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旅游

广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岭南第一楼
  岭南第一楼因楼上悬挂一口明代青铜钟,又名禁钟楼,位于广州市惠福西路五仙观大殿之后。明洪武七年(1374年)行省参知政事汪广洋建。后毁。万历年重建,现存上层的木构架是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的遗构。清代著名诗人屈大均把它与镇海楼、海山楼和拱北楼合称为四大崇楼。钟楼坐北朝南,通高17米,首层用红砂岩石砌筑台座,仍为明代遗存。宽13.9米、深11.9米、高6.8米,中开一宽3.8米、深5.7米的拱券形门洞,前后贯通。二层为木构建筑,四面敞开,重檐歇山顶,正脊饰鳌鱼宝珠。面阔三间11.8米、进深三间39.73米,13架梁用4柱,梁柱用材粗大,风格古拙简朴。正檩底部书“时大清乾隆岁次戊申季冬吉旦”、“募化重建立”等楷书字。二楼正中悬挂的明代青铜大钟,重约5000公斤,钟体铸篆文:“大明国洪武十一年岁次戊午孟春十八日辛卯广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铸造”31个字,阳文。钟底下以方形竖井下通门洞,形成一个巨……[详细]
陈宗南故居
  陈宗南故居位于石滩镇三江四丰白岭村,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是一栋小洋房,通宽39.19米,通深26.9米,面积1054.2平方米。由主楼、次楼、平间和小院组成。其中小院面积290.94平方米。主楼用青砖筑成,是为“青楼”;次楼是红砖材料,故称“红楼”。二楼呈点式错置,中由平间连楼。青楼居右,高三层,面宽15.2米,深16.36米。大门口设七级台阶,门框用水磨青砖砌筑,侧有水坭边框装饰,直通二层顶,顶立正中塑斗大的圆形“宗南”二字,字下方有陆地、海洋的示意符号图案,均为红色。进入大门为会客厅,客厅内有三色水磨石圆柱,内宅中间又设有天井,通顶层采光,其他略似单元房间布局。房之墙体厚0.38米,具有防盗功能。二层客厅较小,后面隔出书房和休息间,正前方飘出小阳台,宽1.2米,长2.8米。三层室内面积减半,空置出天台。楼顶仅余梯间,附设水池。红楼面积与青楼略同,变化之处在于内部不设天井,而正面……[详细]
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
  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位于东皋大道一号(现东皋大道礼兴街6号)。在这座宽敞、幽静的大院中,有一幢整齐美观的米黄色楼房,这座楼房原是广州商团副团长陈恭受的花园别墅。在大革命时期,它曾经是广东80万农会会员的战斗指挥部——广东省农民协会(简称“省农会”)的所在地。1924年10月,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政府镇压了商团叛乱后,将此楼房没收充公。1925年,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农讲所”)由越秀南路惠州会馆(现越秀南路89号)迁到这里,续办了第三至第五届。省农会自成立后至1927年“四.一五”国民党反革命政变前,便以此为大本营,率领全省农民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1925年5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成立了广东省农民协会,发布了《广东省农民协会宣言》,选举产生了广东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制订了省农民协会章程,统一了农会的名称和旗帜。广东省农民协会设干事局(后改为常委)……[详细]
萧蓬云故居
