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旅游

苏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庞薰琹故居
  庞薰琹故居位于城区南泾堂24号。系清代建筑,为庞氏老宅中的东宅,原称望仙桥堍庞宅。1989年经修缮对外开放。著名书法家陈叔亮为故居题书匾额。现庞薰琹故居为两进,共223.04平方米。门厅内以图文资料介绍庞薰琹的家庭和简历,以及他在艺术事业上的贡献,其西间书房原名“铜鼓轩”。庞薰琹(1906~1985),原名蓥,字虞弦,笔名鼓轩。常熟人,庞鸿文之孙。1924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次年赴法国研习绘画。建国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教务长。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创办人,历任教授、第一副院长。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来主张艺术必须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又必须不断吸收、融化和创新。擅长油画、水彩画及白描,均融入中国民族特色,其各个时期的题材和画风则常变化。于2004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苏州报恩寺塔
  苏州报恩寺塔重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八角九层,砖身木檐,是南-江(即今苏州)城内重要一景,在《平江图》碑中已经刻出,现称北寺塔,仍是苏州城主要大街的重要对景。报恩寺塔内部为双层套筒,八角塔心内各层都有方形塔心室,木梯设在双层套筒之间的回廊中;各层有平座栏杆,底层有副阶(围绕塔身的一圈廊道)。这些,都与山西释迦塔相仿。但副阶屋檐与第一层塔身的屋檐是一坡而下,没有重檐。与释迦塔不同。砖砌塔身每面分三间,正中一间设门。木结构部分曾经清光绪年间重修,檐角高耸,又在平座上加了许多擎檐柱,已部分改变了原样。副阶柱间连接有墙,平面直径30米,与释迦塔相近;塔全高达76米,比释迦塔高出将近9米。全塔虽尺度巨大,但层数比释迦塔多出4层,比例也比释迦塔高细,加上檐角高举,在宏伟中也蕴含着秀逸的风韵,仍体现了江南建筑艺术风格。……[详细]
盛泽白龙桥
  白龙桥位于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坛丘白龙桥村,其东为蚬子墩,西为小牛荡,所跨河面开阔。清康熙初年建。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建,至宣统三年(1911)告竣。南北走向,三孔拱型结构。拱券以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置,全用花岗石构筑,为抗波、防坍,两头筑有泊岸。宽3.80米,长40.60米,中孔矢高5.60米,跨径9.90米。两次孔小于中孔,使桥形变化多姿,犹如长空雁序。桥顶面石和拱券龙门石分别刻有“笔锭如意”、“瓶升三戟”和“云龙”、“太极”等吉祥图案。桥上共镌有四副对联,其中一副为:“风送万机声,莫道众擎犹易举;晴翻千尺浪,好以饮水更思源。”形象地描绘了盛泽纺织业兴盛的图景,当年水乡的富庶可见一斑。1986年7月1日,白龙桥被市政府列为第二批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9月,由于吴江行政区划变更,调整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江抗东路活动旧址
  江抗东路活动旧址位于沙家浜镇华阳村金桩浜街东端,俗称“东土地堂”。遵照江抗副总指挥叶飞的指示,1939年11月6日,在常熟的江抗部队在此成立了“江抗东路司令部”,由夏光担任司令、杨浩庐任副司令兼政治部主任、林震负责后方医院,该建筑为江抗东路的活动点之一。旧址为房屋二进,门房、厅堂加两侧厢房。2000年翻修。坐北朝南,硬山顶,砖木结构,系清代建筑。第一进为门房,通面阔3间15.1米,通进深5架7.5米,前设砖雕门楼,前镌“福隆方隅”,后镌“俾尔寿康”。第二进为厅堂,抬梁式,面阔3间及南侧单间辅房,通面阔15.6米,通进深7架7.9米,前设廊,花岗石柱础。该建筑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在常熟沙家浜地区重要的活动地点,对于研究沙家浜地区的抗日战争史以及常熟地方志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于2011年6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45、端本园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端本园
