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渭南市 > 蒲城县旅游

蒲城县文物古迹介绍

唐睿宗李旦桥陵
  唐睿宗李旦桥陵唐睿宗桥陵位蒲城西北约十五公里处的丰山(唐时称为“桥山”,又称“苏愚山”)西南,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寝。桥陵以丰山为陵,在山腹开凿地宫,并在四周建造陵墙。丰山气势雄伟,蜿蜒如巨龙盘峙,登顶南眺,平野辽阔,一望无垠。陵穴高出周围平地250米左右,四周诸峰环绕,山势巍峨,蔚为壮观。唐睿宗桥陵建成于大唐立国近百年的开元盛世,这时国力强盛,社会升平,在陵墓建筑中都有反映:石刻艺术造型力求展现富贵气象的宏大、壮丽,陵墓建制高大宏伟。唐睿宗桥陵的陵墓建造和石刻艺术是唐代繁盛时期的代表,与乾陵并称为唐代陵墓石刻艺术之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睿宗李旦是唐朝-第五个皇帝,高宗李治第八个儿子,武则天的第四个亲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在位8年,正式执政只有两年半的时间,所以历史对这个人做出了很公正的评价,虽无建树,但能洞察形势,在险恶的政治斗争中急流勇退,三让天下,一让母亲武则天,二让兄长李……[详细]
唐宪宗李纯景陵
  唐宪宗李纯景陵唐景陵位于蒲城县城西北7公里的金帜山,是唐宪宗李纯陵墓,景陵依山建陵。李纯是唐朝第十二个皇帝。宪宗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了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唐宪宗李纯,原名李淳,被立为皇太子以后改名。他是唐顺宗长子,大历十三年(778)二月十四日出生在长安宫中。宪宗即位以后,经常阅读历朝实录,每读到贞观、开元故事,他就仰慕不已。宪宗以祖上圣明之君为榜样,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比较注重发挥群臣的作用,敢于任用和倚重宰相,他在延英殿与宰相议事,都是很晚才退朝。宪宗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长期以来,唐朝皇帝得到评价较高的有三人:太宗、玄宗、宪宗。宪宗没有能够像太宗和玄宗那样开创一个辉煌盛世,却能够和他们并驾齐驱、相提并论,这也正说明了他的不同寻常。生平李……[详细]
杨虎城将军纪念馆
  杨虎城将军纪念馆座落在蒲城县县城东槐院巷29号,原系杨虎城将军1934年秋所建的宅院,1983年11月辟为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杨虎城将军1893年11月26日出生于蒲城县孙镇甘北村的一个农民家里,早年投身旧民主主义革命,在陕西靖国军中先后任师长、军长,曾任陕西省主席、国民党五中全会中央常委。1936年与张学良将军发动“西安事变”,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被蒋介石残杀于重庆,终年56岁。解放后,公葬于西安南郊少陵原。纪念馆分东西两院,东院为正院,南北长75米,东西宽10米,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从前向后,分门厅、两侧外厢房、大厅、女厅(带卷棚)、两侧内厢房、后楼等;西院为花园、南北长50米,东西宽10米,建筑面积258平方米,从前向后有门房、花园、书房、两侧厦房和后上房等。建筑系关中地区传统的砖木结构、花窗格门,制作精良,浮雕讲究,油漆鲜亮,色泽明快,秀而……[详细]
4、蒲城考院 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蒲城考院
