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旅游

福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池坑溪岭亭
  池坑溪岭亭溪岭亭位于廷坪乡池坑村上湾与横洋自然村的交界路口。亭子坐东朝西,面阔四柱三间,宽5.15米;进深六柱,长7.2米;歇山顶,高4.78米。亭后辟有0-式神龛,龛桌上摆着两个清代青石香炉,分别刻有明确的纪年“清光绪辛丑年”和“清同治十一年”,其中一个还阴刻着楷书“溪岭亭”。神龛中间供着道教的玄天上帝,又称真武神。据闽侯县博物馆馆长曾江介绍,此亭应该是为过往行人提供避暑躲雨场所而建,历经四五百年风雨侵袭,它仍然屹立不倒,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明代建筑风貌。201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422、济美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美桥
  济美桥位于福州市马尾区君竹村,宋景佑五年(1038年)建,清雍正、嘉庆、同治年间多次重修。东西走向,石构,单孔,平梁式,全长8.6米,宽2.5米。望柱方形,条石栏杆。两端铺设4级台阶,栏板上有“济美桥”和历代重修题刻。宋刻在桥面上:“时景佑五年戊寅岁九月二十日”。清代纪年刻在柱上:“同治六年季秋立”,“任光广子孙重修”;“嘉庆壬戌年”,“时孟夏吉旦”,“里人任克广”,“子孙重建”。保存较好。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闽侯木拱廊桥—龙津桥、坑坪桥、远济桥
  闽侯木拱廊桥—龙津桥、坑坪桥、远济桥位于龙津桥:闽侯县廷坪乡流源村南东源溪上,坑坪桥:闽侯县廷坪乡坑坪村,远济桥:闽侯县白沙镇联坑村东大穆溪上,年代为明、清。简介:龙津桥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清乾隆、道光年间重修。单孔木拱廊桥,东西走向,全长33米,宽4.3米。石构桥堍,廊屋11间,每间用4柱,抬梁式梁架,歇山顶,两旁置长凳、直棂栏杆和挡风板。坑坪桥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单孔木拱廊桥,东北西南走向,全长26.1米,宽4.65米。石构桥堍。廊屋9间,每间用4柱,抬梁式梁架,歇山顶,两旁设直棂木栏杆、板凳和遮风板。远济桥又名石陌桥,建于清光绪壬辰年(1892),单孔木拱廊桥,南北走向,全长32.4米,宽5米。桥堍以天然岩石为基,用块石垒砌而成。廊屋11间,每间用4柱,穿斗式梁架,歇山顶,两旁设木栏杆、板凳和遮风板。2013年,闽侯木拱廊桥—龙津桥、坑坪桥、远济桥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详细]
侯官镇国宝塔
  侯官镇国宝塔位于闽侯县上街镇侯官村,年代为五代。简介:俗称护镇塔、浮镇塔,五代闽国时期建,占地面积约20平方米。七层方形楼阁式实心石塔,通高7.5米,由塔基、须弥座、七层塔身和塔刹等部分组成。第一层东面阴刻“镇国宝塔”。第四层北面阴刻“皇帝万岁”。1984年考古清理,从塔地窖出土有五代闽国时期的铅、铁、铜铸“开元通宝”钱及铜镜等遗物。镇国宝塔是福建省内年代较早、保存较好、考古材料丰富的实心石塔。2013年,侯官镇国宝塔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北至闽江畔,西外延20米,南至邱阳河。……[详细]
侯德榜故居
  侯德榜故居年代:清座落地点:福州市台江区宁化街道宁化新村二里简介:清代木结构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侯德榜出生及青少年时期居住于此。侯德榜(1890~1974),福州人,著名化学家,他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使原料利用率提高到96%,对制碱工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保护范围:围墙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侯德榜故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426、金山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山堂
  金山堂年代:清座落地点:永泰县洑口乡洑口村简介:占地面积1650.8平方米,建筑面积513.86平方米。面阔七间,进深九柱,穿斗式木结构,歇山顶。由大厅、左右厢房、天井及左右书院组成。保护范围:东至围墙路,西至围墙邻竹林,南至林传广菜地,北至校围墙。2009年,金山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樟板乡贤第
  樟板乡贤第年代:清座落地点:永泰县同安镇樟坂村简介:清代后期建,整体建筑保存完好,由屋前池塘、上下厅及左右护厝、后部横屋组成,总面积2737.82平方米。主厅面阔七间,两侧有回廊,进深七柱,前出游廊并有后廊,装修精致。为清代著名理学家、咸丰元年特赐进士、乡贤余潜士的故居。余潜士及其儿媳张瑞贞均为著名教育家,其门人弟子等在闽台二地有较大影响。附属文物有余潜士墓、张太君墓。保护范围:余潜士故居:东至围墙外公路边,西至旧围墙,南至龙乾原生产队仓库,北至停厝外墙滴水沟;余潜士墓:东至水库边,西南北三向均由墓碑中心点起各延伸20.5米;张太君墓:东至余金华厝滴水沟,西至仑顶,南至山坡,北至张守丹厝滴水沟。2009年,樟板乡贤第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方壶岩摩崖石刻
  方壶岩摩崖石刻年代:宋~清座落地点:福州市永泰县盘谷乡水尾村简介:现存宋至清摩崖题刻十二方,有王用文、曹学佺、王大壮、张大韶、沈野等人的题刻,为研究福建地方社会、风俗历史以及张圣君信仰起源,提供重要实物资料。附属文物方壶寺是张圣君信仰文化的发祥地,是闽台张圣君信仰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保护范围:东至路,西至狮子岩顶,南至天池口直上,北至门庭牌坊。2009年,方壶岩摩崖石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花丘遗址
