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恩施州旅游

恩施州文物古迹介绍

官坟园石碑及九峰桥
  官坟园石碑及九峰桥官坟园石碑位于鹤峰县容美镇百户村官坟园。共2通。均为青石质,螭首,趺座。通高3.1米,宽0.94米,厚0.26米。周边浮雕龙云图案。额阳刻篆书“奉天诰命”4字,文楷书。右碑刻于明崇祯二年(1629),文15行468字,系明庄烈愍皇加封宣武将军田楚产的诰命;左碑刻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为康熙皇帝御制碑文,14行257字,记容美土司田舜年加官进爵事,并褒奖其先人功德。九峰桥位于鹤峰县容美镇前桥村北。容美土司田舜年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因田氏别号“九峰”而得名。南北向跨深潭溪。单孔石拱桥,长25.1米,宽4米,孔跨6米。拱券纵联砌置,单券单伏。桥北立石碑2通,前后相距1米,均为青石质,圆首,碑文楷书。前碑高1.31米,宽0.54米,厚0.16米,额题“彪炳千秋”4字,碑文10行421字,记维修九峰桥经过;后碑高1.48米,宽0.58米,厚0.31米,中竖书“九……[详细]
七孔子墓崖
  七孔子墓崖在建南镇北偏西2.5公里南河东岸的一堵红砂崖上,古人开凿有7个作为墓穴的石窟,称为七孔子,又称仙人洞、蜕皮洞。七孔子距建南河水面约20米,距崖下公路约10米,分上四下三两行排列,上下排距1米左右,除上排有一窟相隔3米外,其余窟距在1米以内。石窟呈正方形,边长1米左右,进深约2米;只有一窟呈长方形,长近两米,深不足30厘米。所有石窟开凿精工,有的窟门还刻有图案。当地传说,古时老人临死前入石窟,有德行者经七昼夜蜕变,返老还童;无德行者,倍受折磨痛苦,七昼夜而亡。曾有村民从窟内取出船形槽棺,内装人体骨骼。后-物普查,又从一石窟取出一箱式匣骼。长仅70余厘米,内装成人人体骨骼。由此证实为二次葬或拾骨葬。即在人死后,把尸体埋于土中或放置在山野里,待腐烂后,将部分大骨拾回洗净,再放入小棺内安置于石窟中。在建南河沿岸的石壁上,已发现崖窟墓葬14处43个,这是研究地方民族历史及古人葬俗的极好实物……[详细]
利川李氏庄园
  李氏庄园始建于清初,并逐步扩建,民国十三年(1924)进一步扩建。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分西、中、东三部分,西部为黄氏旧宅,布局不规则,有左、右两路两进院落,通面阔26米,通进深35米,条石筑基,或硬山或四面坡灰瓦顶木结构房屋,穿斗式构架,一般分上、中、下三层,屋顶高低错落;中、东部为李氏扩建,中部基本呈中轴线对称布局,前后二进院落,分前、中、后堂,均面阔九间31.5米,分别进深4米、4.8米、6.5米,单檐硬山灰瓦顶砖木结构,前、中堂为抬梁式构架,后堂为抬梁、穿斗混合构架,分上、下两层,前设通廊。前堂为西式走廊,砖砌方柱,弧形廊檐,前部设石质堡墙;东部布局不规则,依山势而建,现仅存4个天井院。均为单檐硬山灰瓦顶砖木结构,穿斗、抬梁混合构架,前部多设廊,分上下两层或上、中、下三层,屋顶错落。庄园内门窗、柱础及檐枋、梁、柱上的雕刻多达20余种。西、中部接合处前端有一单檐歇山……[详细]
利川凌云塔
  利川凌云塔齐跃南麓,南坪集镇向东(现为南坪村6组),巍巍然屹立一座八抬上顶,占地25m2、高约20米的石拱之塔,号之凌云塔。该塔始建于道光七年,如膏书院建成后而落成。塔身斑驳,便仍俱一股浩然之风,锲而不舍势。拔地文星映少徽,旁天剑气连齐微正是其塔其人之证。1787年(乾隆丁末岁),当时南坪汛巡检王霖,毅然把创办南坪义学作为己任,经过不懈努力,1792年(壬子)春建成学舍,延师启馆。当时人们感激王公恩德,取名为如膏书院。1800年(庚申)秋重建竣工,王霖四处劝捐,凑钱置产作为学用,每年收取经费所需。牌文记载:凡愿子弟肆业及无力延师者,悉来听学,行见敬业乐群,人之焕然。当时所有经费未改妄耗,积有余资。其后院内余资营建石塔,以此激励后人,作此塔为念。当时为教育而两秀清风,李永畅自述此心可以对天地,质神人,非敢有功,庶告无罪于先进。……[详细]
施州城址
