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潮州市 > 饶平县旅游

饶平县文物古迹介绍

黄冈丁未革命纪念亭
  黄冈丁未革命纪念亭是位于饶平县黄冈镇楚巷居委会中山公园内的景点。建于1934年,1987年重修,是黄冈各界人士为纪念孙中山领导的丁未革命(1907),缅怀先烈志士而建。坐西向东,戏台式形制,前台后房。面阔12米,进深10米,面积约12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台中间壁面嵌着石碑二通,右为民国23年碑,由6块组成,分别镌刻343位丁未革命牺牲的壮士英名和纪事文;左为1987年重建碑记。纪念亭正面上方为“黄冈丁未革命纪念亭”,具有重大革命历史价值。1981年7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1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二善潮源楼
  二善潮源楼位于饶平县上饶镇二善村,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坐北向南,呈圆形,直径99米,占地总面积约8431平方米。二环围,内环围前平房,后三层楼房,共分36开间,中心处辟有内埕,水井1口,外环围前平房,后二层楼房,共分44开间,门前池塘1口。石墙基,墙体由黄泥土夯筑,内墙批灰,灰瓦屋面,屋面檐口均悬挑。石构门楼、门额,门额阴刻“潮源楼”。该楼庞大、壮观,年代久远,历经沧桑,至今保存完好,是清末土楼建筑的典型代表,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43、永昌楼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昌楼
  永昌楼位于饶平县上饶镇坝上村杨下自然村,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坐东向西,呈圆形,直径44米,占地总面积约2308平方米。二进围屋,前平房,后三层楼房,二楼辟有走廊,四周环绕,三楼各房之间开有门户,户户相通,中心处辟有内埕,楼内共分26开间,水井1口,门前池塘1口。石构门楼、门额,门额阳刻“永昌楼”,款“乾隆甲戌年”,石墙基,墙体均用黄泥土夯筑,灰瓦屋面,屋面檐口均悬挑。该楼历经沧桑,至今保存完好,其建筑造型高大、壮观,是清代土楼建筑的典型代表,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黄冈名贤余氏家庙
  名贤余氏家庙位于饶平县黄冈镇楚巷居委,始建于明宣德十年(1435),清道光、民国年间以及1993年先后重修。坐北向南,二进二廊二火巷布局,有前埕、照壁。面阔24米,总进深49米,面积约1176平方米。硬山顶,灰瓦屋面,夯土抹灰墙,木瓜枱梁构架。有石鼓、石雕、木雕和嵌瓷装饰,门额石刻“名贤余氏家庙”。该祠系黄冈“三合会”首领,后参加“同盟会”黄冈丁未起义领导人之一余既成祖祠。现辟有黄冈丁未革命陈列馆,2009年9月列为潮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丁未革命纪念亭
  黄冈丁未革命,是1907年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民主革命的第三次预演,史称“丁未潮州黄冈起义”。为纪念此次重大历史事件和缅怀为革命捐躯的志士们,1934年,黄冈各界群众纷纷捐资,在黄冈城东郊中山公园内,建造了“黄冈丁未革命纪念亭”。该亭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面宽24米,深12米,前为台,后为室。台面为半圆型,台基高0.8米。亭中竖有七块碑文,镌刻着这次旧民主革命风暴的史略和343位烈士的芳名。该亭于1981年7月10日被列为革命纪念建筑物,2008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46、五全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全楼
  五全楼位于饶平县新丰镇溁西村,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坐西北向东南,呈圆形,直径58.6米,占地总面积约3846平方米。二进围屋,前平房,后三层楼房,中心处辟有内埕,楼门正对面为祖祠,全楼房屋共分36开间,水井2口,门前池塘1口。石构门楼、门额,门额阳刻“五全楼”,落款“夫簇光献吉立,岁在重光協洽”。石墙基,墙体均由黄泥土夯筑,内墙外抹贝灰,灰瓦屋面,屋面檐口均悬挑。该楼基本结构保存较好,较有特色,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饶平泰华楼
  泰华楼位于饶平县饶洋镇蓝屋村,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坐东向西,四方抹角形,占地总面积约2385平方米。二进围屋,前平房,后三层楼房,二楼外面还辟有走廊环绕通行,中心处辟有内埕,楼内共分26开间,楼门正对面为祖祠,水井1口,门前池塘1口。石构门楼、门额,门额阳刻“泰华楼”,款“嘉庆甲子年建”。下半部块石垒砌,上半部用黄泥土夯筑,内墙批灰,灰瓦屋面,屋面檐口均悬挑。该楼保存完好,建筑风格独特,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48、新华楼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华楼