  萧蓬云故居德香书室,位于温泉镇桃源龙桥村蛟龙围中。书室由萧蓬云于民国七年(1918年)创建。三间两廊,面积200多平方米的青砖建筑里,一切皆简朴清新,大门联“德薄疏才惭礼简,香茶淡酒答隆情”是书室主人立意之所在,因而吸引了县内及附近增城、龙门、清远、花县等地的学子达250多人到书室来读书治学。萧亲授国文课,萧沛珍、陈寿玲等承担其他课程。德香书室面阔三间20米,深两进10米,是一座砖、木、石结构建筑,其内厅堂开间甚广,以适应授业之需,天井较宽,为方便采光之用。萧蓬云故居鸾隐楼位于温泉镇龙桥村蛟龙围。此楼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由萧所建,是一座石、木、灰沙结构碉楼建筑。在抗战期间曾遭遇战事。鸾隐楼面阔三间8.7米,深两间7.7米,三层高,坐北向南。楼正面以墙围作庭院,正面墙上灰朔塑花鸟纹图案并题联曰“鸾是祥鸾,何用楚狂悲孔凤;隐非名隐,应来伯牙养羌鱼”。碉(炮)楼墙壁无檐,在每一层墙上开……[详细]
简家岗火葬墓
  简家岗火葬墓 位于南郊七星岗河南新村。1956年发现4座南宋火葬墓,墓 的地面都有灰沙砌筑的坟头,形式类同,但保存的残整不一。4座墓各用一个陶坛盛骨灰,其中1号墓的坟面保存较完整。坟头象一具棺材,前有祭台。坟头前端略宽,微向上翘起,长1.24米、宽0.74米、后宽0.7米,连基座高0.92米。正面中间有碑龛,嵌一块黑色石碑,高47厘米、宽30厘米。碑面正中刻“宋故考君简公墓”7字,正书。右行刻小字“维皇宋咸淳二年岁次丙寅十二日”,左行刻“庚申安厝于简家岗之原男□□□”。正对墓碑位置之下,挖有一个直径0.48米、深0.92米的圆坑,内埋一陶坛,满盛骨灰。陶坛为灰白胎硬陶,0一层黄褐色釉。全器分盖、身两部分:身圆形敛口,腹中部鼓直,饰双线弦纹2周,底内凹,有明显的后加痕迹;器盖仿塔顶形状,正中圆突,四脊与檐口微向上翘,每脊间有3~6行瓦垄。通高37厘米、腹径26厘米。其余3墓的骨坛各有异同。第……[详细]
东平大押(典当博物馆)
  东平大押清代当铺碉楼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1号,紧邻当年明代东城门的城门楼。这座碉楼造型的当铺旧址建于清代,俗称为“大东门当铺”,是当时全市第二大当铺。与中山七路西门口的另一当铺旧址——宝生大押遥相呼应。东平大押现已变身为内地首家典当博物馆。东平大押建筑平面呈方形,北侧高五层,南侧高四层,建筑物外立面呈碉楼状。如今仅存当铺的仓库楼,四面都有开窗,窗口都是内大外小,花岗岩石窗套,屋顶建有女儿墙,使得整幢建筑外观上呈现出碉堡状,在1999年被定为广州市级文物。百余年前,400多家当铺林立羊城,以至于有“当铺多过米铺”之称。如今,其中大多已灰飞烟灭,在老城区仅存几座碉堡式当铺,让人留下印象深刻,位于中山四路与越秀中路交界的“东平大押”就是其中之一。屹立百年的东平大押,见证了羊城物事的兴、衰、荣、辱。典当博物馆一楼是主展厅,复原了明末清初当铺的高柜台和典当的场景。二楼展示了近代典当的文史资料、图……[详细]
广州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
  民国广州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天文台文物点有新旧两处。旧天文台位于广州市今越秀中路125号内。新天文台在石牌华南理工大学内。1926年,时在越秀路的中山大学设数学天文系。次年2月,在越秀路校内建筑天文台,1929年6月落成。主要仪器有法国制天文标准时钟,15厘米口径子午仪、20厘米反射望远镜,德国制赤道仪各1个,气象仪器多种。这座天文台除供天文教学和研究外,还承担一部分全国天文观测工作。由于当时世界著名天文台多在北纬40度以上,而这座天文台位于北纬20多度,可以从不同角度观测天象,因而在天文科学与教学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天文台地面部分为一座长方形二层楼房,坐北向南,正面有数十级阶梯。楼房东侧为相连的六角塔形三层楼房,地下部分为一地窖。1935年秋,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迁石牌新校舍,再建新天文台于新校园高岗之上,1938年建成。面积为旧台4倍,外观像欧洲古城堡,登临其上,可俯瞰全校。1946年正……[详细]
麻鹰岗建初元年墓
