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旅游

福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冶山摩崖石刻
  泉山摩崖题刻,也称冶山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街道中山路冶山(泉山)。泉山,又名冶山、将军山,史载为闽越王无诸(越王勾践的后裔)的都城所在。摩崖石刻刻于清到民国。冶山顶有“越壑桥”、“望京山”等景名题刻,皆陈衍书;另有黎元洪书“洛社遗风”、“杨树庄书”、“剑胆琴心”等刻石。山上“山阴亭”题刻,旁署“唐刺史裴次元建,昆陵刘溥修,侯官张国治书,闽侯欧阳英重修”。还有“唐裴刺史球场故址”、“一曲”至“九曲”等石刻共50处。另有“冶山古迹”题刻镌刻在冶山西侧护坡墙上四块0.60米见方的花岗石上,楷书,横刻,为清代福州郡守何如莲书。保护范围:冶山全山。2018年,冶山摩崖石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林浦泰山宫
  林浦泰山宫年代:清座落地点: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濂江村简介:南宋德祐二年(1276),南逃的宋端宗曾以此作为行宫。清代重修。建筑面积1210平方米,占地面积1694平方米,西偏南10度。由门亭、将军殿、大殿、厢楼、戏台等组成。歇山顶,门亭建在高台上,两旁砌台阶,亭顶藻井华丽,饰有丹凤朝阳和双龙戏珠图案。大殿封火山墙,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前有戏台,左右看楼。左侧为总管庙,右侧为天后宫。泰山宫祀泰山(南宋皇帝)及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等名臣。庙两侧有辕门,庙前有埕,周以石围栏,栏柱刻有元代纪年。1992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朱紫坊陈兆锵故居
  朱紫坊陈兆锵故居位于福州鼓楼区朱紫坊(门牌48号),建于清初,嘉庆及光绪间重修,坐南朝北,四面围墙,共三进,门头三间排的木构房,从门头厅入石框门,三面环廊,廊下天井。第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大厅用插屏门隔成前后厅,前厅的正面的壁坊上挂有慈禧太后赠赏“浩封盒”,两旁厢房门窗户扇皆为楠木加工而成。第二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同样隔为前后厅,前天井两旁有披榭。从二进西侧有小门通第三进石门,有天井,三间排厅堂。厅里有一块石块形似-,传说的-穴就在这里。2013年征收之后,空置。2018年5月造访该故居,正在进行大修,预计10月份完成修复。老建筑爱好者“走失的科文”在第二进内发现“真神堂”匾额一块(长1.08米宽0.48米),疑为已拆除的茶亭“真神堂”遗物。……[详细]
福州安澜会馆
  福州安澜会馆年代:清座落地点:福州市仓山区仓前街道仓前路简介:又名浙江会馆、上北馆。清乾隆四十年(1775)始建,原为浙人在闽经商及官员、名人聚集之处。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建筑前后二落,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七柱,重檐歇山顶;正殿前为戏台,两侧为双层廊房。会馆右侧为孙文靖(孙尔准)公祠,立有《孙文靖碑记》,记述孙尔准修福州小西湖及兴化木兰陂等事迹。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15米。2009年,福州安澜会馆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85、庆园厝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庆园厝
  庆园厝始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占地面积约1902平方米,总面阔54.3米,总进深38.1米,堂横式格局。由厝前石铺通道、矮围墙及照壁、风水门庭、书院、内风水门庭、内空坪、正堂、厢房、双护厝及书斋、后轩、后楼等组成。2018年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宝林寺法堂
  宝林寺法堂年代:唐、清座落地点:连江县丹阳镇坂顶宝林村简介:始建于唐大和五年(837年),寺院历经兴废。原有13座殿堂,现尚存唐代大殿须弥座、15根高4.4米的石柱等。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住持隆悟大师率弟子募缘重建法堂。乾隆十年(1745年),殿宇尽毁于火。宣统三年重建法堂及两厢僧房,留存于今。1999年在原有须弥座、石柱的基础上,重建了新的大雄宝殿等建筑。宝林寺是连江县有史记载的一座千年名刹,《三山志》誉之为福建四大丛林之一。连江县第一位进士唐代礼部尚书张莹曾在寺中就读,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也曾在此讲学。寺中存有清康熙帝御书的“敕赐大中宝林禅寺”碑。来保护范围:东至唐代张氏墓,约200米;西至降虎峰、石崖题刻,约150米;南至机耕水泥路;北至观音堂后山。2009年,宝林寺法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87、祥园厝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祥园厝
  祥园厝始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占地面积约2232.5平方米,总面阔59米,总进深41.5米,堂横式格局。由厝前石铺通道、矮围墙及照壁、风水门庭、书院、内风水门庭、内空坪、正堂、厢房、双护厝及书斋、后轩、后楼等组成。2018年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88、隆园厝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隆园厝