  新华楼位于饶平县上饶镇下善村,建于1948年。坐东向西,呈圆形,直径58.4米,占地总面积约3347平方米。二进围屋,前二层、后三层楼房,中心辟有内埕,楼内共分36开间,水井1口,门前池塘1口,石构门楼,无楼名。石墙基,墙体用田土垒筑,内墙外抹贝灰,灰瓦屋面,屋面檐口均悬挑,门楼外面上方有泥塑狮头。该楼规模较大,保存较好,是中华民国末期土楼建筑的典型代表,对于近现代客家土楼建筑,有一定的研究价值。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埕所城
  大埕所城位于饶平县所城镇,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所城“高二丈七尺,周围六百四十三丈,池加城之数五十三丈,四门建城楼,四角各建敌台,”为千户所,是明清闽粤沿海的军事要地,后住民多以晒盐为业。所城城廓为方形,现东、西、北三门基本完好,南门己拆除;东、北两面城墙尚存,西、南城墙己残缺;城中保存了三街六巷的基本格局,旧时的衙堂、城隍、祠宇、戏台错落其间。是潮汕地区仅存的一座古所城。2002年7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华一东华楼
  华一东华楼位于饶平县上饶镇栢嵩村华一自然村,建于1949年。坐东向西,呈圆形,直径48米,面积1809平方米,二进围屋,前平房,后三层楼房,中心处辟有内埕,楼内共分28开间,水井1口,石构门楼、门额。石墙基,墙体均用田土垒筑,内墙批灰,灰瓦屋面,屋面檐口均悬挑,各间房间门顶均标有不同名称,有特色。该楼基本完好,是中华民国末期土楼建筑的典型代表,对于饶平县域近现代土楼建筑有一定的研究价值。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饶平明清古寨
  明清古寨位于樟溪镇乌溪村,全楼以黄泥土夯成。该楼总建筑面积2348平方米,共有楼房54间,水井3口。全楼为两围两层结构,首层为生活居住,二楼用于储物,内楼“紫来楼”建于明嘉靖年间,外楼“拱赐”建于清康熙年间,前后相隔60年,跨越明清两个朝代,故称明清古寨。整楼防御功能齐全,由于内外楼建造年代不同和主次之分形成内高外低,在潮汕土楼造型中实属罕见,可谓明清建筑艺术完美结合中潮汕土楼民俗文化之精粹,古建筑之瑰宝。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52、东泰楼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泰楼
  东泰楼位于饶平县上饶镇康东村城下自然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后有重修。坐东向西,呈圆形,直径45米,占地总面积约2149平方米。二进围屋,前二层、后三层楼房,中心处辟有内埕,楼内共有26开间,水井1口,门前池塘1口。石构门楼,石墙基,墙体均用田土垒砌而成,内墙面批灰,灰瓦屋面,屋面檐口均悬挑。该楼保存较好,是清代土楼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53、雁溪楼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雁溪楼
  雁溪楼位于饶平县上饶镇上善村鸭母坑自然村,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坐东北朝西南,呈圆形,直径48米,占地面积1809平方米。二进围屋,前平房,后三层楼房,中心处辟有内埕,楼内共分26开间,水井1口,石构门楼、门额。门额阴刻“雁溪楼”,石墙基,墙体由黄泥土夯筑,灰瓦屋面,屋面檐口均悬挑。该楼规模较小,保存较好,是清末土楼建筑的典型代表,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茂芝会议旧址
  茂芝会议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次重要军事决策会议,旧址位于上饶镇茂芝圩的全德学校。全德学校,原名龙冈书室,俗称塘唇书斋,有一间教室,一个房间,一个天井,占地面积三百平方米。1927年10月5日,朱德同志率南昌起义军抵达上饶茂芝,指挥部设在全德学校,并在这里召开重要的军事决策会议。全德学校旧址现为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潮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详细]
永善东华楼
  永善东华楼位于饶平县上饶镇永善村,建于1952年。坐东向西,呈圆形,直径35米,面积962平方米。二进围屋,前平房,后二层楼房,中心处辟有内埕,楼内共有22开间,水井1口,门楼用青砖构筑。石墙基,墙体均用田土垒筑,灰瓦屋面,屋面檐口均悬挑。现保存完好,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土楼建筑的典型代表,对于近现代客家土楼建筑,有一定的研究价值。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