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涟源市旅游

涟源市文物古迹介绍

世业堂
  世业堂,位于湖南省涟源市三甲镇铜盆村,始建于清嘉庆初年,道光28年挂匾。由举人梁治达主修,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占地面积8600平方米,座北朝南,石基砖木结构,由前堂、正堂、可以居、左右厢房、护卫墙、上下马石、水井、停尸堡等组成,天井院落组合型格局,世业堂绘雕工艺精美。颇为罕见的是,“世业堂”院落前的人行道上,有两块一米高成“11”形刻有图案的下马石,凡是骑马路过此地的达官贵人都要下马行走,以示对院主人的尊敬,并可进院内饮马歇息。现已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关于世业堂“下马石”的来由,据当地老人讲述,世业堂的主人梁治达及其子梁学钊都曾是湘军幕僚或将领,在乡间颇有威望与地位。据考证,梁治达与骆秉章、曾国藩、刘岳昭等清末重臣关系相当密切,据梁家后人介绍,在梁治达的六十大寿和七十大寿之际,曾国藩都曾赠送其寿联,而最有力的证据就是,“世业堂”如今仍保存有骆秉章赠梁的寿联真迹。建筑结……[详细]
谭家花屋
  欢迎来到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谭家花屋参观指导(或游览)。游客们也许你见到这处近现代建筑物有些不以为然,心里也许在问一栋普普通通的民宅国家为何要对它进行保护呢?先听我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上个世纪30年代末,日军入侵华北,一时间战火纷飞,狼烟四起,“偌大的华北容不下一张课桌”,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几近瘫痪。中华民族面临着-灭族的危险。一位年轻有为的教授,从上海辗转千里,到古镇涟源蓝田任教。居住在学校附近的一座地主的宅院里。就在这所看似普通的宅子里,他写出了《谈艺录》的大半部分,并构思了抗战文学的长篇小说中一颗璀璨的星星---《围城》,一句“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道尽了抗战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彷徨。他是谁,与老屋又有着怎样的渊源?今天让我带领大家到花屋里一探究竟。没错,这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学贯中西的文学大师----钱钟书。他所居住的宅院便是谭家花屋。话说1938年底,著名教育家廖世承……[详细]
乐恺堂
  乐恺堂位于涟源市金石镇桃林坝村桃林湾,是清代“翰林父子”谢振定、谢兴峣的祖居地,也叫“谢家大屋”。2011年,“乐恺堂”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桃林湾现在的三进九厅“乐恺堂”大屋是湘中地区历史最长、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之一。乐恺堂是清康熙17年(1678年)谢添荫、谢添弦兄弟修建的,堂名“乐恺”,取父子兄弟相聚一堂、和睦快乐之意,已有300余年,作为翰林府第,现在的面积大约有1万平方米。乐恺堂前后四排平房,青砖木制结构,三进九厅相连。正院中有两道门,两座天井,后厅厅中木格上的金黄色油漆还十分鲜明,厅内木柱横梁上面还有很多雕刻图案。这里发现了清代皇帝书写的一块“太学”匾额。“太学”匾额悬挂在乐恺堂的中厅,宽约2米,高1米,为几块木板镶嵌而成,楷书的“太学”二字仍然清晰。匾上尘土点点,褪尽光泽,表明它已有数百年不同寻常的历史。在清朝,谢氏祖先中过举人、进士,其中一对“父子翰林”,名噪京师。父亲谢……[详细]
刘连捷墓
  刘连捷墓位于市马头山乡新塘山。刘连捷,号南生,该市杨家滩人。曾任知县擢知府,晋按察使,加布政使,官至两江(江西、江苏)总督,诰授光禄大夫,钦命头品顶戴,恤赠太子少保。卒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年53岁。墓四周砌有青砖护墓围墙,入口处立有7米高的牌坊,上刻“圣旨”二字及游龙舞凤图。距墓30米处建有砖祠,祠内有大石龟及龟碑。上刻墓志铭,自祠至墓冢砌有石级,路旁柏树高耸,石柱、石马、石羊、石虎、石俑成对分列两边。这些石雕凿刻精细,或立、或蹲、或跪、或卧,形状各异,形态逼真,均置石座之上,每尊重达数千斤。登石级,经祭石、香炉,才到墓庐。墓庐系大青石、青砖、三合土所筑,其上立有大理石碑,周围石墙上有牛郎织女、七仙下凡、文王访贤等浮雕。这些精细石刻均掩映地绿荫之中,环境极为雅静。……[详细]
湘军名将故居群
