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郴州市旅游

郴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1、板梁古村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板梁古村
  板梁古村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高亭乡西北部,土地面积2.4平方千米,现有人口1651人,一个自然村布局,辖19个村民小组,446户,村民以种粮、种烤烟为业,传统古朴。板梁古村蕴藏着中国古老的宗法仪式、儒学传统、风水观念、哲学意识、建筑技巧、生态原理等,被誉为规模最大,保存最全,风水最好,文化底蕴最厚重的“湘南第一村”,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国家AAA级景区和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人文和历史文化板梁村历史久远,初建于宋末元初,强盛于明清时代,距今有600多年历史,是原金陵县的重要集镇,也是桂阳、耒阳、常宁往返的商埠之地。板梁人杰地灵,是当地刘姓的主要开源地之一,据族谱记载,从板梁迁徙开发的刘姓村庄有400多个,约八万多人。在历朝为官者数百人,历史底蕴厚重,是典型的湘南宗族聚落。古村内广为流传的刘润公昌修大水坝、圣旨牌与碑记、育婴局功德、一夜建官厅、刘承羔与黄克诚板梁暴-动、刘参传奇……[详细]
庙下村古建筑群
  庙下村古建筑群位于桂阳县洋市镇,该村因古建筑群规模庞大(270多栋),且古色古香、雕龙画凤、错落有致,于201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庙下村因村后一座古庙而得名,开村始祖为雷玺公。据说雷玺公原住毛家里(距庙下村约1公里),当时庙下村还是一片草木繁茂的深山老林。雷玺公生九子,他的儿子经常到庙下村这片山林里放牛。有一年,牛群之中有两头牛(一公一母)进山后失踪。几年之后,那两头牛竟带了一群小牛从冬茅丛中走出,回到原来的牛群队伍。雷玺公至此认定这片山林是一方吉祥宝地,于是带着儿孙从毛家里迁居庙下建房立村。庙下村建筑精美,人文厚重,风光如画。该村位于永兴、桂阳、苏仙三县交界处,村南北长800米,东西宽500米,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5万平方米以上。整个民居群落不仅布局有序,大街小巷,纵横交叉,宽畅平整,而且均铺以青石板并配上排水沟,使整个村子显得洁净、通畅、干爽,凸显雷……[详细]
3、万华岩 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华岩
  万华岩地处市西南17公里,柏油公路直达景区。它是一个正在发育的地下河溶洞,规模宏大,当年曾是太平天国大军活动的地区之一。万华岩全长约9公里,主洞长2200米,洞外有泉、洞内有天、洞中有洞,洞里的溶岩石像千姿百态,具有古、奇、绝、幽等特点。洞中还有一条暗河,游客可以从洞口乘舟逆流而上。1988年有一支美国溶洞考察队来这里时,称该洞中的“水下晶锥”景观是全世界第二次发现的天然奇宝。洞穴系统主、支洞已探明长度超过9千米,是一个流域面积为28.5平方千米的地下河洞穴系统。万华岩为洞穴系统主洞,长2550米,在平面上旱洞和地下河基本重合,已开发的游览段长2200米,地下河部分已开辟为洞内漂流段,漂流长度1850米。主洞有北、中、南三个洞口,北洞口(地下河出口)为游览入口,中洞口为黑岩天坑,为游览段出口。游览洞穴通道以峡谷式和厅堂式洞道为主,结构相对简单,宽5至70米,高10至30米以上。洞内气温17……[详细]
黄克诚故居
  黄克诚故居位于郴州市永兴县三塘乡下青村。黄克诚,又名黄时瑄,1902年诞生在此,一直居住到外出求学。1922年,黄克诚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入广州政治讲习班学习,结业后被派在唐生智部任营、团政治指导员,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10月,国共合作破裂后,黄克诚离开部队,返回湖南,受省委派遣回家乡从事秘密活动。1928年初,在湘南起义中,他参与领导永兴板梁暴-动,缴获宜章挨户团武器,建立永兴工农革命军第1师。2月,永兴县苏维埃政府成立,黄克诚任县赤色警卫团党代表兼参谋长。4月上旬,在敌军压境的紧急关头,他当机立断,率领永兴农军上井冈山,被编入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12师35团任团长。1930年初,受中央军委派遣到彭德怀领导的红5军,先后任大队、支队、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后任红3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组织部长、代理政治部主任等职。1934年,红军长征中,他率部担任……[详细]
