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旅游

苏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摇城遗址
  摇城遗址位于车坊大姚村的大姚山。《越绝书》载:“摇城者,吴王子居焉。后越摇王居之”。大姚山是古摇城的一部分,摇城是春秋时期的一处封邑,初有吴王子受封于此,吴国灭亡之后,又成为越王摇的封地。吴王子和越王摇都是享世卿世禄的王室宗亲,他们的受封,正是吴越两国继承西周分封制度的实例,受封者不仅得到财产,还得到封邑,包括土地,甚至包括人口。越灭吴后,越摇王居住于这座最初由吴王子居住的古城,“城”也因摇王而得名。越王摇在这里还曾开凿过“通江”,并借以攻伐过上舍君。《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楚威王时兴兵“大败越,杀王无疆,尽取故吴地至浙江……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服朝于楚”。摇王世世相袭,后又“佐诸侯平秦,汉高祖复以摇为越王,以奉越后。东越,闽君,皆其后”。摇字母余,安朱之子,已姓顾,是吴地望族顾氏的始祖,三国名相顾雍也是摇王的后代。苏州陈氏世居大姚,大姚原有陈璚的进士府,有著名书画家……[详细]
洪钧故居及庄祠
  平江路悬桥巷27、29号桂荫堂,为清代苏州状元洪钧故居。桂荫堂,为洪钧出仕后所建。整座第宅坐北朝南,占地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一处苏州古城目前保存较好的清末苏州状元故居,对研究清代建筑和苏州人文历史都有较高的保护价值。现洪钧故居部分建筑改建成平江名人馆,展出数十位在历史街区出生或生活过的名人事迹和相关物品,开设了中国科举制度展和“金榜题名”互动区域,现代人既可以了解历史,也可以寄寓美好的愿望。整个第宅可分三路:西路是主轴线,共有七进,前有照壁,依次为门厅、轿厅、花厅、大厅、堂楼、上房、下房。第四进大厅“桂荫堂”已拆除,花厅前庭院内的亭子、旱船、假山、桂花树也已不存。堂楼与上房连以厢楼和旱桥,末进下房通后门。中路前为洪氏祠堂,亦即桂荫义庄,有门屋和享堂,左右以两庑相接,呈四合院布局。享堂面阔3间11米,进深8.6米,扁作梁,前船篷轩,外檐施斗拱,梁枋作浅浮雕。东西两庑各6间。现由平江区环……[详细]
常熟燕园
  燕园,时代:清地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古城区新峰巷该园至今已有220多年历史,是常熟古典园林中存世时间最长、格局保存最为完整的私家园林之一,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燕园自1982年起陆续修复,当年对园中三婵娟室、伫秋簃等景点按原有布局进行了重建,于1984年上半年竣工并对外开放。1998年6月,燕园实施第二期修复工程,于2000年10月竣工,历时3年,共投资200万元,对燕园16景中的五芝堂、赏诗阁、天际归舟等12景进行修复,得以重现。2007年3月起,又将燕园十愿楼、冬荣老屋、一希瓦阁、竹里行橱四景修复,主要恢复建筑面积376平方米。建筑风貌和原先保持一致,充分体现江南私家园林的雅致和精巧。同时对园林的花木进行恢复种植,重现昔日精巧绝妙的园林艺术风采。园内有“五芝堂”、“赏诗阁”、“三婵娟室”、“天际归舟”、“童初仙馆”、“诗境”、“燕谷”、“引胜岩”、“过云桥”……[详细]
204、思范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思范桥
  思范桥位于吴江震泽镇太平街西栅,相传为纪念范蠡而建,故名思范。初建无考,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重建,明嘉靖十一年(1532)道士姬玉衡修,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里人龚振龙、陈士元、陈德魁、张宿五再建,同治五年(1866)重建。花岗石单孔拱桥,南北走向,跨荻塘市河。桥长35.4米,顶宽4.9米,堍宽4.8米,跨度为10.3米,矢高5米。思范桥两侧各有楹联一副,东向为:禹迹媲宏模,望里东西双月影;蠡邨怀古宅,泛来南北五湖船。上联明示禹迹,思范两桥一东一西,如两轮明月,遥遥想望,互为呼应。而两桥在造型上又极为神似,堪称姐妹桥而相媲美。下联之蠡邨,即蠡泽村,过思范桥向南约二里路,相传为范蠡隐居处。范蠡和西施筑宅而居,还延请工匠在宅旁湖边砌造一高台。每逢晴明之日拾级而上,放线垂钓,故被称作“范蠡钓台”,为震泽八景之一。当年范蠡出蠡泽去南北五湖泛舟,思范桥为必经之处。西向为:苕水源来,阅尽兰桡……[详细]
