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海曙区旅游

海曙区文物古迹介绍

天一阁博物院
  天一阁位于宁波市天一街10号,在风光秀丽的月湖历史文化景区内。它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之间,原为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私人藏书楼,1982年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天一阁主人范钦,字尧卿,号东明,官至兵部右侍郎。他依据《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理论,取“以水克火”之意,把藏书楼定名为“天一阁”,阁前凿池,名“天一池”。范钦原藏书籍7万余卷,至解放前只剩1万3千多卷。保存下来的图书,绝大部分是明代的刻本和钞本,其中不少已是海内孤本,尤其是为数不少的明代地方志271种和明代科举录370种,更是研究我国明代历史的珍贵文献资料。同时,由于天一阁所具有的广泛的感召力,从本世纪50年代以来,陆续有一批藏书家将自己的藏书捐献给了天一阁,如张氏樵斋、朱氏别宥斋、孙氏蜗寄庐、杨氏清防阁、冯氏伏跗室等,现藏阁古籍达30余万卷,约1……[详细]
海曙楼(宁波鼓楼)
  鼓楼又称海曙楼,位于宁波市中山西路公园路口。海曙楼的基础是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所建的子城南城门,几经兴衰,几度易名。五代时,称“望海军门(楼),宋为“奉国军门(楼)”。到了元代,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拆城毁城,子城的南门——海曙楼自然也难逃劫难。元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又建城、楼,名“明远楼”,不久又被毁。明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太守黄永鼎重建。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倾圮欲堕,太守蔡贵易重建,使之面貌焕然一新,更名为“海曙楼”,沈一贯作碑记,董大晟作赋,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及以后多次重修,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除赋碑外,其余均被毁。现存的建筑是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重建。海曙楼又称“谯楼’’俗称“鼓楼”,置有刻漏,更鼓以报时。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新任鄞县县令王安石几次登楼,特为奉国军楼的刻漏作《新刻漏铭》:自古在昔,挈壶有职。匪器则弊,……[详细]
贺秘监祠
  贺秘监祠位于宁波海曙区柳汀街98号,为纪念唐代诗人贺知章而建,1981年12月被公布为海曙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四年(1865)修复。宋绍兴十四年(1144),郡守莫将在贺读书故地辟“逸老堂”以祀知章和李白。以后屡经兴废、更添,至元至正十九年(1359)始作祠专祀之。明洪武间(1368-1398)迁祠于今地。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会稽永兴县(肃山)人,唐证圣元年(695)举进士,以后累官至正授书监等职,天宝二年(743年)十二月,因病辞官还乡。贺知章既工文辞,也擅草隶,性旷夷,善谈说。平时嗜酒,与杜甫、李白等结为好友,至晚年尤加纵诞,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以邀游里巷为乐,醉后挥舞笔黑,顷刻间写好文章,惜乎他流传下来的墨迹极少。该祠建筑布局大气完整,又为名人专祠,对研究宁波地方史、文化史及建筑发展史具有一定的实物参考价值。……[详细]
天封塔
