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旅游

苏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周庄古镇福洪桥
  福洪桥在后港西口,是一座造型别致的石梁桥。桥身中间的石条上镂刻着图案对称的花纹,中间镌有“福洪桥”三字。但当地老百姓却叫它洪桥,反而把它的真名忘记了。桥在清康熙年间由里人重建,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重修。桥长16.4米,宽2.1米。跨度为4.7米。相传在太平天国年间,农民起义军反抗清政府的统治,由于众多的原因,遭到失败。当时有一支太平军从外地流落到周庄,当地地主豪绅十分恐惧,勾结清政府,一面散布许多谣言,污蔑他们是青面獠牙的“长毛”,一面伺机将太平军镇压。有一天,大地主黄通令纠集地主武装势力,在福洪桥上残酷地杀害了几百个太平军的士兵,太平军士兵的鲜血染红了福洪桥的石阶,染红了碧澄的后港河。由于“红”和“洪”谐音,从此人们就把福洪桥称为洪(红)桥,用以纪念壮烈牺牲的太平军士兵。一百多年过去了,洪桥的名字仍然在流传。地址:苏州市昆山市周庄镇周庄古镇内类型:古迹桥开放时间:8:00-20……[详细]
钱伯煊故居(钱宅)
  钱伯煊旧宅,在临顿路县桥巷,1998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钱伯煊(1897-1986)著名中医,苏州人。建国后曾在北京任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妇科主任。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6年8月17日病逝于苏州。故居坐北朝南,两路六进。东路第三进为大厅,面阔三间10.4米,进深8.3米。屋顶举折较平缓,梁架扁作,前后翻轩,山雾云、棹木、荷叶凳等雕刻线条柔美。东西壁画贴砖细墙裙,有圭脚。古镜式木础。具有建筑风格。厅前“世德流芳”门楼,砖雕纹饰古朴。两进后楼朝代较晚,有清末状元陆润痒所题“吴越世家”门楼,西路花园已残,尚存花厅和廊、亭等。……[详细]
苏州普济桥
  普济桥位于苏州山塘街西段,跨山塘河。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建,因桥侧普济堂得名。乾隆五十八年(1793)、道光二十一年(1841)、民国14年(1925)重修。三孔石拱桥,花岗岩砌筑,南北走向,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全长38.69米,中孔净跨9.16米,矢高4.37米,桥面中宽4.05米。南次孔跨5.31米,矢高2.60米;北次孔跨5.29米,矢高2.54米。两端砌石踏步,南30级,北26级。拱券内壁刻有捐款人姓氏。东西两面明柱刻有桥联。1986年因中孔顶部严重下沉,左右次孔向两侧推移,桥身变形下沉,出现险情,故进行拆卸大修,坚持保持原貌,做到修旧如旧。拆卸前对原桥进行测绘,外露石构件编号绘图,修复时按图到位,在桥身隐蔽部位采用现代材料和技术手段,四个桥墩下的水盘石不再采用传统的木桩地钉,而浇制深3.6—3.8米的钢筋混凝土桥台,扩大基础;桥孔拱券背部增设一层钢筋网,并作水泥灌浆处理。……[详细]
苏州永庆寺
  永庆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时期,有着1500多年的历史,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永庆寺曾与杭州灵隐寺、镇江金山寺相齐名。千余年间,几经兴衰,屡经修缮。相传元末明初作家施耐庵曾经隐居在永庆寺文昌阁内撰写《水浒传》的第28回至32回,三十年代的凤凰人曾见过施耐庵的衣冠墓,至今仍有人到凤凰山探寻施耐庵的遗迹。而“永庆寺”、“大雄宝殿”则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书法家赵朴初亲笔题写;石刻“佛”字是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的手笔;“无上清凉”是近代高僧弘一法师的手笔;“法相庄严”是书画大家启功的手笔;“调御丈夫”是沈鹏的手笔,这些弥足珍贵的笔迹无不彰显着永庆寺的“雅”。永庆寺内有“三绝”,即千年古桧、肉身菩萨与自然石井。永庆寺内充满了浓郁的佛教文化气息,四大菩萨以及三面观音塑造得惟妙惟肖,九凤壁与康熙手迹“天下第一福”雕刻精美,名人论佛教、台湾法鼓山住持圣严长老论人生108法语录令人深受启迪…………[详细]