  蒲城考院博物馆以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蒲城考院为馆址,蒲城考院位于陕西省蒲城县城关镇东槐院巷27号,面积为6600余平方米。考院,始建于光绪十七年(公元一八九一年),由当时在任县令张荣升和邑绅商建,以解决小考都要搭考棚进行不便之宜;平时则作为省巡视来时歇息的“行辕”,用现在的话来讲,过去的考院也就是蒲城县招待所。因此,工程质量要求很高,均由当时的能工巧匠来承建。考院座北朝南,结构严谨,布局合理,从现在的大门往后,基本保持了当年的风貌。院内木刻、石刻、砖雕精湛,丰富多样,就大门外“八”形砖墙刻有“凤凰展翅”、“金鸡报晓”、“猿猴攀枝”、“老鼠拉葡萄”等富有浓厚民间色彩的图案,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迎二门是一道可启闭的木版影壁,绕过宽敞的砖铺甬道两边是过去文生考试的地方,旧称“号舍”,对称共二十四间。庭院尽头有一圆门,门上南北各书写有一砖雕匾额,南书“腾蛟起凤”,北写“紫电青霜”隶书大字,意要考……[详细]
邓艾墓及其祠庙
  邓艾墓及其祠庙蒲城县邓艾墓位于洛滨镇前阿村南,村北是后阿村,古称邓家堡,多邓姓,自认是邓艾后裔,前阿村则是守墓人逐渐形成的村庄。两个村的老年人说,邓艾墓地原来有三亩多大,上有墓冢和邓公祠,均面向西南,祠前有前秦、金代和清代石碑。邓公祠早年毁于火,今仅存墓冢与碑石。邓艾是三国后期名人,生于河南死于四川,而蒲城县境内咋会有他的墓和祠呢?这得从头说起。邓艾(公元197—265年)字士载,祖籍棘阳(今河南南阳县)。初为郡都尉学士(武官的文书),但因口吃说话结巴,不得作幹佐(郡官助理),当了稻田守丛草吏(管屯垦的小官),不久,升为典农纲纪上计吏(郡向京师呈报户口、垦田、税赋的-)。邓艾在做典农吏期间,写了《济河论》一书,太尉司马懿得知后甚为惊奇,大赞其才,提拔他做了尚书郎。在此期间,他向朝廷建议:“在淮河南北屯田,置五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六七年间可积粮三千万斛(当时每斛为十斗),可供……[详细]
唐玄宗李隆基泰陵
  唐玄宗李隆基泰陵泰陵是唐玄宗李隆基墓。李隆基是唐朝第七个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之一。因“开元之治”,他把唐王朝推上极盛的巅峰;因“天宝之乱”,他又把唐王朝推向几致覆亡的深渊;一折“长生殿”,使他流传千古;一曲“长恨歌”,又使他遗恨终生。“因山为陵”是唐代帝王陵墓的重要特色,十八陵中有十四陵营建在“孤耸回绝”的山峰之中。泰陵位于蒲城县东北十五公里的金粟山。金粟山为五龙山之金脉,海拔716米,“有碎石若金粟状”。其山系自西南向东北方向伸展,诸峰罗列,呈环拱之势;山形起伏,逶迤蜿蜒,若龙踞凤翔,远望呈黛色,气势磅礴,雄伟肃穆,去雾苍茫,真可谓“蒲城八景”之一的“五陵闲云”。泰陵玄宫就凿于金粟山之阳的腹部(今椿林乡唐陵村西北)。泰陵陵园规模宏大,据《省志》载,陵内封地达三十八公里,为诸陵中最大者。陵区以玄宫为中心,依山势构筑陵墙,平面布局分内外两城,酷似京师长安,内城四周各开一门,……[详细]
永丰革命烈士陵园
  永丰革命烈士陵园永丰革命烈士陵园是为了纪念解放战争时期在永丰战役中牺牲的死难烈士,教育后代和发扬革命传统,1958年0蒲城县委、县人民政府修建的一所陵园。1987年8月被列为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陵园坐落在陕西省蒲城县以东25公里处,永丰镇西北洛河东岸。陵园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1450平方米,园内松柏成荫、四季常青,主要建筑有纪念厅、纪念碑等。陵园坐落北向南,大门正面-亲笔题写的“永丰革命烈士陵园”八个大字嵌刻在黑色大理石上。陵园中央的烈士纪念厅里,陈列着永丰战役中牺牲烈士的事迹、衣物、图片等,还陈列有蒲城县著名烈士杨虎城、包森、蒲克敏、万志宁等烈士的生平图片,西侧为烈士骨灰堂,东侧为休息厅。纪念厅后,屹立着永丰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碑高19.48米,是为了纪念永丰战役发生在1948年。碑体中央和左右两旁排列的五层平面,代表着参加当年永丰战役的西北野战军5个纵队;正中镌刻着-同志题……[详细]
蒲城县战国秦长城遗址
