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酒泉市 > 肃州区旅游

肃州区文物古迹介绍

1、大法幢寺 AAA
大法幢寺
  位于肃州城北郊二公里处讨来河畔的北崖梧桐湾,重建於1984年,为肃州城内0幢寺(又称钟楼寺、救生寺,为明清以来河西地方的重要寺院之一,及当时肃州城内最大的佛事活动中心,原为肃州八大景之一,惜因历史在因毁於一旦)之再建。寺依宗而名,宗名法幢,寺亦名法幢。_后因信众逐年增多,观光旅游者也纷至沓来,而原建寺院范围狭小,已不适应形势发展。1994年,由已故中国佛协常务理事、甘肃省佛协副会长、法幢寺方丈融照法师及酒泉有关领导发起,筹建以佛寺为主体的宗教旅游风景区,既方便信教群众进行宗教活动,又可供游客旅游观光。扩建工程於1995年奠基动工,建筑工程项目28项,以逐步分期施工完成。1999年,一期工程如围墙、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及斋堂、寮房等配套工程均告完工,并於同年9月20日举行了隆重的寺院落成暨佛像开光典礼。寺院坐北向南,前临讨来河畔,后依北崖梧桐湾,依崖旁水而建,沟深壑奇,地势险峻,潺……[详细]
东千佛洞石窟
  东千佛洞石窟位于酒泉市安西县城东南90公里处桥子乡长山子北麓的东西崖壁上。现存洞窟23个,有10个洞窟存有壁画和塑像。洞窟形制主要有:长方形中心柱窟、圆形穹窿顶窟和方形平顶窟。尚存佛、菩萨塑像56身,但多为清代重修,唯第4窟的西夏高僧像,身着俗装,保存完好。壁画总面积486平方米,内容可分为五类:经变画、密宗图像、尊像画、装饰图案和供养人画像。经变有:西方净土变、药师净土变、文殊变、普贤变、涅槃变、水月观音变等:密宗图像有曼荼罗(藏密)、十一面观音变、八臂观音变等(汉密或杂密);尊像画有说法图、释迦行道图、禅定佛像、观音像等;装饰图案的纹样有莲花、忍冬、百花、卷草、火焰、宝珠等;供养人画像残存西夏供养人画像并西夏文题名。又,北魏、唐、五代壁画多被西夏、元的壁画覆盖。 东千佛洞尤以内容丰富、技艺精湛的西夏窟见长。其中的第2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一窟之内多种风格并存,从壁画内容风格而言,显……[详细]
西河滩遗址
  西河滩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清水镇中寨村七组村西,处于一条自南而北流向的季节性河流岸的二级阶地上。遗址面积约50万平方米,大部分保留在夹杂有第四纪黄土的沙砾堆积中。该遗址在过去文物普查中被发现,并得到保护。为配合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管道施工建设,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西北大学考古系联合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从2003年6月至9月,历时两个多月,发掘面积10000余平方米,发现了一处早期四坝文化的大规模聚落遗址,取得了重大收获。已发掘的遗迹主要有:房屋基址33座,储藏坑31座,烧烤坑321座,陶窑4座。房屋基址的形式分半地穴式和地面式两种。发掘0土了大量的陶器残片,已复原陶器20余件。陶器的形式有双耳彩陶罐和素面罐、单耳杯、彩陶盆、器盖、纺轮等。石器的出土数量也较多,其中大多数为细石器。细石器中有石叶、刮削器、尖状器、石核等。大型石器中有打制的石斧、盘状器、磨制的石刀、石凿、石纺轮等。骨器也有一……[详细]
敦煌故城
  位于党河中下游绿洲腹地。唐立沙州、元置沙州路、明设沙州卫,其城址一脉相沿,未曾他迁。清代学者皆认为汉唐敦煌故城即为党河西岸与新城隔河相望的残破古城。据西北师大敦煌所李并成研究员考证推测,可能是赵破奴从令居向西进军两千里,于汉元鼎六年(前111年),乃调集张掖、酒泉郡人力修筑敦煌城这一西陲要塞,并筑有敦煌绿洲外围的土河、塞城以及马圈口堰水利枢纽。《瓜州史事编年》(P.3721、S.5693)、《汉书.武帝记》、《沙州都督府图经》(P.2005)等史料对此都有记载,筑城比建郡要早23年。敦煌古城现仅存南、北、西三面断续残垣。东面已被水冲坍陷无余,在党河西岸河床上可找到部分基址。据残垣遗迹推测,故城范围南北长1132米,东西宽718米。就地取土,层层夯筑,夯层厚12厘米,垣基宽6-8米,残高4米许。四角筑高大的角墩,今仍存高16米许,高出城墙一倍,下部夯筑,上部多土坯垒砌。西墙正中残留门洞一座,……[详细]
酒泉古墓葬