义庄祠堂
  在平江历史街区保留下来的古旧建筑中,除了大量的民居、深宅大院、寺观外,义庄祠堂占有相当的数量,可见古人十分重视义庄祠堂的建设。义庄创自宋代名臣范仲淹。北宋皇右元年(1049),在杭州任知州的范仲淹回归乡里时认为“俸赐之余宜以周宗族”,因取平时之积蓄购买良田千亩,捐赠给范氏宗族,作为族人公产,名为义田。还在城中灵芝坊(今范庄前)祖宅设立义宅、义学,以济养群族,并亲手制定义庄的管理规矩。义庄的主要任务是春秋祭祀祖先,维修坟墓,纂辑族谱,以义田收租赡养族人之贫困者。族中有鳏寡孤独,及读书无膏火之资,年长无婚嫁之费者,义庄皆予资助。一般立庄正一人,庄副一人,司其出纳。两宋及元代,由于朝廷提倡儒学,器重士人,因此对兴办义庄予以鼓励。0不仅在道义上给以褒奖,而且在田赋上给予优惠。义庄除向国家缴纳租赋外,其余如差役、科折一律免除。官僚地主纷纷效仿兴办,明朝嘉靖、万历以后义庄渐多。内阁首辅申时行与子申用懋……[详细]
潘祖荫故居
  苏州望族潘氏,世代门第显赫,状元、探花、翰林、举人不胜枚举,享有天下无第二家之誉,苏州民间称之为贵潘。因其迁自徽州大阜村,故又称徽潘。平江历史街区的南石子街(6~10号)潘宅,历史上曾是清光绪年间军机大臣潘祖荫和弟潘祖年的住宅。此宅的主人却是潘祖荫的伯父潘曾莹。道光十四年(1834),潘曾莹的父亲,也即潘祖荫的祖父--历任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高官的状元宰相潘世恩,得到御赐圆明园宅第的恩赏,这对贵潘家族来说自然是无比荣耀的一件大事。后潘曾莹将南石子街旧居,特仿其父潘世恩京城御赐第格式,改建为坐北朝南的大宅,占地面积约8000多平方米。宅分三路五进,中路各进皆为楼屋,两侧厢房走廊,连通为走马楼式,其间庭院宽敞。第四进楼面阔三间带两隔厢,宽约16.2米,进深13.9米,高约10米,扁作梁,装修精致。西路有砖雕门楼,题嘉庆年款。正门外有拴马环3处。惜东路前部原庭院已废。改建后的潘宅规模宏大,……[详细]
瞿景淳墓
  瞿景淳墓位于虞山西麓赵家浜,墓枕山而建,面对尚湖,独居虞山两峰之间。原规模壮观,气势宏大,设翁仲、兽、亭、坊等石刻,亭内置御祭碑,后皆毁。1986年及2001年两次大修,渐复旧观。现占地约1600平方米,墓冢直径4米,高1.5米,围以罗城,外设拜台。墓道长达90余米,两侧置近年移立明代所刻石兽、翁仲等,冢后竖碑镌文“明赠尚书瞿文懿之墓”。瞿景淳(1507-1569)字师道,号昆湖。常熟藕渠人。幼聪慧,8岁能文。明嘉靖时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为人清廉刚直。曾奉敕往凤阳封郑王子朱载堉为世子,拒受重礼。倭寇犯江南,他从江南赴京见大学士严嵩,揭发总督胡宗宪坐拥重兵,御倭不力,民不安枕。后历官至吏部右侍郎。隆庆元年(1567年)召为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总校《永乐大典》,修《嘉靖实录》。卒赠礼部尚书,谥“文懿”。其墓前的石兽,翁仲造型精美,对于古代石雕艺术有着重要的参考……[详细]
288、之园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之园
  之园位于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内,俗称“翁家花园”,系清光绪间江西、浙江布政使,邑人翁曾桂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建成。园内曲水回流如“之”字形,故名。园原占地20余亩,由水面、住宅、园林三部分组成。池水与城壕相通,环水筑园,以水中小岛及四面厅为中心,列建松茅亭、船厅、六角亭、曲廊、假山、挹爽轩、半溪亭、花房、依绿草堂、垂虹桥、木香棚、漾碧桥、荷池等。住宅在东北隅,有内外之分,外宅有门厅、大厅、书房、花厅、洋书房、轿厅等,内宅有平房、楼房共三组,为卧室,设回廊,通池中之阁。其砖刻门楼上镌“城市山林”额,两侧镌联:“廿年缔构,一水澄清”。园中“之福堂”、“之园”、“挹爽轩”、“半溪亭”诸题额均为园主叔父、两朝帝师翁同龢所书。抗日战争中,大部景观被日军纵火烧毁,仅存回廊、大厅、六角亭、水榭等处。建国后,1953年辟为第一人民医院。院方在所存遗构基础上,有所修建,部分复原了旧景观。园内今存树龄逾……[详细]
