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台江区旅游

台江区文物古迹介绍

陈文龙纪念馆
  陈文龙纪念馆位于台江区下杭路,总占地1200平方米,恢复了“海神”陈文龙尚书庙原有的亲水性特点,保持明清建筑形制和风格;有康熙、嘉庆、道光皇帝的三方御碑和9方总督、巡抚等褒扬陈文龙的牌匾;有乾隆到民国时期的14方石碑刻;有41斤重的乾隆年间铸制的镇庙狮钮铁印等,形成了集民俗、宗教、旅游活动为一体的新景观。陈文龙(公元1232-1277年)原名子龙,字君贲、德刚,福州兴化(今福建莆田)人,宋咸淳五年(1269)戊辰科状元,宋度宗赐名文龙。因丞相贾似道爱其文,对其极为赏识器重,但陈文龙并不以为然。后由于陈文龙刚直不阿、为官清正廉洁、处处以社稷为重、正直敢言。(1260年)忽心烈被拥立为大汗,此后元军开始攻宋,从(1267年)元军主帅阿术开始进攻襄阳直至(1273年)襄阳失守后,陈文龙上 书痛责贾似道用人不当,并请罢黄五石、范文虎、赵潜等人。贾似道大怒,将陈文龙贬官抚州,又指使台臣季可上 书弹劾……[详细]
中共闽浙赣省委太平山联络总站旧址
  中共闽浙赣省委太平山联络总站旧址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太平山山仔里16号。1944年,为贯彻中共华中局关于“掩蔽精干、积聚力量、等待时机”的方针,坚持武装斗争和白区工作相结合的原则,中共福建省委和中共闽江工委决定在福州设立地下交通联络站,加强与各地委的联络。经过周密考察,最终选择了在省委机关负责电台工作的高振洋胞兄高振云的潭尾街同和杂货行作为据点。省委先后派出苏华、饶刚生、陈德义、魏雪馨、陈辉明等人来福州负责联络和开展城市工作。1946年上半年,发展了宋子云、高振诚加入组织。不久,由于对敌斗争的需要,联络总站移至宋、高的家乡太平山(山仔里)。此后,太平山(包括潭尾街、山仔里)交通联络总站成为党在恢复城市工作时期接待和掩护省委、地委主要领导干部的来往、住宿,并负责他们保密保卫的常设机构。联络总站建立后,主要工作先由饶刚生负责,后由宋子云接替,高振诚协助。首先是积极发展党组织。1946年,发展了高振……[详细]
闽江轮船公司党支部旧址
  闽江轮船公司党支部旧址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中平路151号(原79号)。1945年夏,中共福建省委决定成立闽江工委,派庄征到福州开展城市工作。当时担任交通员的张章淦曾利用其叔父张依铀在闽轮修造厂当工人之便,在工人中积极开展活动。苏华等鉴于闽江航线在沟通福州与闽北的南平、古田、建瓯根据地等方面的重要性,十分重视在闽江轮船公司内部发展组织,并要求梁宝通注意发展船上的党员。根据上级指示,梁宝通先后在“开封”“西藏”“兰州”号客货轮上当助机,将伊立惠、陈梅惠、姚连香3人吸收为中共党员。-1946年经批准成立党支部,梁宝通为支部书记。闽江轮船公司党支部成立后,在团结带领群众反对国民党-派的斗争中,不断得到发展壮大,党支部先后发展党员18名。闽江轮船公司地下党支部是抗战胜利初期中共福建省委直接在福州产业工人中建立的一个基层党组织,党支部和上级党组织十分注意加强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为党……[详细]
青年会地下秘密交通站旧址
  青年会地下秘密交通站旧址位于福州市台江区江滨西大道357号。1910年,62岁的闽籍爱国侨领黄乃裳接任福州基督教青年会会长后,为让青年会成员有个固定的活动会所,便于联络各界人士,黄乃裳亲自捐款45000元以购置地皮,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捐资12万美元,用于建筑费用,于民国5年(公元1916年)在台江苍霞洲选址建造成福州基督教青年会所。会所大楼濒临闽江万寿桥畔,规模宏大,气派非凡,曾是福州近代最早、最大的一座综合大楼。抗战胜利后,中共福建省委在该会所401号房美国新闻处驻榕特派员办公室设立了地下秘密交通站,成立了特别支部,支部书记由福州市委书记孙道华兼任,成员有傅孙焕、陈文相、蔡龙同。在青年会401、403房住过的有闽浙赣区党委书记曾镜冰等。1948年下半年,中共中央社会部福建负责人谢筱迪来福州时,也是先住在青年会。地下党员蔡龙同是地下交通员、联络员,他是美国新闻处的驻榕特派员,利用美新闻……[详细]
飞甍临江观音阁
  飞甍临江观音阁敖江流水,碧绿澄静,两岸绿树,苍翠葱郁。观音阁位于敖江北岸的宝华山下,依水背山,显得淡雅、古朴而宁静。春暖时节,依阁而望,敖江0,荡人心襟。对岸文笔山巍然而立,烟雾中若隐若现,青峰倒影,随波轻漾。在茂林修竹和芭蕉叶丛中,观音阁是一座极富诗情画意的古刹。大凡古刹名寺,扬名各有其因。有的因大德高僧而扬名,有的因风景秀丽而扬名,有的因神奇传说而扬名。连江县城西郊观音阁,因一场文人盛会而留名千秋。观音阁,又名大士阁(见图),供奉观世音菩萨。县志记载,“唐大中元年(847年)建。宋乾道二年(1166年)陈庆寿等募修”。此后,历代皆有维修,院内有勒石记载。跨过小桥,进入观音阁门楼。拾阶而上,迎面正殿香烟缭绕。中间端坐观音菩萨塑像,手执杨柳,慈眼善目。背后紫竹丛林的壁画,烘托着佛教的清静祥和。佛像上方挂一横匾,上写“南海慈航”。两旁是一副佛教楹联,“五蕴悟真空,紫竹白云参妙谛;六根消夙障,……[详细]
