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武汉市旅游

武汉市文物古迹介绍

汉口美国领事馆旧址
  汉口美国领事馆旧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车站路。建于1905年,三层砖混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平面矩形带凸凹变化,居中设主入口,沿江立面呈弧形,形成内聚的动势。该建筑不但融合了西方古典建筑形式,而且受武汉传统建筑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外建筑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第五批)1861年4月,汉口被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的第二个月,美国即在武汉设立了领事馆。开馆之初,馆址在汉阳。1905年,随着这座红色的巴洛克风格的领事馆大楼落成,美国领事馆迁至汉口。这幢108岁的老房子,主体建筑为三层混砖结构,临江主立面由三个层高不同的建筑体呈阶梯状层叠向上。三个入口,正中最大的拱卷门为主入口,进去是内空极高的公共大厅。三层外墙,均为清水红砖、连续半圆拱券窗门,每层间都有显著的腰线。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外立面呈弧形,形成内聚的动势,起伏舒展,极具流动感。而两街转角的四层八……[详细]
放鹰台遗址
  放鹰台遗址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新石器时代、周代遗址。为一椭圆形台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相传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处放鹰捕鱼,放鹰台由此得名。1956年发现,1965年和1997年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屈家岭文化时期的石器、陶器以及稻谷壳。该遗址是武汉中心城区最重要的史前遗址,对研究武汉市历史文化有重要意义。景点位置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天鹅路……[详细]
孙中山先生铜像
  孙中山先生铜像在汉口六渡桥的三民路、民权路、民族路交汇处,武汉人都知道有一个“铜人像”,他就是孙中山先生铜像。此铜像是继武昌阅马场孙中山铜像后,在武汉塑造的第二座铜像,建成于1933年。1992年定为湖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铜像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整体高约7米。四围环以花坛与护栏。地起用麻石建5级底座,成园形围绕基座。基座、像座呈四方形,花岗岩砌成,高4米余,铜像高2米多。孙中山先生身着中山服,右手执仗,左腿向前,目光炯炯地注视着远方。铜像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至武汉,在3月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上,由宋庆龄、何香凝、孙科、毛泽东、董必武、吴玉章、恽代英、林祖涵、宋子文、谭延闿、陈公博等12人提交提案:在武汉塑造孙中山铜像。1929年开始,由时任汉口特别市市长刘文岛、继任市长吴国祯主持修建,并请上海雕塑艺术家江小谦设计塑造。像座正面刻“孙中山先生……[详细]
钟子期墓
  钟子期墓  位于新农马鞍山南麓的凤凰嘴上。有“楚隐贤钟子期墓”残碑1座,系光绪十五年(1889)所立。1980年重修旧墓,墓高1.3米,直径4.7米,依山傍水,矮山护冢。1987年,又按原碑文重新立碑,碑高1.5米,宽0.7米,并筑有知音亭。钟子期系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在民间流传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动人传说。……[详细]
金竹岭遗址
  金竹岭遗址是1982年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的。金竹岭遗址位于邓家口镇搪江村西北约400米处,面积约5000平方米,文化层约1.5米。金竹岭遗址出土的文物有砂褐鼎足陶片、泥质灰陶篮纹罐陶片、泥灰绳纹黑陶片等,经鉴定均为新石器时代文物。1982年12月25日,金竹岭遗址被武汉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86、湖光阁
湖光阁
  湖光阁俗称湖心亭,在东湖中心狭长的芦洲上。底径14米,高19米,上下两层,八角攒尖顶,飞檐外展,上覆翠瓦,掩映于疏林之间,更显卓俊俏丽。阁内装修精致,陈设典雅。登临上层,爽气扑怀,四周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故名。阁旁衬以玲珑花坛。芦洲前后,平时沙鸥隐现,冬季鸿雁翔集。泛舟游湖者,多以到此一睹为快。史料记载,蒋来时,连接湖心岛的堤未修,是乘木船上岛的。当年湖水与江水相通,风浪大,靠近中正亭时船颠得厉害,蒋连说“莫慌、莫慌”。归程在船上,蒋介石还吩咐夏斗寅:东湖水面比西湖大好多倍,应该好好建设一下,仅仅一个农圃,几个私家花园不够,要建公园。连接小岛可以修路,一方便游人,二减小风浪,像西湖的白堤那样。……[详细]
戢岗墓群
  戢岗墓群位于武汉市新洲区辛冲镇戢岗村、寨山村、柏林岗村、毛铺村,战国至汉代墓群。分布在四个村的岗地,面积约500万平方米,地表可见土墩65个。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行过勘探,发现有土坑棺椁墓和砖室墓,后多次配合工程建设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大量珍贵遗物。该墓群面积大,墓葬数量多,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详细]