潘世恩宅
  潘世恩宅位于城区临顿路钮家巷,原名留余堂,又称太傅第。200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潘士恩宅原有房屋三路六进,后部园林仍以凤池园为名。如今园已废毁,尚存住宅三路四进,占地2135平方米,建筑面积1484平方米。历史沿革:潘世恩历乾嘉道咸四世,在朝五十余载,官至三公,位极人臣,为清代汉臣中所罕见。潘氏一族高官显宦多,为清代苏州最为显赫的家族,号称“贵潘”,有“祖孙父子叔侄兄弟翰林之家”之誉。潘世恩是其中官阶最高、任职最久的一位。留馀堂作为潘世恩故居,有一定历史价值。潘世恩(1769—1854),字槐堂,号芝轩,清吴县(今苏州)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癸丑科状元及第,曾先后任工、户、吏部尚书,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晋太傅。咸丰四年卒,谥文恭。嘉庆十四年(1809),潘世恩为奉养父亲潘奕基,购得钮家巷顾氏凤池园西部,修治为第宅,其子潘曾沂绘有《临顿新居图》。十九年,丁……[详细]
穹窿山宁邦寺
  据史料记载,宁邦寺始建于梁代,当时称“海云禅院”,重建于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抗金英雄岳飞被秦桧谋害后,同为抗金名将的韩世忠看破朝廷的腐败,奸臣当道的局面,便隐退在苏州市的沧浪亭,他的六位部将也随之来到苏州,在穹窿山隐居参禅。他们虽然离开了朝廷,但依旧希望国家和平安宁,因此将“海云禅院”改称“宁邦寺”。随着历史的变迁,宁邦寺经历了无数劫难,近几年来,在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宁邦寺修葺一新,以崭新的面貌展示给十方信众。从山门殿到山顶的钟楼,共有台阶578级,落差达百余米。这在苏州是绝无仅有的,在国内也比较少见。宁邦寺内拥有长18.8米,高3.8米江南地区最大的唐彩大卧佛。山顶的宁邦精舍,海拔为288米。这里是观太湖美景的最佳位置,宁邦精舍内设有茶室,可以供游客品茶观景。景区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藏书镇穹窿山景区内乘车线路:苏州市内乘43、64、582、667等路公交在穹窿山景区下车即……[详细]
黎里禊湖道院(城隍庙)
  黎里镇西北有一个著名的禊湖,形状好似一面巨大的青铜镜,因此又名金镜湖,湖中央漂浮着一丛绿洲,那就是明清两代黎里人的好去处禊湖道院。自明代以来,黎里民众总爱把禊湖道院叫作城隍庙,其实道院的神与城隍神是有区别的,但在黎里人的心目中,二者却是合而为一的。就是嘉庆乙丑的《黎里志》,也将禊湖道院与城隍庙混为一体记载,说禊湖道院,本名昭灵侯庙,祀奉的是唐太宗李世民14子李明,擅长书法,曾任苏州刺史,惠及黎民,死后有旨立祠。唐末淮兵围苏,吴越王钱氏入庙求祷,祈求保佑,事后,下旨敕封李明为昭灵侯并建庙。宋元间,俗传昭灵侯为城隍神,始称城隍庙。元大德三年,一度改名衍庆昭灵观。明朝洪武年间,正式定封昭灵侯为城隍庙。禊湖道院历朝历代不断翻修、重建和扩建。清顺治九年,禊湖道院破败,道士施奇策集资重建。康熙五十七年,黎里百姓公建斗姥坛,雍正十三年,道士卜斗文募建“环碧堂”和“望春亭”。乾隆二年,黎里人邱赐麟,于殿前……[详细]
苏州伽蓝寺
