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潮州市 > 饶平县旅游

饶平县文物古迹介绍

61、镇福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福楼
  镇福楼位于饶平县上饶镇马坑村,背靠“西岩山”(省道柏丰线西)始建于明永乐11年(公元1413年),该楼呈椭圆形,大门座向为东偏南8度,面积6936平方米,南北为97.7米,周长295.4米,楼高10.86米,三层半,三进三天井,共有房屋60间,皆以黄泥土夯成,内抹贝灰,楼内中心外辟有广场,呈椭圆形,有八角井一口,门顶有凹石刻“镇福楼”三字,石墙基,墙体均用黄泥土夯筑,灰瓦屋面。楼外墙辟有枪眼、炮眼、地下筑有阴沟、暗涵。该楼庞大、壮观,是饶平客区最大的土楼,现保存较为完好。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2002年7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62、兴渭楼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渭楼
  兴渭楼位于饶平县浮滨镇溪楼村,建于清末民初。坐西向东,呈圆形,直径60米,面积2827平方米。二环围,内环围前平房,后二层楼房,共分26开间,中间辟有内埕,水井1口,外围二层楼房,共分48开间,石构门楼、门额。门额镌“兴渭楼”,灰砂墙体,灰瓦屋面。该楼规模较大,基本结构较好,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洋东瓦窑
  洋东瓦窑位于饶平县联饶镇洋东村面前山坡,始建于1966年,当年进入生产,瓦窑共有4条,平面呈圆形,窑体由砖条砌筑,分别由主窑、仓库构成,形成了一整套的生产流程,占地面积约1315平方米,该窑主要生产民用住宅的瓦片及砖条等,保留传统的手法和工艺进行制作,高峰时期每天有80名工人从事作业,平均每日生产5窑产品,每窑烧制瓦片16万块,瓦虫10万块、瓦口115万块,砖条5千条,生产规模为饶平境内之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建筑材料被新型的材料所代替,致瓦窑于2012年停产,而该窑仍然保存至今,且场地、工序、流程一概俱全,是目前饶平境内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瓦窑,它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有一定的文物价值。2013年9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64、晋荣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荣楼
  晋荣楼位于饶平县新丰镇三中村,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1958、1979、1998年三次修缮,2011年全面修复。坐西北向东南,呈圆形,直径42.6米,面积约1425平方米。二进围屋,前平房,后三层楼房,中心处辟有内埕,全楼共分26开间,水井1口。石构门楼、门额,门额阳刻“晋荣楼”,款“雍正巳酉冬吉立,標祖子孙永盛”。石墙基,墙体均用黄泥土夯筑,内墙批灰,灰瓦屋面。该楼基本结构尚在,较有特色,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011年10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地址:饶平县新丰镇三中村门票:免费开放开放时间:全天……[详细]
饶平镇风塔
  镇风塔在饶平县拓林镇东北l千米的风吹岭西麓。困拓林地处海滨,屡遭风潮之害,昔人于岭高面海,常年风声飒飒的风口处建塔,取镇风镇水之意,故名。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二月建,塔高22米,基围16米,七层八面,塔身各层用石板铺盖,游人可在塔内沿螺旋形石阶登上各层,塔廊还装有石栏杆,每层开设圆窗和拱门,可供游人步出塔廊览观山胜。1985年省文管会拨款维修。1989年6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海山义勇军抗日指挥部旧址
  海山义勇军抗日指挥部旧址位于潮州市饶平县海山镇隆北村海山刘厝祠,年代为1938年。2019年4月19日,海山义勇军抗日指挥部旧址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余文英墓
  余文英墓位于饶平县联饶镇深涂村獭地。余文英为元进士,授封川节度判官。该墓始建于元至治二年(1322),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重修,“文革”期间遭受破坏,1992年再次重修,该墓为黄冈镇余氏众祖墓。坐东向西,面积约480平方米。该墓为城亭五进式,石结构,占地宽广,形制独特,并保存有一批元、明两代石雕、石刻文物,是饶平县内一处别具一格的大型陵墓。现保存完好,对于研究元代墓葬很有参考作用,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张夔夫妇合葬墓
  张夔夫妇合葬墓位于饶平县钱东镇径南村下河自然村莲花山北麓,建于宋代,坐东南向西北,墓葬宽18米,总进深22米,面积约396平方米。墓后部为坟包,墓前有石碑、祭床、墓埕、月池。碑高0.8米,宽0.7米,刻有“宋赐进士,知新州事张先生夔,诰赠贞壶夫人杨氏墓”,下边刻有“名著南天”。石碑两旁附设石板,高0.8米,宽0.6米,分别刻有花纹、线条图案。该墓的发现对于研究宋代墓葬及当时民俗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张夔,字柏举,字致尧,饶平龙眼城都(今澄海区隆都)人。潮州前八贤之一。生于北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考中进士,出任茂名知县,因严惩犯法豪绅及-污吏,擢升为廉州通判。后升任新州(今广东新兴县)知州,在任时兴办学校,捐薪办学,兴修水利,著作有《禄隐集》,宋高宗赏其才能,赐玺书“名著南天”褒扬,七十岁致仕归乡,于南宋高宗三……[详细]