大余湾古民居建筑群
  大余湾古民居建筑群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双泉村大余湾,明、清时期。现存民居40余栋,建筑布局呈向心形。硬山式,穿斗结构,小青瓦屋面,砖石砌体皆使用传统的糯米伴石灰砌筑。该村保存有较好的雕花睡床、钦赐寿匾、“雍正朱批谕旨”木盒、“嘉庆二十二年”石碾等器具。民居周边还保存有大量的明清墓葬。(第四批)据《余氏族谱》载,大余湾建筑是典型的婺源民居风貌。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余姓大户从江西婺源、德兴迁居到此。大余湾先民认定古代琴师俞伯牙为余姓祖先,并传岳飞的世系曾到此隐居,故有“俞伯牙先祖发祥地,岳鹏举后昆遁隐村”的说法。家族发展史上曾有宋代“一门三太守,五代四尚书”的荣耀。明清时,村里诞生过100多位秀才进士,近现代则有名流百余人。大余湾整体布局奇特,75栋明清古建筑遍布,大多数古民居外墙上遗留着清代手绘彩色壁画,计有上千幅。站在村后旧寨山上鸟瞰全村,其“左边青龙游,右边白虎守,前面双龟朝北……[详细]
汉口电话局旧址
  汉口电话局旧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合作路。建于1915年,英商通和有限公司设计,魏清记营造厂施工。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底层仿麻石粉刷,做横向线槽。上部窗间墙竖向划分。入口置于正中,用古典柱式强调、上方顶部做有一个三角形牌面。三层设水平腰线,临街面设有出挑阳台。该旧址是武汉城市工业发展史的重要见证。……[详细]
汉口美国海军青年会旧址
  汉口美国海军青年会旧址旧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黎黄陂路。建于1913年,四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546.99平方米。属巴洛克式建筑风格。整座建筑以中部为轴,两侧对称布置。正立面为纵向三段式划分。主入口居于正中,并用双肢爱奥尼克柱加以强化。该旧址是武汉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的代表作。(第五批)……[详细]
湖北共进会旧址
  湖北共进会旧址位于汉口江岸区楚善里28号,是当时全国共进会湖北分会的总机关部,建于1909年春。1907年9月8日,留寓日本的部分同盟会员,在“奉孙中山为总理”的前提下,在日本东京清风亭成立共进会。翌年10月派孙武、焦达峰等人归国运动会党,策动长江沿江各省武装起义。1909年初,孙武、焦达峰抵汉口,设立了共进会湖北分会。其中心工作是发动新军士兵,先后有2000多名新军士兵加入共进会,且在军营建立了标、营代表制。同时,还注意对学界和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联络,发展会员600余人,初步奠定了发动和组织群众工作的坚实基础。1911年10月9日,孙武在共进会机关试制炸弹时不慎发生0,直接导致了次日震惊中外的武昌首义。这样一个承载着中华民族革命历史记忆的重要建筑,因修建一栋大楼,在上世纪90年代被拆毁,现在的共进会旧址是重建的。从现场看,楚善里已不在,但共进会旧址的墙沿上钉着“楚善里28”的门牌。要参观共……[详细]
张家墩遗址
  张家墩遗址位于乌金农场纱帽大队的李家湾,发现于1998年9月下旬,面积约4000平方米,文化层约4米左右,出土的文物主要有红烧土块绳纹陶片,青铜器爵。1998年9月5日,该遗址被汉南区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9月25日,区人民政府在张家墩竖立”商至西周古文化遗址”的石碑。……[详细]
圣约瑟女子中学旧址
  圣约瑟女子中学旧址江汉区自治街242号市19中建于1923~1925年市文物保护单位这幢建筑由意大利当时最著名的建筑师沙西设计。三段构图,红砖清水墙,窗户上下墙面为粉白色,红白相间,十分夺目。主建筑为砖木结构,对称布局,地上4层(包括气屋1屋),地下一层。立面构图横五纵三划分,中部底层主入口有2柱门斗,上方是4柱空廊,柱为多立克式。属文艺复兴式建筑,幽雅而宏伟。屋顶为红瓦铺面。楼背为U形,两侧凸出部分为两栋对称的附楼,其四层部分为上收的梯形气屋,三四层以窄条的窗形与一二层大窗相对,使建筑更显活泼。教室宽大开阔,层高4米以上,玻璃门窗外还另安装了百叶窗板。过道宽敞,最宽处超过4米,地面为水磨工艺。圣约瑟女子中学教学大楼保护完好,一直作为教学使用,这在武汉市的老学校中很少见。该校早期校训“静敬净竟”,为武汉培养出不少知书达礼的知识女性。有人称,意大利天主教嘉诺撒仁爱会修女院院长柏博爱创办的圣約……[详细]
辛亥铁血将士公墓
  辛亥铁血将士公墓位于汉阳扁担山公墓南九区与南十区中间的半山腰,沿石阶上蹬180余级,看到麻石所围一墓园。墓园门占地510平方米。园门楼书“辛亥铁血将士公墓”,墓园后面翠柏护坡。墓园里树立4座墓冢及碑,刻有民国二年黎元洪题“铁血精神鄂军起义阵亡诸烈士之墓”15字。该墓是民国政府为辛亥首义时期,在阳夏保卫战中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将士而修建的公墓。1913年始建于龟山西南麓补乾亭(六角亭)。1955年因建武汉长江大桥,迁至扁担山。1956年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姚家山新四军第五师机关旧址
  姚家山新四军第五师机关旧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蔡店乡姚家山村。由大礼堂旧址、李先念、陈少敏旧居、后勤部旧址、参谋部旧址、印刷厂旧址、修械所旧址、医院旧址、造弹厂旧址组成,保存较完好。姚家山新五师司政机关旧址是武汉市唯一保存较完好的近现代革命文物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