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海曙区旅游

海曙区文物古迹介绍

宁波天宁寺
  天宁寺位于宁波市中山西路。天宁寺始建于唐太中五年(851年),原名国宁寺,宋宗宁二年(1106年)改名为崇宁万寿寺,改和元年(1111年)更改名为大宁万寿寺,建炎年间,毁于战火,不久重建。元至大二年(1309年)为倭寇所毁,后又重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为天宁禅寺。民国初年,改称“天宁寺”。寺前原建有东西两塔,东塔已于清光绪年间崩塌。1995年配合中山改造对东塔基进行了考古,发掘出残塔基。现存者为天宁寺的西塔。原因塔砖上有正书“咸通四年(863年)造此砖纪”之铭文,1995年在西塔组修时,又发现了许多咸通年间的塔砖。故有“成通塔”之称,由于该塔比较矮小,又形似乌龟,所以俗称“乌龟塔”。天宁寺塔系砖结构,立面呈抛物线状.平面呈正方形,每边长约3.20米,共五层,逐层收缩。每层用砖叠涩出檐,出檐较远,有别于北方常见的唐塔。塔内部呈筒形,底层四面均开设壶门,以上每层四壁均设有龛。塔高约1……[详细]
永丰库遗址
  元永丰库遗址位于宁波市中山西路北侧唐宋子城遗址内。前身为南宋“常平仓”。是元代宁波的衙署仓储区遗址。南宋庆元元年(1195),改明州为庆元府,并于子城内设“常平”仓”,“以藉米麦”。元时改为“永丰库”。“差设官攒,收纳各名项断设赃罚钞及诸色课程,每季解省。”(《元至正续志》)明洪武三年(1370)更名“宏济库”。“出纳库四座,以‘文行忠信’字为号,今废。”(《成化宁波郡志》)2001年9月和2002年3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两次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永丰库遗址规模较大,南北长120米,东西宽80米,总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遗址以两处单体建筑基址为核心,并有与之相关的砖砌甬道、庭院、排水明沟、水井、河道等众多遗迹,出土可复原各类文物800余件,是宁波市历史上规模最大、成果最丰硕的一次城市考古发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徐苹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研究……[详细]
143、乌金碶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金碶
  乌金碶位于海曙区洞桥镇上水碶村东侧,唐太和年间由鄞令王元玮所建,宋元祐六年(1091)重修,嘉定十四年(1221)又修,民国十三年(1924)邑绅朱炳蕃、张传保又出资对其进行了修缮。现存碶长14.9米,碶桥宽2.75米,共5孔,孔距2.8米,闸门在石槽的基础上又用钢筋混凝土加固并采用平板闸,螺杆式起闭装置。该碶位于它山堰下游,是唐代时它山堰引流排洪的第一道配套设施,自建成迄今一直承担着阻洪蓄淡的作用,原碶孔尚能通船,但在民国维修时改为水泥闸,目前该碶保存状况良好。2010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资料提供:海曙区文管所……[详细]
篮碧轩烈士公墓
  蓝碧轩四烈士公墓位于海曙区章水镇杖锡村鹿窠自然村的屏风山脚,坐东向西,面对转头岩。蓝碧轩生前是浙东游击纵队第三支队第一大队的大队长。1943年11月在余姚大余战斗中壮烈牺牲,战后由当地群众与三位在战斗中牺牲的九名烈士一起掩埋在屏风岩下,1958年村民重新将烈士们葬在“四明山心”的石刻旁,1997年鄞州县委县政府重建烈士墓。烈士墓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三面筑有挡土墙,四个平台,分墓地、拜台、亭台、花坛、花台在左邻“四明山心”石刻,花坛里的左面还立有“杖锡乡扶贫济困基金捐款纪念碑”。2010年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详细]
145、陈君墓
陈君墓
