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无锡市旅游

无锡市文物古迹介绍

保安寺无梁殿
  保安寺无梁殿位于无锡市塘南路原南站街道办事处院内。保安寺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大同初年(公元502-504年),距今约有1500余年,是无锡十大古刹之一。南宋绍兴年间重修,乾道初宋孝宗赐保安禅寺匾额。元朝时荒废败落。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重建,改称保安教寺。嘉靖中(1523年),释广才将其拓建,建造山门、月台、石壁、甬道、禅堂、僧寮,修葺了天王殿、大雄殿、秽迹殿、七佛阁等。又称秽迹殿建于明万历年间(1574年),盛传香火极盛。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释宝轮建万佛阁;嘉庆六年(1801年)释九峰重建山门;道光二年(1822年)释西怀建斋堂。保安寺当时地处锡城南廓,闲静幽雅。据《锡山景物略》记载寺门流水弘然,古木蓊然,入寺,两僧房夹之,乔木修竹郁郁然。又载寺内旧有东林精舍,为明邵文庄公(宝)与华初庵读书处。邵宝曾有诗云:独怜古寺近南城,白酒青灯坐二更;北极天高星正回,东林烟散月初明。十……[详细]
高攀龙墓
  高攀龙墓在无锡市西郊青山上。高攀龙,系明末东林党领袖之一。字云从,更字存之,别号景逸,无锡人。万历进士,官至左都御史,因反对阉党被革职回乡,与顾宪成等人在东林书院讲学。天启六年(1626),魏忠贤派人前往逮捕,投水而死。高攀龙投水自沉后,被草草埋在无锡西郊横山附近。崇祯年间东林冤案平反后,在原址重建墓地。清顺治三年(1646)二月迁葬于璨山东南麓,1966年墓遭掘毁。1985年,在青山之巅重建墓地,占地490平方米。墓门向北,前有石级、祭台,墓园四周有砖砌墓墙,内有石围封土墓墩,直径2.9米,高1.8米。墓前立青石墓碑,上镌“明高攀龙之墓”。……[详细]
363、卧云石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卧云石
  卧云石位于无锡市锡惠公园内。在惠山春申涧中流,为略呈长方形的天然巨石,长1.95米,宽1.15米,高1.07米。上镌刻楷书“卧云”二字,落款“二泉山人”,即明正德时南京礼部尚书邵宝所书。邵宝与惠山寺诗僧圆显友善。圆显,俗姓陈,号卧云,博通梵典,曾主持惠山寺五年,辑《惠山记》二十卷,邵宝校订。邵宝在《闻莫南沙宿知微房奉忆》诗中,有句“卧字在南岩石,好谓知微莫遗苔”,证实“卧云”二字为邵宝以圆显之号所题,意非色相,而寓禅机。1956年、石畔涧旁建三角亭,为雨后观赏涧流漱石佳处。1983年11月21日,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马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马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无锡马山古竹之南的塔山上。建于1976中1月,4月22日正式落成。碑高9.9米,砖石混凝土结构,碑基呈六角形,上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舒同体金色大字,蔚为壮观。马山一称马迹政山,抗日战争中,日寇曾两次大规模侵犯马迹山,1938年,日寇血洗马山,残杀1500余人,其中马山人民999人;1943年日寇再次偷袭马山,我新四军和马山人民奋起反抗,同数倍于我的敌人殊死战斗,同仇敌忾,终于取得了反扫荡战斗的胜利,但我30余名指战员光荣牺牲。为纪念革命先烈光辉业绩,抗战胜利后,我马山区政府建造了太湖阵亡将士纪念塔。1945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拆毁。解放战争中,又有一批革命志士在此遭到杀害,为国捐躯。解放后,人民政府选择塔山建造了革命烈士墓,后又建造了这座纪念碑,将逐步成为革命烈士陵园。这里环境幽静,庄严肃穆,四面绿树掩映,是马山著名的景点之一。1983年11月21日市人民府公布……[详细]
南禅寺妙光塔