  隆园厝建于清嘉庆十年至二十年(1805-1815),占地面积约3588.6平方米,总面阔79.8米,总进深34.1米,堂横式格局,大小房间计200多间。由厝前石铺通道、牛刀石椭圆形放生池、旱门、空坪、排房及下堂、插屏门、天井厢房、正堂、护厝、书院、牛栏等组成。2018年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89、仙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塔
  仙塔年代:唐座落地点:连江县凤城镇仙塔街仙塔位于连江县凤城镇仙塔街,共二层,高9.2米,花岗石干砌,楼阁式空心八角形结构。塔座高1.2米,周边雕刻波纹和莲花瓣图案,以及双狮、天马和奔鹿等浮雕。第一层高4米,莲花蕊托顶,有龙首吐珠、缠枝莲花和双凤朝阳等各种花纹,雕刻精致。内有砌窗形佛龛,配上青石坐佛。南面有门,拾级而上,通往二层。第二层高4米,塔身按比例稍缩,嵌刻简朴,南门镌刻柱联“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妙法莲花经”,门额刻“悉达多密坦”。北门两边各竖一尊青石雕刻的武士像。武士高1.80余米,高大威武,身材健硕,给人以雄壮魁伟之美感。保护范围:塔周边各向外延伸10米。2009年,仙塔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闽安协台衙门
  闽安协台衙门年代:清座落地点: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闽安村简介:宋代始建,为监镇卫,元为巡检司;清代重建,为协台衙门,管理水师,又厘海关,为闽省南北盐馆总卡。建筑由门楼、仪门厅、正厅和后堂组成,占地面积1768平方米。正厅面阔五间,进深六柱,明间两侧抬梁减中柱。院内有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镌刻“英军犯顺厦门报警”石碑等。保护范围:北至照墙外5米,南至闽安小学校舍,东、西至闽安小学围墙。2009年,闽安协台衙门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林如楚故居
  林如楚故居,俗称尾衙,是水西林主街最后的一落,是林春泽长孙林如楚的故居,也称为“且闲堂”。林如楚(1543-1623),字道茂,号碧麓,福建候官县(今福建福州)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授刑部主事。曾督学广东,好贤能,得士甚多。官终工部尚书。万历四十七年(1619)五月致仕。天启三年卒,年八十一。有《碧麓堂集》。……[详细]
蒲边将军堂
  蒲边将军堂位于永泰县葛岭镇蒲边村,将军堂占地约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0平方米。由过廊、庙墙、天井、回廊、正殿、神龛等组成,主体结构为明代中期建筑物(存疑)。石木结构的过廊(从前村民进出村庄必经之路)与正殿结合的建筑形制,属永泰仅有一处;另与观音庙、土地庙、猎神庙、桃源宫形成庙宇群,错落有致的分布属福建所罕见;庙宇群完美掩映在参天古木中属福州地区所没有。将军堂庙宇群是永泰农耕文化、民间宗教信仰现存不可多得的实物佐证。2018年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93、美志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美志楼
  美志楼位于仓山区仓前街道麦园社区的福州高级中学内,建于清末。原为鹤龄英华书院(现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前身)建筑群的一部分,系为纪念英华书院第二任校长施美志先生(GeorgeBloodSmyth)而建造,故又名“施教室”。现为福州高级中学图书馆。占地面积535平方米,南偏西15度,殖民地券廊风格。建筑共三层,地下室一层。长27.54米,宽19.426米,高17.285米。2013年作为“烟台山近代建筑群”的一部分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81年,美以美会得到信徒张鹤龄(福建南安人,《福建美以美会年史》载为“鹭江人”)的办学捐款1万银元,购买了仓山乐群路1号有利银行行址面积14674平方米的土地,建造了新校舍建筑群,建立鹤龄英华书院。建成后的英华书院包括鹤龄楼、美志楼、力礼堂和钟楼等建筑。其中鹤龄楼应为原有利银行办公楼,其他建筑则为后期兴建。建筑群中的美志楼又称“施教室”,是为纪念英华……[详细]
394、星安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星安桥
  星安桥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双杭街道星河巷。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西元1786年)、清嘉庆十年(西元1805年)、光绪十六年(西元1890年)、宣统二年(西元1910年)和民国l4年(公元1925年)多次重修。石构,二墩三孔,不等跨,墩船形,桥长100米,跨长18米,宽2.1米,已淤塞两孔,桥梁二侧石板有“乾隆丙午新建”、“嘉庆乙丑年重修”、“垂裕堂张重修憔善社监督”等题刻。周围环境破坏较严重。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星安桥曾经是福州著名的“南台十景”之“三桥渔火”中的一桥。据传,当年星安桥是入福州城的重要通道之一。古时从仓前山龙潭角搭渡过闽江,在苍霞洲渡头上岸,星安桥是入城通往陆路的唯一通道,上龙岭顶,分路入城,或西去洪塘。那时候,三桥周围聚居了无数的渔民。夜晚,从桥上远眺,万家渔火闪烁,水天相照。明代有诗人写诗赞道:“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部帆樯近半牛。”可见,当年这里的夜晚景致美不胜收……[详细]
395、下坂厝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坂厝
  下坂厝位于永泰县下坂村下坂20号,年代为清。简介:建于清乾隆至嘉庆年间(1736-1820),坐西朝东,前临东坡溪,规模宏大,四周围墙围合,中轴线上由前及后依次有前坪、前厅、中天井及厢房、大厅、化胎等,中轴建筑左右两侧原各有两列横屋,左侧横屋以外拓为花园,今右二横屋已无存,现存建筑通面阔约106.95米、通进深约57.25米,占地面积约5220平方米。保护范围:东至东坡渠,西至后围墙外10米,南至本厝小路外10米,北至村水泥路。2018年,下坂厝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