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海曙区旅游

海曙区文物古迹介绍

樟村四明山烈士墓
  樟村四明山烈士墓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章水镇樟村,始建于1944年12月,是为了纪念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由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四明特办和鄞奉县办共同发起,将李敏、徐婴、严培远等12位死难烈士安葬在现烈士陵园的右前方,并在墓前竖立“抗日反顽斗争死难烈士纪念碑奠基石”。1951年7月,浙江省第二军分区、宁波地区专署、鄞县人民政府在原址兴建烈士陵园,建起革命烈士纪念塔和一穴拱形圆墓,将12位烈士遗体重新移葬于墓内。后陵园及烈士墓陆续扩建、添建,现有拱形圆墓5座,长方形大墓1座,共安放有130余具英烈灵柩,现陵园占地面积达12800㎡,并开辟烈士事迹陈列室、烈士骨灰室和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大厅等纪念建筑。1963年3月被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花果园庙
  花果园庙位于宁波海曙区月岛、月湖桥东,1999年9月,被公布为宁波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点。现存建筑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18),由过街廊、台门、正殿等组成。台门槛板上 书对联“地接贺秘祠,祉邻忠定宅”。 据史志记载,此庙始建于宋朝。宋建炎时,杜恺将军护送宋高宗御驾到明州后,因病住在该庙内,当时庙内有两头安南(今越南)异兽,伴于杜恺左右,杜病故后葬于太白山,两头异兽亦死。据传淳祐元年,明州发生一场大瘟疫,杜将军抱着异兽显灵,遏制了瘟疫,民众为感谢他的恩德,为他立祠,并雕刻那两头人目羊头的异兽放置于门口。庙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重建。另传其处原为南宋宰相史浩宅第中的庙园,其庙神即为管理庙园的土地神,是月湖边上尚存的与南宋史氏有关的建筑。……[详细]
黄泥垅岗战壕遗址
  黄泥垅岗战壕沟遗址位于鄞州海曙区章水镇大皎村下塘自然村乌龟岩的山岙之中。据当地村民介绍黄泥垅岗战壕沟是抗战时期国民党为了对付日军而挖掘的,日军进入章水以后,国民党为阻止日军进一步向村里入侵,在乌龟岩上挖掘壕沟,该地地势险要,视线开阔,是观察敌军的有力位置。壕沟为南北走向,全长约3千余米,宽1米左右,深0.6米,在壕沟的北面还有一座炮楼遗址,直径约2.3米,西面有二条支战壕,两条相距约10米。如今壕沟已废弃不用,上面堆满了落叶与树枝,有的地方已被填平。黄泥垅岗战壕沟遗址见证了日军侵略我国人民的滔天罪行,为后人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实物佐证。2010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详细]
124、水北阁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北阁
  水北阁系清代浙东著名的学者和藏书家徐时栋的藏书楼,原址在海曙区西门外花池巷18号。徐时栋,字定宇,一字同叔,号澹斋,别号西湖外史,又号柳泉。自幼聪明好学,家有遗书数千卷,读之不足,又续有所增。他的读书处原在月湖旁,初名恋湖楼,又称烟屿楼,积书六万卷,毁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同治元年迁居西门外的城西草堂,又积书五六万卷,不幸于同治二年遭大火而付之一炬,次年在城西草堂故址重建新宅,继续收集藏书。因楼旁有条河,书楼在河之北,故命新书楼为“水北阁”,意在防火。阁坐南朝北,三开间木结构。1994年因城市拓展无法原地保存而迁建于天一阁,1999年辟为专门收藏新方志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详细]
林村万安桥
  林村万安桥位于海曙区横街镇林村,据鄞县通志记载,该桥始建于宋,历代重修,现存桥梁为清代重建。因其为洞形拱桥,所以当地俗称洞桥。 该桥为双孔石拱廊桥,南北向横跨于浣花溪中上游。桥全长17.79米,桥面长9.4米,宽4.6米,南北两堍各设踏跺13级。桥上建有廊屋三间互道,其建筑结构明间为抬梁式,两次间穿斗式。木栅栏高0.67米,桥墩用长方形块石迭砌而成,结构严谨,制作精良。 该桥自清代重建后,一直未见改建或添建现象,是我区境内迄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桥梁之一。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10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资料提供:海曙区文管所……[详细]