  端本园位于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大观弄底,清乾隆期间建成,同治年间重建。1980年5月3日,端本园被列为第一批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因行政区划调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黎花明白柳朦胧,绿水朱栏宛转通。”《黎里续志》对端本园的美景作了形象的描写。走进端本园,亭台水榭,花木扶疏,一幅清幽诗意的江南园林画卷正徐徐展开。这座坐落在黎里大观弄底的园子,是吴江名园之一。约900平方米的面积中有曲桥荷池、假山厅堂,双桂楼、平波轩、伴月廊点缀其间,尽显姑苏园林小中见大之妙。据记载,该园为清朝乾隆时期官员陈鹤鸣所建,还被百姓尊称为“郡马府”。2012年9月端本园成为古镇第一批保护性开发景点。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双桂楼和六角亭,挖掘出被填埋的荷花池,复原了平波轩、迎宾厅、水榭等建筑,终于有了今天的新貌。……[详细]
赵用贤宅
  赵用贤宅位于江苏常熟市区西泾岸片区南赵弄10号。赵用贤宅是明代赵用贤及其子孙居住的宅第,始建于明代嘉靖时期。据史志记载,赵用贤为明隆庆五年(1571)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卒后赠礼部尚书。其子琦美,以父荫历官刑部郎中,父子皆喜藏书,为隆庆、万历间著名藏书家,书房曰“脉望馆”,取意《仙经》:“蠹鱼三食神仙字则化为此物”。此宅坐南朝北,原有轴线三组,左右二组已毁,今存为主轴,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宅内大木构架、梁枋彩画、雕花柱础、雕花踢脚砖和丁字斗拱等均为明代原物,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赵宅现存建筑为轴线房屋一组,总面积约400余平方米。门屋3间,前檐斗拱出挑,阑额施有彩绘;大厅四椽栿及平梁皆作月梁,三幅云、荷叶磴、梁垫、翼形拱等浮雕装饰,图案多变,线条饱满。后堂用木,明间有柱,梁架施彩绘。东厢房的三开间书厅即为著名的赵氏藏书室——脉望馆;馆内置落地长窗,前设天井,小而精巧,院中有明代湖石……[详细]
347、雅集亭
雅集亭
  在焦尾轩上西北山麓,亭坐北朝南,用花岗石构筑,为歇山顶、正方形。面宽单间3米,高5米。原碑已毁,市博物馆藏有部分拓本。焦尾轩系明弘治间知县杨子器所建。弘治十七年(1504年),继任知县计宗道与吴门及邑中名流杨循吉等19人相约觞咏于亭,并分别由计宗道撰《虞山雅集亭记》,沈周绘《虞山雅集图》,合各家诗文刻石嵌砌于亭壁中,一时传为文坛盛事。后亭圮,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泰安县令邑人蒋因培重修。由吴县吴慈鹤撰文、顾莼书《重建明蒋忠烈公雅集亭诗并序》碑一通,称亭为蒋因培十世祖明赠光禄寺卿蒋钦与计宗道等人觞咏处。亭中悬吴县状元石韫玉隶书“雅集亭”石匾一块。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泰州画家朱鹤年重绘《雅集亭图》,勒石于亭。建国后,又圮,1985年由市园林管理处投资1.7万元再建。……[详细]
韩世忠墓碑
  韩世忠墓,在吴县灵岩山西南麓,宋“绍兴二十一年敕葬于此”。韩世忠为南宋名将,字良臣,陕西绥德人。他力图恢复中原,反对朝廷议和,于绍兴十年(1140)被解除兵权,授枢密使虚职。岳飞冤狱,韩世忠面诘秦桧,愤慨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岳飞被害后,乃自请解职,自号清凉居士,10年后病逝。妻妾白氏、梁氏、郑氏、周氏合葬。宋淳熙四年(1177)追封蕲王,谥忠武,孝宗亲为神道碑额题:“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赵雄撰文,周必大书。碑通高1.83米,文88行,通行150字,共13000余字,记事比《宋史》详,颇具史料价值。1939年6月,碑被飓风吹倒,碎十余块。1946年,灵岩寺妙真法师倡议修复,将碑粘合成两段并立,用水泥框架固定,屹立在山岗之上。墓在碑西北约350米处,有墓道相连,原有石坊、翁仲、石兽,已荡然无存。1982年修复墓冢、罗城、长阶,树立标志牌。墓前重立“宋韩蕲王墓,道光二十年续修”碑……[详细]
虞山石室土墩
  虞山石室土墩位于虞山东岭仲雍墓起,西至小石洞止,在全长约10公里的范围内,共发现有200座左右。石室土墩沿山脉走向,以3个或5个成品字形群组分布于山脊顶峰及山坡交叉要道等处,大墩直径约20至15米,高8至5米。小墩直径约8至5米,高3至2米左右,其建筑结构系采用本山长条石块、石片垒成下宽上窄之长方形洞室,以大石块封顶后再用山泥堆成馒头形、覆船形等状,在一端筑有甬道,口朝西向为多。1982年,常熟博物馆与苏州博物馆重点发掘了维摩寺南侧一大墩,出土了原始青瓷碗、豆、罐等器物。考古界对其性质有墓葬、军事设施、祭祀、房屋等多种说法。2000年,常熟博物馆与苏州博物馆联合发掘虞山西岭最高处的吴王点将台,是目前已知江浙地区所发现的最大石室土墩。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山民居
  东山民居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南东山镇松园弄。东山民居,又名春在楼,俗称雕花楼,原为金氏地主宅院,占地5500平方米。砖雕门楼高达9米,仿木结构,飞檐翼角,运用细砖镶嵌、透雕、高浮雕和线刻等多种手法,遍刻福禄吉祥图案、文字及尧舜禅让、文王访贤、郭子仪拜寿等历史人物故事,是中国江南砖雕艺术代表作。主楼前楼的梁、枋、柱、栏、窗等处刻吉祥图案、三国故事、二十四孝及戏曲场景。兼用科林斯式柱头、西式铁铸栏杆、“十字架”、彩色玻璃等西方建筑手法装饰。后楼特点是采用外观两层内实三层的结构手法。以回廊联通前后楼。楼北花园小巧玲珑,因地制宜布置水池、曲桥、假山、亭榭、花木等。楼南一厅,据考证为明代建筑。2006年东山民居作为明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崇教兴福寺塔