上下杭商号建筑群
  上下杭商号建筑群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上下杭街道,年代为清—民国。简介:清—民国年间建。由成康参号、黄恒盛布店、罗氏绸布庄、生顺茶栈旧址等组成。其中:咸康参号旧址,位于下杭路,民国建筑,坐南朝北,共三层,占地面积275平方米;前设营业大厅,后有药材仓库和住所;圆卷顶石门框,一层为敞厅,左右各有楼梯通往二、三层,二、三层中间留空,顶部为“玻璃天”,三面通廊,房门开向通廊。咸康参号是民国时期螺洲张桂荣、张桂丹兄弟开办的一家大药铺。黄恒盛布店旧址,位于上杭路,民国建筑,坐南朝北,共二层,砖混结构,周以青砖墙,占地面积277平方米,北侧墙体为欧洲哥特式,白花岗岩条石砌成,中开圆弧顶石门框;一层内部为敞厅,设为营业场所,楼梯设南侧靠墙处;二层中间留空,顶部为“玻璃天”,四周通廊,房门开向通廊。二层墙体中设一圆形漏窗,两侧立一对多立克石柱,楼顶女墙环绕。罗氏绸布庄旧址,位于下杭路,清末建筑,坐南朝北,共三进……[详细]
生顺茶栈旧址
  生顺茶栈旧址位于台江区下杭路238号,原为清末民国初双杭茶帮首领长乐欧阳氏家族产业,集茶厂、毛茶收购站、成茶仓库、茶农客栈、茶王宅院于一体。欧阳氏家族先后有5人参加中共地下组织,至1949年此地一直是中共地下组织的活动据点、交通站。2013年1月作为“上下杭商号建筑群”的一部分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始建时间不详。欧阳家族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由长乐移业到此,开设“恒元堂”茅茶帮的“生顺茶栈”。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欧阳家族由长乐移业在福州下靛街(下杭路西端),开设“恒元堂”茅茶帮的“生顺茶栈”。20世纪初,印度、印尼、日本等国各自创立茶市,夺取了福州茶叶在海外部分市场,但“生顺”业务尚能平衡发展。抗战初期,因东北市场中断,“生顺”茶栈转口香港外销,也尚有利可图。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东南亚、香港相继沦陷,加上国民党官僚控制垄断市场,冲击了福州民营茶帮,“生顺”茶栈的外销几乎停顿,……[详细]
下杭路曾氏祠堂
  下杭路曾氏祠堂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下杭路196号,该地原为王莲莲丈夫郑诚家族所有,后售予清末民国福州第一大纸行老板曾文乾。曾购房后由其堂弟曾文敏督工建造曾氏祠堂,为福州较有代表性的家祠建筑之一,后被攀附为曾巩后裔祠堂。该曾氏家族,原是从长乐感恩村迁来。祠堂建于民国14年(1925年)。坐北向南,原有两进,首进临街为商行形式,以供出租。二进为祠堂正座,依次有门厅、回廊、祠厅,祠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周围用封火山墙。大木架横梁跨度大,石柱题刻楹联多处。门墙上有“南丰衍派”、“出孝”、“入娣”等横额石匾。保存较好。沿街建筑东侧另有一侧落,首进为一专祠。曾文乾乐善好施,办了“纸帮救火会”附设在专祠的前部。约在1947年,曾文乾长子曾希骥(又名曾万宜)将祠堂办了“四端中学”,同三座祠堂房产(上杭路、潭尾街、宫左社)归作校产;其同父异母的胞弟曾万颐任教务主任,其他教职员多是有亲缘关系。解放后……[详细]
福州商务总会旧址
  福州商务总会旧址年代:清座落地点:福州市台江区上杭路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双杭街道上杭路。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福州富商张秋舫、罗筱坡(罗金城)、李郁斋等首倡组织“福州商务总会”。宣统三年(1911年)福州商务总会以白银11350两向杨孙耀购买上杭街48号房屋作为商会新会所。会所位于上杭街后山——彩气山上,系以占地36平方米的魁星楼(八角亭)为核心的园林建筑群。俗称八角亭,又称魁星楼。占地面积480平方米,坐北向南,双层,穿斗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上层0-内顶有藻井。亭前有花圃、假山;亭后为三开间厅堂,后有三开间披舍、假山;西侧另有厅堂两座,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且有前后天井,占地约1070平方米。保存较好。1988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文龙尚书庙