上化山石宕古道遗址
  上化山石宕古道遗址位于海曙区鄞江村周家自然村,古道无资料记载,据采石资料为“明代”,是一处上化山石宕开采石块后的运送道路,据说,当时大石料需三十余人抬着重达上千公斤的大石,从宕口抬到山脚才能用木车运输。从山顶上化山宕口盘至村后山脚,上下落差达113米,古道四周遍布茂密的山林,并可见宕渣碎料厚积。现存古道全长563米有余,宽2.5米至2.6米不等,整条古道成S形,主要由碎石块铺砌而成。上化山石宕古道遗址的发现,见证了古时运石的艰辛,反映了鄞江地区劳动人民勤劳、智慧与结晶,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2010年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资料提供:海曙区文管所……[详细]
127、泥峙堰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泥峙堰
  泥峙堰位于海曙区横街镇溪下村赵家庄自然村剑峰山下,为四明山鄞西地区第二大水利屏障,是一座障庄家溪之水,阻洪蓄淡分流为作用的滚水坝。据谢国旗发表于《鄞州文史》第九辑的《鄞西古水利工程泥峙堰考》得悉,始于齐梁间为泥堰坝,至民国完全成为全石结构。 现存大坝呈梯形,南北向横跨于武陵溪与桃源溪段,长约45米,宽2.68米,东侧阶梯状,起牢固支撑作用,坝北侧设明暗渠以溉水以北田并配闸门。 泥峙堰历史悠久,是我区最早的大型水利设施之一,对研究我区乃至宁波的水利事业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2010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资料提供:海曙区文管所……[详细]
128、稼圃庄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稼圃庄
  稼圃庄位于海曙区高桥镇梁祝村梁祝文化公园,根据建筑风格判断为清代建筑。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由正屋及南侧石牌坊两部分构成。正屋屋顶硬山造,面宽三间,进深五柱七檩,穿斗式结构,檐柱施斗拱,檐梁为驼梁,施雀替饰卷草纹。正屋设前后天井,前天井东筑石库门,砖砌门楼,双扇门,门楼覆盖双坡板瓦,正脊起弧。石牌坊离屋19米,为单开间小牌楼全石结构,柱置狮子,下枋阳面刻“稼圃”二字,上置普柏枋,再上为双坡屋面,枋额二侧柱外置云翼,牌坊为后期新建。 稼圃庄格局完整,结构稳固,是一处典型的清代民居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014年7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十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详细]
宁波林宅
  时代:清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镇明路紫金巷,该宅坐北朝南,西临紫金卷,背依三支街,东近镇明路,西毗邻民居。在海曙区紫金街30号。清同治年间举人林钟峤、林钟华兄弟俩之住宅。整个住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由头门、照壁、二门、照壁、轿厅、前楼、中楼、后楼等组成,左右配以厢房。门楼、照壁、影壁等处均有精致的雕刻,现尚存砖雕170余幅,石雕、木雕50余幅。宅西南辟有小园,为“兰亭”,藏有明董其昌书,陈继儒题跋的“兰亭序”贴石二方。林宅是浙东地区现存的古代雕刻艺术最集中,最精致,内容最丰富的建筑之一,这些珍贵的雕刻艺术品对研究雕刻艺术、建筑装饰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详细]
四〇一军事坑道
  四〇一军事坑道位于海曙区梅龙村半坑自然村的东面,坐落在半坑山的山脚,当时因国防部战备需要,坑道于1954年开挖,并陆续建造至1974年,直至备战状态结束。因战争没有发生,该坑道也不曾使用,如今已废弃。 坑道为东西走向,几乎贯穿半个半坑山,总长达300多米,坑道里设施齐全,会议室、仓库、耳室、水池、机枪孔、排气孔等一一具备。进出口分别有三扇钢铸防弹门,厚达5厘米。在坑道的外面有一间办公室,共12开间,当时用来指挥作战。 军事坑道因备战需要而开挖,它见证了当时两岸紧张的对立关系,具有一定得历史意义。2010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详细]