  湘军名将故居群(含老刘家、存厚堂、光远堂、德厚堂、师善堂、云桂堂、锡山堂)涟源市杨家滩俗称杨市,是湘中地区有名的千年古镇,曾是湘乡、邵阳、安化交界处的交通要地,境内巍巍龙山高耸入云,涓涓孙水蜿蜒东流。据史记载汉代涟道故城就在今杨家滩地区,唐高祖武德年间就形成了集镇,到近现代,这里更是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把把戏戏南岳山,花花绿绿杨家滩”的古老民谣足以反映当时的繁华景象。杨家滩的繁荣兴盛与湘军的崛起紧密相关。1851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很快占领半壁江山,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者。为挽救朝廷之危局,时任吏部侍郎的曾国藩奉旨在家乡(今双峰荷叶镇)操办团练,抗击太平军。杨家滩离荷叶不到百里,许多青年志士前去投军。他们跟随曾国藩驰骋沙场,南征北战,凭借自己的非凡才能和过人胆识立下赫赫功勋,晋升为达官显贵,杨家滩的刘家将曾名震天下,誉满神州,其中仅记入《清史稿》的就有:刘岳昭、刘连捷、刘岳晙、刘……[详细]
罗驭雄故居
  罗驭雄故居,原名健园,坐落于伏口镇林家村小宝堂组,紧邻国道207线,与正在建设的二广高速相距约200米。健园始建于1910年,复修于1939年10月,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依山傍水,座西朝东,前临归水河,后靠鸟崽山。健园系砖木建筑,有厅堂、偏房、杂房等建筑共5栋。健园的槽门离归水河约20米,槽门宽阔大气,上面的石灰墙上写着毛主席语录,槽门的两边是杂房,进入槽门是一块大坪,坪内种着各种花木,大坪的北面就是健园的主厅,主厅建筑大气,装饰简朴,堂屋内设有神龛,共有12间房,为典型的农村民居建筑。主厅的两旁是偏房,右边的房屋保存较好,左边的房屋已经大部分倒塌,罗驭雄以前就是居住在这里。1917年毛泽东游学伏口在罗家居住了三天,罗父将其安排在左边偏房的楼上居住。……[详细]
罗宗翰陵墓
  罗宗翰陵墓坐落于伏口镇林家村的摇篮山,紧邻国道207线,与二广高速相距约500米。罗宗翰陵墓上立着一块墓碑,二尺来高、灰白条石凿成的一块普通墓碑。正面写着一行正楷大字:罗公宗翰之墓。背面的碑文则介绍其生平的事迹。罗宗翰的墓与一般人有些不同,一般的墓讲究靠山临水,他的墓却正好相反,对着巍巍高山,靠着的小山下却有一条涓涓的小河流向远方。年老的人,说是当年罗宗翰下葬时,风水先生遍寻他家乡的山山坳坳,找了大半天也找不准吉地。带去的一条黄狗或许是走累了,卧在那正对大山、背靠小河的山冈上,怎么赶也赶不动。风水先生便顺水推舟,说这里就是那“踏破铁鞋无觅处”的风水宝地,叫“黄狗座地”,罗宗翰于是就下葬于这“宝地”了。……[详细]
湘安古道
  这是一条保存完好的古驿道,名称“湘安古道”,起点湘(潭),终点安化梅城。这条古道虽然蜿蜒曲折,三尺来宽,却是古代大梅山地区进出的主要通道。此古道未见县志、族谱记载。其名,根据仍残存于古道上的光绪三十一年(1905)《复修半排上乐善亭碑记》,当地人现称呼该道路为“湘安古道(湘乡至安化)”。现存完整古道7.5公里长。宽度均匀,为1.3米(符合清代古制的“三尺三”)。台阶长约1.3米,宽约50厘米,高度10厘米。主要使用本地常见的六面青片石拼铺,少量路段使用一块完整的本地青片石铺装。2019年3月,湘安古道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新车桥
  在涟源市蓝田镇东郊的温江,有一古风雨桥,名新车桥。始建不详,从古碑中可知,该桥曾多次补修。清咸丰六年(1856年)重修,长35米,宽5.6米,石墩、木梁、木板路面,柱式木结构,重檐小青瓦屋面,上覆亭廊,桥廊柱子上挂联数幅,桥北柱联曰:“春秋浩气光青史,日夜温泉下大江”。1989年,涟源市政府将该桥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当地易承乾老人为首倡议筹款,对桥进行了大修。1995年,市政府又划定桥南20米、北、西、东各50米为保护范围。(黄义志摄)2019年,新车桥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涟源彭氏宗祠
  彭氏宗祠始建于清代,石基砖木青瓦结构,四合院建筑风格,坐北朝南,建筑面积2370.4平方米,风火墙及牌楼式大门突出,纵向中心轴线上有乐楼、主堂、享堂、关公堂,厢房和杂房均衡配置。祠内有碑文和族谱等文献资料,对研究地方历史和家族文化的人文历史发展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现杨市镇彭氏人口约有两至三万。彭氏是一个宗族系统保护完整的宗族,彭氏先祖在明朝便修建了彭氏宗祠。彭氏也是湖南娄底涟源杨市镇的一个大姓。……[详细]
黄婉梨墓