  享誉中外的酒泉丁家闸魏晋壁画墓、西沟唐代彩绘模印画砖墓分别位于果园乡丁家闸村二组与西沟村六组。丁家闸壁画墓以其磅礴的气势、潇洒淋沥的笔触勾勒出安祥的东王公、慈爱的西王母、腾去驾雾的天马、长命延年的白鹿、飘逸婀娜的羽人,再加一幅宏大的墓主燕居行乐图,那吹拉弹唱的乐伎凝神贯注的样子,仿佛使游人听到了悠扬千年的旋律。暂且小憩,让我们回墓一视,西沟唐代模印砖墓的风采更使人神往,那精巧绝伦的十二生肖、威风凛凛的骑士仪仗、吹箫弹篌的乐伎、憨态可掬的柱础、面貌凶狠的卫士,还有一块块的莲花铺地方砖,如数镶嵌在前后两室的履斗顶华丽宫殿内。粗略数数,前后两室内仅加工过的砖块就有1400余块。1990年以来,在国家、省地市文化部门的支持和酒泉博物馆的努力下,投资数十万元,在丁家闸、西沟建成了游客参观接待室、办公室等设施,每年五月一日至十月十五日,景区有专业人员参与接待讲解,欢迎社会各界朋友旅游观光景点位置甘肃省……[详细]
马鬃山玉矿遗址
  马鬃山玉矿遗址位于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镇滚坡泉村村委会西20千米马明公路南侧戈壁滩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大小不等矿坑124处,分布范围呈长方形,东西长约5.4千米,南北宽约1千米,面积540万平方米。地表可见大量矿石堆积、夹砂陶片和白骨堆。遗址内的矿坑形状大部分呈不规则长方形,最大的东西宽约10米,南北长约50米,深约2.6米。2008年7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与肃北县博物馆有关人员,对马鬃山玉矿遗址进行了重点调查,从遗址周边所采集的夹砂红陶、灰褐陶等遗物特征和矿井的开采方式等几个方面推断:该玉矿遗址是青铜时期—魏晋时期玉矿开采遗址。该遗址是甘肃境内所发现的唯一一处早期玉矿遗址。为研究河西走廊地区乃至甘青地区玉器制作的矿料来源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依据。2019年,马鬃山玉矿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晋昌郡城址
  晋昌郡城址位于安西县布隆吉乡九下村萧家地,有东西二城。东城位于萧家地南500米。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80米,南北宽70.5米,面积5600余平方米。城墙夯筑,夯层厚约0.2米,墙基宽9.8米,顶宽5.5米。高7.5米。门南向,门外有瓮城,长20米,宽9.5米。城四周有壕沟,上宽12米,底宽9米,深2.6--3.5米。地表散见大量绳纹、水波纹灰陶片,并有石磨、五铢钱等。西城位于萧家地东北,距东城150米。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43米,南北宽103米,面积14700余平方米。城墙夯筑高7.5米,夯层厚约0.18米,墙基宽5.5米,顶宽3.8米。东墙开门,门宽4.2米。南墙保存较好,其余三面城墙残垣断续。城中部有圆锥形土丘,底径14.6米,高3.5米,性质不明。周围散见大量垂帐纹灰陶片及黑砂陶片。对研究城建史和河西晋唐史有重要价值。……[详细]
冥水墓群
  南墓群位于安西县桥子乡南坝村东南8公里。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有砾岩洞室墓768座,大墓多集于墓群东部。大部分墓地表有砂砾堆积茔圈、神道、封土和墓道。1号墓规模最大,有砂石堆积长方形茔圈,东西宽116、南北长188米,封土呈方台形,底边长、宽均为17.5、高3.5米,地表砂石堆积墓道长30、宽1.8、高0.75米。北墓群位于安西县桥子乡南坝村东北6公里。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有砾岩洞室墓2460座,大墓多集中于东部。大部分墓地表有砂砾堆积茔圈、神道、封土和墓道。1号墓规模最大,有方形茔圈,长、宽均114米,封土底部呈方形,底边长、宽各17.5、高3.85米,地表砂砾堆积墓道长29.5、宽1.75、高0.8米。这两处墓群是甘肃大型的汉墓集聚区,保存着3000多座汉墓,对甘肃汉-古和汉代史研究有重要价值。 ……[详细]
干骨崖遗址及墓群
  干骨崖遗址及墓群位于酒泉市肃州区丰乐乡大庄村西南1公里。是一处四坝文化与汉、晋墓群共存的遗址。分布于丰乐河东岸台地上,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1--0.5米。1986年发掘240平方米,清理墓葬105座。东南部为遗址区,出土有石斧、环形石锄、石磨盘、石矛和彩陶片等,北部干骨崖一带为墓葬区,皆为袋状土坑墓,以石块围筑或叠压尸骨。出土器物有陶、铜、石器及贝、骨器等。陶器多为夹砂橙红陶,并有较多彩陶器,彩陶纹样有回形纹、舞蹈纹、平行线纹、三角纹、动物纹等,器形有双耳罐、单耳罐、四耳罐、埙等。铜器有锛形斧、锥等。石器有斧、锄、磨盘、矛等。遗址区采集有金环、泥质灰陶方格盘等。并暴露有汉、晋墓葬。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四坝文化的分布、内涵和河西早期青铜文化有重要价值。……[详细]