汪洙墓道
  汪洙墓道位于鄞州区集士港镇四明山村石马湾山,墓道建于北宋时期。该墓及墓道坐西朝东,三面环山,墓道按自然地形成“N”形绕山而上,墓位于半山腰,破坏严重。墓道上尚存石马1件,长1.80米,背负锦鞍,造型古朴,雕刻简洁,半截埋入土中,风化程度严重。绕墓道而上为古墓平台,石砌的台坎和弧形的墓墙仍存,墓室平台上遗有墓前遗物石刻享亭残件两组,。该享亭体量不大,亭顶雕刻瓦楞,歇山顶正脊两头雕有兽头,石亭采用仿木结构的形式,亭子周围遗有斗拱、椽子等残件。汪洙:宋元符三年(1100)进士,自幼颖悟,文行醇备,人称汪先生。任明州教授,著有《神童诗》等。2007年9月公布为第八批鄞州区区级文保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详细]
宁波市人民大会堂
  宁波市人民大会堂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公园路186号。2017年1月,被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954年,主体建筑为大会堂坐西朝东,砖混结构,清水墙饰,采用传统的中轴线对称布局,门楼朝东,重檐歇山顶,上有牛腿承托楼檐枋,檐前施彩绘图案。人民大会堂为老市区仅存的1949年以来具有民族风格的代表性建筑。自1957年6月宁波市政协第二届委员会起历届人大、政协会议均在此举行,是老市区举行节日庆祝活动和会议的重要场所。人民大会堂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建筑上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而且作为宁波市人大政协的主要会场,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资料提供:海曙区文管所……[详细]
高丽使馆遗址
  明州与高丽的友好往来始于汉、三国时期。佛教东传,朝鲜半岛的新罗僧人来浙东拜佛求经。唐时,新罗海上贸易家张保皋来甬贸易时把浙东越窑窑工带回国,从此把制瓷技术传到了朝鲜半岛。到宋代,因北方受阻契丹,明州成了两国交往的主要口岸,彼此往来日趋频繁,为接待高丽使节和随同人员,报请宋朝廷批准,特建此馆。高丽使馆创建于北宋政和七年(1117),毁于金后南下(1130)。后在遗址这块土地上建立过酒都务、南宋宰相史浩的花园和宝奎庙,历史沧桑,古庙犹存,人们就把它作为遗址的标志性建筑。古庙迁建修复后开辟为遗址史迹陈列室,使之成为明州与高丽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窗口。 ……[详细]
134、永峰亭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峰亭
  永峰亭位于海曙区鄞江镇芸峰村水库脚自然村的东面,根据县志记载该亭始建于南宋末,民国初期重建。它是鄞州区境内名望最大的一座凉亭,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浙江省分县地图,该亭就有记载。永峰亭地处木阜山下,是鄞江至奉化古道的必经之路。亭子为穿心凉亭,面阔三间。亭内柱子为方形石柱,上接木质矮柱。石柱上刻有对联。据当地村民介绍,亭内右侧原设有神像:中设赵公元帅玄坛,上首设土地神,下首设蚕花仙子。永峰亭建成为古代从鄞江前往奉化的路人提供了歇息、避雨、遮阳的场所,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2010年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资料提供:海曙区文管所……[详细]
沅石沟“公馆”旧址
  沅石沟公馆旧址位于海曙区横街镇惠民村了舍自然村沅石沟西侧,据老革命翁绍初回忆,始建于1945年。公馆地面建筑已不存,仅留下地面平台及部分墙体结构,整个公馆东西长11米,南北宽4.6米,地面平整,墙体由自然块石垒砌而成,较为紧密。现公馆所在地已成为竹林。1945年,新四军江南部分北撤,为避免受到国民党破孩,坚持地下斗争,部分三五支队战士被迫转入山区,在深山老林中建立营地,美称为“公馆”,沅石沟公馆即为当时所建立。该公馆的发现,为研究我区的革命史又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实物例证,具有较高的历史教育价值。 2010年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