  施州城址由位于恩施市六角亭街道办事处的古施州城楼城墙遗址和位于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周河村的柳州城遗址组成,两地相距3.5千米,占地总面积达3.3平方千米。古施州城楼城墙始建于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占地4.5万平方米。城墙依山形地势,用方石、桐油、石灰、糯米制浆的方法垒砌而成。现存西、南门城门城楼及大部分城墙。柳州城遗址是南宋时期施州的重要军事驻地,是抗元斗争的军事城堡遗址。柳州城用石块与土垒成,依山梁脊依山势修筑城墙,尤以西、南段城墙保存完整,墙体上的女儿墙基本保持原状,现保存城墙约长6500米,宽3.5米,最高处达1米。还保存有四城门遗址、石刻、马道、校场坝、将军坟、哨卡等遗迹。施州城址是历史中央王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治理的标志与载体。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6、文昌祠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祠
  文昌祠文昌祠位于恩施市旧城区鳌嵴山顶。又名文昌宫、文昌庙。始建年代不详,清嘉庆三年(1798)迁现址。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1.36万平方米。四合院式三进院落布局,有庙门、前楼、中殿、正殿和偏房。今前楼已毁。山门,四柱三间三楼式石柱砖墙门,面阔15.6米,高9米,除下层明间开门外,余砖墙封砌,门高2.4米,宽1.63米。门额嵌“文昌庙”石匾一方,周围雕刻龙云、花草、人物图案;中殿,俗称卷厅。建于咸丰十年(1860)。面阔三间15.5米,进深二间7.5米,单檐硬山灰瓦顶,抬梁、穿斗混合构架,前后壁设格扇槛墙,封火山墙;正殿,又称桂香殿,面阔五间16.8米,进深二间8.5米,重檐歇山灰瓦顶,抬梁式构架,前有廊,前壁设格扇槛墙,封火山墙。殿内原供文昌帝君神像,今已不存。枋间构件及柱础雕麒麟、斗兽、莲花及琴棋书画等图案。(第三批)……[详细]
利川石龙寺
  利川团堡石龙寺(拐拐咚地咚老家那个地方)利川团堡集镇之北,有小山,团而不圆,高约百米,曲径盘旋,古木参天,山上有一古寺,名曰“石龙寺”。石龙寺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砖木结构,计1050平方米。内有四进四殿,设置七个天井,是恩施州内年代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寺庙建筑物,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外景点自然古朴,惟妙惟肖。龙宫池内,石龙盘旋,灵光溢彩;龟相府有龟相运筹帷幄,潇洒自若;蟹将馆有蟹将力鼎千钧,气盖云天;鱼妃院佩鲤脉脉含情,传诵着爱的佳话;鳖后宫冷遇鳖后而鳖后不冷,企盼着龙王到来的日子。夫妻银杏树历经沧桑,恩爱相守,价值连城;抗战纪念塔,巍然屹立,彪炳千秋。众多景点,目不暇接,令人留连忘返,叹为观止。更有那奇妙奇情的传说故事,动人心弦,感人肺腑。……[详细]
三烈士墓碑
  三烈士墓碑抗战时期,武汉失守,湖北省政府及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迁到恩施,侵华日军以攻其为目标,进行狂轰滥炸。1943年11月21日,日军出动30多架轰炸机,妄图一举炸毁省府所在地与第六战区作战指挥中心。当日机飞至恩施城区上空时,驻恩施中国空军第十一大队颜泽光、周福兴、张传伟三位飞行员火速驾机升空歼敌,尽管敌我战机悬殊,三飞行员沉着机智,战得英勇顽强,终于取得“以少胜多”的空战胜利。在这次空战中三飞行员不幸壮烈牺牲,恩施人民为纪念“三烈士”,将他们的遗骨安埋在殉难地土桥坝将军山上,当年建有“恩施空战三烈士陵园”,立有“三烈士墓碑”,时任湖北省政府主席王东原亲自撰写墓文。文革时期,陵园与墓碑当“四旧”被毁,陵园成了荒地,墓碑残块不齐,丢落在泥土之上,有的用作路基石,有的用作砌田坎。……[详细]
彭家寨古建筑群
  彭家寨位于宣恩县沙道沟镇两河口村,地处鄂西武陵山区中。龙潭河自东北向西南流过寨前,与寨两边的山间小溪将村寨环抱。彭家寨是武陵山区土家聚落典型代表之一。众多单体建筑组合成村寨时,以公共用地的院坝、风雨桥为中心展开。吊脚楼群依托观音山,建于山脚斜坡上,寨前是一排稻田,面向龙潭河,河上架有铁索桥。左是召大沟,右为叉几沟,沟上架有一座百年历史的凉亭桥。寨前是公共用地院坝,寨后竹林间有一横排苕窖,东边为彭氏墓地。彭家寨历史建筑规模约8000平方米,全部为吊脚楼,有房屋22栋及风雨桥一座,房屋主要包括彭继文老屋,彭武元老屋,彭武阶老屋,彭继元、杨祖祥老屋,彭继检老屋,彭南祥老屋,彭继权老屋,周品老屋,彭继亮老屋,彭文勇老屋,彭继双老屋,彭继树老屋,彭启孟老屋,彭继山老屋,彭继松老屋,彭继艮老屋,彭继书老屋,彭继富老屋,彭继贵、彭继青老屋,彭武生老屋,彭武顺老屋,彭义老屋。彭家寨对于研究土家族聚落营造具……[详细]
柳州城遗址及引种西瓜碑