  蒲城县战国秦长城遗址在蒲城县平路庙乡后阿坡村西南洛河北岸,有一段完整的长城遗址,在它陡峭、布满荆棘杂草的坡道上,在它墙体垮塌的缺口上,岁月流逝的印记清晰可见。由于其地理位置偏僻,没人贴近它、理会它,甚至都叫不上它的名字。位于蒲城境内的这段长城遗址修筑于战国秦简公时期,北起蒲城县西头乡,向南经东陈庄、平路庙至钤饵乡,全长约50公里。当时秦国为加强防御,保障国内改革而修筑长城,它是战国时期最早的长城,也是秦国数条长城中的重要长城,又称秦东长城。蒲城段长城遗址共发现两处:一处位于晋城村东北洛河右岸最高处的源头,遗迹为东西走向,长约400米,上夯下堑城墙遗址,基部利用自然地形;另一处位于晋城村北的一条冲沟的南侧,其夯层清晰、纯净。在这些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战国时期的绳纹瓦片、云纹瓦当、生活器皿陶片和陶水槽残体。残存城墙多为下垫上夯,以自然河沟为倚托,用自然河岸堑削为城。就地取材,利用原有的长梁地形,……[详细]
唐穆宗李恒光陵
  唐穆宗李恒光陵光陵是唐穆宗李恒墓,李恒是唐宪宗李纯的第三个儿子,唐代第三个皇帝,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年(公元794年),长庆四年(公元824年)春,死于大明宫清思殿,终年三十岁。李恒在位仅三年多的时间,且“宴乐过多,畋游无度”,“不留意天下之务”,致使“文武百僚,中外万品,有心者无不愤忿,有口者无不咨嗟”(裴度谏言),且宠信宦官、方士,“*食耳*其金石之药”,致河朔复叛,朝野汹汹,使唐王朝已有起色的局面再次走向崩溃的边缘。因之李恒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昏君。长庆四年十一月,葬穆宗于光陵。光陵位于蒲城县城北十五公里的尧山西岭(今属翔村乡光陵村),尧山西岭又名“重山”,北距主峰数公里,因与尧山主峰数公里,因与尧山主峰重叠,故名。封内二十平方公里。光陵虽极力维持故制,但已国力不支,规模已大为缩小,其内城、外城也设四门,位置分别为:朱雀门。今翔村乡新至坡;玄武门。今罕井镇狮子坡;青龙门。今上王乡唐陵村西南;……[详细]
蒲城崇寿寺塔
  崇寿寺塔 北寺宋塔位于蒲城县文化馆后面原崇寿寺内,建于宋绍圣三年(1096)。青砖砌成,方形十三级密檐式空心砖塔,现高三十八米,基层面积十平方米。第一级塔身南面开一券门。第二级北面中嵌一块石牌,刻“诸佛舍利宝塔”六字。第二级起,每级四面均有三间方柱、斗拱,有的两柱之间还多一斗。自七级以上,均有柱无斗。斗拱以上为横梁、牙子及迭涩出檐。第一、二级迭涩均为十三层,以上各级逐渐有所减少。塔身各级均有券门,多为两真两假,虚实相间,也有一级只有一孔真券门的。券门两边饰卧式横窗,九级以上无横窗。塔身每层檐角,原来悬挂铃铎,遇风响动,声闻全城。第四级南面中嵌小佛像一尊。塔下北面小庙内,有石刻佛像一尊,还有石牌两块,记载建塔历史。北寺宋塔是商人王信一人捐银五万两修建。因崇寿寺没有宝塔,寺僧景深发起建塔,知北乡延兴村商人王信好施,便请王布施五千两银子。王信问景深,修一塔共需多少银子,景深答共需五万两。王……[详细]
高力士墓
  高力士墓高力士墓位于蒲城县椿林乡山西村西,是泰陵唯一的一座陪葬墓。高力士本姓冯,名元一,广东潘州人,深受武则天的爱怜,赐姓高,改名力士。他不但聪颖、善解人意,而且处事果断谨慎。后来他在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一乱中又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还多次犯颜谏玄宗,遏制安禄山、李林甫、杨国忠的权力与野心。在立嗣问题上,他从安定团结的大局出发,善于借机陈述正确意见,避免了多次宫廷纠纷,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这一切都显示了高力士的雄韬武略,所以他深得玄宗宠信,显赫一时,宫拜大将军并内侍监(一品),开了自有唐朝以来宦官不过三品的先例。高力士的晚年是不幸的,“安史之乱”后,玄宗退位。此时,明皇的旧部邀功而宠新主,而唯一高力士一人忍心扶助在明皇身边。公元760年,高力士被发配至巫州(今湖南黔阳县)。公元762年,高力士被赦返还途中行至郎州龙兴寺(今湖南桃源东),得知二帝驾崩命他陪葬泰陵的遗诏,悲痛欲绝,-七日而亡,……[详细]
平路庙风景旅游区