  天封塔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郡庙东南侧的大沙泥街,建于“唐武后天册万岁及万丰纪元时(公元695——696年)并建有天封寺,天封寺亦称“天封塔院”,始建于后汉乾祜三年(公元950年),一说建于后汉乾祜五年(公元952年)现尚存天王殿寺的西侧建有工匠们聚会的鲁班殿。天封塔因其建筑年代而命名。宋建炎间,毁子兵火,绍兴十四年(1144年)年重建。元泰定元年(1324年)又废圮,至顺元年又重修,明永乐十年(1412年)雷火击毁三层,同年重修。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巨风刮跑了塔顶,三十八年(1559年)又重修、屡圮屡治,到了清嘉庆三年(1798年)12月修塔时因灯失火,塔檐,平座拦干俱被焚毁,只剩砖砌的塔身。经过二百多年的风雨侵蚀,到近年塔身损坏严重,且发生倾斜,岌岌可危。为保护这一千年古塔,1984年落架重修。同时进行了考古发掘,经过考古工作的辛勤劳动,在地宫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如浑银鎏金塔,浑金鎏金……[详细]
白云庄和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墓
  白云庄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白云街道管江岸,始建于明代。它原为明末户部主事万泰的庄园,因其子万斯选著有《白云集》,人称白云先生,卒后葬于此地,故名“白云庄”。清康熙七年(1668年),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黄宗羲应万泰等邀请,先在万泰的广济街宅,后迁至延庆寺,康熙九年(1670年),迁至白云庄授徒讲学,开“证人书院”。清乾隆年间,黄宗羲的私淑弟子全祖望,为了区别于黄宗羲在绍兴的“证人书院”,特冠以“甬上”两字,称“甬上证人书院”。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州先生,余姚黄竹浦人。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倡导以经学为本,以史学为辅,独创“经世致用”为宗旨的学风,形成了我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史学派别——浙东学派,培养了一大批学术人才,其中就包括“布衣史家”万斯同,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全祖望。清朝末年,书院废圮。1934年甬人杨菊庭(贻诚)等访得书院和故居旧址……[详细]
徐时栋故居(烟屿楼)
  徐时栋故居,坐落在宁波月湖西岸边桂井巷口旁,古屋坐西朝东,五间二弄,上下二层,书藏楼上,他家住月湖烟屿洲,其藏书片名,有藏书六万卷,他不但收集名家的著作,还留心收集乡帮文献,并立有:勿卷脑,勿折角,勿唾揭,勿夹别纸,勿作枕头,勿巧式装潢,勿率意涂沫,勿出示俗子,勿久借他人.之约.徐时栋(1814-1873),字定宇,同叔,号柳泉,鄞县人(现宁波鄞州区),是清代浙东著名的学者、方志学家和藏书家.平生酷爱读书,更喜藏书,藏书万余卷,在月湖烟屿洲建烟雨楼,为其读书,著书藏书之所.有人说他“资性通敏,委己于学”.烟屿楼是他从小到大的读书之地,大约先他一百年前,被后人誉为“万宝全书”,也是徐时栋非常景仰的一代先哲谢山先生全祖望,就出生这条桂花飘香的街巷深处.烟屿楼,初名叫做恋湖书楼.徐时栋在自己的笔记里这样宣称:“吾十龄外即喜聚书.”在极年轻的时候,他颇有吟诗作对的天分,少年时就曾撰有《恋湖书楼诗余……[详细]
钱业会馆
  宁波钱业会馆位于市区东门口不远处的战船街10号。清同治三年(1864年)钱业同业组织形式称钱业会商处,在江厦一带滨江庙设有公所,曾毁于兵火,后于1862年由钱庄业筹资重建。至民国十二年(1923年)因原有公所“湫隘不足治事”乃购置建船厂跟(今战船街)“平津会”房屋及基地一方,兴建新会馆,即现在的钱业会馆,至1926年竣工。它是昔日宁波金融业聚会、交易的场所。始建于民国十四年,是一座占地1500余平方米,由前后二进,亭台楼阁、园林组成的中西式砖木结构建筑,其建筑风格别具特色:前进廊舍环绕;两旁石刻、碑记;中有戏台;后进议事厅,是旧时宁波金融业最高决策地。厅前亭园花草,清静幽雅,是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钱庄业的历史文化建筑。解放后,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馆内环1994年9月在钱业会馆原址,建成了“宁波钱币博物馆”,成为全国中等城市唯一的一家展品门类较为齐全的专业性的钱币博物馆,展出面积16……[详细]