  黄婉梨墓位于市湖泉乡俞家园。墓围内径4米,中竖1米多高的石碑。上刻“江南黄婉梨墓”六字,两旁刻有“忍痛雪仇女中侠,留离表墓国之光”的对联,周围有石围墙,墓门两边竖有石柱。离墓30米处建有高3.3米,宽1.67米的纪念石碑,刻有黄女生平及自绝诗。据碑刻记载,黄婉梨,名淑华,原系江苏江宁县人,小时随父读书,深明事理。1864年,曾国荃率军攻破南京,部下一班乱兵闯至黄家,将她两个哥哥、母亲、弟弟和嫂嫂先后杀死,剩下黄淑华一人,被人掳掠,强迫成婚,黄拒不应允。行至涟源湖泉乡关桥村,她缝合周身衣服,腰系帛诗十首,用计药杀两个仇人,然后悬梁自缢。死时年仅十七。后人为她不畏-的精神所感动,特修墓立碑为念。……[详细]
12、紫华庵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华庵
  “紫华庵”建于仙女峰峰顶,犹如仙台琼阁一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门,高5米,宽6米,全用料石砌成,面积约35平方米,两拱门成对称式,拱门上镌有双狮抢球图,圆弧正中刻太极图并两卦象,往上是“紫云峰”楷书石匾,再上有二龙戏珠石雕,樯脊再以鱼尾为翘,脊中镇“佛”印一枚,门旁有一水井,终年不涸。过山门即是紫华庵,由三小殿组成,第一殿砖木结构,再循三十七级石阶至第二殿,有石砌平台,平台上有一石雕龙柱,栩栩如生。再上三级台阶为第三殿,亦是料石建成,殿前石柱均用抱鼓石支撑,殿内供九天玄女塑像,三殿彼此呼应,在建筑上极其美观,加之四周林木茂盛,腊梅遍地,映衬得刹宇更加峋丽夺目。1951年、1965年,殿宇两次遭到严重破坏,三殿倾垮,唯山门保存完好。1996年,当地群众捐款鸠工庀材,在顶峰重修新宇:用料石砌4~5米高护墙以扩大地基面积,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御山风,用12根立柱组成围廊以供游人眺目,用黄色琉璃歇山……[详细]
13、药王殿
药王殿
  为纪念唐代名医孙思邈(581~680),唐初就开始兴建药王殿。旧址位于岳坪峰南簏30米处的马鞍山脊。后多次修葺,明代迁现址岳坪峰北坡。相传孙氏因治好了唐皇娘娘的病,被御封为“药王”。他为著《千金要方》,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并曾来龙山采药著书,写下部分书稿。孙思邈一登上龙山,就为这里漫山遍野的药材和美丽景色所吸引,他定居在龙山脚下一个村庄里,每天上山尝百草,采药方,潜心研究药学,为周围百姓除病解痛。一日,他上山采药,路遇一家出殡,一老妪悲痛欲绝。孙细观灵柩,见棺下尚有鲜血渗出,忙问老妇,死者何人何因。妇伤心地答道:“是我那苦命的女儿啊,没想到碰上难产!”孙又问:“死去多长时间了?”答“才几个时辰。”孙沉思片刻,对老妇说:“老婆婆,从棺木里渗出的血看,你女儿还有一丝救活的希望。”老妇喜出望外,忙叫打开棺木。只见孙取出银针,对准穴位扎去。少妇缓缓睁开眼帘,苏醒过来,接着婴儿也“哇哇”落地。从此“药……[详细]
李聚奎故居
  李聚奎故居位于今涟源市龙塘镇新石桥村,始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故居坐北朝南,东西两端前后突出厢房,呈对称长五间形制,砖木结构,占地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70平方米。共有1厅(堂)12房,另有猪舍、牛栏、柴房等杂房。条石为基,青瓦为盖。正堂屋设木制神龛和鼓楼。故居现保存较好的是正堂屋和东边“田”字形房舍。西边及前后突出的厢房、杂房均被拆毁,仅存条石基础。2011年被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5、卧云亭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卧云亭
  卧云亭位于涟源市斗笠山镇天井村大坳岭,始建于1905年,由娄星区万宝镇晚清先贤邓起玉捐资修建。相传,邓起玉自幼家境贫寒,16岁去安化县东坪谋生,从老家娄底万宝洞冲湾出发,4天400多里路,身无分文,和他一起出发上路的只有随身的三个桐叶皱粑。途径大坳岭,邓起玉吃了一点皱粑充饥,没有水喝,因劳累在路旁的大石板上睡着了,醒来后,他看到此地山高路险,荒无人烟,和路过的樵夫闲谈时说道:“我刚才梦见发了财,若真的发了财,我一定要到这里修一座茶亭,供过往客商喝茶歇息。”并在旁边的总管庙祈求菩萨保佑。几年后,邓起玉美梦成真不忘当年之诺,1905年捐巨资在当初做梦的地方修建了卧云亭,于是“三个桐叶皱粑上东坪”的故事,至今仍在万宝洞冲湾一带流传。卧云亭所处之处,是湘安古道行旅的必经之路,绵延数十里青石板路,曾设四间厢房迎来送往路过的商贾客人歇脚休息、喝茶解渴、躲风避雨,展现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湖湘文化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