  麻鹰岗建初元年墓 位于动物园麻鹰岗。1956年发掘。这是一座圆锥形突顶砖室墓。深约5米。墓门西向,外接斜坡形墓道。墓室双隅砌筑,平面呈“中”字形,内分甬道、前室和棺室三部分,全长9米。前室方形,长、宽各2.8米、高3.26米,顶部呈圆锥形。室的左侧附一耳室,后面连接棺室,棺室长4.78米,券顶,后壁有龛。在棺室后端拱顶的正中有一砖刻“建初元年七月十四日甲寅治砖”13字,隶体。这墓早被盗扰,但仍留有较多遗物。出土有城堡、灶、壶、侍俑、案、鼎、三足釜、小盒、魁、瓶、熏炉等陶器和五铢铜钱;棺室内棺具人架无存,后龛内置一陶屋,位置未动;中部靠两侧有珠饰3粒和铜带钩、铜削、铁削、金耳珰、玉眼盖、玉鼻塞、玉柱形器各一件,位置凌乱;前端有石黛砚一件,应为棺内遗物。这墓应是合葬墓。陶城堡长40厘米、横宽41.2厘米、高29.6厘米。周壁高墙,前后大门口上建望楼,城内有两幢房子,同为悬山式上盖,平面一作曲尺……[详细]
国民党一大旧址
  位于文明路215号的钟楼礼堂。原为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礼堂,面积300多平方米。这里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诞生地,也是鲁迅1927年在中山大学任教时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钟楼的首层有一个平时不引人注意的小礼堂,面积300多平方米。就是在这个小礼堂里,曾发生过国共关系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在这里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重新部署国民革命事业。1988年旧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因钟楼的广场毗邻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委员会、广东妇女解放协会和农-动讲习所,所以成为革命-的重要活动场所。廖仲恺、何香凝、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林伯渠、陈延年、邓中夏、苏兆征、彭湃、张太雷、恽代英、刘尔崧、邓颖超等革命活动家在这里进行革命活动,这里成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场所。……[详细]
宋廷桢夫妇墓
  宋廷桢夫妇墓 位于花都市赤坭镇三和庄村后,土名飞鹅落地。始葬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现墓为光绪三十年其子孙将宋与3位夫人骨殖合葬之墓。墓地范围大,从后土到山脚石华表全长56米。墓茔分四级,最上为后土,往下三级渐次扩宽。后土为土丘,上竖篆文后土之神石碑。第二级中间竖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圣旨全文的刻石,作展开三页的书卷式,有座。第三级即本墓圈,青砖砌筑的交椅形,正中嵌麻石墓碑。碑文楷书,正中:“皇清敕授文林郎赐进士出身四川富顺县知县廷桢宋府君妣李太孺人庶妣刘孺人庶妣李孺人”,右山手嵌1方墓志石(已移置洪秀全纪念馆保存)。再下第四级为土台,两边有麻石旗杆夹一对(左边的已毁),上刻宋廷桢的功名名衔。土台外尚有石华表一对(其一已失)。这墓规模较大,形制特别,在广东现存清墓中较少见。宋廷桢,花县赤坭人,与其子先后考取进士,时人称“父子进士”。为官20年,在家乡三和庄建“进士第”,通宽75.3……[详细]
拜庭许大夫家庙
  拜庭许大夫家庙位于越秀区高第街许地41号后座。从商业气息浓厚的北京路转入高地街,再沿幽深蜿蜒的小巷拐入许地,老街的气息立即扑面而来。院里屋角勾翘,朱瓦层层,古色古香。相传许氏家族为炎帝后裔,许家祠所以冠名“拜庭”,则源于拜庭是许家兴旺腾达的大功臣。生于清代的拜庭家境困窘,13岁即到盐店做童工。一次,聪明勤恳的拜庭与另两家盐商同时出海购盐,归途忽遇暴风,独得拜庭一人指挥正确得以返航,所在盐店因无竞争对手大赚了一笔。事后,拜庭航海有术、经营有方的口碑便流传开来,各大盐商竞相出高价聘请拜庭,但他以道义为重仍为原店服务。店主有感于拜庭忠厚,遂分股予拜庭。拜庭愈加尽心尽力,终成广州一大盐商。后拜庭长子率族人在高第街修祠堂,建大宅,即今日的许地。许家出过许多风云人物,如粤军总司令许崇智,著名教育家、中山大学校长许崇清,中华女杰许广平,辛亥革命元老许崇灏等。就连著名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30年代著名影星陈……[详细]
