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新乡市 > 延津县旅游

延津县文物古迹介绍

延津黑龙潭遗址
  延津县胙城乡王堤村黄河古堤有一处黑龙潭。千百年来,关于黑龙潭的传说一直在胙城一带民间流传。据说很早以前,有一年,一连几个月没落一星雨,天旱得一地起狼烟,老百姓吃水都到黄河里去挑。黄河的小儿子黑龙。是一个从小娇生惯养的儿子。一次他沿黄河尚闲逛,见两禾苗枯焦,一时动了感情。未经父亲允许,便乱自拱开了黄河大堤。顿时,滔滔黄水顺着缺口、奔泻而下,淹没了许多州县。老百姓先遭旱魔又遇水患、怒气冲天。老龙王得知此事后,便把几个儿子召集到龙宫询问,小儿子黑龙以为自己做了件好事,没等老龙王说完、就抢着回答“爹,这下子再也不旱了,俺再去淹它几个县吧!”老龙王一听,火冒三丈,惟恐小儿子再惹祸端,触犯了天条,召来灭门之灾。一怒之下,把小黑龙贬为庶人赶出了龙宫。小黑龙出宫后,看到昔日所见村庄已经陷入一片0之中,心中十分忏悔。他踏水而行,相到自己今后不知何处归宿,心中无限惆怅。走啊、走啊!来到东辛庄村头,小黑龙早已饥……[详细]
陈玉成墓
   陈玉成,原名丕成,1837年出生在广西藤县西旺村一个贫农家庭。幼年时父母双亡,靠其叔父陈承容抚养成人。14岁时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被编入童子兵,随军作战机智勇敢。18岁领兵督战,屡立战功,被提拔为殿右三十检点、冬丞相等职。  1856年初,镇江太平军被清军围困,陈玉成带领少数精锐,驾一条小船从汤头直下镇江。江南清军船只四面拦截,炮火炽烈。陈玉成奋不顾身,左冲右杀,竟安全地冲入城内,会同守将吴如孝从城内杀出,与城外太平军内外夹击,连破清军营垒十六,解了镇江之围。同年秋天,天京内讧,太平军人心离散21岁的陈玉成在危难之际,被任命为右掌率,成了太平军重要领导人。  公元1858年7月,陈玉成攻克长江北岸重镇庐州,进军乌衣,大败清朝江北大营钦差大臣德兴阿,恢复了天京与江北的交通大道,粉碎了敌人攻取天京的企图。  1859年,天王洪秀全以陈玉成屡建奇功,将年仅22岁的青年将领陈玉成加封为英王。同……[详细]
延津大觉寺万寿塔
  大觉寺,位于延津县城北街,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24-755)。明洪武年间置僧令司,宣统六年(1426)僧定元重修。大门三楹,二门三楹。正殿为大雄殿,三间,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大雄宝殿前右侧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字子昂)亲书《长明灯记》石刻一副。正殿两厢房左为伽蓝殿,右为地藏殿,正殿后为水陆殿(万历年间改为大土阁),三殿各三间。现仅存大殿。大觉寺门口,高耸着一座六角七层的古塔,这就是万寿塔。据延津县志记载,万寿塔始建于唐天宝年间,毁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又二年,知县李元春劝令士民重修,修了两层因财力不足而停工。隆庆三年(1569年),知县陈彝募捐续修,又未完成。至万历十一年(1583年),知县郝亦立再次施材续建,因郝奔丧,又未完成。直至万历十三年(1585年),才有知县张光宇捐俸银命匠合顶,并铸千余斤重的铜宝瓶(塔葫芦)置于塔顶,至此才算竣工。重修该塔自破土到完成,共经历了三代皇帝、十五……[详细]
延津大觉寺
  大觉寺,位于延津县城北街,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24-755)。明洪武年间置僧令司,宣统六年(1426)僧定元重修。大门三楹,二门三楹。正殿为大雄殿,三间,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大雄宝殿前右侧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字子昂)亲书《长明灯记》石刻一副。正殿两厢房左为伽蓝殿,右为地藏殿,正殿后为水陆殿(万历年间改为大土阁),三殿各三间。现仅存大殿。寺庙介绍  大觉寺门口,高耸着一座六角七层的古塔,这就是万寿塔。据延津县志记载,万寿塔始建于唐天宝年间,毁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又 二年,知县李元春劝令士民重修,修了两层因财力不足而停工。隆庆三年(1569年),知县陈彝募捐续修,又未完成。至万历十一年(1583年),知县郝亦立再次施材续建,因郝奔丧,又未完成。直至万历十三年(1585年),才有知县张光宇捐俸银命匠合顶,并铸千余斤重的铜宝瓶(塔葫芦)置于塔顶,至此才算竣工。重修该塔自破土到完成, 共经……[详细]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就义纪念地