汝城濂溪书院
  汝城县濂溪书院始建于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距今已有785年历史,为纪念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而建的,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元1041-1044年,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任桂阳(今汝城)县令。期间勤民耕读,风节慈爱,吏治彰彰,并在此写下《爱莲说》、《拙赋》等千古名篇。千百年来,汝城吏率其教,民怀其德,兴建书院永作纪念。从1220年县令周思诚建濂溪祠起,虽屚经盗火和沧桑变迁,但九异其址,薪火相传,一直保存至今。濂溪书院为仿宋建筑,四合院砖木回廊结构,建筑面积1618平方米。自创办以来,书院人文蔚起,声名远播,濂溪遗韵历久弥光,历代名师在此传道授业,一大批经天纬地之才脱颖而出。明代两广总督、太子太保朱英,江西、福建布政使范辂,清代著名诗人郭远,当代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朱良才、李涛,原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朱子奇等均在此求学立志,迈向辉煌人生。2001年以来,汝城县委、县政府按照文物“修旧如旧……[详细]
母公祠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宗或生前有功德人的庙堂。桂东有170个姓氏,没有以“母”作姓氏的,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有一座母公祠堂,令人费解的是它还坐落在桂东工农红军革命活动纪念馆内,给人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母公祠堂坐西朝东,建筑面积250.8平方米,前低后高,前后两栋相连,三进四厢四合院式。前为门厅,后为正殿,门厅与正殿间有一个24平方米的天井。平面呈方形十柱,通面宽15.2米,通进深16.5米,抬梁式穿斗土木结构。是一个清代建筑。一般来说,祠堂相当讲究,其建筑气势恢弘,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屋宇内有精致的石雕、木雕和精美的彩绘;对仗工整意境绝佳的对联;或遒劲有力,或秀丽典雅的书法;庄严神圣的神龛……然而,当我们走进桂东母公祠堂,这些都没有。一眼望去,跟我们平常在农村见到的灰瓦盖就的民房毫无两样,谈不上什么文化艺术内涵。所不同的是多了几分沧桑和静谧。各位可能会问,这母公祠建于何时?母公又是谁?母公祠又隐藏……[详细]
桂东文峰塔
  桂东文峰塔坐落于风景秀丽、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的三台山上。有一首桂东古诗这样吟唱:“恍疑天上送青来,晓映东南瑞霭开,万壑群趋分五岭,一峰横出列三台”。古诗中的“三台”就是指三台山。一峰耸立,横出东、中、西三座顶台,故名三台山。三座台,既凸出又衔接相连,延绵伸展。东台,耸立着古老的文峰塔。中台,安放了现代词学家胡云翼的石雕像,那里,曾是桂东濂溪书院、县立中学的所在地。西台,抗战时,桂东人为修建美国援华“飞虎队”的“导机坪”,把它挖成了一个斜坡地。西台消失了,成为了抗战遗址。三台只剩下两台,看上去,三台山似乎名不副实,好在东台文峰塔下,新时期又开发了一台,并兴建了英雄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园。塔,是一种古老的建筑。桂东人构建宝塔由来已久,最早的塔建于明代,也是建立在三台山上,岁月风雨的剥蚀,宝塔坍塌了。道光十七年 (1837年)的一天,桂东县的胡锡宦、黄由再两位乡贤倡议重建,于是,便有了今日我们所看……[详细]
水王庙