  妙光塔,又称南禅宝塔,位于无锡市南门外运河东岸。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塔建设于北宋雍熙年间(984-987),由邑人未承福捐资募建。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赐塔名“妙光”。元明两代屡有兴废,明正统十四年(1449)重建,即为今塔,后历经修缮。清咸丰、光绪年间遭火灾,仅剩无顶荒塔。1926年无锡实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和唐申伯出资大修,将塔檐、平台及护栏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1980年再次修复,清理出埋藏地下多年的塔基台座,恢复底层环廊。妙光塔为八角七级楼阁式建筑结构砖塔。塔基台座直径十0-五米,塔逐层收分,塔顶六米,共高四十0-三米。其中,环廊进深三米,塔基台座高一点三米,塔身高三十六米,逐层收小,塔顶六米。塔基为青石雕凿的须弥座,束腰部分雕明代“顶花结带”图案纹饰。须弥座牙脚为明代流行的“圭脚”,须弥座下为一层满雕“不断云”。纹饰的青石底座,雕刻精细,塔底层转角均为砖砌倚柱。塔心中空,每层……[详细]
碧鲜庵碑
  碧鲜庵碑,在宜兴市张渚镇善卷洞后洞,1996年1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碧鲜庵为南朝祝英台读书处,宋咸淳年间(1265-1274)《毗陵志》载,“祝陵在善卷山,其岩有巨石,刻云‘碧鲜庵’,盖祝英台读书处……”。又明代都穆《三洞游记》载:“与客泛舟西南行四十里午食,又十里,抵玉带桥,舍舟,北折度石桥,长松夹道,其大有合抱者,二里达善权寺,右侧石壁刻‘碧鲜庵’三大字,即祝英台读书之处”。其记述的玉带桥到碧鲜庵的距离,与现在的情况完全一致。碧鲜庵碑为自然形,略近长方,黄石质地,正中阴刻“碧鲜庵”三个魏碑体楷书,无落款,相传为唐代太守、凤翔节度使、大司空李虫宾所书。碑高2.08米,宽1.18米,厚0.55米。此碑古朴粗犷,字迹古雅,现建有碑亭。此碑是1930年在开挖善卷后洞的涧河时出土的,原收藏在碧鲜庵内,后来建造三生堂时才移置到墙外,以致掉进涧河。直到民国时期,储南……[详细]
宜兴永安桥
  永安桥,位于宜兴市高塍镇塍西村亳村北端。2003年3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永安桥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为单孔石拱桥,东西向,青石、花岗石混砌,其中桥主体为青石,踏步为花岗石砌筑。桥长11.50米,顶宽2.90米,堍宽3.40米。桥孔净跨4.60米,矢高3.10米。坡度12°,东西各有石阶10级。桥上有青石栏杆,荷花纹望柱。……[详细]
无锡县学旧址
  无锡县学旧址,亦称儒学、庙学,是古代无锡唯一的官立学校。创建于北宋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现存戟门、明伦堂、讲堂三所建筑,均为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重建。目前明伦堂和讲堂辟建为无锡碑刻陈列馆。戟门,即大成门,原为孔庙正门五间四架,明伦堂,即县学礼堂,三间九架,讲堂,即教室,三间六架。明伦堂前后檐柱大都为明代青石方柱,屏门上方悬挂“明伦堂”匾额一方,落款“新安朱熹”,为国内罕见的朱熹手迹。无锡县学历经宋元明清,基不变,尚保存了古代碑刻七十余通,其内容分为圣旨、学规、教授题名、进士题名、乡贤祠、学宫修建、学田记等七类。石碑刻大都是以起到一定的记录意义存在的,从中能了解很多当时的风土人情。每一块石碑刻都是一部石质的历史书,可谓一部具有历史、科学、艺术研究价值的“石质图书”。2006年6月5日,无锡县学旧址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无锡龙光塔
  龙光塔位于无锡的锡惠公园内,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年(1574),是无锡古代科举兴旺的象征,宝塔为七层八角楼阁式砖塔,每层自下至上渐收,墙体为砖砌,塔高31.29米,1949年前为无锡最高建筑。靖元年(1522),顾懋章父子复建石塔;至万历二年(1574)七月,改建成八角七层砖塔,由常州知府施观民题名龙光塔,王仲山书额,属振兴文风的风水塔。明代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在殿试后,无锡的吴情初步确定为状元,谁知金殿唱名时,嘉靖皇帝一听吴情与北方的无情音相仿,他认为天下哪有无情状元?就把吴情降为第三名,成了探花。于是家乡又有为归罪于塔是实心的缘故,说什么:龙角用以听,必须空其中,因此地方上又集资在明代万历二年(1574年)建成了这座七层八角楼阁式砖塔,并由当时常州知府施观民取名为龙光塔。由明代著名书画家王问(仲山)题写塔名尚在,刻石嵌于塔的第三层东外墙。同年(明代万历二年-1574年)孙继皋高中状……[详细]