  伽蓝寺坐落于苏州城东莫邪路娄门桥堍,前身为关帝庙。始建于清顺治六年(1651),后毁于战乱。至光绪壬午年(1882),由当时善导法师的法徒修觉住持募化重修,并题“不二法门”门碑。同年,清末代状元陆润庠题“关帝庙”庙名。苏州历史上原有关帝庙9座,多数为道观。《姑苏志》载:「关王庙,祀汉寿亭侯关云长也。在武状元坊东大街。元甲午岁,道士李原祐建。」 石《志》:「关帝庙,在卧龙街周太保桥北,宋淳熙中建庙。」关帝庙原属于真觉庵(钮家巷内)下院,是比丘尼道塲,位于娄门外永林桥南苏家场,有四亩园地。原住持为慧源法师,慧源圆寂后由福安法师当家。1986年正月初二福安往生,庙里七年无人管理,几乎荒废。1992年应广大信众之请,经宗教局、佛协会同意,由文山禅寺监院广兴法师接管关帝庙。在法师的住持下,并得到广大信众大力护持,关帝庙的规模从原100平方米得以扩大4倍。由于环古城风貌建设大局需要,于2003年12月……[详细]
杨氏宅第(杨孝子祠)
  时代:清地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凤凰镇恬庄北街杨宅为清朝乾隆初期所建。由榜眼府、杨氏南宅和杨氏孝坊组成。自2006年开始,市镇两级政府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复,修复后的三处古建筑占地面积5581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132平方米,为传统明清建筑中的典型代表。相传唐宋兴盛之极的河阳古镇在宋末元初突遭兵戮,数千间房屋毁于战火。古镇镇民看中河阳山东麓约二公里外一条叫“奚浦塘”的小溪,举族迁徒至小溪两岸定居,于是便有了恬庄古镇。清代乾隆中期,古镇进入了鼎盛时期。恬庄古镇人文荟萃,状元、榜眼、进士、举人等数不胜数,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清代顺治年间状元孙承恩、咸丰年间榜眼杨泗孙、嘉庆年间进士杨希铨、道光年间举人杨沂孙,清代名士杨元丰等。古镇现留存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榜眼府”、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杨氏孝坊”和“杨氏南宅”等古建筑,于2006年12月由张家港市政府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投资修复,并于2007……[详细]
常熟白雀寺
  白雀寺位于虞山镇大义管理区中经村,始建于梁天监二年(503),志载:建寺中有白雀来巢,寺因以名。南宋端平三年(1236),僧如瑶重建,元末毁于战火。明正德丁卯年(1507),僧0拓之,隆庆初再毁,僧明净再新之,不到20年又毁。万历年间,僧智海、慧秀募金重建。王世贞撰记曰:“甓取其厚,材取其良,塗塈取其精坚。于是三身之座、四天之阁与十六应真之位,屹然若金刚不坏矣,壮丽亦称是”。清初又被火废。乾隆二十二年(1757)僧圣通重修。据《柳南随笔》云:长洲王雅宜(名宠,字履仁,后字履吉,号雅宜山人,工草书),尝养疴吾邑白雀寺,有“访王元肃虞山不值”诗卷,并以所书镌石,即被后人誉为王宠代表作之一的《白雀帖》,现藏于重庆市三峡博物馆。太平天国时部分殿宇被毁。清同、光年间,翁同龢曾为此寺书“白雀行窝”匾。民国年间,大殿基本仍保存完好,仍有头山门等建筑。建国初,白雀寺改作粮库,1971年拆迁至小墅桥建小义粮……[详细]
徐达源故居
  黎里镇西的西徐家弄与西蔡家弄(老医院弄)之间有一幢八进深的大宅,此宅即是徐达源故居。徐达源故居的第三进名为写韵楼,即是当年吴琼仙的书斋,现从西蔡家弄(老医院弄)出进。该楼为一楼厅,面积108平方米,高爽明亮,厅前为一庭院,院中原有砖雕门楼、花台等,现存有半残的漏窗一个,其两边云彩、上下四只蝙蝠尚在。望着楼前褐黑色的长窗和楼侧青灰色的高墙,望着院中那一盆盆花草,眼前依稀浮现出当年“写韵帘垂碧柳阴”的情景。就是在这座写韵楼里,吴琼仙写下了许多诗篇。“湖光十里碧粼粼,画出江南二月春。逢着桃花侬要问,此中可有避秦人”、“近水人家先得月,垂杨时节未闻莺。徐忱旧馆分明是,何处东风第一人”等佳句脍炙人口,流传颇广。吴琼仙逝世后,《写韵楼诗集》予以刻印面世,当时诗坛不少名人为其题咏,留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等名句的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赵翼题曰:“一卷兰苕点笔成,清才值得被它卿。若非萧史亲传出,……[详细]
