传说。相传古时南岩定光佛得道建寺运树于广福乐干村绿水池附近的山坡上时,见此地双河合水,是个风水宝地,便择此地建广福寺(南岩即福建省武平县岩前镇),广福寺建后再建广福古塔。1985年2月,公布为蕉岭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闽粤赣边区党委和边纵活动旧址
  闽粤赣边区党委和边纵活动旧址,位于大埔县光德镇上漳村。始建于明代中叶,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1948年,中共闽粤赣边区工委曾在此从事革命活动,同年八月,边区工委在该处召开党代会,成立中共闽粤赣边区委员会。1991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球王李惠堂故居
  李惠堂故居是位于五华县锡坑镇老楼村的四角楼,名为“联庆楼”,是其父李浩如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所建,现已成为五华推动旅游与足球运动发展有机结合的一个富有特色的景点。故居为客家地区常见的“四点金”式建筑,面宽五间、三进深四合院布局,左右各置一幢横屋,四角分置四层炮楼,背后筑一层围屋,门前设晒谷坪、照墙、左右转斗门和半月形水池。墙体用灰沙夯筑,顶为悬山式木桁桷瓦顶。总占地面积约4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90平方米。故居上、中、下厅檐柱均为八角梅花石柱,左右横屋底屋檐柱为圆石柱二层为圆木柱。门窗框均用石制,正门、侧门、转斗门均有楷书题刻,上、中、下厅和左右横屋所置屏风梁架等构件,均刻有狮、凤、鳌鱼、花草、人物故事等金木雕工艺品。故居中栋右廊房为李惠堂幼年时住房,右横屋门侧狗洞是李惠堂幼年时练射的“球门”。右横屋第一间为李惠堂抗日战争时期回乡组建足球队时的住房。1994年9月,五华县人民政……[详细]
拱厝坟遗址
  拱厝坟遗址位于丰顺县东隍镇乌石塘村,背靠莲花山脉。年代为商时期。遗址面积1480平方米。1958年发现。文化堆积厚1.25米。出土陶器有釜、凹底罐、圈足罐等,纹饰有方格纹、细方格纹、曲折纹等。石器有锛、戈、决等。属广东青铜时代早期。……[详细]
大埔福山寺
  大埔福山寺旅游区位于大埔县城五虎山公园内,环境幽静,林木荫翳,公园内的福山寺为旅游区的中心,福山寺由大雄宝殿、祖师殿、文武阁等古今建筑物组成。大雄宝殿为福山寺正堂,两旁为钟鼓楼,鼓楼里的大鼓直径1.62米,是梅州市寺(庙)中鼓之最也。该寺在1994年经大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批准而兴建,占地6660多平方米,规划建造天王殿、观音殿、观音殿、十八罗汉殿、山门等12个项目。目前已落成剪彩的祖师殿,是由潮籍新加坡华侨、大埔佛协永远荣誉会长吴倡伦先生捐资40余万元建造;观音殿由汕头市潮阳建筑工程总公司项目经理姚创洲先生捐资40多万元建造。近几年,还集资建造了弥陀殿、药师殿、海会塔。大埔佛教协会副会长、该寺住持释惟灯禅师说:“福山寺在海内外各界人士的热心支持下各项建设日趋完善,实为佛教信众礼佛参禅和人们参观游览的好去处。”“福山寺,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的光临。”释惟灯法师在此稽首祝福对大埔福山寺多年来关照的……[详细]
磐安围围龙屋
  有人说不进围龙屋就等于白到梅州。梅州江北老城区街道大部分是民国初拆城墙后兴建,江南、华侨城市区基本上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兴建。因为客家围龙屋是明清时期所建,所以不管老城区新城区都有许多围龙屋。游览梅州城中围龙屋,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客家风情。客家祖先爬山涉水,历尽磨难,寻找梦里理想的家园,终于有一天建起了自己的围龙屋。从此,志在四方的客家儿女,在那通向前方的渺渺路途中,无法剪断的精神脐带在无限地延伸,客家人对围龙屋的热爱又成了客家人的另一个神话——走遍天下忘不了“胞衣迹”。曾几何时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成了一对矛盾,可能大家都知道“金字塔”是人物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故宫”是历史文化遗产,殊不知历经百年几百年沧桑的围龙屋也成了客家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三百多年历史”将客家人对自己祖屋的爱与历史文化保护有机地结合到一起。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梅州市兴……[详细]
175、海源楼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源楼
  海源楼位于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坐北向南,建于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为杨潮南在马来西亚经商兼做“水客”赚得巨款所建。该建筑系一座典型的中西合璧作品,外形欧式,内为中式。平面布局呈长方形,高三层,前后均有很宽的走廊,柱子有圆有方,为钢筋混凝土浇筑。大门设计为欧洲教堂风格,屋顶继承了客家民居建筑特点,呈“人字形”,二、三楼室内为木构件组成。占地面积696平方米,建筑面积752平方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