锁阳城墓群
  东墓群位于安西县桥子乡南坝村锁阳城东南4公里。面积约130平方公里。有墓葬674座,封土平面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均为砾岩洞穴墓,大墓多集中在东南部,1号墓规模最大,封土高3.6、墓道长28.5米、宽2.4米,土坯封门。曾出土铜带钩、灰陶罐、“开元通宝”等。西墓群位于锁阳城西南6公里。面积约110平方公里。分布墓葬512座,大墓多集中在墓群西北部。大部分墓地表有砂砾堆积茔圈神道、封土和墓道。1号墓茔圈,南有土阙,封土为圆形,周长68.5、高2.85米,墓道长24.5、宽2.65米。两处墓群是我省大型墓群区,保存着汉、晋、唐三代1200余座古墓,保存状况较好,对甘肃研究汉唐考古和河西汉唐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详细]
酒泉鼓楼
  酒泉鼓楼位于酒泉市肃州区老城区四大街中心位置。据《西凉旧事》记载,鼓楼原为东晋时酒泉郡福禄县城东门楼,系前凉永乐元年(346年)酒泉太守谢艾主持重修的福禄城的东门楼,时称“谯楼”。清同治四年(1865年)遭兵变焚毁,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重修三层木楼。鼓楼分台基与木楼两部分,通高24.3米。台基呈正方形,内部夯土版筑,外包青砖,高7.4米,底边长26.33米。十字形相交的四个砖券洞门从台基四面正中穿过,十字中心为穹窿顶,倒悬伏羲八卦板。四面门楣上部皆嵌有突出壁面的砖雕仿木斗拱彩建门楼,其下各有一幅砖刻神瑞图。台基上建三层四角攒尖顶木楼,抬梁结构。一楼每面三开间,内阔9.6至9.6米,边柱12根(皆砌入墙内),上通二楼,构成楼的基架,四角砌墙,四面开门,楼内有4根粗壮的通天柱直贯三楼,楼-又有20楹柱(每面有6柱)。二楼12柱,略同一楼,每面有12个雕花窗扇(周围共48扇),嵌于柱间构……[详细]
酒泉清真寺
  泉清真寺始建于明代位于东关北后街。民国六年(1917)翻建。为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建筑,主体工程有大殿一座,南北陪殿二座,寺门向东。有门楼,大殿后部建有二层望月楼(阿文称弥那拉楼),及阿訇往房、洗礼房等。面积1440平方米。它既是当地穆斯林群众“聚众礼拜”的地方,又是穆斯林排解纠纷、评判曲直的场所。肃州清真寺始建于明代,原址在城东北隅,清代后才迁到了东关北后街。清真寺建成后,穆斯林群众举行了隆重的仪式。1949年10月,彭德怀元帅在酒泉视察工作时,亲自到清真寺看望回民群众,与回民群众亲切交谈,共叙家常。至今,一些回民还对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详细]
将台遗址
  将台遗址位于酒泉市肃州区清水镇清水村北12千米处的戈壁中。东西长约10米,南北宽约4米,分布面积约40平方米。地面有并列的陶窑址2座,20世纪80年代调查时窑址清晰可见,呈马蹄状,近些年由于日趋严重的沙漠化的影响,窑址基本已被埋入沙下。裸露于地面的已经基本看不清其结构形状。只见散落于地面的陶片、残砖、釉渣。该窑址处于墓群内,据考证是为修建将台墓群而修筑的陶窑,初步判断为魏晋时期所建。……[详细]
酒泉皇城城址
  酒泉皇城城址位于酒泉市肃州区下河清乡皇城村内。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344米,南北宽291米,面积101.3万平方米。黄土夯筑,城墙高3—7米,厚3米。城上四角筑墩台,城外西南角和东南角各筑了望台一座。相传蒙古王子曾驻此城,随有皇城之名。据《元和郡县志》、《新唐书》记载考之,该城系汉代乐涫县、唐代禄福县之驻地。安史之乱后,城随废。古城保存较完整,对研究城建史和汉唐地方史有重要价值。……[详细]
赵家水磨遗址
  赵家水磨遗址位于酒泉市肃州区果园乡高闸沟村南1公里。属四坝文化。分布于讨赖河(北大河)北岸,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6--1米。采集有夹砂红灰陶片、泥质红陶片及彩陶片,多施紫红色陶衣,彩陶纹样有平行线纹、网格纹、三角纹,器形有双耳罐、钵等。并采集有石臼、单孔石斧、石纺轮及骨匕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四坝文化的分布、内涵和河西早期青铜文化有重要价值。……[详细]