  陈文龙尚书庙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后洲坞尾街。坐北向南,双坡顶,封火围墙。正门横额“敕封水部尚书”,左右小门额“覆忠”、“蹈义”墙基堵石刻“民国十年东西社捐造石基全座”。殿堂面阔五间,深七柱,高6.50米,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祠厅正面石廊柱有林则徐手书楹联:“节镇守乡邦,纵景炎残局难支,一代忠贞垂史传;英灵昭海噬,与信国隆名并峙,十洲清晏仗神庥。”东西墙尚有嘉庆、道光年间捐资修庙碑刻。戏台藻井移自宁德会馆。始建于明代,是纪念抗元忠烈陈文龙的祠堂。清道光年间“奉旨重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重修。1949年后,尚书庙被政府接收占用1986年达江路整体改造,尚书庙被改为大卖场。1988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福州志社旧址
  福州志社旧址[白马南路101号·1924年·区文物保护单位]1924年,诗人翁心组、蒋逢年、张鹤廉等组织“福州志社”。同年九月,福份捐资在大庙山建楼,作为志社办公和社人赋诗吟唱的场所。旧址占地面积283平方米,坐北向南,双层砖木结构,面阔12米,进深8米。墙基嵌碑3通,黑页岩质,分别是:《志社新建诗楼记》,林苍撰、萧梦馥书,高1.29米,宽0.64米,民国13年(1924)九月立;《志社诗楼碑记》,唐瀚波撰、陈谦拟书,高1.264,宽0.65米,民国13年(1924)九月立;《志社诗楼记》,陈衍撰、洪亮书,高1.325米,宽0.64米,民国19年(1930)九月立。碑文内容记载组织志、建造诗楼和志社活动等情况。……[详细]
12、东金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金寺
  东金寺位于台江区苍霞街道白龙路45号。从北向南。总占地590平方米。寺正面为福州地区祠庙常见的三门牌楼门墙,中央石库门上方嵌有“东金寺老泗佛”和“重建东金寺”匾额,左右小门额“梵宇”、“禅关”刻石。门内为戏台,雕刻精美,上方有精美的藻井,后檐有反宇。两厢有钟鼓楼。戏台对面为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双坡顶,砖砌封火墙。殿内存留部分楹联。木构件雕饰较完整。据说东金寺始建于明天启年间,重建于清咸丰五年(西元1855年)。1988年,东金寺公布为台江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3、大庙山
大庙山
  又称南台山。位于台江区上杭路、大庙路和延平路之间,面积约6公顷,山高31米。秦末,无诸从诸侯灭秦,又助刘邦击楚有功,汉高帝五年-为闽越王,在山上建立一个台,作为举行仪式的场所,就是“越王台”。后人为纪念无诸,又在台旁建立一座庙,称闽越王庙,俗呼“大庙”,故南台山又叫做大庙山。……[详细]
张真君祖殿
  张真君祖殿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双杭街道星安桥。始建年代未详。现建筑为清式。正殿奉祀张真君,后殿主祀陈靖姑。相传原有张真君塑像腹腔中有黄布条上 书-宋绍兴年号;又殿内戏台对联“卅三天演法;廿一史传奇”的“廿一史”可能寓意为宋代。从北向南,占地约800平方米。殿面阔三间,深四间,高8.5米。穿斗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周围封火墙。构构件雕饰完整,石柱、石廊保存完好。存留石柱楹联题刻颇多,河土乾石护柱犹在。殿前临河浦,左右有星安、三通两桥,潮涨时,有“两头涨”的奇观。1988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真君原名张慈观,又称张圣君、法主公,在福建、台湾多处有祠庙。“祖殿”意味着支社的存在。据记载,20世纪40年代,张真君祖殿曾分香到莆田江口镇,建立支社十余处。张真君祖殿在近代历史上与双杭商帮有密切的关系。晚清民国时期,“福州钱业商事研究所”、“南北京……[详细]
永德会馆
  永德会馆位于台江区田垱社区硋埕里20号,中西合璧式建筑,原为永春、德化两县商人在福州建立的商帮和同乡会活动场所。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光绪间重修,民国20年(1931年)再次重建,均为两县在榕商帮集资所建。永德会馆中的“永德”为永春、德化两县的简称。名称的由来与福建省区域建置沿革相联系。清初沿袭明制,永春、德化两县均隶属泉州府。雍正十二年(1739)升永春县为福建布政使司直隶州,德化县归永春州管辖。两县地域毗邻,且所产陶瓷(永春县与德化县相邻的部分乡村也产陶瓷)成为省内对外贸易的大宗商品。共同的经济利益把两县商贾紧密联系在一起,“永德堂会”、“永德会馆”、“永德同乡会”先后建立,不仅在省城福州建有永德会馆,在境外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也建有永德会馆。永德会地处星安桥与三通桥之间,与上下杭街连片,距中亭街不过百米。门前星安河环绕,设有道头,交通运输通江达海,并可沿大樟溪上溯达德化水口。南台是福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