  嘉禾城关水王庙,东靠丙穴,北枕石羔。这里的石山古木撑天;石山底下,一股大水“哗啦、哗啦”从山洞里往外奔腾。是一个山青水秀、月明风清的好地方。从前,这附近还真是有一个庙,里面供奉着水王菩萨。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神农教耕的丙穴一带缺少水源,人们种田饮水都要到钟水河肩挑背扛,十分辛苦。有一天,不知从哪里走来一个念经的老和尚。只见他左手托着一个钵孟。右手拄着一根龙头拐杖,一步一步人禾仓沿石板路向西走来。走到石羔村前的石山面前时,他突然听到石山底里,象有大水哗哗作响,而山下却不见一滴水星。再一听,隐隐约约地还有阵阵吵闹声。爱水的老和尚是水王的化身,而水王就是东海的一只海龙。他从东海过洞庭,沿湘江进舂陵水,来到了这种植嘉禾的地方,独身旅游大小河道,微服视察各地水情。不想今日到此,听此奇闻,哪能不探个究竟呢?于是老和尚循声走过去,看见山下有一个大石缝。这石缝能容两个人同时匍匐爬进去,里头还有一个洞眼。老和……[详细]
汝城古祠堂群
  汝城县保有明清风格古祠堂700多处,规模大、结构美、功用广、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有着极高的研究、观赏、旅游价值,有8处已列入省、市级文化保护单位。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姚守拙先生欣然题字“古祠堂之乡”。汝城古祠堂是江南一朵瑰丽的奇葩。汝城古祠堂多。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偏邑山县,36万多人口,280多家姓氏,保留着始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古祠堂710余座,大小不一,风格各异,星罗棋布,并有金山、津江等古祠堂群,有8座古祠堂列入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汝城古祠堂美。美在华丽、凝重、庄严,美在沧桑、古朴、久远,美在丰厚、载物、适用。从选址造型、布局朝向、风水环境到山水田林路、门坪巷房墙的整体和谐,从建筑法式型制、结构风格、取材用料到雕塑油画漆饰的精工细作,动静有致,流光溢彩,天人合一。欣赏一座古祠,犹如穿越一段历史的长廊;会晤一座古祠,犹如聆听一位苍老明世的长者心声。汝城古祠堂价值高。作为历史的遗产……[详细]
千家坪遗址
  千家坪遗址位于桂阳县银河乡三都村,湘江上游支流舂陵江左岸一级阶地上,海拔129米。经初步勘探,遗址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60米,面积近2万平方米。遗址南、北两端文化堆积较厚;中间地势低洼,文化层较薄。由于村民修建鱼塘,遗址已遭严重破坏。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1年11~12月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本次发掘集中于遗址北端,主要围绕村民修鱼塘挖出的取土沟布方,共布5×5米探方23个,发现房址8处,灰坑43个,墓葬51座。从发掘的情况看,遗址文化堆积厚约0.6米至1.5米不等,其中以新石器时代和商代的文化遗存最为丰富。新石器时代遗存是千家坪遗址的主体。遗迹主要以坑形遗迹居多,有少量房址和墓葬。前者从其包含物分析,可能有不同用途。有的出土完整的白陶,有的出土大量动物遗骸,还有的出土较完整的动物头骨或整具动物骨架,另有少量袋状坑,坑底铺垫砾石、红烧土或陶器。房址多……[详细]
侯材骥故居及墓(含侯氏宗祠)
  侯材骥故居位于县城东南方30公里处,依山傍水而建,属典型的湘南大户人家建筑,雕梁画栋,木格花窗,“叠梁式”构架体系,结构复杂而华美。整栋占地面积18000余平方米。一进三厅,分前厅、中厅、后厅,每厅有屏障天井相隔,左右设侧门相连,两厢房与整栋三厅呈“十”字形布局,厢房前均设有一眼两亩左右的鱼塘,朝向为座北朝南,正厅朝向高山亮。屋前有良田千余亩,攸洋河横贯其中,视野开阔。侯材骥故居所在村,叫万田村,该村山青水奇,土地肥沃。既有夏天如冰的泉水井,又有恒温42°以上热水塘。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宜居最理想的地方,对此,该村原有众多富丽的古村落古建筑,就是最好的历史佐证。攸洋桥,是安仁境内最古老的桥梁之一,约建于清嘉庆年间。该桥用青石砌成,单拱,长5米,宽3.5米,高4米左右。桥西头设有桥碑,碑长0.8米,宽0.8米,厚0.2米,青石制成,碑文为正楷字书。碑文大部分字已模糊不清,但“攸洋桥碑”、“嘉庆”……[详细]
夏明震烈士墓
