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无锡市旅游

无锡市文物古迹介绍

华孝子祠
  华孝子祠位于无锡市锡惠公园内的古惠山寺内侧,汇东晋无锡孝子华宝。南齐建元三年(481),齐高帝赐华宝故宅孝子额,载《南齐书》。唐时建专祠,内塑童髻长须华宝像。该祠屡有废兴,现建筑始于明,成于清,保存基本完整。祠东向,门前立四面牌坊,俗称无顶亭,单间、正方形,木石结构,藻饰精美,系华氏宗族族表忠孝节义及科第的纪念建筑物,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祠门牌坊式。庑殿顶、置竹叶玛瑙地盘陀石。过架有溯源桥的承泽池,西娩有八角形石砌鼋池,池壁南北各装饰石蛎首,吐纳二泉水,故又名双龙池。池西为主建筑享堂,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落架翻修,仍保持明代风格;三间八架、歇山顶、楠木结构,但方柱及柱基均为石质,装饰色朴典雅。其内壁嵌明清碑刻35方,大部分为1984年复制。1983年11月21日,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2、惠山寺
惠山寺
  惠山寺,位于惠山秀嶂街(今惠山直街和横街交接处),始建于南北朝,距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它的前身是南朝刘宋司徒右长史湛挺创立的“历山草堂”。当时他归隐在历山(惠山),与南朝的南平王刘烁以诗章酬和,齐江淹亦有继作,后人把他们的诗作列于壁间。刘宋景平元年(423年),把历山草堂改作僧舍,称“华山精舍”。元徽(474年——476年)间,沙门僧显,从京师(今南京)入吴地,在“华山精舍”休息过,这是最早而有名望的高僧。梁朝大同三年(537年),把华山精舍改为“慧山寺”。寺僧陈大德建大同殿,又名“法云禅院”。唐朝会昌(841年——846年)间,寺毁,唐朝大中(847年——859年)期间重建。北宋至道(995年——997年)间,赐额“普利院”。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赐给名相李纲作“功德院”。宋绍兴元年(1131年),把该院赐给信安郡王孟忠厚,祀昭慈圣宪孟太后,改额“旌忠荐福寺”,赐铜印一颗,上镌“旌……[详细]
江阴君山寺
  君山寺的前身是江阴乾明广福禅寺。据史料记载,该寺初为二院。一为唐乾贞(927-928)时建,名崇圣。宋太平兴国(976—983)赐额乾明。二为北宋至和(1054-1055)时建,名华藏,为乾明子院。治平(1064-1067)中,赐名寿圣。南宋绍兴(1131—1162)中,改广福。乾道九年 (1173)始并为一寺。该寺殿阁崇严,规制宏敞,为邑中诸刹之冠。僧令司(即今佛教团体)设在其中。千百年来,历经兴衰,最后毁于太平天国战争。一代诸山领袖,就此衰落。乾明广福禅寺原址在现城中民运巷、中山公园、澄江福地一带,现已成为繁华城区。然其址尚存有千年古膜、四眼古井、心经碑刻等佛宝古迹,并得到妥善保护。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满足信徒开展宗教活动的需要,江阴市人民政府特辟君山宝地50亩,易址重建乾明广福禅寺(简称君山寺)。君山位于江阴市区西北端,背临长江、海拔 72,5米,面积40.4万平方米。旧名瞰江山,……[详细]
磬山塔林
  磬山塔林,在宜兴市湖氵父镇岗下村,是磬山崇恩禅寺及分属寺院高僧的墓地。1996年1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磬山崇恩寺兴建于明代天启年间,名磬山禅院,入室弟子4人,以玉琳通秀最为著名。清顺治皇帝慕其名,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遣使诏请,次年抵京后,赐以名香法衣,赐名大觉禅师。顺治十七年(1660)秋再次奉召入京,赐号大觉普济能仁国师,赐紫衣金印,于佛成道日(农历十二月初八)在阜成门外慈寿寺说佛讲经。次年顺治帝驾崩,玉琳国师率弟子为他作佛事7昼夜。康熙帝即位后,遣重臣驿送南归,改磬山禅院为磬山崇恩禅寺。雍正三年(1725)赐额“宏阐法印”。乾隆皇帝御书“天下第一祖庭”,敕建石牌坊于山脚下进山路口(现存两侧石柱),御赐“磬山崇恩禅寺”匾额。寺院殿宇宏伟,规模宏大,常住僧众400余人。为全国著名的演法道场。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扬州高昊寺、浙江天目山禅源寺、湖州报恩寺等,皆以……[详细]