  崇教兴福寺塔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古城区东。崇教兴福寺塔原名崇教宝塔,俗名方塔。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当时有僧文用提出“兹邑之居,右高左下,失宾主之辨,宜于苍龙左角,作浮图以胜之。”县令李之善其说,逐令建塔。历经元、明、清几经重修。清咸丰间,寺毁而塔幸存。1963年9月重又进行了大修。方塔虽建于宋代,仍沿袭唐代方形楼阁式木塔的形制。塔为四面九层盔形顶,砖木结构,逐层递收,立面的轮廓吴抛物线状。1978年置塔铃。同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塔题额“崇教兴福寺塔”,摹勒于山门之上。1984年4月,恢复方塔原名。九十年代园内又辟月季园,花容秀美,千姿百色。后院增建长廊,亭、堂、凿荷池、堆假山,设常熟市碑刻博物馆、常熟市名人馆。2006年崇教兴福寺塔作为宋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太仓南广教寺
  南广寺位于今太仓南郊新丰村,始建于宋绍兴二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元至正年间重修,赐额“南广寿院”,明洪武中,定名“南广教寺”。据有关资料,在明代有“东南第一名园”之称的弇山园,在王世贞死后不久就荒芜,大部分建筑木料施捐给南广教寺,盖天王殿之用。清顺治十四年,南广教寺又大修,前有进山门,天王殿,殿中供奉弥乐像,两侧为四大今刚。后为大雄宝殿,并筑有僧骨塔一座。1993年批准重建,占地面积97亩,主要有山门殿、金刚宝殿、观音殿、地藏殿、法堂方丈楼等。交通指南景区地址:江苏省苏州太仓市南郊新城204国道东侧乘车线路:太仓市内乘121路公交可达。自驾线路:沪宜公路 — 204国道南郊镇区东侧;苏昆太高速双凤出口下 — 204国道往南至南郊镇区东侧。……[详细]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旧址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旧址位于人民路三元沧浪亭东侧,1987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由画家颜文梁创办于1922年夏,初设于海虹坊,后借沧浪亭对面正谊院旧址。两年后,租沧浪西侧中州三贤祠。1927年秋,公益局将沧浪亭交给美校负责保管。其同数度由各地艺术家联合在沧浪亭举办美术展览。1927年冬,校董国画家吴子深出资全面整修沧浪亭,以为校舍。1928年10月11日,苏州美术馆正式成立,亦设于沧浪亭内,颜文梁任馆长。两年后,吴子深又慷慨捐资,颜文梁亲自筹划,于沧浪亭东侧购得空地三亩余,白建新式校舍一座。1931年10月奠基,l932年813落成,美校与美术馆一并迁入新楼。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校马上海关专、山东大学艺术科合并,成立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先迁无锡,再迁南京,改名为南京艺术学院。美校旧址长期为总工会办公之用。为重新在此筹建苏州美术……[详细]
甲辰巷砖塔
  时代:宋地址: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相门内干将东路甲辰巷南首此塔为五层八面的楼阁式塔,采用青砖仿木结构,高6.82米,底边宽0.51米。各层均以相间的菱角牙子和板檐砖叠涩挑出腰檐,檐下壁面隐出阑额、柱头枋与转角铺作,檐上架设平座,八面间隔辟壶门和隐出直棂窗,四门四窗的位置逐层相错。该塔始建年代不详,因其结构造型与苏州地区现存的宋代砖塔相似,且标示于宋代平江图上,故长期认为是宋塔,但对塔砖所做的“热释光”抽样测定显示其烧制于晚唐至五代末期,且塔在建造细节上尚存有一些唐代建筑的特征,故准确年代仍待考证。清代《吴门表隐》记载苏州城中有七座小型砖塔,今仅存此塔。民国时期塔身曾被围入民房,在1993年的维修中拆除民房辟为塔院,同时重建了第五层和塔顶、塔刹部分。2006年6月5日,甲辰巷砖塔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顾野王墓
  顾野王,字希冯,吴郡吴(今苏州)人,博学多才,于经史、天文、地理、卜筮、篆隶、训诂无所不通,兼善丹青,“画草木尤工”,撰有《玉篇》、《舆地志》、《符瑞图》、《玄象表》、《分野枢要》、《续洞冥记》等书。初仕梁,为太学博士。梁亡入陈,仕至黄门侍郎、光禄卿。卒赠秘书监、右卫将军。《陈书》及《南史》皆有传。墓在苏州市郊横塘乡澄湾前下舟村,现占地约50平方米,封土直径约10米,高约2米,上下散布大石5块,最大者长约6米,传为陨石,故俗呼“落星坟”。有一大石镌有清嘉庆八年(1803)钱大昕所书“陈黄门侍郎顾公之墓”。墓前原来尚有“顾公神道”两柱出头无楼石坊一座,已于1966年倒毁,清乾隆、光绪所立墓碑亦已不见。1963年,顾野王墓被列入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