清真先贤古墓
  清真先贤古墓位于解放北路兰圃西侧。元代以来,中国境内的穆斯林被称为“回回”,因而这里亦叫回回坟。明清中国学者称伊斯兰教义为“至清至真”,因而伊斯兰教又被称为“清真教”,其墓地理所当然地称之为清真先贤古墓了。清真先贤古墓是以赛义德·艾比·宛葛素为首的40多位阿拉伯著名伊斯兰教传教士的墓地。相传宛葛素于唐贞观初年到广州传教并建清真寺供侨民礼拜。他归真后,教徒为其营葬于此。墓建于贞观三年(629年),至今已逾1300多年,是一座名正言顺的古墓。相传早期伊斯兰教著名传教士阿布·宛葛素在广州逝世后,为教徒营葬于此,是广州著名的一座伊斯兰教古迹。慕园门额-“清真先贤古墓”。园内为庭院式建筑,广植花木。西面有堂3间,前面为敞口厅,北面为礼拜殿。墓室筑成拱顶,形如悬钟,内成洞形,人在其内诵经或讲话,有回声相应,故俗称“响坟”。墓署唐贞观三年(629年)所建,似不可信。从伊斯兰教的创立、传播及其与中国的友好……[详细]
冯云山故居遗址
  冯云山故居遗址 位于广州市花都新华镇禾落地村。冯云山祖居原是“九厅十八井”的大屋。1851年金田起义后,被清军烧毁,现仅存部分墙基,深、阔均十五、六米。故居门前原有九茹塘,用三合土砌成塘基,面积约两亩地,现已不存。前面不远的小河原有一水潭,叫石角潭,潭水清澈,乃当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时与李敬芳、冯云山等洗礼之处。20世纪60年代中期已被填平,改作水田。现只有一条山溪。 冯云山(1822 ━1852年),出生于此处。早年当过几年塾师,1843年与洪秀全等共创“拜上帝会”,进行革命活动。次年与洪秀全到广西贵县,后入紫荆山区进行革命宣传活动,组织当地贫苦农民及烧炭工人参加“拜上帝会”,并吸收杨秀清、萧朝贵等为骨干。1851年金田起义爆发,被任命为前导副军师,领后军主将。同年12月在永安州被封为南王,受命制订《太平军目》、《太平礼制》、《太平天历》等政令,1852年6月在广西全州战斗中受伤,牺……[详细]
增城报德祠
  报德祠位于增城区小楼镇腊布村,在招贤山、卧虎山及澄溪水的名山胜水之间。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腊布村村民奉朱元璋圣旨建造的奉祀该村武将赖麒卿为国立功的祠堂。该祠堂和先前已在此修建的仓沮圣庙(元代修建)以及景星楼(洪武甲子年增建)整体呈横向排列且互为一体,形成了一座独特的以庙、塔、祠,佛、儒、道三教合一,和谐相处的小型古建筑群。建筑整座古祠没用上一根铁钉“报德祠的门槛比别的地方高,祠堂大门之后开了一道中门。一般的祠堂在大门之后只有一道屏风或者白墙,但报德祠因为是皇帝所赐,所以可以开一道中门。报德祠虽然规模不大,但是规格很高。”作为腊布本地人,杨先彬道长介绍起来十分自豪。站在报德祠高高的门槛前,杨道长将报德祠的历史向记者娓娓道来。“如今报德祠是由仓沮圣庙、景星楼三合一的一个建筑群,而仓沮圣庙前身又是北宋时期所建,最初这里是北宋年间的积因寺,所以这里应该有近800年历史了。”据介绍,古祠由木……[详细]
番禺蔡氏大宗祠
  蔡氏大宗祠位于东环街蔡边一村阳平坊大街8号。蔡氏大宗祠始建于中华民国十二年(1923),广三路,深三进。祠堂装饰丰富精彩,木雕、砖雕、石雕工艺精湛。中堂悬挂“光裕堂”木匾,是蔡元培先生所书。该祠堂规模较大,对研究番禺祠堂文化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2010年11月8日,番禺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蔡氏大宗祠为第一批番禺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