宜兴卢忠肃公祠
  忠肃祠,在宜兴市宜城镇东珠巷东端,是为祭祀明末兵部尚书、抗清名将卢象升而建。1985年1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卢象升(1600—1639),字建斗,号九台,宜兴茗岭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大名知府、按察使、右佥都御史、左佥都御史、兵部侍郎兼湖广巡抚、兵部左侍郎、兵部尚书等职,三赐尚方宝剑。象升虽文士,但善骑射,娴战略,能治军。将兵平叛,屡立战功,任内力主抗清,反对议和。崇祯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在与清兵交战中,牺牲于河北巨鹿蒿水桥。崇祯十二年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赐祭葬,世袭锦衣卫千户。南明福王时追赠忠烈。忠肃祠原称卢公祠,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钦赐卢象升忠肃,乃称忠肃祠。清咸丰四年(1854)遭兵燹,清同治九年(1870)邑绅及卢象升后裔募资重建。忠肃祠原有建筑面北座南,北濒长桥河,南接东珠巷,共有建筑二进20……[详细]
灵山祥符禅寺
  祥符禅寺位于江苏无锡市太湖马迹山秦履峰南麓之幽境。始建于唐,“昔人施荒邱,作寺灵山址”,历宋、明、清,几经增修,遂成规模,达“优钵花开西域种,浮屠法演上乘禅”之境。唐贞观年间(627年),马迹山里人杭恽官至右将军,归田后舍山建刹。在长安时,杭将军与唐僧玄奘交好。玄奘法师自天竺取经归来,见秦履峰南麓地形酷似西天之灵鹫,即呼为小灵山,命弟子窥基于此开法,为慈恩宗第一世。宋大中祥符年间(1009年),重修后改称“祥符禅院”。宣和四年开寺(1124年)。明洪武二年重修(1371年)。正统十年,赐大藏经一部(1447年)。嘉靖三十年,重修正殿(1553年)。隆庆五年,重修藏经殿(1583年)。万历元年,重建塔(1574年)。天启四年,建大悲殿(1626年)。清康熙丁未年(1669年),海阳苏子荆捐资重建,历时九年,于中丞请灵岩释洪储开临济宗法席,寺僧众多,香火鼎盛,期间皆有高僧主持。时称“神骏寺”。……[详细]
27、忠肃祠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忠肃祠
  忠肃祠,在宜兴市宜城镇东珠巷东端,是为祭祀明末兵部尚书、抗清名将卢象升而建。1985年1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卢象升(1600—1639),字建斗,号九台,宜兴茗岭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大名知府、按察使、右佥都御史、左佥都御史、兵部侍郎兼湖广巡抚、兵部左侍郎、兵部尚书等职,三赐尚方宝剑。象升虽文士,但善骑射,娴战略,能治军。将兵平叛,屡立战功,任内力主抗清,反对议和。崇祯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在与清兵交战中,牺牲于河北巨鹿蒿水桥。崇祯十二年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赐祭葬,世袭锦衣卫千户。南明福王时追赠忠烈。忠肃祠原称卢公祠,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钦赐卢象升忠肃,乃称忠肃祠。清咸丰四年(1854)遭兵燹,清同治九年(1870)邑绅及卢象升后裔募资重建。忠肃祠原有建筑面北座南,北濒长桥河,南接东珠巷,共有建筑二进20……[详细]
惠山镇祠堂