  东花丘遗址年代: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地址:平潭县平原镇山显美村南垄自然村简介:根据考古调查勘探,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出土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早期的夹砂陶、印纹硬陶等陶片以及石锛等石器,另有大量布局规整的柱洞遗迹,表明东花丘遗址是一处从壳丘头文化至黄土仑文化时期的史前聚落遗址。保护范围:东至断坎处,南至公路下面50米,西至壳丘头遗址东侧壕沟,北至山坡顶部。2018年,东花丘遗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平潭龟山遗址
  龟山遗址年代: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地址:平潭县平原镇上攀村简介:遗址南北长约520米,东西宽约250米,面积约13万平方米。有贝壳文化层堆积,内含大量陶片石器等。经过探方试掘上部有成层陶片堆积,出土典型的黄土仑时期陶器;下部为贝壳层堆积,出土昙石山文化夹砂陶片。经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5500-3200年。保护范围:东至山脚,南至上攀村石头厝,西至上攀村民居,北至两山包交界处。2018年,平潭龟山遗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美国驻福州领事馆办公楼
  美国驻福州领事馆办公楼位于仓山区麦园路84号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内,为美国领事馆旧址。原址建筑可追溯至19世纪中叶。美国领事馆约于1930-1937年间迁入。根据建筑形态和现存资料,建筑可能经过改建。2013年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领事馆办公楼是一座两层带地下室的砖木结构建筑,正面朝南,立面两开间,以方形仿罗马塔司干柱式分隔。东开间呈弧形突出,在中央窗户两侧有两棵半圆形倚壁塔司干柱式;西开间为两层柱廊,中央两棵圆形罗马塔司干柱式。柱式上置额枋,上为仿希腊式檐口,上为组合型四坡顶小青瓦屋面,弧形墙部分有女儿墙。因地形缘故,地下室的东面及北面开敞,其东面突出石砌拱券外廊,平顶,宽3米,立面4开间,开间宽3.20米,高3.90米。室内中部厅道,南北两侧各两个房间,功能为厨房及杂物间。南北两面室外均有楼梯上一层,石踏步傍外墙。……[详细]
王麒故居
  王麒故居年代:清座落地点:福州市鼓楼区南街街道塔巷简介: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225平方米,由西边的主落与东侧花厅组成。驼峰、斗拱、悬钟、雀替均雕刻精细,墙头灰塑图案精美,园林采用象形的假山石和灰塑等塑造。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王麒故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衍故居
  陈衍故居年代:清座落地点:福州市鼓楼区南街街道文儒坊大光里简介:原有四个区,现仅存老屋五间、东面二层的楼房和厨房等。陈衍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为刘铭传在台湾开疆拓域及管理、建筑等贡献了很大力量;一生著作众多,主要有《石遗室诗话》、《福建通志》等。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陈衍故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盖洋三对厝
  盖洋三对厝位于永泰县盖洋乡盖洋村,年代为清。简介:三对厝为郑汝器、郑汝训、郑汝诚三兄弟所建,分别为庆园厝、祥园厝、隆园厝。庆园厝始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占地面积约1902平方米,总面阔54.3米,总进深38.1米,堂横式格局。由厝前石铺通道、矮围墙及照壁、风水门庭、书院、内风水门庭、内空坪、正堂、厢房、双护厝及书斋、后轩、后楼等组成。祥园厝始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占地面积约2232.5平方米,总面阔59米,总进深41.5米,堂横式格局。由厝前石铺通道、矮围墙及照壁、风水门庭、书院、内风水门庭、内空坪、正堂、厢房、双护厝及书斋、后轩、后楼等组成。隆园厝建于清嘉庆十年至二十年(1805-1815),占地面积约3588.6平方米,总面阔79.8米,总进深34.1米,堂横式格局,大小房间计200多间。由厝前石铺通道、牛刀石椭圆形放生池、旱门、空坪、排房及下堂、插屏门、天井厢房、正堂、护……[详细]
435、乐群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乐群楼
  位于仓山区仓前街道麦园路社区的乐群路8号,由仓前山附近各外国领事馆集资兴建,以英国为主。抗战期间,为日本人霸占。乐群楼始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1859年落成,为二层砖木结构,殖民地券廊式风格建筑;建筑平面东偏南12度,占地面积约619.69平方米,宽19.83米,长31.25米,高18米。乐群楼是中国最早的西式娱乐建筑和洋人俱乐部,乐群路也因乐群楼而得名。其英文名“FoochowClub”非常著名,常见于英文书籍、记录和往来信件中。2013年,乐群楼作为“烟台山近代建筑群”的一部分,公布为福建省级文保单位。始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1859年落成。根据RobertNield的记载,1877年左右乐群楼成为专门带有娱乐性质的“俱乐部”。1941、1944福州二次沦陷期间,日军占据乐群楼,将抓到的妇女关在外侨俱乐部,供其-,暴行骇人听闻。1950年代,在福州的外籍人士被驱逐出境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