  出河南省延津县城关西街口,沿古城墙南行数百米,可见城墙东侧有一六角凉亭,亭内挺着一通方柱形石碑,这里便是太平天国将领、英王陈玉成就义纪念地。陈玉成,1837年出生在广西滕县西旺村一个贫苦家庭,幼年时父母双亡,靠其叔父陈承熔抚养成人。14岁时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由于作战机智勇敢,屡立战功,18岁即被提拔为殿右三十检点,领兵督战。1856年年初,陈玉成带领少数精锐,会同镇江守将吴如孝,连破清军营垒16座,取得了镇江大捷。1858年7月,陈玉成又率军攻克长江北岸重镇庐州,进军乌衣,大败清朝江北大营钦差大臣德兴阿,恢复了天京与江北的交通大道,粉碎了敌人攻取天京的企图。1859年,因屡建奇功,年仅22岁的陈玉成即被加封为英王,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军事将领。陈玉成晋封英王后,又接连打了几个漂亮仗。同年10月,进攻浦口清军,攻破敌人营盘50多座,打死清朝湖北提督周天培,收复浦口。次年3月,又打垮天京城……[详细]
延浚汲淇抗日办事处旧址
  延浚汲淇抗日办事处旧址,又称四县边抗日办事处旧址,位于延津县马庄乡原屯村,北临村委会和原氏宗祠。现存院落四座,主要有工委旧址、武装部旧址等。四县边行政抗日办事处成立于1943年10月12日,由中共冀鲁豫四地委、专署在马庄乡原屯村建立,1945年底撤销。办事处曾在建立基层政权、壮大抗日力量、发展地方武装以及组建地下交通线、保障人员过往、物资流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独特作用。一、历史背景1943年,随着抗日战争的不断深入和战场的进一步扩大,日本侵略者从物力、财力、兵力出现严重供应不足,战败已成定局。为保障供应,挽回败局,日本侵略者在平汉铁路两侧增派重兵,在伪四十军、二十四军的配合下,增设了暗堡、明岗、暗哨。对过往行人严密盘查,许多无故百姓被枪杀,平汉铁路东西上百公里的村庄在日伪的-笼罩下,造成了我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通往延安的通道被切断。为保证交通线畅通,中共……[详细]
沙门城址
  沙门城址地处黄河故道,位于延津县西北榆林乡沙门村东北2公里,东南距延津县城约18公里,西距新乡市区约20公里,南距现在的黄河约35公里。历史上延津县长期位于黄河南岸,属开封府。宋金时期,沙门城址是由开封北上卫辉府的水陆交通要道,北宋时称为宜村,为黄河南岸一处重要的渡口。金章宗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八月,黄河向南改道,宜村改处黄河北岸。据《金史·地理志》等文献记述:“卫州,……贞祐二年(公元1214年)七月城宜村,三年五月徙治于宜村新城,以胙(zuò)城为倚郭。正大八年(公元1231年)以石甃(zhòu,砌筑)其城。”胙城县治为避风沙亦迁于此。蒙古蒙哥汗元年(公元1251年)卫州治所由宜村迁回汲县(今卫辉市)。明宪宗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黄河徙流县南,县北之流遂绝,自此延津由黄河之南变为黄河之北。由文献中的这些记载可知:沙门城址在北宋至金代前期为黄河南岸一处重要渡口,金代后期至元……[详细]
玉石关帝庙
  延津县城内西教场(陈玉成殉难遗址)原有一座玉石关帝庙,又名“山西驿馆”。据当地长老去:此庙系太原知府周计百所建。当年,该庙有大殿和配殿二十余间,僧侣三十多人,每日香烟缭绕、晨钟暮鼓、往来善男信女不断。据传,延津才子周计百在太原任知府十载;为官清正廉明,山西百姓敬其如若父母。一天有兄弟二人在分家产时,为一尊玉石关帝塑像发生争执。条件是谁出二两银子归谁,但又都不愿意出,官司一直打到知府大堂。周计百见那玉石关帝虽高不过盈尺,但却精工细雕,小巧玲珑。看后竞爱不释手。又见兄弟二人衣着破旧,家境贫寒,便命人取出自己的俸银二十两,分于二人,留下关帝塑像。计佰性情峭直,为官多年仍两袖清风,告老还乡时,声言不带山西一草一木,但唯独这尊玉石关帝却难以割舍。况又是自己花银子所买,量不为过。但为名声清白,暗地着人把轿车木轴凿开,暗藏关帝塑像带回。又出俸银百两,在延津两教场建一庙宇,把关帝塑像敬于其中。后山西-与庶……[详细]
酸枣阁