  柳州城遗址及引种西瓜碑柳州城即旧施州城,位于恩施市七里坪乡柳州城村,南宋城址。开庆元年(1259)郡守谢昌元为抗击蒙古军移州城于此,咸淳二年(1266)迁出。城依椅子山筑建,平面半圆形,占地约5000平方米。东北据悬崖为险,西北石砌城墙,残长约300米,高1-2米,厚1米左右。西、北、南各设一门。城内现存点将台、校场坝、擂鼓台、灵光殿基础等。引种西瓜碑,南宋咸淳庚午年(1270)刻于柳州城西郊高4米、宽3.5米的砂石岩壁上。幅面高1.49米,宽1.1米,下距地面1.85米。阴刻楷书10行169字,字径0.07米见方,记咸淳六年鄂西山乡西瓜引种传播情况,落款“咸淳庚午孟春朐山秦伯玉谨记”。(第三批)……[详细]
红二军团总指挥部旧址
  红二军团总指挥部旧址位于鹤峰县走马镇古城村老街。1929年4月至1933年2月,中共湘鄂西前委、红四军军部、红二军团前委、红二军团指挥部、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红三军军部均在此办公。贺龙在这里亲自指挥了著名的走马坪收编。该旧址建于民国年间,坐东南朝西北,为悬山顶穿斗结构木质板装瓦房。七柱六棋,四扇三大间,建筑面积135平方米。面阔三间12.3米,进深两间11米,前檐柱高4.55米、后檐柱高2.65米、中柱高6.6米。该旧址是研究红二军团历史的重要实物材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保护范围:以旧址文物本体及周边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西北方延伸5米,向东南方延伸8米。……[详细]
恩施地委、县委办公楼旧址
  恩施地委、县委办公楼旧址位于恩施市六角亭街。清时为施南府府衙,民国初,章太炎、董必武到恩施开展革命活动时,曾住在该处,抗战时期,被日机炸毁,建国初于原址重修,先后为恩施专员公署、地委、县委办公楼,现保存有3栋办公楼。两栋地委办公楼建筑面积约1323.59平方米,总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1952~1953年建成,为砖石墙体,木质构架两层楼房,布瓦人字坡屋顶,仿欧式立柱,拱式木格玻璃门窗,空间阔畅,层高达5米,庄重气派。墙体上有保存完好的“文革”时期标语和毛主席语录。恩施县委办公楼旧址是一栋砖木结构两层瓦房,于1954~1956年建成。该旧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详细]
谢家老屋
  谢家老屋位于利川市谋道镇龙水村。建于1920年,由时任四川雅安县令的谢明正修建,因其宅基原是一丘块大田而名“大田庄”。坐东朝西,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砖木结构,悬山瓦顶,主体前后两院。两院间设栏墙门垛,门亭隐于垛墙后。正屋阶檐石栏墙上楷书阴刻清进士谭龙章书朱子治家格言及其题跋。建筑后崖壁上楷书阴刻“大田庄”三个大字,字大一米见方。谢家老屋具有良好的建筑布局和空间形态,建筑内部雕饰精美图案,所饰书法工整,整栋建筑古朴大方,对于研究民居建筑具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土王城遗址
  又名万全洞。在鹤峰县城东北8公里搂水北岸平山悬崖间。隔河与悬崖绝壁对峙,高出河面百余米,仅羊肠一径坎坷下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昔容美土司田舜年在此大事营建。洞口有石门、石墙,内深约70米,“可容千人,左就月轩,右受日亭,其中为大士阁”。深处有“魏博楼”,立有容美土司先人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偶像牌位等。清文士顾采往游时,田舜年“张乐焚香”、“举诗会”、“命石工磨崖间片石,如镜,珠书刻之”。末代土司田明如,据此抗拒清政府“改土归流”,至雍正十一年(1733年)败亡。……[详细]
茶堰坪摆手堂
  茶堰坪摆手堂位于来凤县百福司镇茶园坪村。始建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光绪十三年(1887)大修。坐东北朝西南,平面呈矩形,前为院,后为堂。条石砌筑院墙,周长66.22米,高2.15米,厚0.41米。正面设大门,高2.74米,宽2.46米,门柱刻“辟土开疆名昭千古,御灾捍患威镇一方”楹联;后堂面阔三间13.8米,进深一间6米。单檐硬山灰瓦顶,石木结构,穿斗式构架。前檐次间施木装修。堂后壁中部设神案。左山墙嵌石碑2通,字迹多模煳。(第三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