  陈君墓位于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应山村朱家庄自然村,菩萨山的半山腰,系陈辛耕与陈志贤的合葬之墓。根据墓碑记载,为一座民国墓葬。墓坐北朝南,墓室成半圆,封土高约2米。墓室前墓碑有2块,左右并列,上面阴刻墓主人的名字。墓志铭位于2块墓碑之间,梅园石雕刻而成,全碑高1米,宽0.6米,楷书阴刻字体,全篇共30行,16列,431个字,详述陈辛耕与陈志贤生平事迹,落款为中华民国十四年沙文若书。 陈君墓志铭保存完好,碑文作者沙孟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历史、文化价值较高。2007年8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详细]
146、灵威庙
灵威庙
  灵威庙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龙溪村潘溪自然村,根据现存建筑结构分析为清末民国时期建筑,庙坐北朝南,占地约600㎡,四合院式。门厅面宽五开间,左右设厢楼,用四柱,前柱为石材,后柱为圆木。天井设有戏台。后进为正殿,五开间,明、次间梁架四柱十檩,五架抬梁前后双步,次间同明间。梢间用中柱穿斗式结构,厢楼三开间。正殿东西各开一门,原正殿到厢楼有梯。 灵威庙格局规整,保存较好,建筑高大宽敞,用材粗大,做工考究,牛腿、雀替等雕刻石榴、佛手等,且有明显地方特色,文物价值较高。2005年5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详细]
袁牧之故居
  袁牧之故居位于海曙区南郊杨家桥巷1号,2003年被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点。袁牧之故居主体建筑坐西朝东,朝南北的外墙均为五级马头墙,高耸且威严,底部由长方形青石作基石。大门的青石门框的门楣左右各有雕饰。经过1.6米、进深2米多、两边均有雕饰的门拱,一幢拥有亮堂天井的“五间两弄硬山式”结构的晚清建筑展现在眼前。故居虽然长年失修,木柱生漆斑驳,老墙苍苔荫荫,但不难领略构造精细、雕塑有致,高低有序、错落适宜的晚清宅第建筑艺术的风格,梁柱上有融文学、绘画、书法、雕刻于一炉的木雕工艺饰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详细]
茅镬古树群
  茅镬古树群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章水镇茅镬村,分布在该村前后,范围极大,百年以上古树数量很多,据不完全统计,该村400年以上的树木不下90棵,包括金钱松、香榧树、银杏树、枫树等品种。其中一棵金钱松1998年被评为宁波市“十佳古树名木”,该树高达51米,胸围4.3米,面积29.7平方米,树龄据估计在500年以上,其单株面积为全国之最。其他古树胸围也在3米至5米之间。 茅镬当地一直以来就有保护古树名木的传统,村中尚存有道光年间立的公禁碑。2010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详细]
梁祝古迹遗址
  梁祝古迹遗址位于海曙区高桥镇梁祝村,1994年11月18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梁祝古迹遗址东接宁波市郊,距市中心约8公里,西北濒临原百里姚江,甬梁公路横贯南端,又与沪、杭、甬高速公路相接。该墓呈“双凸”字形的前堂后室墓,南北长10.20米,东西宽1.0一5.25米,为砖砌拱券顶单穴墓。现存墓壁残高0.40米一1.05米,自南而北分别由甬道、前堂、过道和棺室四部分组成,墓底皆用砖铺地。墓葬文化层自上而下共分三层,第一层为房基土,第二层为黄色回填土,第三层为墓室内部灰褐色土。砌墓室的砖有长方形、刀形和楔形三种。随葬器物主要分布在前堂的东部出土器物有陶灶、罐、甑、水井罐、薰炉、五管瓶等十余种。由于此墓在以前曾遭破坏,墓砖、器物上又没有可供断代的文字记载,故从墓葬形制结构、随葬器物的风格和墓砖纹饰上推测,当属西晋早期。墓葬中没有发现直接提供墓主人身份的资料,只能从墓葬的规模加以推测。魏晋以来……[详细]
孙中山演讲处遗址
  旧中国,维新派主张改革科举制度,光绪二十三年建“储才学堂”,即宁波中学前身,后更名为“宁波府中学堂”、“浙江第四中学”。“浙江省立宁波中学”,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解放前,系宁波最高学府。孙中山曾亲莅学校讲演,提出“振兴实业,讲求水利,整顿街道”等0希望。中国0创立之初,党中央派重要骨干恽代英、罗方农、赵世炎等来甬开展工作。一九二一年宁波发展了一批重要党员,大革命前夕,这里是浙东革命的摇篮。现今孙中山讲演堂已拆,在原址建有遗址纪念碑。 ……[详细]