  延津县城北二十里,石婆固村东头,有一片沙丘,沙丘上有一棵双臂合抱不住的古酸枣树,据说,延津古时被称为酸枣县就是以此而得名。至今这里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唐太宗时,宫中一位受宠的娘娘得了病,经太医诊治、病总不见轻、太宗降旨、遍访天下名医,病仍不见好转。为此,许多人被砍了脑袋。朝中军师徐茂功夜里偶得一梦,梦中见一老翁对他说:”想治娘娘病,需用酸枣山上大枣仁做药引。”天明入朝,徐茂功把此事呈奏,太宗遂派人到延津来取酸枣仁、娘娘吃了酸枣仁做的中成药,病果然好了。娘娘病好后,唐王觉得此树乃天下一奇,就派尉迟敬德到酸枣山修庙和亭阁、感谢神灵。敬德领旨.带领工匠人马,来到延津。先修好了东岳庙、又根据树的形状、修了一座;隆丽辉黄的亭阁、阁的东北角露出一个粗大的树枝,人称“龙头”据说“当时建阁时,敬德曾把钢鞭挂在树枝上、阁顶的两根大梁是一个和尚化斋得来的红荆根后经鲁班修理、又一夜之间送到此处。据传、当时象……[详细]
延津第一阁
  延津县席村村西有一座寺庙,不知始建何时,名上清阁,后改称玉皇阁。规模宏大,坐北朝南,南廡除券山门外,山门两侧各二间廡房;正殿三间,西廡5间,正殿及西廡内供奉有西天佛祖、天爷、观世音菩萨、关帝爷等诸神塑像,每位神像均有青狮、白象、仙鹤、朝天吼等坐骑。香火极盛,善男信女远涉卫辉府诸县。明万历年间,吏部尚书李戴(延津县城东街人,习称李天官)休假期间,应同时休假的兵部侍郎王越(股黎阳今浚县人)相邀,在村内长者席大勋的陪同下,游览了上清寺并祭拜诸神。民国年间逐渐衰败。1946年至1949年诸神像被毁。1955年正殿被拆除。1985年,延津、汲县、浚县、滑县、淇县、新乡、辉县、封丘、兰考、获嘉等县的善男信女捐资42万元重修。现除山门、两庭未修复外,(两廡只修建了六间简易土木结构平房)正殿三间,兰瓯黄瓦,五脊六兽,飞檐挑角,气势恢宏。仅正殿供奉的老天爷石雕像(高1.5米),连同座基重达6.8吨;正殿东西……[详细]
广唐寺塔
  广唐寺塔白马塔坐落在河南省延津县西北塔铺村广唐寺内,始建年月无考。现存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重修广唐寺塔记碑》载有:“广唐寺创于古酸邑,……及黾迁通郭,居人列寺之东向,及以塔名铺。”明代诗人越应扬题《广唐古塔》诗一首。“灵鹫连峰出化城,法云空寂念无生。兹航肯度诸方便,一拯民穷即大乘。”广唐古塔这里曾是佛教胜地,进入这自由无碍的境地,一切烦恼皆无。据其建筑结构与风格判断,不早于宋代。据当地群众传说,该塔修至八层,因水患停工,塔顶至今未封。白马塔亦为六角形0式砖塔,其外部轮廓,因三层以上逐层明显收缩,故稍呈抛物线型。各层飞檐均用青砖雕花叠涩砌成,上面为花檐,下面砖雕斗拱及仿椽头,各层高度不一。第二层最矮,无窗门,其余各层每层有窗门两个。塔高30.06米,底部直径10米,造型古朴。塔内有斜形梯道与螺旋梯道交替连接以达塔顶。第六层内有佛龛一个,但佛像早已不存在。建国后,该塔被列为市、县级文……[详细]
玉仙阁(杨氏宗祠)
  玉仙阁(杨氏宗祠)位于延津县石婆固镇小渭村东头。从新乡市向东沿S308线行至新乡市平安水泥有限公司,向南行至石婆固乡小渭村即到。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为一方形院落。原为杨氏宗祠,初建于1816年,后几经集资扩建,建成三间砖木结构0,称杨氏宗祠。1985年又增修围墙和大门,对院内美化。1987年8月,被县政府定为“延津县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2月,被市政府定为“新乡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延津石牌坊
  延津石牌坊年代为明,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王法明造七级浮图
  王法明造七级浮图位于新乡市红旗区小店镇马屯村同和寺旧址。始建于唐开元三年(715)。原为七级石塔,俗称小石塔。一九六三年六月被公布为河南省级保护单位。“文革”中遭破坏,仅存三级,残高一点八米。下为整块青石砌成的三层正方形按比例收分的如意塔基座,塔身第一层保存完整,由塔体和塔檐组成,塔体分为两层,下层是唐代石刻,南面辟龛门,龛内浮雕一佛二菩萨,龛门两侧有花卉和人物图案,龛门上方有王法明造七级浮图题记。塔体其它三面均线刻佛像,供养人及题记。塔体上层是宋代重修石刻,有天圣三年(1025)、庆历五年(1145)重修浮图题记。上面塔檐为整块方形青石,每面刻有花卉图案。塔身第二层仅高十四厘米,正中雕一小佛龛,四周有花卉图案。塔身第三层已残缺不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