江夏黄公墓
  江夏黄公墓位于饶平县钱东镇径南村西南面山坡,建于宋宣和元年(1119)。墓面、墓碑坐西向东,台阶式构筑,墓体宽广,墓后为坟包,前有祭床、墓埕、月池,并保存有原始墓碑。墓碑刻有“江夏黄公之墓,宣和已亥十一月十四日丙辰安厝”,碑高110厘米,宽50厘米。近年有修建,墓碑两旁新嵌有石刻对联以及双龙戏珠等图案附件。该墓宽广对称,整座墓葬年代久远保存完好,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许醉翁墓
  许醉翁墓位于饶平县黄冈镇上林村村后龙井大路东侧。许老祖(号醉翁),为山霞村许氏始祖,潮州许申(潮州前八贤)第十世裔孙,潮州驸马祖许珏第六世孙。许老祖登宋理宗乙未(1235)科进士,官武城县(今山东省聊城县)知县,升东昌府知州。该墓建于宋代,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重修。坐东南向西北,墓通宽20米,总进深28米,面积约560平方米。墓后部为坟包,坟包前有明代重修石碑,镌刻“宋醉翁许公墓”,落款为“大明嘉靖三十一年壬子季春之吉十世孙慈等立”。碑高1.6米,宽0.7米。碑两侧用贝灰构筑两级墓面,前有祭床、墓埕、月池。对研究当地葬俗和许氏家族历史有一定意义。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顶大埔山墓葬群
  顶大埔山墓葬群 位于饶平县联饶镇深涂村的丘陵坡地。1974年发掘,共清理墓葬五座。其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特点与浮滨塔仔金山墓群相同。较有特点的是出土的一件铜戈,亚腰形,长援,隆脊有棱,两则有刃,直内无胡,援与内之间有一道明显的阑,且内有一圆穿,援部阑侧亦有一穿,通长17.5厘米,是一件原始型铜戈,与中原地区的青铜戈有明显区别,是广东地区发现的早期青铜器。……[详细]
72、西岩寺
西岩寺
  西岩寺西岩寺位于饶平县上饶镇西片乡西北侧的西岩山胫部,海拔1000米左右,是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清乾隆十九年(1754)重修,民国二十九年(1940)八月再修,1981年重修。1988年10月列为县重点文物单位。外山门“仙山福地”横匾,是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立。此处环境幽静,空气清新,花香鸟语。入外山门,迎面是寺门”西岩寺“石匾,旁刻”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建,香林詹广誉题”。大门两侧,两只大石狮张口衔铃,守卫着寺门。寺内有佛像及木雕石刻,古色古香,正殿有石柱六支,前面两大圆柱,呈鼓状形,各刻有蛟龙腾云浮雕,十分壮观。西岩山,也名笔架山,海拔1255米,是该县最高山峰之一,巉岩峭壁。寺建于石顶,俨若巨凤展翼上飞,故双名“冲天凤寺”。……[详细]
73、善福寺
善福寺
  善福寺饶平县上饶镇两片乡第一山的善福寺,创自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于1998年12月起至2000年12月重建一新,以其山势嵯峨、视野开阔、前景群山为案而引人入胜。古刹历经沧桑。1958年“公社化”时僧人被赶走,“文革”中的1969年被拆存墙脚,荒山断壁,无限凄凉。“-”0后的1998年,以张辉锦、张永比、张明先为首筹建、筹资,本年12月动土,至2000年12月重建告竣。寺坐西向东,总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分为二进二厢,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两殿之间天井两则各设观音殿、地藏殿。大雄宝殿中的三如来(释伽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坐像,是“脱沙”所塑,两旁排列的十八罗汉像。寺处空广的山间平地,背后为西岩笔架峰,两侧为山坡连绵,寺前近有山涧,远有大马顶山,横亘起伏长约20公里,使梵宇显得风水独优,环境壮阔,令人胸怀坦荡。……[详细]
郑清之墓
  郑清之墓位于饶平县海山镇坂上村三百门大湾山,坐东南向西北。墓碑一块,高1.4米、宽0.5米,碑文阴刻:“宋祖敕封考赐进士第右丞相太傅卫国公净庵清之郑公墓,敕封妣一品夫人阑淑樊氏”。郑清之,字德源,号安晚,初名燮字文叔家谥净庵,浙江鄞县人,祖肇基于福建莆田,生于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正月十六日。官至宰辅,四登相位,历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等职,淳祐十一年(1251年)偕樊氏夫人及四子乘船南下至三百门定居,是年十一月十一日疾卒。1992年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塔仔金山墓葬群
  塔仔金山墓葬群位于饶平县浮滨镇。1974年发掘,清理墓葬16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1号墓位于山的顶部,其余分布在周围山坡上,排列分布无序。1号墓深达3.6米,其余都在0.8米至1.2米左右,墓的结构可分二类,一是有二层台,二是无二层台,墓坑大小不一,大的长达4米,宽2.9米,小的长只有1.2米,宽0.6米。随葬品一般都在墓坑中呈“纵向”排列。多者达36件,少者只有一件,出土的文物有:磨制石器(戈、矛、锛、凿、斧、环,璜和砺石等),陶器有尊、壶、豆、钵、盂、杯、罐、纺轮等,其中尊、壶、豆多为釉陶。纹饰有条纹、编织纹、方格纹、绳纹等。部分陶器有刻划符号。这些器物以陶器大口尊、圈足壶、豆、凹底罐和石器直内戈、梯形锛为基本组合。釉陶器与形式多样的戈类是其特色之一。这类遗存因其具有独特的风格,被命名为“浮滨文化”,年代为商代中晚期至西周前期,与江西省的“吴城文化”及中原地区商周文化有相当密切的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