私立甬江女子中学旧址
  私立甬江女子中学旧址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和义路106号,姚江南岸,2017年1月,被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原建筑有教学楼和体育馆,建于民国十一年。为坐西朝东的西式风格近代建筑,体育馆是宁波市第一所室内体育馆。私立甬江女中的前身是英国“东方女子教育会”派阿尔德赛女士于1844年设的女子学塾,是外国传教士在我国设立的第一所女子学校。甬江女中在我国教育近代化历程中起到了开路作用。私立甬江女中旧址是研究宁波教育史的实物资料,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现为宁波教育博物馆。资料提供:海曙区文管所……[详细]
“元吉在上”摩崖石刻
  “元吉在上”摩崖石刻,位于龙观乡龙谷村东面岩崖上。据旧志记载:“天井山下原有天井寺(宋建隆元年)和关龙庙(宋乾道二年)。因祷雨有应,历代郡丞邑令时有修建。山上有泉井五口,宋开庆初敕封为五龙神,元至正二十六年江浙行枢副使张启源又请旨易封。”据此,该石刻应与原来寺庙有关。岩呈梯形,高3.06米,上宽1.30米,下宽2.40米,削面直刻“元吉在上”四个大字。字径为45×35厘米。字旁上款署“嘉庆七年壬戊之秋”(1802),下款为“鄞令闽中郭志文书”。石刻为行书体,用笔流畅。2007年9月公布为第八批鄞州区区级文保单位。……[详细]
西洋港徐氏宗祠
  西洋港徐氏宗祠位于海曙区古林镇西洋港村仓门自然村,清末建筑,主体坐北朝南,合院式,由门楼两厢及大殿组成,门楼为位于院墙正中,为一道夸雕石库门,大殿为单檐硬山顶高平房,面宽五间,明间梁架四柱十檩,前施卷棚顶,后为双步,次间用中柱,六柱落地,后为单步,设双廊,梢间用柱八根,穿斗式结构,天井两侧施厢房,单檐楼房,面宽二间,进深二柱六檩。 徐氏宗祠布局规整,牛腿、雀替月梁等木雕精美,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2014年7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十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详细]
154、访庐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访庐
  访庐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天一巷16、17号,2003年8月,被公布为宁波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点。清代、民国建筑,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由一座清代三合院和一座民国时期的小洋楼组成。大门朝南,木质门框,上有牛腿承檐枋,门楣上有草书“访庐”两字,系清道光年间举人戴季石(戴传曾祖父)所书。访庐系戴传曾故居,戴传曾在此度过少年时代。戴传曾(1921-1990),我国现代著名的核科学第一人,在核研究方面贡献颇多。该宅保存较好,时代特征明显,又系名人故居,对研究宁波地方建筑发展史及地方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详细]
清垫夹塘及古桥
  清垫夹塘位于海曙区集士港镇万众村清垫,为古代广德湖水利配套设施之一,主要用于分割内湖与外河,由泥土夯筑而成,与现在东钱湖的平水堰、塘相同。现存夹塘平均宽约2-3米,由集士港镇一直延伸到古林镇,是广德湖仅剩的水利设施之一。广德湖约建于晋梁之间,唐后改称为广德湖,宋时楼异在此围湖造田,夹塘逐渐废弃。 清垫夹塘作为广德湖在现代仅有的遗址之一,为研究广德湖的历史提供了第一手的实物例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10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