  平路庙风景旅游区平路庙乡位于蒲城县城东南二十五公里的洛河北岸,北距西安——禹门口国道(西安米字形公路构架的东北干道)约八公里;南距西韩铁路大荔车站(隔河)约四公里;并有柏油路通往相邻地区,交通非常便利。平路庙地处洛河河谷阶地,崖高五十米,陡峭挺拔,有河在深切的河道中蜿蜒流淌,极目远望,对岸黄土台塬茫茫苍苍,岗峁起伏,梁壑纵横,一派北国大地的壮观景象。本区地下矿泉及地热资源储量丰富,经检测,水质极好。目前,已开发建设成温泉度假村(含温泉游泳池)及矿泉水的生产基地,前景可观。在平路庙乡常乐村西的一个台地上,屹立着一座古塔、塔呈六角形,共十三层,每层均有斗拱、门窗、栏杆及纹饰,玲珑秀丽;塔高二十四米,具有宋塔折造型特征,相传建于金代,这就是常乐金陵寺宝塔。另外,在距该塔约七公里、东北方向的洛河东岸,还屹立着一座九层、高二十六米的温汤海源寺宝塔,二塔隔河相望,抒发着近千年的沧桑慨叹,在林木掩映中,……[详细]
杨虎城故居
  杨虎城将军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甘北村,居住在县城东槐院巷。这是一座古色古香、秀而不俗的民居宅院,建于1934年,是杨虎城将军为其母和家属所建。分为正、偏两院,坐北向南,院落格局分为门房、大厅、女厅、后楼房,占地面积一千二百五十平方米,建筑面积七百五十平方米,为关中传统式“四道”建筑。整个建筑古朴典雅,院内青竹翠柏,苍窗格门、浮雕制作精良细致。蒲城县人民政府为了纪念杨虎城这位“千古功臣”,将这座故居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此建立了“杨虎城纪念馆”,1983年11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现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内展出杨虎城将军当年与张学良将军互赠互勉的亲笔条幅字画和蒋介石、邵立子、马鸿逵等赠予杨母的寿屏等,有“西安事变”纪实图片,有杨虎城用过的-用具、作战兵器等实物。2013年5月,杨虎城故居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代:民国地址:渭南市蒲城县孙镇甘北村保护范围:门房、庭房、上房……[详细]
慧彻寺南塔
  慧彻寺南塔俗称“南寺唐塔”,建于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是我省唐塔中建造最早的一座。塔址在城内西南角慧彻寺(今蒲城中学)。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共十一层,高36米,基层9平方米。造型秀丽玲珑,别具一格。塔第一级南面开一券门,入门迎面有唐代石佛像一尊。塔身第二级北面,中嵌石碑一通,上刻“诸佛舍利宝塔”六字。从第二级起,每级塔身四面,均仿照佛寺建筑,隐现出三间方柱,斗木共为一斗三升,上承横梁,叠涩出檐,间以一至二层菱角牙子,分别用条砖和方砖砌成。第一、二、三级叠涩出檐多至十五层,以上各级逐渐减少。自第二级到第六级,每级均有对开券门二个,在方向上各级互相交错。券门两边饰有卧式条格楞窗,无券门的一边,也设有卧窗,第三级各间均无卧窗。南寺唐塔为何建在蒲城?相传慧彻寺僧人,在唐初曾追随李渊父子,扫荡群雄,立下汗马功劳。李世民即位后,为奖励军功,安抚旧部,特建此塔,并由尉迟敬德督建完成。明嘉靖三十四……[详细]
北寺宋塔
  北寺宋塔北寺宋塔位于城内北街崇寿寺旧址内(今县博物馆之后),系密檐式方形砖塔,四面十三级、高约47米,每底边长11米。塔身为单壁中空,底层特高,南面辟券门;二层以上,四面辟券门,真假相间。券门两边砌卧式棂窗(九层以上无窗);塔壁面隐出倚柱、阑额、大斗(七层以上无斗);出檐用叠涩砖(三层以上迭涩层数递减),下作菱角牙子。塔身第二层北面正中嵌有一石碑,上刻“诸佛舍利宝塔”六字;第四层南面正中嵌立佛像一尊;塔底正面,建小庙一座,内有石刻佛像一尊,碑石二方,记述捐资修塔事。该塔始建于北宋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造型雄伟挺拔,简洁秀丽,塔身每层檐角处,原均有悬铃,明嘉靖三十四年地震,塔身受损,塔尖失落,悬铃也全部脱失。1985年已全面进行了修复,并安装楼梯至顶层。该塔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蒲城两塔,遥相呼应,“双塔夜影”为蒲城八景之一。前人有诗曰:“巍峨双塔插苍穹,幻影分明夜色中,高出女墙虹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