塘桥徐家湾遗址
  徐家湾遗址位于塘桥镇花园村境内徐家湾。遗址原为一高地,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1985年5月和8月,苏州博物馆和沙洲县文化馆联合发掘,发掘面积425平方米,发现墓葬13座、灰坑18处、房基3座以及水井、水沟、灶台等。出土文物280余件,其中墓葬出土文物166件,探方出土文物103件,采集文物20余件。出土的器物有锛、斧、钺、刀、凿、耘田器、石球、箭镞、纺轮等石器,有璜、玦、管、耳坠等玉器,有豆、罐、鼎、壶、杯等陶器,还有彩绘石球(石弹)、彩绘石镞各一件,并发现红烧土、兽骨、稻谷等。出土的14颗稻谷经浙江农业大学游修龄教授化验分析,其中籼稻5颗、粳稻9颗。这种籼粳型稻谷并存的现象,同崧泽、罗家角等遗址相似。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地质矿产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地层古生物研究室分别进行碳14测定和孢粉化验分析,确定该遗址距今5500年左右,属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类型。1992年公布为张家港市文物保护……[详细]
290、圣恩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恩寺
  导 游 坐落于光福邓尉山(玄墓山)南麓,始建于宋宝佑年间,为佛教南宗发祥地,清康熙、乾隆到光福探梅多次驻足于此。  介 绍 现寺中尚存石坊、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斋堂等古建筑,现存结构比较完整、规模较宏伟的一处佛教寺院。 现寺内住持传至融宗大师,已有五十余代。寺内塑有四大天王、释迦牟尼等金身佛像,还保存反映该寺历史的明、清碑刻各两块。  交 通 从火车站坐64路(4元)大约花1个小时15分钟到达光福,或从吴中汽车站乘43、63路到光福,12-18分钟一班,票价5元。镇上交通工具为机动三轮车,起步价5元。江苏苏州……[详细]
文徵明墓
  文徵明墓文徵明墓,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诏。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绘画上,师法沈周,典雅秀丽,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在书法上与祝允明、王宠并誉为“吴中三家”。文徵明墓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元和镇文陵村,掩隐在一片郁郁葱葱的香樟、柏树林中。墓前有一呈半月形的照池,犹如墨池,故墓地像一块端砚。墓地还有象征“印”的土丘、象征“墨”的石柱、象征“笔”的墓道、象征“砚”的青方石。墓道两边还分列着四尊石兽。墓前石坪居中处竖立着一块写有“明公文徵明之墓”的高大墓碑,黑底红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墓碑后即是由青石墓围护卫的文氏墓冢,封土高2.5米,直径14米,2007年维修时对墓冢加装了防盗设施,但其外部风貌仍按旧制恢复。……[详细]
阳山凤凰寺
  凤凰寺位于大阳山东凤凰峰,《浒墅关志》载:“凤凰峰下有凤凰台。”凤凰寺雄踞台上,台如凤凰之冠,两侧山峰如凤凰展翅向东张开。其地势犹如凤凰之形,故得名凤凰台。凤凰寺是高新区唯一的一座女众道场,也就是通称所说的尼姑庵。凤凰寺初建年代可追溯到明代,岳岱《阳山志》记述:“半山寺,在山之东。宣德间,僧信所建。山半耸一峦,寺据峦上,一名源隐,今已废。”考阳山之东地形,惟凤凰台之势符合“山半耸一峦”之说。山半其余他处均无耸起之峦,更不要说在峦上建寺。故基本可确定,今之凤凰台就是明代的半山寺。凤凰台在民国期间有南北两处寺庙,北为凤凰寺,南为天云寺。一九六六年遭文革劫难,两寺均被拆毁。直到2004年,在地方政府和各方信众的大力支持下,这座500年的古寺重新获得生机。重修后的凤凰寺分为山上和山下两个部分。山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将军殿、凤凰阁茶楼;山下有山门、凤凰别院,放生池、翠竹林等,一步一景,移步换景,山……[详细]