高子止水
  高子止水即高攀龙投水自沉处。位于无锡市城内水曲巷后,原无锡市江南中学老校址内。解放前,止水池、祠均废。文革期间,再次遭到破坏。l978年经在原址上重新清理整修,使原池恢复旧貌。l957年8月16日无锡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明天启六年(1626),魏忠贤窃国乱政、矫旨逮系迫害东林党人,遣派心腹来江南缉捕,同年3月14日,已被削籍归里都寮院左都御史、东林党领袖高攀龙自度难免,深夜急写《遗哀》一则及《别友柬》一通,置于桌上,凌晨赴后园,效屈原之志投池以终,享年65岁。清顺治十-七年(1660),高攀龙从子高世秦在高攀龙投水捐躯池上茸屋三楹,名曰:止水祠,成为祭祀高攀龙专祠。解放前,止水池、祠均废。l953年,无锡市人民政府加强文物遗迹保护,凿地建使池旧得以恢复。同时请郭沫若题写了高子止水四字,并刻石置于水池旁。文革期间,高子止水又遭受破坏。石刻被打断,沉入水底。l978年经在原址上……[详细]
371、谢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谢桥
  谢桥,在宜兴市宜城镇谢桥村。1996年1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相传西晋时阳羡恶少周处弃恶从善,入南山杀虎凯旋,百姓在此桥迎候,感谢其为民除害,因名此桥为“谢桥”。现存石桥系1921年重建。谢桥为单孔石拱桥,南北向,南侧有石阶15级,北侧为13级,青石与花岗石混砌。桥长15.15米,中宽3.50米,南堍宽4.50米,北堍宽4.40米。桥孔净跨4.50米,矢高2.25米。……[详细]
秦氏“章庆堂”、“景福楼”
  秦氏章庆堂景福楼始建于清雍正四年,建筑结构为平面呈回字形的转盘楼,是江南特有的传统建筑形式,并且是无锡现存最早的转盘楼,牡丹书院、旧方书屋为章庆堂内典型江南民间传统建筑。……[详细]
373、李复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复墓
  李复墓,在宜兴市新建镇臧林村西河头桥自然村。1983年6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李复(1906—1940)宜兴新建臧林村人。1933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34年在常州从事教育工作,曾创办尚美女子美术学校。1937年在宜兴首举抗日义旗。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太滆工委委员、太湖行动委员会财政科长、新四军独立二团副团长等职。1940年11月10日在武进吊桥与日军激战中牺牲。李复墓地略呈方形,南北长26米,东西宽23.50米。在墓地北侧筑圆形土墩,墓背植柏树数株。墓前立花岗石墓碑,正中阳文魏体楷书:民族英雄李复之墓。上款: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冬月,下款:罗忠毅敬立。碑高1.68米,宽0.57。碑前有花岗石供桌及供椅等。墓地前端东西角上各立方形花岗石柱一根,高1.60米,上刻罗忠毅(时任新四军十六旅司令)题写挽联:为国捐躯,光荣无尚;效命战场,忠勇可嘉。……[详细]
三缰老屋--许叔微故居旧址
  三缰老屋--许叔微故居旧址,又名梅梁小隐。位于无锡市东南部的小墅湾,是南宋名医进士许叔微的故居。许叔微,字知可,号百沙,又号近泉,生卒年不详。绍兴五年(l135年),中进士第五名,官翰林学士,曾力主抗金复国。后见宋高宗偏安江南,无意大举,亲奸害忠,丧权辱国,加上大势已去,便告归于此。曾手植缰树三株而得三缰老屋之名,许氏精通歧黄,潜心医学,医术远近闻名,且不收分文。有《类证普济本事方》、《伤寒歌》二卷、《仲景脉法》三十六图等著作,其中《类证普济本事方》十卷收入《四库全书》。故居原有建筑三十余间,由于年代久远,现仅存-进二院。1982年地方政府进行了修缮。1983年11月11日,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听松石床
  听松石床位于无锡市锡惠公园内。又名听松石、偃人石,横卧在原惠山寺大殿月台东北之听松亭内。石长1.99米,宽0.87米,高0.56米,天然、坚韧、褐色、平坦,又一端起翘若枕,可供人偃仰。石旁原有两棵六朝古松,唐末诗人皮日休有“松子声声打石床”之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