伏跗室
  伏跗室,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孝闻街91号,是浙东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冯孟颛先生的藏书楼,“伏跗”之名源于《文选》王延寿《鲁灵先殿赋》“狡免蹦伏子榭侧”,意为“伏处乡里不求显,而致力于学”。冯孟颛(1886——1962年)名贞群,字曼孺,号伏跗居士,原籍慈溪,自幼好学,潜心攻读,后继其父“求恒斋”遗书二千册乃“弃嗜欲,节衣食,搜访攻典,”在当时世视古书雅记以为无用之际,精心搜罗明清以来宁波诸家私人藏书楼辗转流散之籍,汇集明清以来赵仙馆、董氏六一山房、柯氏近圣居、徐氏烟屿楼、赵氏贻谷堂、陈氏父则楼之书籍,手披目览,亲为修补,历六十余载,先后整理古籍近十一万卷,碑刻533品,藏书尤其善本,较珍贵的有宋刻本《名碑传州瑛之集》,元刻本《春秋属辞》,《乐府诗集》,明刻本《文随诗集》,以及多本名人手稿,如全祖望眉批的《鲒崎亭集》、姚梅们的《姚复庄诗文稿》抄本、史荣的《李长吉诗论》稿本等。1962年先生辞世前……[详细]
鹿窠摩崖石刻群
  鹿窠摩崖石刻群位于海曙区章水镇杖锡村,1986年5月28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鹿窠摩崖石刻群共9块,位于章水镇杖锡村的屏风岩、门前山、下溪岩、门后头山(百步阶)等处。屏风岩石刻,为长方形直立巨石,高4.5米,宽1.95米,厚3.2米,正面直镌“四明山心”四个隶书大字。每字字径为0、66×0、57米,字间距离为0、1米。从屏风岩西北行,至百步阶附近,两山之间竹木葱茏,一股涧溪奔出,为一块树仞高的巨石所阻,分道而下。涧旁多摩崖石刻,陡壁间有巨石三级,每级高树丈。第一级刻“三峡”二字,因似微型的长江三峡;在一股清泉涌出处刻有“浴心”二字;在溪水垂直下泻处刻有“醉泉”二字。第二级出,溪水由喧哗转为幽咽,从一洞下缓缓流出,石上刻“潺湲洞”三字。第三级处有一石桥横跨涧上,涧旁有一方柱形巨石,直刻“过云”二字,乡人称“过云岩”。鹿窠村前的门前山上有佛手岩,岩上刻有“心经者,非成莲式和尚洗出”、“宝……[详细]
中共宁波地委旧址纪念馆
  大革命时期中共宁波地委旧址纪念馆,原为启明女中所在地丝巷弄星云坊(后为丝户巷17号),1994年城区改造时向西迁移50米至现址(解放南路新街小区新巷34幢楼右侧)。1925年二三月间,中共宁波支部成立,支部设在宁波城区醋务桥的启明女中内。8月,改为中共宁波独立支部,机关地址随启明女中迁至丝巷弄星云坊。1926年1月在这幢房子内召开了中共宁波全地方第一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宁波地方执行委员会,此处即为中共宁波地委机关所在地,是宁波最早的党、团机关秘密驻地。1991年中共宁波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为重要革命遗址予以保护,并设宁波地方党史陈列室。1994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95年5月被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宁波市第一批市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纪念馆共设两个展室,陈列了大量珍贵的图片,并附注文字说明,展示了大革命……[详细]
宁波中山公园
  宁波中山公园位于宁波市海曙区解放北路,现为中山广场的一部分。最早为宁波衙署所在地,1927年春,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二周年之际,有人提议,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建造一座中山公园,立即得到了甬城社会各界人士的赞同。公园地址选定在旧道署、后乐园、府后山一带,占地约60亩,并于当年夏天动工。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耗资11万余元,于1929年秋公园落成。共建造各式房屋21座、亭台4个、牌坊2座、廊3条、桥5座。其中的独秀山为明代遗物,尊经阁为宁波府学迁建。1998年初,中山公园与宁波市体育场区域建成中山广场,迅速崛起成为群众性广场文化演出活动的“龙头”,成为展示宁波城市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自1999年起,中山公园连年被宁波市大活动办公室授予“广场文化活动先进单位”。目前,中山公园原址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宁波市海曙区公园路类型:城市公园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信息:免……[详细]
