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惠州市 > 惠城区旅游

惠城区文物古迹介绍

惠州中山公园
  广东惠州中山公园(原名惠州第一公园)位于惠州市的木余山,全园坐北向南,占地30,000平方米,建园于1920年代。民国14年(1925年)10月,北伐的东征军攻陷惠州,蒋介石﹑-以及苏联顾问罗加觉夫在此园右侧“望野亭”前广场召开军-大欢大会和追悼阵亡将士大会。民国17年(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称“中山公园”。民国27年(1938年)在园内北端建造“中山纪念堂”。1987年矗立孙中山先生全身铜像,以纪念他的诞辰120周年。其他建设包括“廖仲恺先生纪念碑石”﹑“旧城墙遗址”等,该公园是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叶梦熊夫妇墓
  叶梦熊夫妇墓 位于惠州市西湖菱湖西畔犹龙山上。墓为灰沙黄泥夯筑,墓前砌有神道,神道口耸立高大的石牌坊,神道两侧立四对石象生:獬豸、马、羊、翁仲。墓堂前面竖立着螭首龟趺的御赐祭葬碑,正中立有明吏部侍郎杨起元(惠州人)撰写的墓表,还有大学士王宏诲撰写的神道碑。现尚存墓室,獬豸、龟趺,石翁仲,石牌坊构件。叶梦熊(1531~1597年),字男兆,号龙塘,又号华云,惠州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2年)平定宁夏副总兵哱拜叛乱有功。累官至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万历二十五年卒,赐葬犹龙山。……[详细]
惠州准提寺
  准提寺,位于惠州市西湖西山北支山麓.始建于明代,气势宏伟.空隐,澹归,雪槱,准提等高僧曾相继在此布道传法.曾是明清时期,岭南最负盛名的禅林之一.1999年在原址复建.(免费参观)在惠州西湖西岸绿树丛中的准提禅院,明未清初时为瑞开阁,因阁中供奉准提菩萨,后称准提阁。阁中有玉佛,高瞰全湖,是岭南佛教著名禅院,很多高僧大德曾驻锡于此。其中空隐和尚道独、澹归和尚今释、雪樵和尚真璞、准提和尚元桴这四大高僧相继在此布道传法,佛教文化非常丰富,是明末清初成为东江最负盛名的禅林之一。……[详细]
飞鹅岭公园
  飞鹅岭见证了国民革命军东征的历史,留下了孙中山、周恩来等伟人和革命将领的足迹,留下了东征战士英勇杀敌的豪情和热血。飞鹅岭是国民革命军东征在惠州的重要遗迹。为了纪念国民革命军东征,缅怀革命先辈伟业,新中国成立后,惠州市政府对东征遗址进行重点保护。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在飞鹅岭种植大量树木花草,随后将飞鹅岭辟为城市公园。1984年将其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市政府在飞鹅岭树立国民革命军东征战士群像,并在登山楼上开设一间东征史料陈列室。……[详细]
黄氏祖居
  黄氏祖居位于金带街54号,占地221平方米,二进式结构,院中左厢房保存一口明代水井,水井栏用红沙岩隽刻而成,经数百年的磨损,已凹凸不平,但保存完好无裂痕。此屋后西南是张屋后门,水井常年不干,井水清澈透凉,现还能饮用。在古民居中保存如此完好明代古井,实属罕见……[详细]
26、梅花馆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花馆
  梅花馆,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总团部旧址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总团部旧址位于惠城区桥西街道金带街3巷7号梅花馆内。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江地区抗日救亡运动进入高潮。8月,香港、澳门同胞和海外华侨组织的回乡服务团体开始回到东江地区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10月,日军从大亚湾登陆入侵华南,东江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12月中旬,在中共东南特委的主持下,南洋惠侨救乡会、香港惠阳青年会、余闲乐社和海陆丰同乡会代表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动员和组织爱国青年回乡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1月,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在惠阳淡水正式成立,先后组建惠阳、海陆丰、博罗、紫金、河源、龙川、和平7个分团(后分团改为队)和东(莞)、宝(安)、增(城)、龙(门)、两才、文森、吉隆坡等8个队以及一个东江流动歌剧团,人数发展到500多人。4月,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总团部从淡水迁到惠州,在惠州爱国民主人士张友仁大……[详细]
中华全国总工会惠州办事处旧址
  中华全国总工会惠州办事处旧址位于惠城区桥西街道都市巷9号。该建筑坐东向西,青砖瓦房,前后二进结构,中间有一个天井,共8房2厅,面积约300平方米。中华全国总工会惠州办事处旧址,也是广东省农民协会惠州办事处、中共惠州地方委员会、惠阳县农民协会旧址。近代以来,在先进知识分子的组织下,惠州工农运动成为广东工农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19年5月,惠州工人参加了五四-。1922年5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后,惠州的工会组织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1923年1月,中国第一个县级农会———海丰总农会成立。5月,海丰、陆丰、惠阳三县的农会扩大为惠州农民联合会。7月,惠州农民联合会再扩大为广东省农会,辖粤东6个县的农会,会员达到13万多人。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攻克惠州后,在惠州设立东征军惠州留守处,开展工农运动。此后,在惠州的国民革命军中的共产党员、共青团……[详细]
东平窑址
  惠州东平窑始烧于北宋年间,是北宋广东三大民窑之一。至于东平窑为何经历160余年的兴衰发展,最后熄火,专家认为有待考证。惠州东平窑始烧於北宋年间(公元960~1127年),是北宋广东四大民间窑场之一。东平窑所在的东平半岛素有“九龙、三象、二古窑”的美誉。二古窑就是指东平窑和窑头山了。北宋年间,东平乡窑头村是北宋瓷窑。据惠州市文物志记载:它由三处推满瓷片的废窑而成品刑的山岗,群众习称窑头山,山高8.4至8.8米,范围600×700米。朱屋村北宋瓷窑,位于窑头山西南面,东平乡朱屋村,距市区约3公里,窑址在村口右侧的一座小山丘,山丘高4米,地表杂草丛生,残破瓷片府拾皆是,在山丘断面露出的瓷片堆积厚达3米。从表土挖出的标本看,器形有瓷碗,瓷碟、匣钵;釉色为青釉,青黄釉;花纹装饰采用刻花,划花,并程冰裂纹,碗心及圈足刻有十一、十二等阳文印记,这些数字是记符号,表示工匠所完成生产额,这是东平早年工业见证……[详细]
29、宾兴馆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宾兴馆
  宾兴馆位于惠城区桥西金带南街3巷10号,始建于清道光8年(1828年),坐北向南,进深三座,面阔三间,封闭式的四合院布局,占地约160平方米。是清代惠州乡绅为资助本地生员参加乡试、会试而建的会馆,宾兴馆是了解科举制度难得实物。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宾兴馆坐北朝南,采用三堂四横屋的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约1070平方米,局部两层,总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较完整地保存了清代建筑风貌,是反映古代科举制度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因抗战期间遭日机轰炸,解放后又几经拆建,至今该馆仅剩中座及左右厢房较为完好,其余的都是后来新建的。门楣上“宾兴馆”三个字虽已了无痕迹,但遗留的青砖、灰瓦和飞檐仍可辨出清朝建筑的风貌。走进中座院内,记者发现在中座房间的外墙上镶有两块青色石刻,每块长1.2米、宽0.7米,石刻上的字迹还非常清晰,分别是“宾兴馆碑记”和“宾兴馆条约”,记载着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