  惠山祠堂群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区的西部,东临京杭大运河,西依惠山寺,祠堂群核心分布区面积0.3平方公里,保护范围1.03平方公里。至今仍保存着祠堂建筑4.7万平方米以及自唐代至民国时期的118处祠堂建筑及一些明确的祠堂遗址。祠堂群中有钦定官设的祠堂、民间联宗立庙所建之祠两大类别,共分有神祠、先贤祠、墓祠、寺院祠、贞节祠、宗祠、专祠、书院祠、园林祠、行会祠等十大类共二十二种祠堂的完整系列和七十多个姓氏,主祀、配祀人物的数量之多、建筑密度之大、祠堂类型之齐全,为国内外所罕见。祠堂群依托太湖风景名胜,自古以来就是江南重要的名山胜地,惠山祠堂群内有江南名刹惠山古寺、著名的天下第二泉和古典园林寄畅园。清代康熙、乾隆两位大帝南巡,先后13次临幸此地。惠山祠堂群虽历经佛、道之争、水火灾难和大小战乱,但仍较为完整地保存着沿街祠堂群、沿河祠堂群、临泉祠堂群、寺中祠堂群等独特构成,展现沿河、临街、近泉、靠山的景观……[详细]
阳山朝阳禅寺
  朝阳禅寺座落在无锡市惠山区阳山东侧,原为历史名刹翠微寺退居寮,名朝阳庵。因寺后有一石窟,当地群众习惯将朝阳庵称为朝阳洞。日久天长阳山朝阳洞也就举世闻名而众所周知。这里形势壮观,景色秀丽,为此,宋人唐皥《题安阳山翠微寺》七侓有句云:“龙窟正当螺结顶,僧居端坐画图中”。朝阳禅寺又在阳山镇的大阳山中,寺门前是镇政府的桃花源广场及有一个很大的宁静的湖泊,依山榜水,一进山门内绿玉葱葱,仿佛进入了原始森林,顺着羊肠山间小道走上去,看到了另一个画面,宽广古朴的大雄宝殿,大殿门前有一棵150年的银杏树,寺里有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伽兰殿,图书室,客堂,藏经阁,祖师殿,寺内供奉两尊缅甸玉佛像。该寺历代高僧中名垂青史,彪炳中外者为无0性禅师的法嗣兰溪道隆禅师,师乃四川涪陵冉氏子,南宋嘉定六年(1213.葵酉年)生,幼年投成都大慈寺脱白,后入四明(浙江宁波)阿育王寺谒准师范,痴绝道冲,北涧居简诸老,不契机,转……[详细]
磬山崇恩禅寺
  位于湖滏镇镇的磬山崇恩禅寺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古寺,据《宜兴县志》旧志记载:“唐代有一僧人,周游各地,一日至此荒山野岭,见四周山峰叠嶂,形似莲花,其中上坡地,状似象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僧惊叹不已,遂掘基建寺,得一玉器,观其形似钵,击其声似磬,僧视之为宝,因命此山曰磬山,寺曰磬山禅院。”《江南通志》记载,明末,高僧天隐禅师重修磬山禅院,他当时有弟子四人,其中箬庵、玉林最为著名。清顺治十七年,玉林奉诏入京,在内廷说法,被封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康熙初年,皇上命重臣护送其回到宜兴,并改磬山禅院为崇恩禅寺。从此,崇恩禅寺的佛学大为兴盛。天隐禅师的另一个弟子箬庵也得到了师傅的真传,后来到镇江建金山寺。雍正三年,皇上为崇恩禅寺赐匾额“宏阐法印”,雍正十一年,寺院因太小而被拆除重建并增修了殿宇,皇帝又赐御制碑两座。乾隆年间,崇恩禅寺几经修建后殿堂宏伟,规模巨大,全寺僧房两百余间,信僧四百余人,香火日……[详细]
无锡胶山寺
  胶山寺位于胶山西山坡,始建于梁太清初年,距今已有1450年历史,这里原为萧庄,梁萧侍郎(佚其名)故宅,内有一泉,侍郎以此涤砚,名“涤砚池”(宋天圣邑令苏绅建有砚水亭)。梁天监六年(507)舍宅建佛寺,名胶山寺,太清间名“胶山弥勒寺”。隋大业五年(609)重建。唐代佛教天台宗第九祖高僧湛然(711~782),号荆溪,宜兴人,曾至胶山寺居住说法讲经。湛然圆寂后,寺中住持名其讲经处为“湛然堂”。唐咸通中,寺经大规模改建,寺院西向依东峰,与惠山寺相对,神奇巧合。北宋至道年间,改称胶山兴化寺。南宋建炎中,无锡人抗金名相李纲请奉祀先祖,改额“崇亲报德禅院”。元末废,明洪武元年(1368),僧演古重建,重额“胶山寺”。寺中有窦乳泉、香花桥、萧卿墓。碎石坞、砺剑石,及后人重建的湛然堂。明桂坡公安国在寺左重整李忠定公祠,割田岁供春秋二祭,并复浚窦乳泉,葺其亭,额“蒙斋”,泉左有湛然讲堂,堂前有万玉亭,皆有诗……[详细]
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