芦家桥遗址
  芦家桥遗址位于海曙区古林镇三星村上下陈自然村,东距芦家桥约150米,土名庵基盘。遗址东面延伸至芦家桥民宅下,西面大体以上下陈村民宅东墙为界,南端距段梅公路约13-85米不等,北端由河北岸向北延伸至鱼塘和养鸡场后院,已位于古林镇三星村上下陈自然村,东距芦家桥约150米,土名庵基盘。遗址东面延伸至芦家桥民宅下,西面大体以上下陈村民宅东墙为界,南端距段梅公路约13-85米不等,北端由河北岸向北延伸至鱼塘和养鸡场后院,已探明的遗址总面积24000米2,由东、西两个区块组成,二者相距30米左右。其中西区东西长约220米,南北宽10-168米不等,面积22000米2;东区因向东北延伸至芦家桥旁密集的民居下,已探明南北长约80米,东西最宽处32米,面积约为2000米2。经2009年上半年的勘探,芦家桥遗址层位堆积共分5层,其主要文化层位于第四层,主要堆积物为各式陶片、木屑、木块、木碳、稻壳等。 芦家桥遗……[详细]
溪隐庄古遗址
  溪隐庄古遗址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四明山村,水井底隔山土地堂。根据宁波出版社出版的《范钦评传》载,范正辂葬鄞西水井底溪隐庄,土名隔山。范钦《天一阁集》有“溪隐山庄”诗多首,庄后有范正辂墓,范正辂正是范钦的后裔,所以溪隐庄无疑是范钦官场失意后的隐居之地。现溪隐庄地面建筑已毁,但遗址仅存的地基遗存已足够证明这里曾是庄院。今可见遗址中有前后三个基址,且后挡土墙较高,墙下中心有水池,整个遗址占地面积约1365平方米,现遗址表面已改为竹林。 《明实录•世宗》卷四百八十九页载:“嘉靖三十九年十月壬子……吏部覆言:‘钦被劾,罪当行勘;伊志履任方新,当责其后功’。得旨:‘伊志留用,钦回籍听勘’。”那时范钦才55岁,而从兵部“副尚书”级别时被人诬陷落职,虽未正式定罪而“回籍听勘”。这是范钦在官场命运中已经受到足够的伤害,因其还是年富力强时期,在不甘心中找到了这处山中的隐居之所,后来又在城中……[详细]
宋徽宗御笔碑
  宋徽宗御笔碑位于海曙区集仕港镇广德庵内,2005年4月5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共二通,前一通碑额为“省降御笔”四字,立于宋政和八年(1118)。其内容为楼异(宋明州太守)关于废广德湖,填湖造田的奏请及圣上(徽宗)的批复。该碑通高2.80米,宽1.12米,厚0.29米;全文16行,每行20字左右;碑首呈漫圆形,正中长方框内阴刻“省降御笔”四字,四周雕琢一对高浮雕无角蟠龙,龙头朝下,龙体鳞甲圆浑滚转,颇具气势。碑体两侧线刻盘旋缠绕的云龙花边,十分精致。碑文自上而下分段书写,下部字迹大半漫漶难识,上部清晰可读,后一通碑额为“御笔”二字,立于宋政和九年(1119),碑文内容为宋徽宗给当时明州太守楼异的敕谕与楼异为建造高丽使馆之事。此碑通高1.37米,宽1.10米,厚0.29米;全文13行,每行26字左右;碑首亦成漫圆形,正中长方框内阴刻“御笔”两字,四周的雕琢及碑体两侧线刻与“省降御笔”碑基……[详细]
星光沈氏宗祠(沈光文纪念馆)
  沈氏宗祠(沈光文纪念馆)位于海曙区石碶街道星光村。1992年9月3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沈氏宗祠位居街中心,周围有保佑观,曲辕坊,瑞光楼,常乐寺等历史遗迹。宗祠黑墙青瓦,乌漆台门。大门朝西,门楼瓦脊呈元宝形而微翘,两头刻有吉祥图纹。黑边白墙嵌立体篆书“沈氏宗祠”。宗祠原有头门、中厅、大厅,通进深28.4米,宽12.90米。现头门、中厅已圯。其地面由石块、石板、错逢平铺成或改为绿地。仅存的大厅为三开间硬山造,通进深9.30米,中间为抬梁结构,共有立柱18根。中间前2根立柱柱脚为青石制莲花状,其他均为一般形状。大厅屋脊突兀,中间立砖雕一“福”字及图案。墙檐高翘,檐头镌有万年青,太阳花等纹饰。厅正中塑有沈光文立像,高3米,用花岗石雕琢而成。塑像手持书卷,坚毅肃穆,站立在海礁之上,面向前方凝目遥望,流露出“望月家千里,怀人水一湾……”、“舟逢北人来,借问儿时怀”的忧国思乡之情。沈氏宗祠真实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