212、曾园
曾园
   曾园又名虚廓园、虚廓居,位于古城区西南隅与赵园相邻。原为明万历间御史钱岱所筑“小辋川”部分遗址。清同治光绪间刑部郎中曾之撰营为家园,取名“虚廓居”,亦为其子晚清文学家曾朴故居,习称曾家花园。  曾园以水面为中心,四周环亭榭假山,修竹古木,布置得宜,建筑别具匠心。且借景虞山,水光山色融为一体。  园中央清池一泓,源头活水从城河入。池中置“不倚亭”,池南为“虚廓村居”(翁同和题),有“水天闲话”,庭前植香樟、白皮松各一株,为明“小辋川”遗物,树下立“妙有”峰湖石,向东穿廊达“归耕课读庐”,可登“琼玉楼”。“虚廓村居”之西南有红豆树一株,亦为明“小辋川”旧物。池东有黄石假山,名为“小有天”,题云:“光绪丙戌,筑石室为-处,故友庄亦耕经营之,越六年曾之撰记。”山巅筑六角亭,亭北有小榭,山下有“磐矶”镌刻“虚廓子濯足处”,山北建有方亭。东、北二隅砌围廊,壁嵌《山庄课读图》、《勉耘先生归耕图》两部石……[详细]
苏州织造署旧址
  时代:清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苏州织造署是“江南三织造”之一。1981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百年名校的江苏省苏州十中,这里曾是苏州织造署的西花园,为皇帝行宫后花园。当年康熙帝六下江南,祖孙俩在苏州均驻跸西花园。织造使曹寅(曹雪芹祖父)之母曾为康熙帝乳母,曹寅幼年也曾入宫陪康熙读书。苏州织造署西花园长期作为行宫,实际上已经是皇家园林了。园内瑞云峰,也是江南园林太湖石名峰之一,被誉为“妍巧甲于江南”。苏州是中国“四大绸都”之一,自古丝织业发达,为中国丝织中心之一,被誉为“丝绸之府”。为满足宫廷需求,自元代起朝廷就在苏州设立织造局,明代由太监兼理织造,1646年(顺治三年)建织造局,又名总织局,1674年(康熙十三年)改为织造衙门,亦称织造府或织造署,由内务府派郎官掌管。据史料记载,苏州织造署与江宁、杭州织造署并称“江南三织造”。168……[详细]
周市万安寺
  万安寺原名万安堂,俗称都天庙,位于斜塘三千湾石桥南堍,塘岸要道,傍河两筑。据考查,万安堂建于清顺治年间,创建人陈瑚,主要是用于掩护抗清斗争活动。因此,堂内供奉的菩萨与众不同,特意挑选了被道家列为“水官”的骆宾王,国内三百多年来独一无二。清同治元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863年1月30日)太平天国慕王谭绍光部队数万之众,从常熟支塘冲击周市,三千湾系行军必经之地,万安堂被毁焚。稍后,因道士打醮求雨,在万安堂旧址搭坛做法事,香火重续,后又募捐集资,重建万安堂,改名为“代天巡狩都堂庙”。瓦屋结构,有山门、廊房、天井、大殿,供骆宾王为都天老爷。山门内,立庙碑,记载从“堂”到“庙”的演变过程,立碑的日期,大概是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山门外开一口井,青石栏,竹吊桶,方便行人休息饮用。同时,确定每年农历三月半为庙会日。1950年,寺庙被毁。1994年,经昆山市宗教事务局批准,在三千湾原址重建寺庙,并易……[详细]
王皋故居
  王皋作为三槐堂三沙王氏“南渡一世祖”,到苏州落户扎根,繁衍后代,延绵不绝。世称三槐堂王氏“南渡始祖”。 苏州现有三槐堂王氏中沙支管理委员会。2017年是三槐堂始祖王旦逝世1000周年,山东莘县明年举办第十三届世界王氏大会,天下三槐王氏将在山东聊城群贤堡寻根问祖。王皋祖籍正是山东大名府莘县。苏州太平桥王宅燕翼堂修缮为王皋故居,苏州王氏也能在江南水乡寻根问祖。苏州“三槐堂”旧址:其一,“阁老基”,即王皋故居遗址,现名“净土庵”,座南朝北,位于太平旺巷村,东面濒临阳澄湖,举目烟波浩淼,芦荡摇曳。门前便是一条直通阳澄湖的河道,古名荻溪,河上有一座凤凰桥,主要构件多为褐红色武康石,石梁上镌刻有铭文,西面书:太原王氏近溪策立,东面曰末岁建凤凰桥,为宋元时期遗物,相传为王皋归隐时建造,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其二,“王氏祠”中沙家庙遗址,祠前有一古银杏树,已长达880多年之久,粗可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