城隍庙工字殿
  城隍庙工字殿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城隍庙工字殿明洪武三年(1370)苏州市景德路包括“苏郡城河三横四直图说”碑,清嘉庆二年(1797)立位于景德路94号,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三横四直图》碑)。苏州城隍庙宋元时在子城西南隅,元末毁于兵火。明洪武三年(1370年),就古雍熙寺基(传为三国东吴周瑜宅址)新建苏州府城隍庙,即景德路今址。历经明弘治、嘉靖、清顺治、康熙、乾隆年间多次重修。咸丰十年(1860年)仪门毁,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俯城隍庙之东西两翼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分别创建长洲县城隍庙、吴县城隍庙,左右对称,合成一大建筑群。两县庙亦多此重修,最后一次重修于同治六年。1958年以后,城隍庙被用作工厂,府庙若干配殿、附房以及西侧吴县庙,渐被拆除改建,后部寝宫于1983年5月失火烧毁。现仅存府庙仪门、大殿及东侧长洲现庙部分殿……[详细]
拂水双桥
  拂水晴岩上的长寿桥和香花桥,称拂水双桥。长寿桥在藏海寺山门前,架于两崖间,承拂水涧之泉流。明嘉靖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邑人严讷,在建真武院(即报国寺)同时建此桥。光绪癸巳年(1893年),藏海寺主道机重修此桥。后为保障游客安全,加置铁栏。此桥为单孔平桥,东西走向,墩基为青石,桥面由三条花岗石并列架成,净跨4米,面宽1.5米,高4.9米,全长15米,桥面石条南侧镌“长寿桥”额,旁镌小字“明严文靖公建,光绪癸巳重建”,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香花桥,与长寿桥呈丁字形相邻,建于光绪辛卯年(1891年),为藏海寺主道机募建。桥为单孔拱型,花岗石筑,拱圈用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置。南北走向,面宽3.25米,矢高1.6米,两边设16级踏步,全长8.5米。东向桥柱镌刻楹联为“弓影腾空流通万壑,花名独表香透重门”,西向桥柱镌刻楹联为“虹腰高卧泉石奔腾,雁齿横排云烟出没”。此桥造型优美灵动,镌联对仗工巧,与相邻之长……[详细]
潘世恩故居
  潘世恩故居即临顿新居、留馀堂,在临顿路钮家巷3号,旧称“太傅第”。故居坐北朝南,原有三路六进,现存三路四进,占地2135平方米。主落居中,轴线分明,依次为门厅、轿厅、大厅、内厅。大厅“留余堂”,曾是潘世恩当年接待贵宾和举行婚丧礼仪活动的场所,保存尚好。主落原有三座雕饰甚精的砖雕门楼,均为康熙年款,可惜毁于1966年“文革”劫难。1963年,潘世恩故居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升级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西落第二进为鸳鸯厅。1983年整修时,曾在厅内发现两方被后人所加“吊顶”遮住的颇为珍贵的匾额。一为同治四年冯桂芬所题“瑛榆仙馆”篆字横匾;一为道光皇帝书赐潘世恩的“福”字黑底盘龙金书方匾。西落第三进即“纱帽厅”,曾为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居留处。厅面阔三间,平面宛如一顶“乌纱帽”,明间前加抱厦犹如帽顶,东西次间后带两披厢则如帽翅,“纱帽厅”由此得名。厅内外装修精制,保存完好,厅中上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