  夏明震烈士墓:郴州市烈士公园深处,在湘南起义纪念塔的左下方的青山山腰的青松翠柏环绕中,静静的安眠着夏明震革命烈士的遗骨。夏明翰烈士陵墓前面左右两旁各立着一根水泥柱上题写了一副对联。右边是:有弟如兄为求主义真铁血头颅酬壮志;左边是:犹生虽死招唤忠魂住衡郴云树寄哀思。在庄严肃穆的先烈陵墓的背面铭刻着夏明震烈士生平的碑文。在湘南起义纪念塔东侧的山坡上,建有一座纪念坟冢,这就是在湘南起义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领导人——中共郴县中心县委书记、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师党代表夏明震。夏明震同志是1928年在湘南起义中牺牲的,当时年仅21岁。1988年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曾志才重回故里。曾志此番回乡,是为了找到第一任丈夫夏明震的墓,在人生即将进入终点时,想祭扫亡夫的英灵,以深埋心中的那份未了情。当初,她听说夏明震被葬在文庙附近的山上,可是现在哪里还有什么文庙?早已变成一条公路。她山上山下四处寻找,然而再也找不到夏明震……[详细]
临武东林庵
  东林庵位于湖南省临武县,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相传陈昌道先生之妻与姐常年吃素礼佛,常欲出家,因姐妹情深,不忍分离,乃建此庵,取名“月庵”,并塑孔雀音像。其姐在此每月青灯黄烛,晨钟暮鼓,诵经直至往生净土。清康熙年间曾进行修整扩建,雍正年间却遭火焚,因菩萨像常生异相,住持尼慧明法师甚奇之,乃结茅庐于佛龛侧而居,礼佛如故。乾隆中兴这际,南福信士集资重修,添塑如来、燃灯、弥勒、韦驮、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于两厢。住僧28人,香烟缭绕,钟声常鸣,由是顶礼游览者日增。道光年间(1850年),南福村陈名教先生独自修建山门,并书匾“东林胜境”,从此月庵之称逐为东林庵取代。1944年日寇骚扰,净地仍然尚存,以宏扬大师为首的住持尼仍回庵常住。“文革”期间,庵内一切均被毁,所有常住尼落户生产队,长达十三年之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了宗教政策,宏扬法师和-及徒众等佛门弟子重返东林。1985年,在宏扬大师的带领下,由……[详细]
苏仙岭摩崖石刻群
  苏仙岭摩崖石刻群由位于苏仙岭白鹿洞东上侧的“三绝碑”、山顶沉香石摩崖石刻、白鹿洞摩崖石刻、景星观摩崖石刻组成,共有石刻20余方。“三绝碑”,位于白鹿洞东北40米天然石壁上,高52厘米,宽46厘米,行书直列阴刻,计11行,81字。“三绝碑”碑文周围有许多古代石刻,因风化剥蚀难辨。“三绝碑”旁有陶铸《踏莎行》石刻,1981年重刻,汉白玉,扇形,高72厘米、宽1.7厘米,陶铸词并序,周达书,序9行,108字,词7行,58字,行草直行阴刻。词为原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1965年3月至郴州检查农业生产工作时游苏仙岭所作,系步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词韵,描写郴州山川新貌并表现作者喜悦之情。沉香石摩崖石刻,位于苏仙观北侧路旁三米多高的突兀巨石上,相传为苏仙跨鹤升仙之地,名沉香石、升仙石、跨鹤台。沉香石上刻“跨鹤台”三个大字,横列阴刻,遒劲有力,字径30厘米,未署年款。下为元代石刻“升仙石”,署“泰……[详细]
湘南暴动指挥部旧址
  湘南暴-动指挥部湖南省南部宜章县城关镇,旧址是四栋两层建筑物的四合院,1979年被全面维修,按原貌作了复制陈列。其中包含湘南起义史料陈列、复原陈列、珍贵藏品等陈列。2001年6月,该址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6年12月,宜章县湘南暴-动指挥部旧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指挥部位于湖南省南部宜章县城关镇,原为清代宜章守备署,占地面积4080平方米,建筑面积2789平方米。相关建筑始建于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1919年改为县立女子学校。1928年1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一部分队伍,由广东折回湘南举行了年关暴-动,建立了湘南第一个红色政权宜章县苏维埃政府。改编部队正式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旧址建筑原状为晚清风格,四栋两层建筑物的四合院,一栋在坪东,一栋在坪西,相互对峙着。中坪北面原有一栋简易楼房,楼下有两耳房和一厅堂,中厅是起义指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