  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位于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寨门村诸巷,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无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无锡市党史教育基地。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系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主任、留美博士诸水本教授的西式私宅。抗战时期,无锡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与苏南人民的抗日斗争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苏南地区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抗战爆发后,日伪军重兵控制这一地带,国民党也派出第二武装忠义救国军到苏南,力图恢复对这一地区的控制。而在无锡广大城乡,也涌现出了大批的抗日武装,到1938年上半年,共有游击武装39支。在这种情况下,上级党组织派王承业(又名王仲良)到无锡重建县委。县委以梅村为基地,重建党的基层组织,改造地方游击武装,逐步形成了以梅村为中心的抗日游击基点。这一时期,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1938年4月,新四军军部决定由第一支队司令陈毅负责组建先遣支队深入苏南敌后进行战略侦……[详细]
荣巷近代建筑群
  荣巷位于无锡市滨湖区北部东至青山西路、蠡溪路与河埒街道交界,南至梁溪河与蠡园街道相邻,西至青龙山与蠡园、惠山区钱桥街道毗邻,北以惠山为界与北塘区山北街道、惠山区钱桥街道相连。面积22.3平方公里,人口约6万。在这条老巷里,深烙着中国民族工业先驱留下的足迹。明代初年,无锡荣氏始祖荣清迁来无锡,定居于梁溪河下游北岸,督率子孙辟草荒、筑河坝、建家宅,逐渐使之成为田地平畴,屋舍俨然,阡陌交通,有粮田、鱼池、桑竹等的安身立命之所,初步建立了上荣、中荣、下荣三个自然村落。清代康熙二十四年(1685),梁溪荣氏始建荣氏宗祠,修了第一部宗谱,这表明家族人口已经有了很大的增加。随着外出经商者日渐增多,赚钱归来建房者自然也就愈来愈多。这样,3个自然村落就逐渐联成一片,荣巷的名称也由此而来,并在本邑西乡小有名气。进入清代后,荣氏家族的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已有人远出荆湘经商致富,且“富甲一乡”,参与一乡的事务……[详细]
锡澄运河南北新桥
  锡澄运河南北新桥位于江阴市。年代为明。南新桥位于青阳镇南街梢,原万源布厂旁,跨老锡澄运河,又名三元桥。南新桥、中新桥(青阳桥)、北新桥同在青阳镇,连同原来的天主堂,成为青阳镇一景,也是古青阳镇的标志性建筑。南新桥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江阴知县张集筹资建。同时建造的迎秀桥(北新桥)与南新桥同规格,同桥型。南新桥全长34.5米,净跨11.0米,拱顶高程10.8米,桥顶面宽3.5米,底阶宽4.5米。东坡36级至一平台阶,分向南向北各8阶落坡。西坡石阶39级。南新桥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改名为三元桥。据清道光《江阴县志》记载:“康熙年间(1662~1722)马子虬、陶禹贤捐修。”乾隆二十三年(1758)和咸丰元年(1851)又两次重修。民国八年(1919)青阳名坤葛凤池等出资重建。与北新桥不同之处的是三元桥的桥体主要由花岗石组成。同时三元桥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它的拱券略超过半圆形,……[详细]
泰伯庙和墓
  无锡梅村泰伯庙无锡梅村泰伯庙坐落在无锡市东南15公里的无锡县梅村乡镇伯渎河边,又名泰伯祠,至德祠,让王庙。梅村古名梅里,乃商末周太王长子泰伯因让王位从陕西岐山奔吴至此建勾吴国时的都城。东汉永兴二年(154),桓帝下令在此立祠,历代整修扩建,清初成为一组建筑群体,占地80余亩,极其精工华丽。咸丰十年(1860),清军在无锡镇压太平军时,烧毁了泰伯庙的爱芝堂、大树堂、德治堂、大夏堂、慈俭堂等建筑。1937年,又遭日军破坏,仅泰伯庙主殿、两庑、戟门、头山门及庙内古柏数十株留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